首页 / 正文

复徐寻声居士书

随机推荐

  • 卷十六·徐世昌

    钱澄之钱澄之,初名秉镫,字幼光,更字饮光,桐城人。有《藏山阁稿》、《田间诗集》。田园杂诗仲春遘时雨,既雨旋亦晴。百草吐生意,众鸟喧新声。纷纷群动出,各各有其营。孰是形骸具,而怀安居情。秉耒赴田皋,叱牛出

  • 卷三百十·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十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三十 蓝仁 宿瑞岩寺 再宿东山寺前游四十年风尘凡几变衣法已三传竹迳消残雪松门隐暮烟虎溪送客处尚忆远公禅 寄余复婴 道士清溪住扁舟久未囘井垂霜後橘门

  • 卷二百七十六·列传第一百六十四·张廷玉

        朱大典 张国维 张肯堂曾樱 朱继祚 余煌 王瑞栴 路振飞 何楷熊汝霖 钱肃乐 沈宸荃   朱大典,字延之,金华人。家世贫贱。大典始读书,为人豪迈。登万历四十四年进士,除章丘知县。天启二年擢兵科给事中。中

  • 卷三·本纪第三·太祖三·张廷玉

        ◎太祖三   十五年春正月辛巳,宴群臣于谨身殿,始用九奏乐。景川侯曹震、定远侯王弼下威楚路。壬午,元曲靖宣慰司及中庆、澄江、武定诸路俱降,云南平。己丑,减大辟囚。乙未,大祀天地于南郊。庚戌,命天下朝觐

  • 卷一百七十九 至和二年(甲午,1055)·李焘

      起仁宗至和二年三月盡是年五月   三月辛酉,詔知廣州劉湜捕擊蠻寇,緩急有不及奏覆者,聽便宜從事。湜練土兵,葺兵器,作鐵鎖斷江路。有盜據山,敕貸罪招之,不出。湜知並山民居資之食,即徙民,絕餉路,盜困蹙乞降【一】,廣人安之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刘孝绰传·李延寿

    刘孝绰,字孝绰,本名叫冉。幼年聪明敏捷,七岁能作文章。他的舅舅齐国的中书郎王融对他十分赏识,深感奇异,乐于和他一块到亲友那里去,号称神童。王融常说:“天下的文章如果没有我,当数阿士。”阿士就是刘孝绰的小名。他的父亲刘

  • 张仪以秦相魏·佚名

    【提要】 机警过人的张仪也经常有危在旦夕的时候。这次幸得富有谋略、能言善变的雍沮的举手之劳,才化解了危机。 【原文】 张子仪以秦相魏,齐、楚怒而欲攻魏。雍沮谓张子曰:“魏之所以相公者,以公相则国家安,而百姓无患。

  • 商书·盘庚下·佚名

    盘庚既迁,奠厥攸居,乃正厥位,绥爰有众。曰:「无戏怠,懋建大命!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罔罪尔众,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尔谓朕曷震

  • 卷十九·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左氏传说卷十九    宋 吕祖谦 撰定公六月季孙意如卒九月阳虎囚季桓子【五年】阳虎自平子疾专政及平子卒囚季桓子以陪臣之微而秉一国之政论季氏是强家大族在平子时亲逐君非不强何故身死未几便为陪臣

  • 卷六十五(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五夜叉授记品第十尔时复有八亿夜叉。见诸阿修罗伽楼罗龙女龙王鸠槃荼乾闼婆等。供养如来闻授记已,欣喜踊悦皆得称心。生希有心得未曾有。知佛世尊智慧无尽最尊最胜无所罣碍不可思议。复更得闻法门

  • 卷第九·道宣

      辩惑篇第二之五   笑道论(其文广抄取可笑者)。  臣鸾启。奉敕令详佛道二教。定其先后浅深同异。臣不揆疏短。谨具录以闻。臣窃以佛之与道教迹不同。出没隐显变通亦异。幽微妙密未易详度。且一往相对。佛者以因

  • 彻悟禅师语录目次·彻悟

    卷上序示众普说卷下杂着般若净土两门大义西有解华严经节略要旨楞严二决定义楞严顿歇渐修说金刚经实无有法发菩提心说楞严经知见无见说一乘决疑论说相相离相心心印心略解跋净土津梁跋跋德全禅人血书莲华经跋明初禅人血

  • 03.说取业处品·佛音

    说取业处品 既以遵守此等头陀支成就少欲知足等之德而住立于此等清净戒中的人,当自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的语句中依于“心”的要目而修习三摩地(定),然而显示于这个偈中的定却如此简略,去认识其意义尚且不易,何况修习?所以

  • 洞真太上仓元上录·佚名

    《洞真太上仓元上录》,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南北朝。《无上秘要》卷四十七已引此经。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主要论述修善要法。认为天地含育苍生,入禀自然元气而成,若修善积德,即能保其元气而长生,若作恶不

  • 刘子遗书·刘宗周

    《四库全书》收录了《刘子遗书》,其提要说:「臣等谨案,《刘子遗书》四卷,明刘宗周撰。宗周有《周易古文抄》已著录,是编凡《圣学宗要》一卷,载周子《太极图说》;张子《东铭》、《西铭》;程子《识仁说》、《定性书》;朱子《中和

  • 魔逆经·佚名

    梵名Man~jus/ri^ -vikurva^n!a-parivarta 。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内容为大光天子与文殊师利问答魔事,魔来扰乱,文殊以三昧力缚魔,复变魔为佛身,与诸比丘论法,终使魔波旬心怀忧戚,泣泪而去。本经

  • 法门名义集·李师政

    佛教辞书。唐武德年间(618—627)李师政撰。一卷。是一部解释佛教名数的辞书。全书共收词目一百二十一条,按性质分“七品”:(1)“身心品”,始自“四大”至“十八界”,共七条;(2)“过患品”,始自“二边”至“五住地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