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11.陈子昂:感遇诗(下)

笫三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第十九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黎元。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愈昏。

以上二诗,可以代表《感遇》诗的第三类:感事。这两首诗中,虽然有“丁零”、“汉甲”、“匈奴”、“黄屋”,“瑶台”等历史名词,但全诗并不牵涉到历史事实,因而不是咏史。字句之间,好象在指一些时事,而不是为个人身世遭遇发感慨,因而也不是咏怀。

前一诗的大意是:乌沉沉的边塞,无论在今人或古人的思想里,都以为是荒远的地方。在那里,可见者只有高耸的亭堠(碉堡),阵亡战士的枯骨。黄沙从南方大漠中吹来,太阳向西方沉落。中国曾以三十万战士对付匈奴,至今只见到沙场上累累尸骸①,而没有人怜惜这些塞上孤军。“丁零”是汉代西北的羌族人,丁零塞是汉人防止丁零人入侵的国防工事。这里用以代表唐朝与契丹的边境。汉甲即汉军,这里用以代表唐军。以古代的语言事物,代替现代的语言事物,这是诗词的一种修辞手法,我们称之为用“代词”,不算是用典故。

后一诗的大意是:古代圣人并不自私自利,所关心的都在人民的生活②。尧帝的车上开始装饰了黄绸的车篷,原来不是尧帝自己的意志,可是后人已有批评,至于纣王为了荒淫酒色而起造瑶台,更不用说了。我听说西方佛教的宗旨,最重视清净,为什么要用大量的金玉珍宝雕刻佛像,以为尊奉供养的对象。高耸入云的建筑物,用尽了山林中的木材,富丽庄严的宝塔,用去了无数珠宝。这些宏伟的雕塑,建筑,叫鬼工来做,也还做不起来,要用人民的劳动力来做,那里能够干得了。这种愚蠢的行为,只能使自己更多受累,自以为聪明,而治道却愈加黑暗。

“化”是教的代词,“西方化”就是佛教。“教化”本来是一个同义连绵词,可以互用。诗词里的单字代词,往往用同义相代。如悲惨、怜爱、疑惑、意志,都可以互相代用。“雕刻以为尊”,原句并没有说明是雕刻佛像,这是为讲解方便而加进去的。

这两首诗,从语言文字所表现的来看,我们似乎感到它言之有物,总是针对某一件时事,前者大约与边塞战争有关,后者大约与佛教有关。但这还是从“丁零塞”、“西方化”等词语中推测出来,终是雾里看花,不够清楚。因此,必须从诗篇以外去求帮助我们了解的资料。

孟轲有过一段话:“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后世学者把这段话节约为一个成语:“知人论世”,我们在讲王绩诗的时候已提到过。读古代文学作品,必须了解作者的生平及思想,这是“知人”。要了解一个作家的生话与思想,又必须了解这个作家所处的时代,有些什么重大的政治事件、社会事件,这是“论世”。现在我们来查一查陈子昂所处的时代,有过一些什么事情,足以引起他这样的感慨。

《旧唐书》和《资治通鉴》都记载道:“万岁通天元年(公元六九六年),武后遣曹仁师、张元遇等二十八将击契丹,全军覆没。火将皆被掳。武后诏募囚犯及奴隶以击契丹。”这件事,陈子昂曾上书谏阻,可知是陈子昂最为感慨的。诗中所谓“暴骨无全躯”,就是指此次征伐契丹的三十万大军。武则天好大喜功,屡次因用人不当而引起边祸。等到契丹、回纥、吐蕃等大举入侵,她又不能用名将壮士去捍卫国防,只是派遣自己亲信的佞臣或姓武的公子哥儿,让他们去挂帅立功,升官发财。结果是这些将军都打了败仗,使数十万人民死于战场。“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可知这四句就是咏叹武则天这种军事行动的。

武则天又迷信佛教。她本来是太宗的宫女,太宗死后,曾走出宫廷在感应寺落发做尼姑。后来被高宗所宠幸,才又选进宫去,封为昭仪。不久就夺取了皇后的大位,逐步篡夺了李唐政权,当时有一群以法明为首的和尚,伪造了一部佛经,名为《大云经》,其中颂扬武则天是西方弥勒佛化身,应当代替唐朝,为中国之主。这些伪造的预言,迎合了武则天的私心,于是下诏各州都要建立大云寺。还要造极大的佛像。佛像的小指里可以容几十个人。为了建寺造像,动用几十万人民的劳动力,耗费了全国的财富。当时宰相狄仁杰曾为此上疏进谏,可是武则天没有听从。陈子昂第十九首诗显然是反映了这件事,并表示了他的愤慨情绪。“夸愚适增累,矜智道愈昏”,这两句尖锐地申斥了武则天的昏愚政治。

陈子昂的《感遇》诗为唐诗开辟了一条讽谕现实的道路,对封建统治阶级各种不得民心的措施,进行口诛笔伐。在陈子昂以后,张九龄、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韩愈,张籍等诗人,都有这一类诗作。不过各人的风格不同,有的写得直率,有的写得委宛;有的明写,有的暗写,这一类诗,以后都要讲到。

一九七八年三月十二日

①沙场死,即沙场尸。这个“死”字是名词。死,屍、尸,三字通用。

②在古典文学怍品中,有许多“圣人”是指帝王的,所以常常和人民(黎元)对称。

猜你喜欢
  卷八百三十一·彭定求
  赵鼎臣·唐圭璋
  第九出 弄兵·李渔
  楔子·佚名
  第四折·高文秀
  ●白石道人歌曲卷四·姜夔
  卷四·王十朋
  巻二十九·李攀龙
  卷十六·吴之振
  岁时杂咏巻二十五 ·蒲积中
  卷三百八十七·陈廷敬
  卷六百二十七·佚名
  卷五百五十三·佚名
  卷四百九十四·佚名
  汉诗总说·费锡璜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五·方回

    <集部,总集类,瀛奎律髓>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二十五    元 方回 编拗字类 拗字诗在老杜集七言律诗中谓之吴体老杜七言律一百五十九首而此体凡十九出不止句中拗一字往往神出鬼没虽拗字甚多而骨骼愈峻峭今江

  •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五·佚名

    万历八年正月辛丑朔 上御皇极殿受群臣朝贺○癸卯宣宗章皇帝忌辰遣襄城伯李应臣致祭于 景陵○播州宣慰司杨应龙差长官杨正芳进马匹庆贺 万寿圣节赏给钞叚○甲辰大学士张居正<婠勶-釒>辞勋阶禄米升荫 上温谕不允○丙

  • 卷之二百四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第五○供词光绪七年十月十一日一一二○七-五·佚名

    蔡进发等四人供述:愿承当挑夫首或帮办差事据萧万供:年廿三岁,原籍晋江县,现住本城,开挑夫店度活。今蒙提讯,断令小的,和蔡进发帮办挑夫差事,小的当堂具结,不敢延误就是。据陈沙供:年五十二岁,原籍惠安县,现住

  • 目录·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四古史目録       别史类本纪七三皇第一五帝第二夏第三商第四周第五秦第六秦始皇第七世家十六吴太伯第一齐太公第二鲁周公第三燕召公第四蔡叔曹叔第五陈第六卫康叔第七宋微子第八晋

  • 南唐书卷十·陆游

    宋 陆防 撰张李皇甫江欧列传第七张义方不知其所以进烈祖代吴用为侍御史义方旣就职卽上疏曰古之任御史者非止平狱讼肃班列也有怙威侮法弃忠贼义树朋党蔽聪明者得以纠弹至于人主好游畋声色说奢侈佞媚赏非功罚非罪得

  • 刘闵传·张廷玉

    刘闵,字子贤,福建莆田人。生性纯正忠厚。父亲早逝,他决意不参加科举考试,只求深刻理解古圣贤训家之法,并亲身实践。祖母及父亲死,服丧未毕,不食酒肉,不回房与妻同居,三年都是这样。其妻不受母亲喜欢,便把她休掉,由他一人奉养。母

  • 范希正传·张廷玉

    范希正,字以贞,吴县人。宣德三年(1428),被荐举为贤良方正,授曹县知县。有奸吏受贿,希正审判其罪,押送京师。该奸吏反以他事诬告希正,希正因此遭监禁。曹县平民八百余人到京师呈奏通政司,说希正廉洁能干,为奸吏所诬。侍郎许廓因

  • 晏子使楚楚为小门晏子称使狗国者入狗门第九·晏婴

    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临溜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

  • 有司彻第十七·佚名

    有司彻,扫堂。司宫摄酒。乃燅尸俎,卒燅,乃升羊、豕、鱼三鼎,无腊与肤,乃设扃鼏,陈鼎于门外,如初。  乃议侑于宾,以异姓。宗人戒侑。侑出,俟于庙门之外。  司宫筵于户西,南面;又筵于西序,东面。尸与侑,北面于庙

  • 提要·郑小同

    【臣】等谨案隋书经籍志郑志十一卷魏侍中郑小同撰郑记六卷郑康成弟子撰后汉书康成本传则称门生相与撰郑答弟子依论语作郑志八篇刘知几史通亦称郑弟子追论师注及应答谓之郑志分授门徒各述师言更不问答谓之郑记均与隋志

  • 心术上第三十六·管仲

    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毋代马走,使尽其力;毋代鸟飞,使弊其羽翼;毋先物动,以观其则。动则失位,静乃自得。道,不远而难极

  • 卷十三·王安石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官新义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新义卷十三    宋 王安石 撰夏官二大仆掌正王之服位出入王之大命掌诸侯之复逆王眡朝则前正位而退入亦如之王眂朝眂治朝也建路鼓于大寝之门外而掌其政以待达穷

  • 附编·朱倬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疑问 附录【赵惠编】 孔子正乐止言雅颂而不及风 孔子世家云三百五篇之诗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盖雅颂者所以合韶武之音故曰自卫反鲁然後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者专言雅颂而下及风也 夫子每举二南而不及

  • 卷七·姚舜牧

    <经部,诗类,重订诗经疑问> 钦定四库全书 重订诗经疑问卷七 明 姚舜牧 撰 小雅 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为我艺黍稷我黍与与我稷翼翼我仓既盈我庾维亿以为酒食以飨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 济济跄跄絜尔牛羊以往烝尝或

  • 俱舍论疏 第十八卷·法宝

    俱舍论疏 第十八卷沙门法宝撰分别业品第四之六论。于前所辨已下。第二别明业障。就中有六。一出业体。二别明僧破。三明成逆缘。四明加行定。五明重罪中大过。六明无间类此一行颂第一明业障体论曰至是虚诳语。

  • 孔子改制考·康有为

    康有为所撰关于变法维新的重要理论著作。1892年(光绪十八年)在弟子陈千秋、梁启超等协助下开始编著,1898年正式刊行。共二十一卷。书中阐发“托古改制”理论。宣称《六经》皆孔子所作,是孔子假托古圣先王言行,来宣传自己

  •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瞿镛

    二十四卷。清瞿镛撰。瞿镛 (约1800—1864),字子雍,江苏常熟人。其父绍基为藏书大家,镛承父志,将绍基藏室“恬裕斋”更名为“铁琴铜剑楼”,广泛搜罗访求,与山东聊城海源阁南北相峙,得“南瞿北杨”之誉,是道光时期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