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阿育王经 第六卷

阿育王经 第六卷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

佛记优波笈多因缘第六

是时佛欲涅槃化阿波罗啰龙王。及瞿波啰旃陀利龙王竟。至摩偷罗国。于彼国告阿难言。于此摩偷罗国我入涅槃百年后。当有卖香商主名笈多。有儿名优波笈多无相佛。当作佛事教化多人证阿罗汉果。此处石窟。长十八肘。广十二肘。令其弟子人捉一四寸筹投石窟中使满石窟。阿难当知。我后教化弟子优波笈多最为第一。阿难。汝今见彼远青林不。阿难答言。已见世尊。佛言。彼山名优楼漫陀。如来入涅槃百年后。当有舍那婆私比丘于彼山起寺。又说法教化。优波笈多令其出家。于摩偷罗国有长者子兄弟二人。名那哆婆哆。其当于优楼漫陀山为起寺檀越。故名此寺为那哆婆哆。阿难当知。此寺最为第一禅处。阿难惊惋优波笈多饶益多人。佛语阿难。汝今不应惊惋此事。过去久远其生恶道已益多人。又过去世于此优楼漫陀山三边。一边有五百缘觉。一边有五百仙人。一边有五百猕猴。猕猴之中而有一主。是猕猴主往缘觉处。见诸缘觉生欢喜心。取树花果供养缘觉。时诸缘觉结加趺坐。是时猕猴次第作礼。作礼已毕。于僧坐末而自端坐。乃至日日亦复如是。时诸缘觉皆入涅槃。猕猴不知。恒修供养如本不异。见诸缘觉悉不受之。是时猕猴执缘觉衣及以牵脚。缘觉不动。猕猴思惟。是诸缘觉悉皆已死。啼泣懊恼。复至仙人处。是五百仙人皆卧棘刺。是时猕猴复学仙人卧棘刺上。又学仙人卧灰土上。复学仙人五热炙身。炙身去后。是时猕猴以水灭火取灰藏之。所卧棘刺拔取掷去。所卧之灰复取除之。仙人以手攀树自悬。猕猴复拨其手令其堕地。是猕猴四威仪中常教化诸仙。既教化已。于诸仙前端坐修定。语仙人言。汝等一切当如是坐。时五百仙人随其坐禅。是诸仙人无师说法。于三十七助菩提法思惟证得缘觉之道。既得道已。复作是念。我得圣道。由此猕猴。即以香花饮食供养猕猴。乃至猕猴命终时。诸缘觉即以香木用烧其身。佛语阿难。是猕猴者即优波笈多是。优波笈多于恶道中。为多众生作大饶益。我入涅槃百年后。复于优楼漫陀山作大饶益。尔时世尊语阿难言。汝当捉我衣角。时世尊将阿难身升虚空往罽宾国。至已语阿难言。汝见此处多山林不。阿难答言。已见世尊。复告阿难。此罽宾国我入涅槃百年后当有末田地比丘。于此土立罽宾国。乃至佛次第行到拘尸那城。涅槃时至。告长老摩诃迦叶。我今欲入涅槃。汝当聚集法藏令住千年。为摄受众生故。摩诃迦叶白佛言。世尊。如世尊教。我当奉行。乃至佛念天帝释。时天主帝释知佛心已。即至佛所。尔时世尊告帝释言。憍尸迦。汝当护持法藏。帝释白佛言。世尊。我当如是。世尊复念四天王。时四天王知佛心故即至佛所。佛复告四天王。我涅槃后。汝等当护持法藏。乃至未来三贼国王。汝皆应共其护持法藏。四天王白佛言。如是世尊。是时世尊以法藏付摩诃迦叶及天帝释四天王等竟。复往摩偷罗国。如是次第至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告阿难言。涅槃时至。是娑罗双树北面。汝当安置眠处。我于今日中夜当入无余涅槃。即说偈言

生死海无底  波浪洄澓深

老病以为岸  我今已得渡

欲入无忧国  弃舍身之筏

更生以为海  老可畏为水

牟尼为牛王  渡彼生死海

如人依于筏  安隐至彼岸

乃至广说。佛入涅槃起八舍利塔。第九罂塔。第十炭塔而说偈言

八塔高如山  舍利在其下

次第九罂塔  第十者炭塔

乃至天主帝释及四天王。一切香花种种伎乐供养舍利。说言。世尊付我等法藏入涅槃。今我等依佛法守护。是时帝释语持梨哆阿啰哆(翻治国)言。汝于东方当护佛法。复语毗留多(翻增长)言。汝于南方当护佛法。复语毗留博叉(翻不好眼)言。汝于西方当护佛法。复语鸠鞞罗(翻不好身)言。汝于北方当护佛法。世尊言。我灭后有三贼王。当来与汝同处。若坏佛法汝当拥护。是时佛入涅槃。无数罗汉亦入涅槃。是时空中悲声说偈

苦哉佛弟子  一切皆涅槃

今日此世间  一切皆虚空

无明为闇覆正法灯。大德罗汉悉皆涅槃。无复守护三藏法者。三藏正法不得久住。是时帝释及四天王。无数诸天一切往至大迦叶所。至已礼迦叶足而说言。世尊付法藏与大德及我等。大德。今当与我共护佛法。一切佛法当共聚集。勿令分散。今此佛法天人摄受住世千年。为摄受一切众生故。乃至迦叶鸣磬。以神通力从口出声。告阎浮提一切令知。有五百阿罗汉住拘尸那伽。是时迦叶语阿[少/兔]楼驮。长老。见阿罗汉谁今未来。阿[少/兔]楼驮答言。伽梵波提(翻牛主)今在天上尸利沙(翻树名)殿。其今未来。大德迦叶问诸比丘。今此众中谁为最小。富那罗汉答言。我为最小。摩诃迦叶语言。长老。众僧法教汝能受不。富那答言。能受。迦叶又言。善男子。汝今能受众僧教法。善哉善哉。汝今当往天上尸利沙殿伽梵波提所而语之言。大迦叶及诸众僧唤汝来下。今有众事。汝可速来。而说偈言

善男子当往  尸利沙之林

舍此众往彼  伽梵波提所

乃至富那往至尸利沙殿。语伽梵波提言。迦叶及诸众僧。于阎浮提一切和合。今有僧事汝宜速下。伽梵波提答言。善男子。汝当说佛及众僧。勿道迦叶及众僧。何以故。佛已涅槃。诸外道等当轻佛法。复次有恶比丘起破僧事。外道当言。佛既涅槃。法亦灭尽。诸比丘等皆无所知。佛昔在世。以智慧光明令诸世间悉亦光明。今既灭度。世间皆闇。我于今者何事至彼。复说偈言

一切世间空  无复欢喜处

无如来说法  阎浮提无事

我今欲住此  而入于涅槃

汝今还彼以宣我心。伽梵波提礼大迦叶及诸众僧。而说偈言

一切世间空  无复欢喜处

无如来说法  阎浮提无事

我今欲往此  而入于涅槃

伽梵波提说此语已即入涅槃。是时富那还阎浮提。而说偈言

大德胜众  伽梵波提  礼敬而言

佛已涅槃  我于今日  亦入涅槃

如大象灭  子亦随灭

是时大迦叶即便立制。从今已去众僧和合结集法藏。其事未毕。诸比丘等不得涅槃。即说偈言

从今日已去  一切僧和合

未结集法藏  皆不得涅槃

乃至五百阿罗汉皆和合竟。大迦叶白僧言。此长老阿难恒随如来其今已老。一切众僧当恭敬之。复说偈言

此长老阿难  受持佛所说

利根有智慧  常随如来行

净心解佛法  应当恭敬之

饶益诸众僧  十力所赞叹

是时大迦叶语诸比丘。我等若于此地结集法藏。大众云聚必当悲泣妨于法事。我等欲于佛得道处摩伽陀国结集法藏。乃至迦叶及五百罗汉至王舍城。是时长老毗梨时弗多供给阿难。行毗梨时国至已。彼国四众闻佛涅槃心生悲恼。是阿难思惟。四众懊恼。云何说法。长老毗梨时弗思惟。我观和上心。为是圣人。为是凡夫。即见和上犹是学心。未厌欲界见已往阿难处。至已说此偈言

汝当往树下  于涅槃作心

瞿昙当坐禅  不久证涅槃

是时长老阿难。以毗梨时弗教化故。昼日行坐洗五盖心。如是一更乃至五更。明星出时出外洗足。洗竟还寺欲右胁卧。头未至枕。离诸烦恼得罗汉果。往王舍城。乃至迦叶及五百罗汉亦来此城。是时阿阇世鞞提希子闻迦叶及五百罗汉至。庄严道路种种供具迎大迦叶。时阿阇世王以无根心成就故。昔见佛来从高楼堕。佛以神力而接取之。今于象上见大迦叶复欲投下。时大迦叶亦以神力而接取之。是时迦叶语阿阇世王。如来神力不假思惟。声闻神力必须作意。若不作意而汝堕者命则不全。从今以去不应复尔时。王答言。我当如是。时阿阇世王礼迦叶足合掌说言。大德。世尊涅槃我遂不见。若大德作意欲入涅槃当来看我。迦叶答言。如是。复语大王。我等欲于此城结集佛法。时王答言。我从今去至未终灭。当以衣服饮食医药卧具供养众僧。愿诸众僧在竹林中。是时迦叶思惟。此寺广大。诸比丘等妨乱我事。当作是言。如是可说。如是不可说。有石窟处名毕波罗延(树名)。我等当于彼处结集法藏。乃至迦叶共五百罗汉往毕波罗延石窟。至已庄严住处语。诸比丘。于未来世诸比丘等当失正心。我等未中之前当共集优陀那伽陀。中后集一切法。乃至五百阿罗汉次第坐于其坐处铺尼师檀。一切众僧心念。于三藏中先集何藏。大德迦叶言。当先集修多罗。诸众僧复言。谁能诵修多罗。迦叶答言。长老阿难多闻中第一。一切修多罗皆是阿难受持。我等当问阿难集修多罗。是时迦叶语阿难言。汝今当说修多罗。我等大众当共结集。而说偈言

汝长老阿难  当知此法藏

是如来所造  汝力故能住

汝持佛法藏  如牛负重担

如来持十力  最胜大勇猛

能令三有灭  佛法如醍醐

一切持法藏  皆悉已涅槃

唯今汝一人  受持佛法藏

是时长老阿难答言。如是。即从坐起于上座前立观一切众僧。而说偈言

此大吉众僧  离世尊一人

净心不庄严  如虚空无月

乃至长老阿难从上座次第作礼。礼已即登高座而便思惟。有修多罗。我亲从佛闻。有修多罗。不亲从佛闻。我于今者悉说如是我闻。乃至大德迦叶语阿难言。长老应说。修多罗在何处说。而说偈言

大智皆劝请  佛子汝当说

佛初修多罗  在于何处说

时阿难答言。婆罗奈国为五比丘初说修多罗。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婆罗奈国仙面鹿园。佛语诸比丘此苦圣谛。乃至广说。是时长老阿若憍陈如思惟。我此众中闻为我等说修多罗。如是至佛法不断皆是初所闻法。便生懊恼。是时阿难见是事故亦生懊恼。便下高座而在地坐。复说偈言

三有无有力  犹如水中月

幻化芭蕉树  复以智慧力

能知诸世间  是故舍生死

而入于涅槃  如大风倒树

时五百阿罗汉皆除床座露地而坐。是时迦叶语诸比丘。阿难所说是何修多罗。乃至五百阿罗汉入三摩提。从三摩提起而说言。如是修多罗。如是修多罗。乃至广说四种修多罗。结集已竟。众僧复言。我今欲集毗尼藏。应当问谁。大德迦叶答言。长老优波离持一切律最为第一。我当问其欲结毗尼。是时迦叶语优波离。长老汝当说毗尼。我欲结集。答言。如是。佛于何处说波罗夷。优波离答言。于毗时国。为何人说。为须提那迦兰陀子。如是广说。乃至第二法藏已竟。摩诃迦叶复思惟。我等自说智母。是时迦叶语诸比丘。云何说智母。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八正道四辩无诤智愿智悉皆结集。法身制说寂静见等是说智母。乃至大德迦叶已结集法藏。而说偈言

已结经法竟  为世间饶益

佛十力所说  是事不可量

世间无明闇  法灯能除之

是时长老阿难思惟。佛世尊涅槃时。有犯小罪教令除灭。我今当白众僧。即于上座前合掌而言。我亲闻受佛说。从今有犯小戒悉令放舍不复假治。若众僧同。今便共舍。既无细罪。诸众僧等则安乐住。是时大德迦叶语阿难言。汝问世尊。何者是细戒应舍。何者非细戒不应舍。于五篇中。为是第五。为是第四。阿难答言。我实不问。何以故。于时佛边诸大比丘悉皆不问。我既最小心无惭愧。是故不问。复次为佛涅槃。我时懊恼。是故不问。时大迦叶语阿难言。汝有罪过犯突吉罗。如来临欲涅槃从汝索水。而汝以浊水上佛。阿难答言。我既最小心无惭愧。是时柯掘他(不解翻)江有五百乘车而从江过。车去未久我便取水。是故水浊。迦叶又言。如来须水。汝何故不以钵向天。天自降水。何为取此浊水上佛。是故汝今得突吉罗。复次世尊有新袈裟。色黄如金。汝何故以足蹋之。阿难答言。非我无惭愧。是时我处更无异人。是故足蹋。迦叶又言。汝何故不执衣向天。天当来捉。是故汝今犯突吉罗

复次佛时语汝。若人能修四如意足。能住寿一劫若减一劫。令汝知之。而佛如来常成就四如意足。汝何故不请佛住世一劫若减一劫。阿难答言。大德迦叶。不无惭愧。时魔王迷惑我心。是故不能请如来住。迦叶语言。此亦得突吉罗罪。复次汝何故以如来阴藏相示诸女人。阿难答言。大德。我非无惭愧。以阴藏相示诸女人。时诸女人多诸爱欲。若见如来阴藏之相。便厌女身愿求男身。是故示之。迦叶语言。汝得突吉罗罪。汝应当忏悔。是时迦叶语诸比丘。我等今当说七灭诤法及诸细罪。诸比丘中或言众学法是小。或言四法是小。或言九十事是小。或言三十事是小。或言乃至二不定是小。或言若留四重及十三僧残。余一切舍。外道当说。沙门瞿昙其法斑驳。若佛在世法则和合。佛灭度后法亦散灭。佛涅槃后。诸弟子等各随其意。欲受便受。欲舍便舍。佛说此言。若有比丘不一心受者。当正心受戒。若已受戒不得舍之。依佛所说悉皆受持。若比丘如说受持。善法增长无复退转。是故依佛说一切诸戒悉皆受持

猜你喜欢
  卷第十·佚名
   第十五則 雲門倒一說·胡兰成
  序·佚名
  卷四百七十二·佚名
  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卷第二·智旭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著不坏假名论卷下·佚名
  普陀洛迦新志卷五·王亨彦
  般若伽陀现世品第十二·佚名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佛陀波利译)·佚名
  潮音草舍诗存续集·太虚
  佛法建在果证上·太虚
  访虚大师询华僧抗日事·太虚
  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轨仪经·佚名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一·宗喀巴
  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梁臣传第九·欧阳修

    呜呼!孟子谓“春秋无义战”,予亦以谓五代无全臣。无者,非无一人,盖仅有之耳,余得死节之士三人焉。其仕不及于二代者,各以其国系之,作梁、唐、晋、汉、周臣传。其余仕非一代,不可以国系之者,作《杂传》。夫入于杂,诚君子之所羞,而

  • 卷九十二 晉紀十四·司马光

      起玄黓敦牂(壬午),盡昭陽協洽(癸未),凡二年。   元皇帝永昌元年(壬午、三二二年)   春,正月,郭璞復上疏,請因皇孫生,下赦令,帝從之。乙卯,大赦,改元。   王敦以璞為記室參軍。璞善卜筮,知敦必為亂,己預其禍,甚憂之。大將軍掾

  • 卷八十六·毕沅

      ◎宋纪八十六 ∷起屠维单阏正月,尽上章执徐十二月,凡二年。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元符二年辽寿昌五年。己卯,一零九九年   春,正月,辽主如鱼皃泺。   丁卯,出内金帛二百万,备陕西边

  • 卷之二百七十八·佚名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三月。庚戌朔。鄂尔多斯多罗郡王董罗布故。遣官致祭。  ○辛亥。上谕大学士等曰、保举山东浙江乡试考官之人、查出否。马齐奏曰、保举山东正考官吕谦恒、系工部侍郎王懿。保举副考官朱天

  • 卷之七十四·佚名

    光绪四年。戊寅。五月。乙丑。谕内阁。御史秀文奏、请慎拏仓匪以免拖累一摺。据称匪徒搅扰仓务。多有挟嫌捏告等情。而两翼弁兵奉旨查拏。动辄百余人。藉端抢掠财物。往往误拏良民。并有私行拷问情事。请嗣后查办仓

  • 南唐书卷十八·陆游

    宋 陆防 撰浮屠契丹高丽列传第十五呜呼南唐偏国短世无大淫虐徒以寖衰而亡要其最可为后世监者酷好浮屠也初烈祖辅吴吴都广陵而烈祖居建业大筑其居穷极土木之工既成用浮屠説作无遮大斋七会为工匠役夫者荐福俄有胡

  • 皇甫玉传·李百药

    皇甫玉,不知是哪里人氏。善相人,常游王侯家。世宗从颍川带着整顿好了的军队回来,显祖跟随在后,玉在道边观看,对人说:“大将军不是别人,便是路北边的那个流鼻涕的。”显祖即位之后,为测试玉的相术,特地用帛巾将他的眼睛蒙上,让他

  •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十一·佚名

    光绪八年(壬午) 澎湖风灾 闽抚岑(毓英)奏为查明覆奏折(十二月初十日京报) 闽抚岑(毓英)奏恭报渡台日期片 闽抚岑(毓英)奏武员送部引见片(十二月十一日京报) 闽抚驻工 压坏船槽 查问兵额 华官照会 本馆电音 论台湾拐案 办赈中饱&nb

  • 卷第五十四·佚名

    宰相四进拜四章得象兼枢密使制庆历二年七月戊午朕祗绍丕图。勤求至治。永惟皇王之道。爰立辅相之官。镇抚四夷。宰制群类。而兹疆场之事。乃专枢宥之司。非通筦于冢卿。曷统一于机务。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佐理功臣、特进

  • 讲瑞篇第五十·王充

    【题解】本篇讲述的是识别凤凰、麒麟等符瑞的有关问题。王充在本书《须颂篇》中说明了他写本篇的原因:“古今圣王不绝,则其符瑞亦宜累属。符瑞之出,不同于前,或时已有,世无以知,故有《讲瑞》。”汉代俗儒唯

  • 卷三十七·王道焜

    <经部,春秋类,左传杜林合注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三十七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昭公四经【丁卯】八年春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以首恶从杀例故称弟又称世子○招常遥反】○夏四月辛丑陈侯溺卒【杜襄二十

  • 在仰光与宇诺底拉谈话·太虚

    ──十二月十六日──拉:大师多大年龄?  师:我五十一。  拉:我五十八。  师:今天礼佛后特来拜访。  拉:大师来缅甸,我们十分欢迎!大师起程时,就听人说,今天能亲见到大师,所以十分的欢喜!因为这是佛教团的访问。  师:我们

  • 答英国里尔大学教授爱斯嘉拉博士问(八则)·太虚

    答一:佛教来中国,中国之政治早成立,且儒家认为专职,故佛教取超然态度,退处方外以免冲突。其影响多在民间之道德风俗中,而在国家之政制法制上,较少影响。答二:但于佛教团之组织,及寺院僧众之管理上,由佛教徒之法律,与中国之政法伦

  • 大慧普觉禅师书 第三十卷·蕴闻

    大慧普觉禅师书 第三十卷宋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答荣侍郎(茂实)承留心欲究竟此一段大事因缘。既办此心。第一不要急。急则转迟矣。又不得缓。缓则怠堕矣。如调琴之法。紧缓要得中。方成曲

  • 笑林·邯郸淳

    轶事小说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笑话集。三国魏邯郸淳撰。原书三卷,今佚。 《隋书·经籍志》和两《唐志》均有著录,《宋史·艺文志》不载。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七云:“秘阁有《古笑林》十卷,晋孙楚《笑赋》曰:‘

  • 笑得好·石成金

    笑话集。清石成金撰。成金,字天基,号惺斋,扬州人。清初文学家。著有《传家宝》等。此书分初、二集,流传较广。其中采录了一些民间笑话,如《剔灯棒》、《哑子说话》、《笑话一担》、《灭火性》、《虎诉苦》、《市中弹

  •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玉燕姻缘传》,又名《玉燕姻缘传记》。六卷七十七回。题“梅痴生著”,其真实姓名及生平无考。成书于清光绪年间。大宋神宗年间,江南苏州府吴县宦家公子侯韬,生性不好读书,惟贪恋酒色。父

  • 靖康纪闻·丁特起

    又名《孤臣泣血录》。杂史。宋丁特起撰。《直斋书录解题》著录3卷、拾遗1卷。今本仅1卷,附拾遗1卷。是书记事起自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初五金人犯京师,迄于次年五月初一康王即位南京。时作者适在汴京,痛惜京师失守、二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