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八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折伏白四

时有胜妙苾刍数犯众教罪。诸苾刍与行遍住根本遍住。乃至重收根本。及摩那[卑*也]。更复重犯。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汝诸苾刍与胜妙苾刍。作折伏羯磨若更有余如是流类。悉应为作。为前方便如上应知。

大德僧伽听。此胜妙苾刍数犯众教罪。诸苾刍为作遍住乃至摩那[卑*也]。更复重犯。今僧伽与作折伏法。若僧伽时至听者。僧伽应许。僧伽今与胜妙苾刍为数犯罪作折伏羯磨。白如是次作羯磨。准白应为。乃至我今如是持。佛言。汝诸苾刍。既与胜妙作折伏羯磨。所有行法。我今当说。不得与他出家。乃至广说。如行遍住。若不依行者。得越法罪。如是为作折伏法已。极现恭勤。于僧伽处不生轻慢。乃至从众乞收摄法。自言我某甲于数犯罪。永为止息。广说因缘。乃至应作收摄羯磨。如令怖羯磨作法应知。有差别者。应云我某甲于数犯罪永为止息。余可类知。

驱摈白四。

时具寿阿湿薄迦补奈伐素。在枳吒山住处。而为污家行罪恶事作。非沙门法。或教他作。共诸女人同一床坐。同槃而食。同觞饮酒。自采花教人采花。自结花或教人结。安花髻缀作珠冠。眉上叉黄频为点靥。自舞教人舞。自歌教人歌。或自打鼓教人打鼓。急系其衣乍跳乍踯。转木空中接而令住。或时转臂。或为鱼跃。或峻泥流澾半路停身。或作马鸣。或为牛吼。或作象叫。或孔雀鸣。或抚水鼓。或掷水为槊。或打口鼓。或吹口螺如孔雀声。似黄莺响。广作如斯非沙门行。遂令枳吒山下婆罗门众。咸生薄淡退失信心。于诸苾刍各生讥议。乃至乞食。咸不施与。阿难陀以缘白佛。佛言。汝诸苾刍。往枳吒山。与污家苾刍阿湿薄迦补捺伐素等。为作驱摈羯磨。

汝诸苾刍。欲至彼山可于路次一处而住。差一苾刍具五德者。如常集众。应先问言。汝苾刍某甲。能于枳吒山诘问阿湿薄迦等行污家事不。彼答言能。如常集众。令一苾刍作白羯磨。大德僧伽听。此苾刍某甲。能往枳吒山诘问阿湿薄迦补奈伐素等苾刍行污家事。若僧伽时至听者。僧伽应许。僧伽。今差苾刍某甲往枳吒山诘问阿湿薄迦补奈伐素苾刍等行污家事。白如是。次作羯磨。

大德僧伽听。此苾刍某甲。能往枳吒山诘问阿湿薄迦补奈伐素苾刍等行污家事。僧伽今差此苾刍某甲。往枳吒山诘问阿湿薄迦补奈伐素等苾刍行污家事。若诸具寿听差此苾刍某甲往枳吒山诘问阿湿薄迦补奈伐素等苾刍行污家事者默然。若不许者说。僧伽已听。差此苾刍某甲往枳吒山诘问阿湿薄迦补奈伐素等苾刍竟。僧伽已听许。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汝诸苾刍既至枳吒山。敷座席鸣犍稚众集已。彼诘问苾刍应问阿湿薄迦等。我欲有问汝。容许不。彼既许已。问罪虚实。答言。所问我罪其事皆实。众应为作驱摈羯磨。为前方便。应作羯磨。

大德僧伽听。此阿湿薄迦补奈伐素半豆卢呬得迦等。广为污家行罪恶法。共诸女人同觞饮酒。一槃而食。采花结鬘。掉举歌舞。便作如是非沙门行。令诸俗侣皆失信心。若僧伽时至听者。僧伽应许。僧伽。今与阿湿薄迦补奈伐素半豆卢呬得迦等罪恶之人。作驱摈羯磨。白如是次作羯磨。准白应作。乃至我今如是持。彼三苾刍等得摈羯磨已。不应与他出家。广说如上。此三人等若现恭勤。于僧伽处不生轻慢。乃至从众乞收摄法。自言。我某甲等。于污家事。永为止息。广说其缘。乃至应作收摄羯磨。准上应为。

求谢白四。

时有胜上苾刍。于某聚落中共杂色长者言相触忤。时此长者以缘白佛。佛言。汝诸苾刍。与胜上苾刍作触恼俗人求谢羯磨。若更有余如是流类。亦应为作求谢羯磨。

大德僧伽听。胜上苾刍于某聚落共杂色长者言相触忤。若僧伽时至听者。僧伽应许。僧伽。今与胜上苾刍共杂色长者言相触忤。作求谢羯磨。白如是。次作羯磨准白应为。乃至我今如是持。

既得法已不随顺行。得越法罪。若僧伽与作求谢羯磨已。若现恭勤。于僧伽中不生轻慢。乃至从众乞解求谢羯磨。自言。我于触恼俗侣永为止息。广说如前。诸苾刍等应告彼曰。汝可就彼长者而求忏摩。彼容恕已。方可收摄。如触忤长者时为作求谢羯磨。恼他苾刍亦应为作求谢羯磨。乃至恼苾刍尼式叉摩拏求寂男求寂女。准上应知。若苾刍尼触忤俗人苾刍苾刍尼。式叉摩拏。求寂男求寂女。亦应为作求谢羯磨。下之三众准上应知。

遮不见罪白四。

时具寿阐陀苾刍既造罪已。诸苾刍告曰。汝见罪不。答言。不见。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汝诸苾刍与阐陀苾刍作不见罪舍置羯磨。若更有余如是流类。亦应为作。准上应知。

大德僧伽听。此苾刍阐陀既犯罪已。他若问时。答言不见。若僧伽时至听者。僧伽应许。僧伽。今与苾刍阐陀作不见罪羯磨。白如是。次作羯磨。准白应作。乃至我今如是持。若与解时亦应准此。其中别者。应云我今见罪。若阐陀造罪已不如法说悔。应可与作舍置羯磨。彼为作解。并悉同前。其中别者。应言其罪我已如法说悔。

不舍恶见白四。

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大德苾刍。无相自生恶见作如是语。如佛所说。习行淫欲是障碍法。我知此法习行之时。非是障碍。诸苾刍不知云何。白佛。佛言。汝诸苾刍。与彼无相作别谏遮。别谏之时坚执不舍。云此是实余皆虚妄。诸苾刍白佛。佛言。汝诸苾刍。作白四羯磨。谏彼无相。鸣犍稚作前方便。令一苾刍作白羯磨。应如是作。

大德僧伽听。此苾刍无相。自生恶见作如是语如佛所说。习行淫欲是障碍法。我知此法习行之时。非是障碍。诸苾刍为作别谏。别谏之时坚执不舍。云我说是实余皆虚妄。诸苾刍谏此无相言。汝无相莫谤世尊。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语。世尊以无量方便说行淫欲是障碍法。汝无相未舍恶见已来。僧伽不共言说。极可厌恶。如旃荼罗。若僧伽时至听者。僧伽应许。僧伽。今与无相作不舍恶见。舍置羯磨。白如是。羯磨准白成。

时诸苾刍与彼无相作不舍恶见羯磨已。时彼无相坚执不舍。诸苾刍白佛。佛言。初作白时乃至第二羯磨了。若不舍者。得恶作罪。第三竟时。得波逸底迦罪。

摈恶见求寂白四。

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大德。邬波难陀有二求寂。曾与诸苾刍共言戏调身相摩触。时此苾刍便生追悔。所犯之罪皆悉悔除。发勇猛心断诸烦惑。证殊胜果。彼二求寂便生恶见。告诸苾刍曰。大德。彼诸苾刍昔与我等作非法事。云何于今得殊胜果。我闻佛说习行淫欲是障碍法。习行之时非是障碍。诸苾刍不知云何。白佛。佛言。汝诸苾刍。为作别谏。别谏之时坚执不舍。诸苾刍白佛。佛言。为作白四羯磨谏。舍者善。若不舍者。与彼二求寂作不舍恶见驱摈羯磨。作前方便。置彼二人眼见耳不闻处。令一苾刍作白羯磨。应如是作。

大德僧伽听。彼利刺长大二求寂自生恶见。作如是语。我闻佛说淫欲是障碍法。习行之时非是障碍。诸苾刍已作别谏。乃至白四羯磨。谏彼二求寂。彼二坚执恶见不肯弃舍。云我说是实余皆虚妄。诸苾刍语彼二求寂言。汝从今已去不应说言如来应正等觉是我大师。若余尊宿及同梵行者。不应随行如余求寂。得与大苾刍二夜同宿。汝今无是事。汝愚痴人。可速灭去。若僧伽时至听者。僧伽应许。僧伽。今与彼二求寂。作不舍恶见驱摈羯磨。白如是。羯磨准白成。

时诸苾刍为彼二求寂。作驱摈羯磨已。不知云何白佛。佛言彼二求寂得羯磨已。诸苾刍不应共住。共宿违者得罪。如律应知。

收摄白四。

时薜舍离诸苾刍与高苫缚迦诸苾刍众。得本心已。诣世尊所。作如是言。大德。我今愿欲和合。佛言。娑度(译为善成谓于其事善而能成旧云善哉)。

汝诸苾刍。僧伽若破重令和合。能生诸福。无量无数无有边际。犹如毛端析为百分。或千亿分。还令相合如故。斯实是难。已破令和更难于彼。是故我今听。诸苾刍被舍置者。应乞收摄。应如是乞如前。乃至作如是言。

大德僧伽听。由我某甲等为斗诤初首。遂令僧伽不和合住。未生。诤论令生。已生诤论因兹增长。他正谏时遂便拒讳。或言有罪。或言无罪。或云合舍。或不应舍。或言我是犯人。或言我实非犯。缘此事故僧伽与我作舍置羯磨。摈斥于我。我某甲被舍置来。性行恭勤不生轻慢。今从僧伽乞解舍置法。愿大德僧伽。哀愍摄受我。是能愍者。愿哀愍故。第二第三亦如是说。次一苾刍为白羯磨。

大德僧伽听。此苾刍某甲为斗诤初首。遂令僧伽不和合住。未生诤论。令生。已生诤论因兹增长。他正谏时。遂便拒讳。或言有罪。或言无罪。缘此事故。僧伽与作舍置羯磨。此某甲既得法已。改行恭勤不生轻慢。今从僧伽乞解舍置羯磨。若僧伽时至听者。僧伽应许。僧伽。今与某甲解舍置羯磨。白如是。次作羯磨。准白应为。乃至我今如是持。

僧伽和合白四。

世尊告曰。得解舍置羯磨苾刍所有行法。我今当说。此苾刍应从僧伽乞共和合。如是应乞。为前方便。准上应知。乃至合掌作如是说。

大德僧伽听。我某甲为斗诤初首。遂令僧伽不安乐住。僧伽与我某甲作舍置羯磨。我某甲既被舍置。改悔前非已。从僧伽乞解舍置羯磨。僧伽已与我解舍置羯磨。我某甲今从僧伽乞为和合。愿僧伽与我某甲得解舍置。又乞共为和合。是能愍者。愿哀愍故。三说。次一苾刍为白羯磨。

大德僧伽听。此某甲为斗诤初首。遂令僧伽不安乐住。僧伽。已与某甲作舍置羯磨。此某甲既被舍置改悔前非已。从僧伽乞解舍置羯磨。僧伽。已与解舍置羯磨。此某甲今从僧伽乞共和合。若僧伽时至听者。僧伽应许。僧伽。今与某甲共作和合。白如是。羯磨准白而作。乃至我今如是持。

僧伽和合长净。

世尊告曰。僧伽与彼苾刍共和合已所有行法。我今当说。彼苾刍应从僧伽乞和合褒洒陀。应如是乞。乃至作如是言。

大德僧伽听。由我为首。广说如前。我某甲先被舍置已。从僧伽乞解舍置羯磨。僧伽已与我某甲作解舍置羯磨。我某甲已从僧伽乞共和合。僧伽已与我某甲共住和合。我某甲今从僧伽乞作和合褒洒陀。愿僧伽与我和合褒洒陀。是能愍者。愿哀愍故。第二第三亦如是说。次一苾刍先作白。方为羯磨。

大德僧伽听。此某甲先被舍置已。从僧伽乞解舍置法。此某甲今从僧伽乞和合褒洒陀。若僧伽时至听者。僧伽应许。僧伽。今与某甲和合褒洒陀。白如是。次作羯磨。准白而为。乃至我今如是持。

若僧伽与和合长净已。彼与僧伽虽非长净日。应为长净然诸苾刍众不应于非长净日而为长净。除吉祥长净难时长净。和合长净。名为吉祥。不应长净为长净者。得越法罪。时有苾刍身婴病苦。无人瞻视。诸苾刍众不知遣谁看病。佛言。若有病者。从僧伽上座。乃至小者。于时举众皆往。佛言。不应一时俱往。应为番次瞻视。既至病所。应借问气力何似。如其病人困不能语。应问看病者何似。若有违者。其看病人得越法罪。若此病者并瞻病人贫无医药。佛言。若病人有亲弟子。及依止弟子。或亲教轨范师等。从觅药直。共为供给。若全无者。可于大众库中取药及药直瞻侍。若不依者。俱得越法罪(更有广文如余处说)。

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大德。如世尊说。应于病者供给医药。未知何物应堪养病。佛言。但除性罪。余皆供用。令其离苦。时有苾刍患泻痢病。有年少者为看病人。到病者所。申其礼敬次老者来。病人起礼。既为举动。遂便委顿。佛言。不应礼彼有染苾刍。有染苾刍亦不礼他。见彼礼时。皆不应受。违者得越法罪。

大德。云何名为有染无染。佛言。染有二种。一者不净染。二者饮食染(但是粪秽涎唾污身及大小行来未为洗净身婴垢腻泥土坌躯于晨旦时未嚼齿木正嚼齿木或除粪扫斯等皆名不净染也。若食啖时或未漱口设令漱刷尚有余津下至饮水未洗口已来咸名食染也。带斯二染未净其身。若展转相触并成不净。由此言之触器令礼招愆何惑广如别处也)。

时六众苾刍于食啖时。自恃尊大。令他起避。佛言不应令起下至受药。或复请盐。皆不应起。令他起者。得越法罪。然诸苾刍应须善知年夏次第及坐次第。不依次食。得越法罪。具如大律。如世尊说。胜义洗净有其三种。一者洗身。二者洗语。三者洗心。云何此中但说不净污身。教令洗濯。佛言。欲令除去臭气安乐住故。又复见外道之流怀净洁慢。令其生信。为欲令彼发深敬心入此法中改邪从正。即如尊者舍利子于憍慢婆罗门处以洗净法而摄化之。遂令其人住于初果。见斯利益。佛言。汝诸苾刍。应可洗净。如舍利子法。大便时至应持水瓶向大便室既至室已。置衣一边。持土十五块。厕外安之(或此土块屑之为末其一一聚如半桃许安在砖上或于板上近水流处土须槽盛预安圊所)仍复更须持土三块。并拭体物。持其水瓶。入于厕内。横扂其户(门须一扇)旋转既讫。或以叶筹净拭下已(厕内应安置瓶土处)次应洗净取其三土。可用左手三遍净洗。即将左腋挟瓶。右手排扂。还以右手携去。向洗手处蹲踞而坐。老者安枮瓶安左腿。以肘压之取其七土。一一咸须别洗左手。其余七聚应可用心两手俱洗。余有一聚。用洗君持。然后向濯足处。既濯足已。取衣而去(既至房中净水漱口)佛言。汝诸苾刍。咸须如是为洗净事。若异斯者。招越法罪(斯则金口分明制其净事而有自出凡意辄作改张用筒用槽未成雅中虽复归心净捡而实难袪秽污由身子制未被东州盖是译人之疏固非行者之过)。

时六众苾刍在大小便处。随其夏次而入厕中。

佛言。此处不应随夏次第。在前至者。即须先入其洗手处及洗足处。此即应须随夏次第。若异此者。得越法罪。亦复不应于其厕处故作停留。得越法罪(广如杂事第五卷洗净威仪经具言)。

时有苾刍默入厕内。先在厕者。形体露现遂生惭赧。佛言。欲入厕时。或弹指或謦咳或踏地作声。若默然入者。得越法罪(由无门扇为此须安)。

时有苾刍。于花树果树下大小便。佛言。花果树下勿大小便。如有违者。得越法罪。若在棘刺林下无过。

时有苾刍既服酥已。为渴所逼。往问医人。医人令食庵摩洛迦果(即岭南余甘子也初食之时稍如苦涩及其饮水美味便生从事立名号余甘矣旧云庵摩勒果者讹也)。

佛言。有五种果。一呵梨得枳(旧云呵梨勒讹)二毗鞞得迦(旧云鞞醯勒者讹也)三庵摩洛迦。四末栗者(即胡椒也)五荜茇利(即蒟酱也旧云荜苃类也)此之五果若时非时。若病无病。并随意食。如世尊说。边方之国。听皮卧具于中方处由邬波难陀即便遮却。然于俗舍还复开听。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大德。制于皮处。唯听其坐。不许卧者。齐何应坐。佛言。齐身坐处。不许卧者。齐何应卧。谓容眠处。

时六众苾刍用师子皮。以充鞋屩著往胜军王营。遂使大象群惊。以缘白佛。佛言。汝诸苾刍。不应用上象上马师子虎豹等皮。以为皮屩。得越法罪。此等筋亦不合用。凡为皮履不[革*雍]前[革*雍]后。不作长靴短靴。著者。得越法罪。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大德。如世尊说。上象皮不为皮屩者。若更有余钝象马皮等。合为屩不。佛言。不合。此有何因。由有鼻牙力故。大德。上马皮不为鞋履者。若有余驽马皮。合作鞋不。佛言。不合。此有何因。由有骁勇力故。大德。师子皮虎豹皮不作鞋屩者。设更有余如斯等皮。得作鞋屩不。佛言不合。斯亦有爪牙力。此等诸皮得作鞋履不。佛言。不合(中国本无靴屦为此但有鞋名)如是世尊制学处已。有猎射人情生敬信。遂将熊皮施与苾刍。苾刍不受即便白佛。佛言。猎人敬信诚实难得。宜应为受。安置头边。熊皮有力。能令眼明。时有苾刍眼光无力。往问医者。医人答曰。可用熊皮以为鞋履。以缘白佛。佛言。如医人所说。应用熊皮以充鞋履。若其多重不可得者。下至一重。安余皮上。以毛向身随意应著大德。且如象马皮是不净肉。筋牙骨亦不净耶。佛言。此皆不净。

如世尊说。令畜水罗者。苾刍不知罗有几种。佛言。罗有五种。一者方罗(若是常用须绢三尺或二尺一尺僧家用者或以两幅随时大小其作罗者皆绢须细密虫不过者方得若是疏薄元不堪用有人用恶绢疏纱纻布之流本无护虫意也)。二者法瓶(阴阳瓶是)。三者君持(以绢系口细绳系项沈放水中牵口出半若全沈口水则不入待满引出仍须察虫非直君持但是绰口瓶瓨无问大小以绢缦口将细绳急系随时取水极是省事更不须放生器为深要也)。四酌水罗(斯之样式东夏元无述如余处即小团罗子虽意况大同然非本式也)。五衣角罗(取密绢方一搩许。或系瓶口汲水充用。或置碗内滤时须用非是袈裟角也此密而且腻宁堪滤水但为迷方日久谁当指南。然此等诸罗皆西方见用。大师悲愍为济含生。食肉尚断大慈。杀生岂当成佛。假令暂出寺外即可持罗并将细绳及放生罐。若不将者非直见轻佛教。亦何以奖训门徒。行者思之。特宜存护为自他益)。

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大德颇得五俱卢舍外无水罗向余村城及余寺不。佛言。不合。如其往彼若水若罗想无阙者。设无得去。大德。颇得无滤水罗涉江河不。佛言。不得。可随时观用。大德。涉河涧时。一观之后齐几应用。邬波离顺流而去。得一俱卢舍。有别河水来。更须观察逆流而去。随观随饮不流之水。亦随观随用。大德。已滤之水颇得不观而饮用不。佛言。要须观察方可饮用。大德。不滤之水观得饮用不。佛言。观察无虫饮用无犯。阿瑜率满阿尼卢陀以天眼观水。遂便分明。于其水内睹见中有无量众生。世尊告曰。不应以天眼观水。然有五种净水合饮。一谓别人净。二谓僧伽净。三滤罗净。四井净。五泉净。复有明相净。言别人净者。谓知彼人是可委信。必定不以虫水与人。言僧伽净者。谓知事人存情捡察。言滤罗净者。布绢密致不曾虫过井。泉净者。未曾忆见此井泉有虫。虽不观察饮时无过。言明相净者。若水或滤不滤。或复生疑。昼日观已夜随饮用。齐至明相。悉皆无过。时诸苾刍观水时久遂生劳倦。佛言。齐六牛车回转顷可观其水。或可取其心净已来。审谛观察。若苾刍有虫水作有虫想而饮用者。得波逸底迦。有虫水疑而饮用者。亦得波逸底迦。无虫有虫想。得突色讫里多。无虫起疑者。得突色讫里多。有虫作无虫想者。无犯(此说有部但是疑心同招本罪)齿木缘起由跋窭末底河侧。诸苾刍众世尊因制遣嚼齿木。时诸苾刍即便在显露。及往还洁净处嚼。佛言。有三种事。应在屏处。一大便。二小便。三嚼齿木。此皆不应在显露处。是时六众嚼长齿木。佛言。齿木有三。谓长中短。长者十二指。短齐八指。二内名中。时诸苾刍嚼齿木了。不知刮舌。仍有口臭。佛言。应须刮舌。由是我听作刮舌篦。可用鍮石铜铁。必其无者破齿木为两片。可更互相揩去其利刃。屈而刮舌。凡弃齿木及刮舌篦。咸须水洗謦咳作声。或复弹指。以为惊觉。于屏秽处。方可弃之。必其少水于尘土内。揩[挾-(人*人)+((人/人)*(人/人))]而弃。若异此者。招越法罪。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八

猜你喜欢
   第四十九則 三聖以何為食·胡兰成
  卷四十(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序·虚舟普度
  鸠摩罗什法师大义卷中·鸠摩罗什
  卷五百六·佚名
  覆净性居士书·太虚
  卷第五十三·李通玄
  释摩诃衍论 第七卷·龙树
  诸法集要经卷第九·佚名
  卷中·佚名
  卷第二十一·佚名
  卷第二十四·佚名
  大乘三论略章一卷·吉藏
  佛说善夜经一卷·佚名
  法门须量力而修·印光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三·王直方

      二○一、戏用语讹为诗  京师人呼大夫为大斧,呼承制为承池,盖语讹也。有人戏为句云:“大夫何尝斧,承制岂当池?”①(《总龟》前二十九) ---------------- ①原注:“岂当池”,或云“石当池&rdq

  • 卷一百四·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四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紫薇集简范信中诗人例穷君不然画堂绣户罗婵娟当时乘醉出三峡至今妙句留西川底事新来多退缩梅花满眼看未熟便期载酒约来冬似要恶诗相抵触晓来寒凛似中原

  • 御选宋诗卷四十五·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四十五七言律诗一李昉禁林春直疎林揺曵日辉辉直阁深严半掩扉一院有花春昼永八方无事诏书稀树头百啭莺莺语梁上新来燕燕飞岂合此身居此地妨贤尸禄自知非杨徽之寒食日寄郑起侍郎清明时节出郊原寂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纪昀

    列传宋 【五十四】○宋五十四孙长卿 周沆罗拯马仲甫 王居卿 孙构张诜苏寀马从先沈遘【辽 括 】李大临 吕夏卿祖无择 张问【陈舜俞乐京刘蒙】苗时中 韩贽楚建中张 颉卢革【秉】孙长卿周沆罗拯马仲甫王居卿孙构

  • 郑綮传·欧阳修

    郑綮的字叫蕴武。他考中了进士,任过监察御史,多次升官后任左司郎中。因家里很穷,请求任命为庐州刺史。黄巢掳掠淮南,他发文请求不要侵犯州界,黄巢笑了,为这收了兵,庐州单单保全了。唐僖宗嘉奖他,赐给他绯官服银鱼袋。他任职期

  • 钟化民传·张廷玉

    钟化民,字维新,浙江仁和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授职惠安知县,多有与众不同的政绩。御史安九域把他推荐给朝廷,以俸禄没有到期限,转到乐平任知县,治绩又为最好。钟化民被征召至朝廷授职御史,与同官何卓、王慎德接二连三上奏请

  • 卷二百四十一·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四十一明 杨士奇等 撰任将宋宁宗时知成都曹彦约上奏曰臣以朴樕小才误蒙亲擢度越常等厕迹禁路曾未两月复玷异恩宠以次对之美职分以西土之阃

  • 齐纪四 世祖武皇帝下永明十一年(癸酉、493)·司马光

    齐纪四 齐武帝永明十一年(癸酉,公元493年) [1]春,正月,以骠骑大将军王敬则为司空,镇军大将军陈显达为江州刺史。显达自以门寒位重,每迁官,常有愧惧之色,戒其子勿以富贵陵人;而诸子多事豪侈,显达闻之,不悦。子休尚为郢府主簿,过九江

  • 提要·允禄

    【臣】等谨案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十三卷上谕旗务议覆十二卷谕行旗务奏议十三卷雍正九年和硕庄亲王允禄等奉勅编凡三集共为一书自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以后所奉谕防涉于八旗政务者曰上谕八旗凡十三卷其前録谕防而附

  • 景公问古之莅国者任人如何晏子对以人不同能第二十四·晏婴

    景公问晏子曰:“古之莅国治民者,其任人何如?”晏子对曰:“地不同生,而任之以一种,责其俱生不可得;人不同能,而任之以一事,不可责遍成。责焉无已,智者有不能给,求焉无餍,天地有不能赡也。故明王之任人,谄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

  • 问辨録卷十·高拱

    ○孟子问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徳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皆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谓何曰此论至平至为的确非若后人持论不分有道无道必皆以徳言而无论于势必皆以役徳役贤为天而不然者则非天也曰其义何如曰尧舜

  • 提要·王充耘

    【臣】等谨按四书经疑贯通八卷元王充耘撰充耘有读书管见已着録是编黄虞稷谓其已佚此本为明范钦天一阁旧抄尚首尾完具惟第二卷中脱一页第八巻中脱一页无従校补则亦仅存之笈矣其书以四书同异参互比较各设问答以明之葢延

  • 第十三章 30·辜鸿铭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辜讲孔子说:“让没有经过初步训练的百姓上战场,这是在出卖他们。”

  • 卷五·吕祖谦

    <经部,诗类,吕氏家塾读诗记钦定四库全书吕氏家塾读诗记卷五宋 吕祖谦 撰鄘【音庸】说已见邶柏舟共【音恭】姜自誓也卫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絶之【郑氏曰共姜妇人从夫諡吕氏曰叙言

  • 卷一·崔子方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经解卷一     宋 崔子方 撰隐公春秋何以始于隐公昔孟子有言世衰道微邪説暴行又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又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考乎其时验乎行事则始隐之义可

  • 卷第三十二·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三十二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六祖下第七世之四(清源下第六世之二) 福州长庆慧棱禅师。(嗣雪峰)与保福游山。福问。古人道。妙峰山顶莫即遮

  • 雅克团·梅里美

    1828年6月7日,梅里美发表了一部重要戏剧作品《雅克团》。《雅克团》是以法国十四世纪著名的“雅克团”农民起义为题材创作的剧本。剧本的故事发生在包阿锡地方,封建领主纪尔伯?达蒲莱蒙凶残横暴,广大的农民群众忍无可忍,

  • 整饬皖茶文牍·程雨亭

    论茶文集。清代程雨亭撰。成书于清光绪二十三年 (1897),有 《农学丛书》石印本。程氏于光绪二十三年任职皖南茶局,此书系辑选其撰写的有关茶叶的禀牍文告汇编而成。全书约一万四千字,主要有“请南洋大臣示谕徽属茶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