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千山剩人可和尚塔铭

庐山栖贤函是撰

噫!真发心,出世为前圣后昆荷担斯道,当国家全盛,出豪贵才华中,岸然独行,无所盻睐,始见千山剩人和尚其人也。余与剩人明崇祯间先后出师门,如左右手。闻讣趋芥庵,与老人相向哑然。其徒之在广州者,露顶跣足,再拜稽首而言曰:“非师莫铭吾师也。”余曰:“诺,弗敢辞。”老人复顾余曰:“然,非公莫铭,若弟也。”余起立曰:“诺,弗敢辞。”翼日,返雷峰,其徒复至,长跪曰:“某将以是秋奉铭出关门矣。吾师光明,全藉师笔端照耀塞外。塞外人千万,祀知有宗门,自吾师始。某为吾师请,抑为塞外现在、将来诸昆弟请。”言毕泣下,稽首不能起。余感而诺曰:“弗敢辞。”于是载笔为辞曰:“师名函可,字祖心,别号剩人,惠州博罗人,本姓韩。父若海公,讳日缵,中明万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谥文恪。母同郡车氏,诰封夫人。师生聪颖,少补诸生有声,性好义豪快疏。闻有贫士冤狱,自分死,师密白得免。士方德有司廉断,久而知韩公子所为。尝独出里门,为市儿所窘,识者报,家人追至,将赴理,师遽止曰:‘彼惟弗知,故敢尔。岂有吾辈不能忘人误犯?’其豁达爱人类如此。文恪公捐馆舍京师,师奔丧,往返万余里哀毁,未尝一日间迨。归闭户,绝交游,悒悒无生人趣。闻梁孝廉未央好道,力致为诸弟受业,以此得深知余。适余归自匡山,师亟入广州一见,辄曰:‘长斋数月矣,专以待公。某先文恪生兄弟四人,某长,未嗣。若了此愿,梵行终吾世。’余笑曰:‘此白社诸优婆塞事,宁区区属望耶?’师面赤,辞去。明日复来,曰:‘某妾已孕,幸而育得。上报先人,抑无所憾。即不幸,亦不复愿为俗人矣。’余曰:‘此吾侪绪余。若为艰言之,更有向上在。’师自此始一意,且拉余住止园。凡两月,值老人至东官,乃相见东官。因僧问诸识义,老人曰:‘我这里无五识,无六、七、八识。’僧曰:‘祗么则寒灰枯木去也。’老人曰:‘寒灰枯木争解问话?’师从旁不觉击节,老人顾余曰:‘此子根器大利。’指示参赵州无字。有颂呈曰:‘道有道无老作精,黄金如玉酒如渑。门前便是长安路,莫向西湖觅水程。’从此微细披剥,无虚旦夕。两逾岁,复闻举勘破婆子话,更豁然识古人长处。老人曰:‘子今得不疑也。’即随入匡山剃落,登具命掌记室。还住华首,又命充都寺。甲申之变,悲恸形辞色。传江南复立新主,顷以请藏附官人舟入金陵。会清兵渡江,闻某遇难、某自裁,皆有挽过情伤。时人多危之,师为之自若。卒以归日,行李过城阃,为守者擒送军门。当事疑有徒党,拷掠至数百,但曰:‘某一人自为。’夹木再折,无二语。乃发营候,鞠项铁至三绕,两足重伤,走二十里如平时。江宁缁白环睹,咸知师道者悉含涕,不敢发一语。后械送京邸途次几欲脱去,感大士甘露灌口,乃安忍如常。逮至下刑部狱,越月释,发沈阳。师自起祸难至发沈阳两年,于此与絷维同参法纬,讫诸徒共五人外,无一近傍。然内外安置极细,如狱中一饮啖、一衣屦,随意而至,如天中人。师当时所能自为者,顺缘耳。庸讵知已有人属某缁、属某素、甲事若此、乙事若彼。开士密行,不令人知,何择时地?然师所以获是报者,岂非平生好义,暗中铢缕不爽?诸如道在人天,且当作别论也。师初至沈阳,观知根欲,因达藏主□藏普济,先为诸苾刍疏通义学。时讲席渐散,多集座下,讲师颇觉,师乃领大众趋教同学人,讲师意始解。自是,沈内外护咸仰师宽大,益笃信宗门。开法之日,元旦喇嘛率诸辽海王臣道俗,称佛出世清法□僧,属掌教,亦极力推□。自普济历广慈、大宁、永安、慈航、接引、向□,凡七坐大刹,会下凡五七百众。在□□□□大老若大来左公、吉津李公、昭华魏公、龙衮李公、雪海郝公、天中季公、心简陈公,始以节义文章□□重后,□引为法交。师自处孤洁,与人慷慨多意气,匪深于师,平日鲜不以才气相掩,以故法海深□,向非凡器所能构。尝有书抵余,曰:‘门下龙象如云,若得专一人来,使某得尽其夹辅之力,则曹源一滴长润塞下。’噫!余于此知师为法求人之切,岂无所见顾再易裘葛耳?忽一日曰:‘我后十日必去。’集大众告诫,皆宗门勉励语。搜丈室无长物,平日所畜衣、拂、如意、杖、笠,悉分付侍僧,孑然一身,从金塔趋驻驿,嘱行后全躯付浑河,示偈曰:‘发来一个剩人,死去一具臭骨。不费常住柴薪,又省行人挖窟。移向浑河波里,赤骨律,祗待水流石出。’众环跽,乞留肉身,哀恳再三,乃默然,遂端坐而逝。沈之人迎龛入千山建塔,盖顺治十六年己亥十一月二十七日也。师世寿四十有九,坐夏二十,得度弟子今育、今匝、今曰、今庐、今又、今南,皆江南人。师住沈,不轻为人剃发。有乞戒,悉命礼天显律主。师未开法时,尝为显作阇黎。及说法,显请入室,师亦命第一座,更为傍通华严梵行,凡戒坛仍使主之。惟宗门提喝无少假然,皆一目同人。衲子能具精识,随机大小,各有所被。故十年相依,如正寓、耻若、罄光、涌光、作么,若而人咸受益焉。”是宜铭,铭曰:

“山川奇秀,蔚为异人。意气云蒸,公族振振。儒门澹薄,归复能仁。溯洞水源,沛流潺湲。出华首嗣,为博山孙。如沩之严,吾师有言。慧寂者谁,实难为昆。嗟大树丛,宜荫南宗。天龙等视,匪法运穷。愍彼遐方,启拓关东。彼土惇直,惟经与律。拄杖拨开,别传甫及。七住道场,万指林立。天资雄迈,波澜澎湃。上下左右,不知其在。巍巍堂堂,曷云谁至。杲日方中,忽然西逝。道俗涕潺,涌塔千山。为存为殁,松鸣珊珊。朔方少室,今古斯一。”

猜你喜欢
  普曜经卷第五·佚名
  佛说父母恩重经·佚名
  成唯识论 第十卷·护法
  佛说弘道广显三昧经卷第二·佚名
  维摩经义疏卷第四·吉藏
  卷第十二·霁仑超永
  卷二·赞宁
  密迹力士大权神王经偈颂·佚名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佚名
  月灯三昧经卷第九·佚名
  如实品第十六·佚名
  卷第八·佚名
  卷四十六·赜藏主
  胜利归来在京招待记者·太虚
  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五·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四十五兵部主事陈焯编赵 蕃【字昌父其先郑州人祖阳以秘书少监提点信州冶坑因侨居玉山蕃用阳恩补州文学为太和主簿受知于杨万里调辰州司理与郡守争狱罢官人服其直始蕃受

  • 卷一百五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一刘长卿送卢侍御赴河北谪居为别倍伤情何事从戎独远行千里按图收故地三军罢战及春耕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莫学仲连逃海上田单空愧取聊城送子壻崔真父归长城送君巵酒不成懽幼

  • 列传第一百一十五 三刘成杜钟张王·欧阳修

    刘建锋,字锐端,蔡州朗山人。为忠武军部将,与孙儒、马殷同事秦宗权。儒之败,建锋、殷收散卒,转寇江西,有众七千,推建锋为主,殷为前锋,张佶为谋主,略洪、虔数州,众遂十余万。乾宁元年,取潭州,杀武安节度使邓处讷,自称节度留后,奉表京师

  • 绎史卷七十五·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衞灵公之立【诸臣附】左传【昭公七年】衞襄公夫人姜氏无子嬖人婤姶生孟絷孔成子梦康叔谓已立元余使羁之孙圉与史茍相之史朝亦梦康叔谓己余将命而子茍与孔烝鉏之曽孙圉相元史朝见成子告之梦梦协晋韩宣

  • 天皇·周绍良

    №天皇001【盖】失。【志文】故普安郡王赠工部尚书清河张府君讳希见墓志铭并序 天水赵公辅撰王勇冠艰难,才吞夷险,嶷然而长□万(下泐)然而九伐贾余。智济物而无涯,义(下泐)节记云:善战不阵,善阵不□。公临战(下泐

  • 李弼传·令狐德棻

    李弼字景和,辽东襄平人。他的六世祖李根,曾任慕容垂的黄门侍郎。祖父李贵丑,曾任平州刺史。父亲李永,任太中大夫,赠授凉州刺史。李弼从小就有远大抱负,体力超过一般人。当时魏国皇室祸乱死丧,李弼对亲近之人说:“大丈夫生在世

  • 郭应聘传·张廷玉

    郭应聘,字君宾,莆田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的进士。授职为户部主事。历任郎中,出京担任南宁知府。调任威茂兵备副使,转任广东参政。跟随提督吴桂芳平定李五元,攻击叛贼的首领张韶南、黄仕良等人。调任广西按察使,历任左、右

  • 卷一百四·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一百四歌颂【二十四】万夀颂十六章【集文选句并序】翰林院侍读【臣】德昌【臣】闻天生烝人树之以君莫不开元於太昊伊昔有皇勲超邃古伏羲始君轩辕承纪禀

  • 卷十三·佚名

    尚泰王童名:思次良金。道光二十三年癸卯七月初八日降誕。父:尚育王【尚泰係第二子】母:佐敷按司加那志,童名思眞鶴金,號元貞。妃:佐敷按司加那志,童名恩戸金,號賢室。【章氏佐久眞親方正孟女,始稱野嵩按司加那志。道光二十三年

  • 王恩泽·周诒春

    王恩泽 字云亭。年三十四岁。生于直隶天津。本籍住址。天津义界二马路。已婚。初在天津北洋大学肄业。光緖三十三年。以官费游美。入哈佛大学。习政治学。宣统二年。得学士学位。入芝加哥大学。民国二年。得法律博士

  • 十一年·佚名

    (丁未)十一年清乾隆五十二年春正月1月1日○庚午朔,上詣社稷,至鍾街,召貢市人詢瘼,罷平市提調金憙、都承旨李秉模職。憙不能來待,秉模不飭院隷也。○諭領敦寧府事洪樂性曰:「卿今年入耆社,內外又偕老,卿之福力,令人艶羡。此皆貴主

  • 基義第五十三·苏舆

      凡物必有合。合,必有上,必有下,必有左,必有右,必有前,必有後,必有表,必有裹。有美必有惡,有順必有逆,有喜必有怒,有寒必有暑,有書必有夜,此皆其合也。陰者陽之合,妻者夫之合,子者父之合,臣者君之合。物莫無合,而合各有陰陽。陽兼於

  • 卷十八·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卷十八宋 朱子 撰学礼十三保傅夏为天子十有余世而殷受之【大戴礼无此十二字夏为天子十七世】殷为天子二十余世而周受之【郑曰凡二十一世】周为天子三十余

  • 神鼎諲禅师·惠洪

    禅师洪諲者。襄水人也。传失其氏(或云生于扈氏)。隐于衡岳之三生藏。有湘阴男子。邦称右族。来游福严。即諲室。见諲气貌闲靖。一钵挂壁。莫能亲疏之。倾爱之忘去。谓曰。师宁甘长客于人。亦欲住山乎。我家神鼎之下。

  • 两卷无量寿经宗要·元晓

    释元晓选将申两卷经旨。略开四门分别。初述教之大意。次简经之宗致。三者举人分别。四者就文解释。言大意者。然夫众生心性融通无碍。泰若虚空。湛犹巨海。若虚空故其体平等无别相而可得。何有净秽之处。犹巨海故其性

  • 汉武洞冥记·郭宪

    志怪小说集。简称《洞冥记》。东汉郭宪撰。疑是六朝人伪托,一说梁元帝萧绎作。4卷。《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为《汉武洞冥记》1卷,题郭氏撰。《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为郭宪《洞冥记》4卷。《新唐书·艺文志》道家

  • 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鄂尔泰

    八十卷。清鄂尔泰(1677—1745)等奉敕撰。鄂尔泰,满族镶蓝旗人,官至保和殿大学士。雍正时任云贵总督,兼辖广西。世宗死后受命辅政,加至太保。该书从雍正十三年 (1735年)开始撰写,至乾隆九年(1744年)完成。满汉文各写一部,汉

  • 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威怒王使者念诵法·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说念诵三部不动使者之仪轨。佛为执金刚,说念诵悉底哩真言成就事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