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慈氏菩萨略修愈誐念诵法卷上

   青龙寺山林院一切经

  慈氏菩萨略修愈誐入法界五大观门品第一(并)序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善无畏奉 诏译

  稽首[屘-子+亥]噜左曩佛  一生补处妹怛唎(二合)耶

  四智四波罗蜜多  八大有情摩诃萨

  五部诸明定慧相  诸波罗蜜男女像

  十方护世天王众  我今尽皆稽首礼

  为利一切修愈只  速成慈氏大悉地

  为修无生说愈誐  乐求有相兼说相

  有无二相同一体  文字观照实相智

  三种波罗坏无相  身口意业成三密

  三密即成应化法  五轮五智是五分

  五分尽摄法界轮  是故我今礼愈誐

  愈誐即是慈氏尊  是故我今修愈誐

  速证慈氏同一体

  若欲现世不舍色身。速证慈氏宫同会说法。得大悉地者。必依此愈誐念诵。必获无上大悉地。若欲依此法念诵。先观净法界心三昧耶。顶上智火轮状如日初出。色赫奕三角。漫荼攞其形如左。

  净法界心真言曰。

  

  如顶上观三角智火遍身烧尽。五蕴皆空唯有空寂。从观金刚座。腰已下紫磨方。金刚轮其形如左。

  金刚轮真言曰。

  

  号曰金刚轮座。

  从金刚轮上观水轮。色白如赏佉。其形如满月圆形如左。

  水轮真言曰。

  

  号曰水轮。

  又从水轮上当心中想智火轮。三角赤色尖头向上。号曰一切智心。其形如左。

  火轮真言曰。

  

  又于眉上观半月仰轮状。若黑风叆叇垂云。又其形如左。

  风轮真言曰。

  

  又于顶上观欠字为虚空。具一切色。其形如左。

  虚空轮真言曰。

  

  图五轮形如左。

  观五轮及以法界眼图如上。以五智轮严身。普通真言一切佛心印加持五支。即成金刚不坏无漏智清净法身。以定慧为日月安置于眼界。以用法界眼观。眼遍照十方界。既身如是。此漫拏攞亦然。以此法界观五轮。先观智火烧除漫拏攞地一切秽恶。其形如左。

  智火真言曰。

  

  烧除地秽。已下唯有虚空。于虚空中又观空轮。其轮形如左。

  观虚空轮真言曰。

  

  又从虚空轮上观风轮。形如仰月黑色。其形如左。

  观风轮真言曰。

  

  又从风轮上想火轮。三角赤色。其形如左。

  观智火轮真言曰。

  

  又从火轮上想水轮。号曰大悲水轮。白如雪乳色形如圆月轮。其形如左。

  观水轮真言曰。

  

  又从水轮上观金刚轮。方形黄色。其形如左。

  观金刚轮真言曰。

  

  如上观五轮了。即以普通真言及印加持于地上。即成真实金刚轮。

  又观愈誐海会圣众。漫拏攞图形如左。

  如上观五轮及漫拏攞海会已。便诵普通真言。以普通印加持地。便成真实金刚轮大愈誐漫拏攞海会。普通真言曰。

  

  此真言亦于供养中而成普通供养真言。于五部之中为普供养。其普通手印相者。以定慧二手十轮相叉齐度。即是普通印。若用此印加持身。即成金刚不坏之身也。若加持地上便成金刚地漫拏攞。如此五轮如上。略观慈氏菩萨修愈誐漫拏攞。大圆明内更观九圆明八金刚界道。其中圆明慈氏菩萨白肉色。头戴五智如来冠。左手执红莲花。于莲花上画法界塔印。右手大拇指押火轮甲上。余指散舒微屈风幢。种种宝光。于宝莲花上半跏而坐。种种璎珞天衣白带镮钏庄严。于八圆明中安四三昧耶等。下漫拏攞品中一一分明。如上观以便作三昧耶辟除护身结界等事。次第而作之。

  次说三昧耶真言曰。

  

  其手印相以智定二手十轮相叉合掌。诵明五遍加持五处。便成三昧耶身。此名一切佛心三昧耶印。因以此印生一切印故。先作三昧耶印。

  金刚部三昧耶真言曰。

  

  其印相作前金刚合掌印。便成合作拳系置心上。当系心腑时。诵明一七遍。散其合拳双下三系。此名结金刚界印。三系心已。由是真言及印力故。能净三业坚固母地心。

  次于持诵处遣除秽触及为障者。凡献香花涂香末香并诸供具。辟除去垢清净光现增威作金刚界。结诸方界护身及伴。护居住处如上所说。有未详临事要须一一皆诵真言作印护持。能使成就无诸障难。当用降三世尊明王真言及手印而作加持各能成办诸事业等。

  次诵降三世尊明王真言曰。

  

  此名降三世明王真言。成办诸事者。其印相以智定二手各为拳。竖其风幢掘大空轮入掌内。以地水火轮三轮押之即成。其印以定手印置在心上。以智手印用触诸物。及结地界四方四隅乃至上下等方。右转三遍指上下便成。结十方界讫。次警觉本尊及一切诸世尊四智四波罗蜜多。从三昧耶起观瞻愈[以*宜]者。愍念勤苦忆昔本愿降赴道场。

  警觉真言曰。

  

  其手印相。以智定二手地轮钩锁相连。屈其大空令入掌中。以水轮及以火轮双押大空轮。风幢向前相著。以掌向上便诵真言七遍。以印从下发起请本尊。是名发起本尊之印也。

  发请本尊真言曰。

  

  其手印相。以智定二手相叉作金刚拳。不解此拳以智风幢拨智大空。定手亦然。如是三弹指。诵明一七遍。即成发请。凡请诸尊定法。心想本尊在睹史陀宫珊瑚殿上。普现色身三昧耶起。从珊瑚殿上白宝阶道场降临道场。其形如左。

  大圆明内。更有五圆明。四隅四半月轮。八宝塔。四金刚轮。四金刚杵。界道。其中圆明本尊慈氏菩萨。次四面智波罗蜜多菩萨。四隅四内供养等菩萨。其圆明外边。旋智火光焰。从空而降其圣者。皆头戴五智如来冠。各执本印契半跏而坐。其慈氏等尊亦如上说。左手执红莲华。于华上置法界塔印。右手作说法之印。如上是也。庄严如上。想已便迎请本尊。

  请本尊真言曰。

  

  其手印相。以智定二手各作金刚拳。竖二风幢。以智腕置定手腕上。向外作钩形而作此印已。诵明一七遍。三召请既蒙来赴。次请入道场。

  请入道场真言曰。

  

  其手印相。以智定二手作金刚拳。竖二地轮。二大空交结。右押左。既奉请入已。诵明一七遍。便辟除尾曩夜迦。示三昧耶。依请而住。

  请住真言曰。

  

  其手印相。以智定二手作金刚拳。竖二地轮屈二大空轮。双入掌中。上来发请。乃至欢喜令坚固而住。真言一七遍。

  坚固真言曰。

  

  其手印相。智定二手相拍。便成坚固印。

  次应灌沐本尊及己身灌顶。真言曰。

  

  其手印相。以智手水轮与大空轮相捻。余轮直竖按水器上。想沐浴本尊。以印洒尊及己身顶上。奉献遏啰伽(二合)香水。想灌本尊顶。用此印并诵真言三七遍。

  昧怛唎(二合)也菩萨修愈誐法奉献本尊香花等品第二

  复次所有水陆。所生香花宝灯涂香末香烧香散花等。各以本真言加持一七遍。以用奉献。先奉烧香。

  奉献烧香真言曰。

  

  其手印相。以智定二手作金刚拳按其香炉上。持诵真言经二七遍。即成真实香云。遍满十方一切世界。无所不至。广作佛事。

  次奉献妙花。奉献妙花真言曰。

  

  其手印相。以智定二手作金刚合掌。用加持诵真言经一七遍。即成真实宝花。满十方世界。作大佛事。成宝花三昧耶身。

  次奉献宝灯真言曰。

  

  其手印相。以智定二手作金刚拳。竖二大空置于心上。持诵真言经一七遍。便成宝灯香灯莽尼宝灯苏灯香花灯等。遍满十方一切世界。普献智灯供养。

  次奉献涂香真言曰。

  

  其手印相。以智定二手覆掌散舒八轮。以右手大空轮押左大空轮上。持诵真言经一七遍。即同涂香三昧耶菩萨。遍周法界无所不至。供养一切诸佛菩萨摩诃萨。如上诸供养香花灯涂香等。皆同本三莽耶身无所不至。

  次当归依三宝 次当出罪忏悔 次当随喜功德 次当劝请功德常住 次当发母地心 次当赞叹佛功德 次当发殊胜上愿 次当运心供养

  其归依三宝者云。愿我从今身乃至当坐母地道场。归依如来无上三。归依方广大乘法藏(礼三拜)归依一切不退转菩萨大有情众(礼三拜)应当如是归依三宝。

  其出罪忏悔者云。自从无始已来。乃至今日烦恼覆缠。又流浪生死。三种业障造罪无边。今日诚心发露忏悔。应当广忏令使罪灭(礼三拜)随喜功德者云。三世如来及诸菩萨为众生故。修无量功德。所有功德我当随喜(礼三拜)。

  劝请常住者云。唯愿诸佛久住于世间。依愈誐理趣无住空啰(二合)复请转大法轮遍十方净土。

  发母地心者。始从今日乃至当坐正觉道场。誓发无上大母地心。誓度无量诸有情类。皆令免离生死苦海。今所发心。复当远离我法二相。我法平等无自性故。应当知是发母地心。以真言加持。令母地心坚固不退。母地心不退坚固真言曰。

  

  其手印相。以智定二手作合掌金刚。以发母地心真言加持。诵一七遍。

  次当赞叹者云。诵赞叹真言曰。

  

  次当发胜上愿者云。愿诸众生多饶财宝。悲常当勇施具足智慧常怀大忍作善因缘得宿命智悲念有情。愿诸众生所生之处。获如是种种胜事。

  次当运心供养。以心运想。水陆诸花无主所摄。遍满虚空尽十方界。及以人天上妙涂香海云。烧香海云灯明海云。幢幡宝盖种种鼓乐。歌舞伎唱真珠罗网。悬诸宝铃。花鬘白拂微妙磬铎宝绳罗网。如意宝珠衣服之云。天诸厨膳上妙香美。宫殿楼阁宝柱庄严。天诸严身头冠璎珞。如是愈[宜*以]运心遍满虚空。以至诚心如是供养。最为殊胜。是故行者。以定心而行此法。运心供养。诵持真言及作手印。如上所想皆悉成就。

  运心普通供养真言曰。

  

  其一手印相。以智定二手作金刚合掌。置于顶上诵此真言经一七遍。即成就诸供养具。以真言及手印护身五处。又于手印上想一宝莲花。花上想普通供养种子字捡字是也。如上所想。一一皆从此一字流出。以印置顶上。想字作黄金色。放五大色光明。名供养种子字门。

  慈氏菩萨修瑜誐法持诵真言品第三

  若欲求慈氏菩萨速证悉地。不变肉色身面视慈氏。摩顶授记悟无生忍。入普现色身三昧者。以昧怛唎(二合)也菩萨法界印。加持本尊及己身五支。便成悲氏真体。法界手印曰。交叉二地水轮于掌中。以二风幢各在火轮背。令头著火轮甲下。以二大空竖捻二火轮上节文。其二火轮相离一寸半许。开二空轮来去即成。又慈氏菩萨。以法身印真言加持本尊及愈[宜*以]者。加持五支。即成清净法身。慈氏菩萨法身印曰。以地水二轮相叉屈入掌中。开二火轮竖二风轮相背。屈二空轮。双押火中文。火开一寸半许风幢来去。即是慈氏菩萨法身印。

  慈氏菩萨根本真言曰。

  

  上件真言同两印用之。以真言印加持本尊五支及愈誐者五处。即成法身。然后入大慈生心三昧耶。真言印即是本尊之体。

  次观本尊慈氏菩萨。住发生普遍大悲心三昧耶。真言曰。

  

  其心手印相。以智定二手虚心合掌。以二风轮屈在二火轮下。余如依旧。以印加持五支。即成慈氏菩萨真身。以印印本尊及愈[宜*以]者五处。然后执数珠合掌顶戴。两手当心执珠念诵观本尊。心上圆明中布列本尊真言字。一一分明皆放火光。逐日转之如下图。观遏字变成法界塔。在于圆明中。又转变塔成慈氏本尊身。即此尊身即是愈[宜*以]者身。是故三密转成三身。故以心置心以心观心。如实知自心。即是母地心。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此心发时便成普现色身三昧耶身。如是住心安布字轮。轮转字轮了了分明。从愈[宜*以]者口出一一真言字安布本尊心月轮中。从本尊心圆明中流出真言字。入愈[以*宜]者顶上遍诸毛孔。流出甘露乳光三昧耶。即此三昧耶变成大圆明。修愈[宜*以]者在其中心。如是观之为限。先观圆明中心遏字名种子。即是本尊身。然后诵真言。或观己身即是本尊坐于大圆明中。自心上复置圆明。如上安布真言。轮转渐广大。遍周法界为一体性。从愈[宜*以]者心圆明中流出遏字。入本尊心圆明上。从本尊心圆明上流出遏字。入愈誐者心中。如是渐渐澄滤即同一体。一一字皆成诸戒定慧解脱三昧耶形像。又本尊心圆明上遏字。变成本尊身。观修愈誐者顶上。又修愈誐者心圆明上遏字。变成修愈誐者身。观本尊顶上如是展转周遍法界。成无尽法界普现色身三昧耶身。以真言轮安布轮转至于乏极。常作如是观。若念诵欲毕渐渐少。复还本身以真言印加持五支。然后复从初供养香花遏啰伽(二合)等。真言手印一一如法次第广作发弘誓愿出罪回向等。一依如初方便广作发露忏悔等。尽力而作了。然后随意。本尊依前运想。七宝阶道。从道场所出于都史陀天宫善法堂珊瑚殿上。以车辂奉送慈氏菩萨并诸眷属。无量天众围绕而去。

  奉送本尊真言曰。

  

  其解界送本尊印者。以智定二手相又作金刚拳。向顶上解散。是名能所结界解之。亦能成办发遣奉送本尊等。随意送本尊已。重更结护道场。兼护己身印。又略观己身为本尊身。于大圆明中而住坐。复观自心圆明中遏字无生之义。若乏困。后任出道场作诸事业。以木印塔印沙印水等。或浴洗像接人十事。转读三乘昧怛啰(二合)也经及慈氏本愿经。大钵啰(二合)[吉*掌]经。乃至本尊法等。每日三时。念诵作法观行等事。言三时者从后夜至斋时。从午时至未时。从初夜至三更。常作如是不得间断即障生也。所说真言有八种义。一者真如性一体之义所谓无生无灭无来无去。离言离相言语道断。心行寂灭本来净故。二者随想流出相成义。何以故。以性净故。应化相应义故。三者加被护念义何以故。以四种不可思议力故。所谓业力佛力真言力药力等。护念成熟。四者随诸众生所求不同义。何以故。本愿如神药随服应念成就故。五者慈悲义。何以故。慈悲证此法故。六者以佛愿度有情义。何以故。随心应像故。七者以诸菩萨度有情义。八者一切诸佛不思议义。何以故。真言不思议力。亦成无上不思议果故。恒具八义。常顺真言。如意法如宝珠所求皆得。有相无相悉地皆得成就故。是故名为真以真无言如言如相。是真言也。手印相者。谓誓教法。即如国王敕级印文验随所行处无人敢违乖。承此如来誓教法印。亦复如是。一切凡圣及诸天龙恶魔鬼神。皆不能违越。又复如奉敕使一人去。虽有愆过以奉进止无人敢违。此如来教敕亦复如是。等诸佛教慈氏甚深法印。即以在凡夫不知不觉。虽有少分不顺法处。以此法力诸圣加被渐离烦恼。随此法印随所作处。乃至诸佛及诸佛金刚。必不敢违越。何况天人诸鬼神等。复次此法如神药树随触及取。即离诸病及身腾空飞往随意自在。此法亦然。以法力加被同证自在如圣本尊。是故名为法教印也。复次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依此法印行持供养。从此生已乃至成佛。永离下道所生之处。更不堕落三恶道处。以法印加被故恒为护念。令断烦恼渐证彼岸也。

   青龙寺山林院一切经

  昧旦唎(二合)也菩萨略修愈誐入法界五大观门品异本卷上(上青龙等九字此下夹注)

  大中九年九月五日。于长安城右街龙兴寺净土院云居禅知房请左街青龙寺法全阿阇梨本。抄写并勘定。日本国求法沙门圆珍记。

猜你喜欢
  卷第十四·佚名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卷下·佚名
  五十五观章第七·佚名
  佛说略教诫经·佚名
  卷一百三(达摩笈多译)·佚名
  第二十一卷·佚名
  诸佛菩萨殊胜因缘序·太虚
  在汉口孤儿院讲词·太虚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总目·妙叶
  苏悉地羯罗经卷中·佚名
  卷三十二·佚名
  卷第十·雷庵正受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记上·太虚
  修行方便道安般念决定分第七·佚名
  顯揚聖教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九十四回 倚翠偎红二难竞爽 剖心刎颈两地招魂·蔡东藩

      却说农工商部尚书载振,系庆亲王弈劻子,他因庆王执掌朝纲,子以父贵,曾封镇国将军及贝子衔。自官制改更,把工部易名农工商部,就令他作为部长。一介贵公子,只可管领花丛,如何能主持实业?少年显达,倜傥风流,前时未任部长,尝悦妓

  • 卷之三百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八十七上上·郝经

    <史部,别史类,郝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八十七上上  元 郝经 撰 録第五上上 礼乐 天类【郊  合郊 五郊 六天 九天 六宗配郊 毁郊 告郊 朝日 夕月 星祠风雨雷师 高

  • 卷十 晋语四·左丘明

    重耳自狄适齐〔原文〕文公在狄十二年①,狐偃曰②:“日,吾来此也,非以狄为荣,可以成事也。吾曰:‘奔而易达,困而有资,休以择利,可以戾也。’今戾久矣,戾久将底。底著滞淫,谁能兴之?盍速行乎!吾不适齐、楚,避其远也。

  • 刘孝绰传·李延寿

    刘孝绰,字孝绰,本名叫冉。幼年聪明敏捷,七岁能作文章。他的舅舅齐国的中书郎王融对他十分赏识,深感奇异,乐于和他一块到亲友那里去,号称神童。王融常说:“天下的文章如果没有我,当数阿士。”阿士就是刘孝绰的小名。他的父亲刘

  • 李顺兴传·李延寿

    李顺兴,京兆杜陵人。年十多岁时,忽愚忽智,当时人们都不了解他。他预言未来事情,也时而相符。隆冬季节穿着单薄布衣,光脚在冰上行走,到水中洗澡,一点也不患风寒。家中曾经设置斋饭,器具不够。李顺兴说:“昆明池中有一枝大荷花叶

  • 卷八十·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八十明 俞汝楫 编宗藩备考藩约饬奉令旨行事弘治十二年十月内巡抚四川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锺蕃据寿府长史司呈该本司兵房典吏黄文明啓称近被保宁府知府张翌

  • 卷一百七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七十二鸿胪寺国初置侍仪司为从六品衙门职专朝仪宣赞等事洪武九年改为殿庭仪礼司设使副承奉鸣赞序班十三年承奉革添设司仪更使为司正副为左右司副三十年始改鸿胪寺陞正四品衙门定设卿少卿丞主

  • 五年·佚名

    (癸卯)五年大明永樂二十一年春正月1月1日○癸未朔,上吉服,率百官行望闕禮,除三舞蹈,樂部陳而不作,停本朝賀禮。議政府率百官,進鞍馬、表裏,諸道進賀箋,無方物。○命饋諸道進箋官及各官進奉吏于禮曹。○九州摠管源義俊使人進土物

  • 显学·韩非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乐之儒。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

  • 卷二百二十六·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四十五善现,四无色定清净故布施波罗蜜多清净。布施波罗蜜多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四无色定清净。若布施波罗蜜多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四无色定清净故净戒安忍

  • 辩正论序·法琳

    东宫学士陈子良盖闻。宣尼入梦十翼之理克彰。伯阳出关二篇之义爰着。或钩深系象。或探赜希夷。名言之所不宣。阴阳之所不测。犹能弥纶天地包括鬼神。道无洽于大千。言未超于域内。况乎法身圆寂妙出有无。至理凝玄迹泯

  • 卷第二·祖琇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二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曹魏 黄初元年。文帝受汉禅于繁昌。后都洛邑。至元帝咸熙元年。五主凡四十五年。西域沙门六人。所出经律羯磨共十三部凡二十五卷。 论曰。自汉以来天下一统。建安

  • 卷第九·白岩净符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九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南二 池州南泉普愿禅师(南二马祖一嗣)因东西两堂争猫儿。泉见乃提起猫曰。道得即不斩。众无对。泉便斩之。赵州自外归。泉举前语示之。州乃脱草履安头上而出。泉

  • 卷九·佚名

    嘉兴大藏经 山晖禅师语录荆南开圣院山晖禅师语录卷九住顺庆府新庵门人祖玄录嵩山首座龙光法孙宗上编杂偈示汪觉惺我以禅月同佛世尊汝以悲仰为大信门随此指标是涅槃路但用耳观名解脱处示项觉印住此亿劫维定维心体非

  • 桂苑丛谈·严子休

    五代严子休撰。一卷。《新唐志》《四库全书》均入小说家类。作者有题唐冯翊著,此从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引李淑《邯郸书目》称作者姓严,则此书是严某字子休,号“冯翊子”者所作,清四库馆臣考为江南人。全书共记故事二

  • 敦煌坛经·佚名

    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一卷

  • 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佚名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分作八品。即《大宝积经》第十九郁伽长者会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