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三十四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三十四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六祖下第七世之余(清源下第六世之余)

【增收】云门有时云。灯笼是你自己。把钵盂噇饭底不是你自己。有僧问。饭是自己时如何。师曰。者野狐精。三家村里汉。师却曰。来来不是你道饭是自己。曰是。师曰。驴年梦见三家村里汉。 颂曰。

终朝噇饭贵工夫。不识灯笼是钵盂。多少三家村里汉。忙忙树上捉鲇鱼。(慈受深)。

【增收】云门示众曰。拆半裂三针筒鼻孔在甚么处。为我一一拈出来看。自代曰。上中下。 颂曰。

昔年曾扣睦州关。负义忘恩当等闲。见说吴音俱变尽。语言浑似广南蛮。(虚堂愚)。

【增收】云门因僧问。拨尘见佛时如何。师曰。佛亦是尘 卍庵颜为庐山圆通西堂。为众入室。举此公案问慈元庵。慈随声便喝。以手拨胸曰。佛亦是尘。复颂曰。

拨尘见佛。佛亦是尘。问了答了。直下翻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增收】云门因僧问。如何是云门一路。师曰亲。 颂曰。

云门一路亲。眼里不容尘。自从五代干戈后。得见升平有几人。(杨无为)。

【增收】云门示众曰。拄杖子化为龙。吞却乾坤了也。山河大地甚处得来。 颂曰。

拄杖子吞乾坤。徒说桃花浪里奔。烧尾者不在拏云攫雾。曝腮者何必丧胆忘魂。拈了也闻不闻。直须洒洒落落。休更纷纷纭纭。七十二棒且轻恕。一百五十难放君。(雪窦显)。

养就黄龙变化材。蓦然平地一声雷。比图对面教人见。吞却乾坤吐出来。(佛鉴懃)。

衲僧拄杖子。为龙却不尊。横拈吞佛祖。倒握撼乾坤。眼里有睛皮有血。直须一棒一条痕。狸奴白牯休相笑。只今亲侍绝儿孙。(投子舒)。

【增收】云门因僧问。久雨不晴时如何。师曰。札。 颂曰。

久雨不晴。云门道札。阳呜奋羽翰。蛟龙缩鳞鬣。为是时节。为是佛法。一箭两垛谩猜量。眼里瞳人眉搭飒。(佛智裕)。

云门这一札。吹毛光透匣。若不是张华。徒劳眼眨眨。(月坡明)。

【增收】云门问僧。近离甚处。曰西禅。师曰。西禅有何言句。僧展两手。师与一掌。曰某甲话在。师却展两手。僧无语。师又打。 颂曰。

虎头虎尾一时收。凛凛威风四百州。却问不知何太险。师云。放过一着。(雪窦显)。

将成之山不进一篑。老倒云门坐而获利。钓鳌钓鲸手段高。惯曾下海涉波涛。缓放急收自得便。浮家泛宅何飘飘。(月堂昌)。

【增收】云门因僧问。一切智通无障碍时如何。师曰。扫地泼水相公来。 颂曰。

扫地泼水相公来。人人明镜挂高台。碧油幢下呵呵笑。青眼何妨特地开。(慈受深)。

扫地泼水相公来。声高隘喝绣旗开。天上玉麟来瑞世。堪作人间将相才。(水庵一)。

一切智通无障碍。扫地泼水相公来。觌面当机如激电。寒山抚掌笑咍咍。(拙庵光)。

云门因有讲僧参。经时乃曰。未到云门时。恰似初生月。及乎到后。曲弯弯地。师得知乃召问。是你道否。曰是。师曰。甚好。吾问汝作么生是初生月。僧乃斫额作望月势。师曰。你如此。已后失却目在。僧经旬日复来。师又问。你还会也未。曰未会。师曰。你问我。僧便问。如何是初生月。师曰。曲弯弯地。僧罔措。后果然失目。 颂曰。

云门新月曲弯弯。管见初明豹一斑。点铁化为金即易。劝人除却是非难。(慈受深)。

恰似初生月。两口无一舌。到了曲弯弯。把火入牛栏。问他以手便斫额。猴黑谁知有猴白。向后失目果然是。要见长人过深水。(月堂昌)。

【增收】云门上堂。因闻钟声乃曰。世界与么广阔。为甚么向钟声披七条。僧无语。师曰。七里滩头多蛤子。 颂曰。

七条披向钟声上。徧界难藏比丘相。若以色见音声求。迦叶师兄是虚妄。(鼓山珪)。

七里滩头多蛤子。太阳一出口俱开。平生肝胆虽然露。狡鹘何曾逐臭来。(无庵全)。

钟声披起郁多罗。信手拈来不在多。堪笑当年明上座。狼忙驰逐太奔波。(率庵琮)。

试问钟声披七条。轻轻击着无明发。买来糊饼是谩头。苦哉观世音菩萨。(笑庵悟)。

会则事同一家。不会万别千差。不会事同一家。会则万别千差。(无门开)。

【增收】云门因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没即道。或曰。长连床上有粥有饭。或曰。山河大地。 颂曰。

有时顺水流舟去。转柂看看又逆风。船到岸时人出陆。山重重又水重重。(绝象鉴)。

黄金与瓦砾。恣意乱抛掷。高价无人酬。一地成狼籍。(竹屋简)。

【增收】云门曰。直得乾坤大地无纤毫过患。犹是转句。不见一色始是半提。更须知有全提时节。 颂曰。

百尺竿头弄崄。是非海里横身。更有全提底时节。只堪惆怅不堪陈。(松源岳)。

【增收】云门因僧问。如何是最初一句。师曰。七九六十三。 颂曰。

七九六十三。休云是对谈。当机如不荐。更去问瞿昙。(本觉一)。

【增收】云门因僧问。如何是大修行底人。师曰。一榼在手。 颂曰。

手中一榼绝痕瑕。道听途传转见赊。作者至今拈不起。依然独自挈归家。(大中隆)。

【增收】云门因僧问。如何是沙门行。师曰。会不得。曰为甚么会不得。师曰。祇守会不得。 颂曰。

君问沙门行。沙门行最高。若教人会得。业性卒难逃。(智门祚)。

【增收】云门一日问明教。今日吃得几个糊饼。曰五个。师曰。露柱吃得几个。曰请和尚茶堂里吃茶(或作问直岁)。 颂曰。

等闲垂借问端由。不负平生尽吐酬。竭力为人须是彻。方知茶味解人愁。(投子青)。

韶阳门下足英明。直岁之才又哲英。云萃堂前凹凸处。不劳心力一齐平。(正觉逸)。

【增收】云门问僧。江西湖南还闻长觜鸟说禅么。曰不闻。师拈拄杖曰禅。 颂曰。

鸦鸣鸦。鹊鸣鹊。天然自会。不从人学。跛脚阿师。放过一着。拈起拄杖。口边吹[口*官][口*官]。犹胜鹧鸪啼。三月提壶沽美酒。杜鹃相勉不如归 □□□。

【增收】云门拈起糊饼曰。我只供养两浙人。不供养向北人。众无语。自代曰。天寒日短。两人共一椀。 颂曰。

半在河南半河北。一片虚凝如墨黑。冷地思量愁杀人。叵耐云门这老贼。(龙华本)。

【增收】云门斋次。拈起匙筯曰。我不供养南僧。只供养北僧。时有僧问。为甚么不供养南僧。师曰。我要钝置伊。曰为什么只供养北僧。师曰。一箭两垛。有僧拈问。只如前意作么生。师曰。好即同荣。 颂曰。

拈来匙筯普相呈。不供南僧供北僧。换却眼睛曾莫顾。熟谩都为不惺惺。(本觉一)。

云门斋时问僧曰。人吃饭饭吃人。僧无语。师自代曰。谢师答话。 颂曰。

老倒云门强指迷。这僧无语显全机。劝君不用他寻觅。一饱自然忘百饥。(铁山仁)。

【增收】云门到江州。陈操尚书请斋。才见便问。儒书中即不问。三乘十二分教自有座主。作么生是衲僧行脚事。师曰。曾问几人来。曰即今问上座。师曰。即今且置。作么生是教意。曰黄卷赤轴。师曰。这个是文字语言。作么生是教意。曰口欲谈而辞丧。心欲缘而虑忘。师曰。口欲谈而辞丧。为对有言。心欲缘而虑亡。为对妄想。作么生是教意。书无语。师曰。见说尚书看法华经。是否。曰是。师曰。经中道。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且道非非想天有几人退位。书无语。师曰。尚书且莫草草。三经五论师僧。抛却特入丛林。十年二十年。尚不奈何。尚书又争得会。书礼拜曰。某甲罪过。 颂曰。

作家惯战不赍粮。夺鼓搀旗势莫当。虎骤龙骧谁辨的。反思仁义胜刚强。(尼无着总)。

【增收】云门上堂。拈起拄杖曰。凡夫实谓之有。二乘析谓之无。缘觉谓之幻有。菩萨当体即空。衲僧家见拄杖。便唤作拄杖。行但行。坐但坐。不得动着。 颂曰。

二乘菩萨何言尽。诸佛凡夫早晚休。世事但将公道断。人心难似水长流。(鼓山珪)。

掣开金殿锁。撞动玉楼钟。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径山杲)。

云门是个老阇黎。衲僧巴鼻几时知。拄杖从教不得动。春来未免倒抽枝。(懒庵枢)。

胆逐滩滩尽。心随浪浪飞。舟人报滩尽。心胆一时归。(孤峰源)。

【增收】云门上堂。光不透脱。有两般病。一切处不明。面前有物是一。又透得一切法空。隐隐地似有个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脱。又法身亦有两般病。得到法身。为法执不忘。己见犹存。坐在法身边是一。直饶透得法身去。放过即不可。子细检点将来。有甚么气息。亦是病。 颂曰。

森罗万象许峥嵘。透脱无方碍眼睛。扫彼门庭谁有力。隐人胸次自成情。船横野渡涵秋碧。棹入芦花照雪明。串锦老渔怀就市。飘飘一叶浪头行。(天童觉)。

云门示众曰。读经千卷纸上语。 颂曰。

先天后地本寥廓。拨草寻芳途路乐。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或庵体)。

【增收】云门因僧问。达磨面壁意旨如何。师曰。念七○又僧问南泉。达磨面壁。意旨如何。泉曰。天寒无被盖。 颂曰。

一人会上竿。一人会穿井。伎俩虽不同。总是一般病。识得者般病。衲僧鼻孔都穿尽。(慈受深)。

云门念七。开口则失。秃却舌头。有甚气息。(东山源)。

达磨面壁。云门念七。两个漆桶。多虚少实。明眼衲僧。如何委悉。当知剑去久矣。不用刻舟寻迹。(无相范)。

【增收】潭州谷山有缘禅师。(嗣大光)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夜半乌儿头戴雪。天明哑子抱头归。 颂曰。

瑞霭祥烟锁玉楼。妙年王子恣优游。琉璃殿上骑金马。明月堂前辊绣球。(丹霞淳)。

【增收】京兆白云善藏禅师。(嗣大光)僧问。如何是深深处。师曰。矮子渡深溪。 颂曰。

白头童子智尤长。半夜三更渡渺茫。任运往来无间断。不消船艇与浮囊。(丹霞淳)。

【增收】吉州禾山无殷禅师(嗣九峰)示众曰。习学谓之闻。绝学谓之邻。过此二者。谓之真过。有僧问。如何是真过。师曰。禾山解打鼓。曰如何是真谛。曰禾山解打鼓。又问。即心即佛则不问。如何是非心非佛。师曰。禾山解打鼓。曰如何是向上事。师曰。禾山解打鼓。 颂曰。

布毛拈起费人言。争似禾山一句传。打鼓一声喧宇宙。冰寒千丈忽生莲。(投子青)。

一拽石二搬土。发机须是千钧弩。象骨老师曾辊球。争似禾山解打鼓。报君知莫莽卤。甜者甜兮苦者苦。(雪窦显)。

一二三四五。禾山解打鼓。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正觉逸)。

当阳打动番南鼓。万象森罗立地闻。不是大家齐则剧。难消白日到黄昏。(雪庵瑾)。

草履为冠松作钗。一般潇洒眼头乖。清音只在风檐不。终日无人不下阶。(虚堂愚)。

禾山解打鼓。大地无寸土。不是邯郸人。切忌学唐步。(无相范)。

【增收】洪州凤栖山同安常察禅师。(嗣九峰)问僧。眼界无光。如何得见。僧曰。北斗东转。南斗西移。师曰。夫子入太庙。曰与么则同安门下道绝人荒去也。师曰。横抱婴孩拟彰皇简。 颂曰。

新罗[滶-士+(十/田)]海。南岳天台。纤尘不碍。岂涉去来。回头敛念。解脱门开。反忆善财寻胜友。百城游徧不知回。(雪窦宗)。

【增收】同安因僧问。如何是凤栖家风。师曰。凤栖无家风。曰既是凤栖。为什么却无家风。师曰。不迎宾不待客。曰恁么即四海参寻当为何事。师曰。盘饤自有傍人施。 颂曰。

□世如来一口吞。故山深静月黄昏。光分顶后千门晓。坐看春回入烧痕。(自得晖)。

【增收】同安因僧问。如何是天人师。师曰。头上角不全。身上毛不出。 颂曰。

秘殿重围晓尚寒。丹墀苔润未排班。宝香凤烛烟云合。寂寂帘垂不露颜。(丹霞淳)。

【增收】同安因僧问。新岁方来残年已去。莫有不受岁者么。师曰有。曰如何是不受岁者。师曰。作么生。曰恁么则不受岁也。师曰。城上已吹新岁角。窗前犹点隔年灯。 颂曰。

旧岁新年作问端。同安从此放颟顸。凭仗高楼莫吹笛。大家留取倚阑干。(懒庵枢)。

楼上呜咿角已吹。灯前蝴蝶梦中迷。如今要识不迁义。日出东方夜落西。(无机惠)。

【增收】新罗泊岩和尚。(五灯会元作新罗国百岩嗣谷山藏)僧问。如何是禅。师曰。古冢不为家。曰如何是道。师曰。徒劳车马迹。曰如何是教。师曰。贝叶收不尽。 颂曰。

故国清平久有年。白头犹自恋生缘。牧童却解忘功业。懒放牛儿不把鞭(古冢不为家 丹霞淳)。

四十九年成露布。五千余轴尽言诠。妙明一句威音外。折角泥牛雪里眠(贝叶收不尽)。

贝叶收不尽。一句无私万法印。千圣满口不能宣。岭梅漏泄春光信。(雪窦宗 四)。

古冢不为家。渔翁举棹出芦花。湛水无风江月逈。长空撒尽暮天霞。

不劳车马迹。文王去后无消息。月华影里钓鱼矶。万古清风长历历。

一镞三关俱透脱。从前汗马休拈掇。须知旧阁快龙舟。当年曾把锦标夺。

【增收】新罗国大岭禅师(嗣谷山藏)僧问。如何是一切处清净。师曰。截琼枝寸寸是宝。析栴檀片片皆香。 颂曰。

乾坤尽是黄金国。万有全彰净妙身。玉女背风无巧拙。灵苗花秀不知春。(丹霞淳)。

【增收】杭州佛日和尚。(嗣云居)夹山一日大普请。维那请师送茶。师曰。某甲为佛法来。不为送茶来。那云。和尚教上座送茶。师曰。和尚尊命即得。乃将茶去作务处。摇茶碗作声。夹山回顾。师曰。酽茶三五椀。意在镢头边。山曰。缾有倾茶意。篮中几个瓯。师曰。缾有倾茶意。篮中无一瓯。便倾茶行之。时大众皆举目。师曰。大众鹤望。请师一言。山曰。路逢死蛇莫打杀。无底篮子盛将归。师曰。手执夜明符。几个知天晓。山曰。大众有人。归去归去。从此住普请。 颂曰。

路逢死蛇莫打杀。无底篮子须扬下。往往事从闲话生。莫将闲话为闲话。(朴翁铦)。

檐板汉。没拘束。饿死首阳山。誓不食周粟。(虚堂愚)。

【增收】洪州凤栖山同安丕禅师。(嗣云居)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金鸡抱子归霄汉。玉兔怀儿向紫微。曰忽遇客来。将何祇待。师曰。金果朝来猿去摘。玉花晚后凤衔归。 颂曰。

日午烟凝山突兀。夜央天淡月婵娟。混然寂照寒宵永。明暗圆融未兆前。(丹霞淳)。

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方庵显)。

白玉阶前金凤舞。黄金殿上玉鸡鸣。正中来与兼中到。昨夜雪深月正明。(雪岩钦)。

【增收】同安丕因僧问。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即同魔说。此理如何。师曰。孤峰逈秀不挂烟萝。片月行空白云自异。 颂曰。

云自高飞水自流。海天空阔泳孤舟。夜深不向芦湾宿。逈出中间与两头。(丹霞淳)。

【增收】歙州朱溪谦禅师。(嗣云居)韶国师到参次。闻犬咬灵鼠声。韶便问。是甚么声。师曰。犬咬灵鼠声。曰既是灵鼠。为甚么却被犬咬。师曰。咬杀也。曰好个犬。师便打。曰莫打某甲话头。师休去。 颂曰。

针头削铁。佛面刮金。无处若有。出手便惊。(月堂昌)。

鼠既不灵。官马相踏。借使乘风。厮挨厮拶。干戈中立太平基。凛凛嘉声振兰若。(佛灯珣)。

【增收】朱溪问僧。甚处来。曰广南来。师曰。彼中还有奇特尊宿么。曰奇特尊宿并无人说着。只有一人太无惭愧。师曰谁。僧便指师。师曰。果然无惭愧。曰若不是朱溪。时人罔措。师以手掩鼻。僧近前。师便打。曰恰是。师曰。老僧住持事繁。僧拂袖便出。师呵呵大笑曰。盘陀石上藕。 颂曰。

乱走到家来。到家便乱走。捉得玉麒麟。咬断别人手。(月堂昌)。

问着奇特尊宿。指出无惭愧汉。力战当场。彩旗撩乱。

头尾两全。始终一贯。蟠桃一熟三千年。藕生石上谁亲见。(佛灯珣)。

拨草瞻风客。机锋劈箭来。盘陀石上藕。一夜铁花开。(方庵显)。

奇特老尊宿。大无惭愧人。盘陀石上藕。喜见一番新。(石溪月)。

【增收】云居山第二世道简禅师。(嗣云居)僧问。孤峰独宿时如何。师曰。闲着七间僧堂不宿。阿谁教你孤峰独宿。 颂曰。

法尔非修本十成。平常酬答最分明。端然指出长安道。无奈游人不肯行。(丹霞淳)。

豁开万仞崖。劈面通消息。一条白练飞。界破青山色。(率庵琮)。

云居因僧问。路逢猛虎时如何。师曰。千人万人不逢。如何却是你逢。 颂曰。

不搽红粉色。不挂绿罗衣。一般闲态度。淡墨画蛾眉。(率庵琮)。

【增收】云居简因僧问。如何是朱顶王菩萨。师曰。问这。

赤头汉作么 高庵悟云。这个便是超宗越格底事。直是无你会处。须是悟了更能履践始得。诸人还明得么。乃颂曰。

朱顶王菩萨。元是赤头汉。惊怪李三黑。一生只卖炭。

【增收】庐山归宗怀禅师。(嗣云居)因僧问。截水停轮时如何。师曰。磨不转。 颂曰。

千寻竿上反筋斗。大海波心掷钓钩。大体还他肌骨好。不涂红粉也风流。(南华炳)。

大用纵横掣电机。烁迦罗眼尚胶黐。迷途梦里争唇吻。却忆随他去一回。(梦庵信)。

【增收】新罗云住和尚(嗣云居)僧问。如何是诸佛师。师曰。文殊耸耳。 颂曰。

无相光中未兆身。清虚渺邈岂为邻。一轮明月当轩照。玉殿萧萧不见人。(丹霞淳)。

【增收】抚州荷玉山光慧禅师(嗣曹山)僧问。如何是西来的的意。师曰。不礼拜更待何时。 颂曰。

虚堂寂寂夜深寒。携得瑶琴月下弹。不是知音徒侧耳。悲风流水岂相干。(丹霞淳)。

【增收】衡州常宁县育王山弘通禅师(嗣曹山)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浑身不直五分钱。曰太恁贫寒生。师曰。古代如是。曰如何施设。师曰。随家丰俭。 颂曰。

祖代家风没一文。清贫中更是清贫。着衣吃饭随丰俭。物物头头用最亲。(丹霞淳)。

【增收】抚州金峰从志禅师。(嗣曹山)拈枕子示僧曰。一切人唤作枕子。金峰道不是。僧曰。未审和尚唤作甚么。师拈起枕子曰。恁么则依而行之。师曰。你唤作甚么。曰枕子。师曰。落在金峰窠里。 颂曰。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皖山凝)。

金峰窠里绝譊讹。枕子拈来会也么。回雁一声春梦断。始知身世悟南柯。(方庵显)。

浑仑拈起好风规。石火明明已较迟。不落金峰窠窟里。会须赤手讨便宜。(石溪月)。

【增收】金峰因僧问。是身无知如土木瓦石。此意如何。师下禅床扭僧耳朵。僧负痛作声。师曰。今日始捉着个无知汉。僧作礼出去。师召阇黎。僧回首。师曰。若到堂中不可举着。曰何故。师曰。大有人笑金峰老婆心。 颂曰。

扁舟划断晓江云。一曲高歌远送君。惊起滩头野鸭子。海天飞去不成群。(西岩惠)。

是身土木无知汉。忍痛声中一皱眉。好是南山射石虎。纵饶没羽亦徒为。(石溪月)。

【增收】金峰於僧堂吃饼次。自拈一枚饼。从上板头转一匝。大众见一时合掌。师曰。纵饶你十分起手。也只得一半。至晚有僧请益云。今日行饼。见僧合掌。和尚道。纵饶十分起手。也只得一半。请和尚全道。师作拈饼势。复云会么。曰不会。师曰。金峰也只得一半。 颂曰。

金峰糊饼。只许一半。若要完全。后五日看。(方庵显)。

【增收】金峰见骈道者来。擎起经作揽衣势。以目视之。骈提坐具。以目视师。师曰。一切人道你会禅。曰和尚作么生。师曰。草贼大败。 颂曰。

龙起沧海。虎出林端。直下来也。急着眼看。(石溪月)。

【增收】金峰因僧问。四海晏清时如何。师曰。犹是阶下汉。 颂曰。

四海烟尘已晏然。当轩皓月照人寒。大功不赐将军赏。宝马金锵顿懒看。(丹霞淳)。

【增收】抚州曹山慧霞禅师(嗣曹山)僧问。佛未出时如何。师曰。曹山不如。曰出世后如何。师曰。不如曹山。 颂曰。

日隐青山瑞气高。梧藏丹凤觑无寥。无端石马潭中过。惊起泥龙翻海潮。(投子青)。

古木灵巢鹤梦迷。昆仑白象倒骑归。鱼鳞水涨舟横岸。羊角风生花落溪。(湛堂深)。

曹山不如。花根本艳。不如曹山。虎体元班。江南地暖。塞北春寒。一把柳丝收不得。和烟搭在玉阑干。(石庵玿)。

曹山不如。是马非驴。不如曹山。虎不食班。龙吟雾起。虎啸风寒。达观之士兮一见便见。中下之机兮千山万山。瘥病不假驴驮药。延龄何用九还丹。(辛庵俦)。

【增收】曹山霞因僧侍立。师曰。道者可煞热。曰是。师曰。祇如热向甚处回避。曰向镬汤炉炭里回避。师曰。祇如镬汤炉炭。又作么生回避。曰众苦不能到。 颂曰。

昆仑片玉火中润。碧落孤烟水底圜。一念翛然无异色。任从沧海变桑田。(丹霞淳)。

众苦不能到。特地好乾坤。风光都买尽。不费一文钱。(枯禅镜)。

贺家湖上天华寺。一一轩窗面水开。不是闭门防俗客。爱闲能有几人来。(天目礼)。

瞎却顶门三只眼。镬汤炉炭里优游。若言众苦不能到。端的何曾有地头。(少室睦)。

【增收】瑞州黄檗山慧禅师(嗣踈山)问踈山。剎那便去时如何。山曰。畐塞虚空。汝作么生去。师曰。畐塞虚空不如不去。山便休去。 颂曰。

畐塞虚空。不如不去。前后际断。今亦无住。倒骑佛殿出三门。却把三门挂露柱。(懒庵需)。

【增收】随州护国守澄禅师。(嗣踈山)因演化大师在湖南报慈。值慈升堂次。化出问。如何是真如佛性。慈云。谁无。化不契。遂请益师。师曰。汝但问来。化理前问。师曰。谁有。化於言下契悟。乃云。首座或在众或住持。某甲誓终身相助。后化亦继师住护国(即护国远)。 颂曰。

谁无谁有句中玄。击碎重关道宛然。若是子期听品弄。肯将松韵作秋蝉。(大洪遂)。

朝三暮四一何少。暮四朝三何太多。多少未能知数量。有无从此见譊讹。不譊讹。唵苏嚧悉哩萨婆诃。(佛性泰)。

谁无谁有全机道。言下反身不唧[口*留]。直饶未举已先行。错认簸箕作熨斗。阿呵呵。若人便解倒骑驴。一生不着随人后。(秀岩瑞)。

【增收】护国澄因僧问。如何是本来心。师曰。犀因玩月纹生角。象被雷惊花入牙。 颂曰。

三脚灵龟荒径走。一枝瑞草乱峰垂。昆仑含玉山光润。凉兔怀胎月未知。(丹霞淳)。

护国澄因僧问。如何是梵音相。师曰。河北驴鸣河南犬吠。 颂曰。

目连求佛梵音相。运尽神通不见边。谁悟驴鸣并犬吠。圆音落落示人天。(大洪遂)。

【增收】护国澄因僧问。如何是本来父母。师曰。头不白者。曰将何奉献。师曰。殷勤无米饭。堂前不问亲。 颂曰。

出门徧界无知己。入户盈眸不见亲。虚室夜寒何所有。碧天明月颇为邻。(丹霞淳)。

【增收】护国澄因僧问。鹤立枯松时如何。师曰。地下底一场懡[怡-台+罗]。问会昌沙汰时。护法善神向甚么处去。师曰。三门前两个一场懡[怡-台+罗]。问滴水滴冻时如何。师曰。日出后一场懡[怡-台+罗]。 颂曰。

鹤立孤松类莫齐。岂同鹅鸭狎群鸡。辽阳化去无踪迹。灵木迢然凤不栖。(大洪遂)。

占寺门前护法神。会昌沙汰鼻头辛。时来天地皆同力。究竟还他有道君。

冰生滴水事清高。日出东方便不牢。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壮志棱棱鬓未秋。男儿不患不封侯。反思清白传家客。洗耳溪头不饮牛。(天童觉)。

【增收】潭州报慈藏屿禅师(嗣龙牙)僧问。情生智隔想变体殊。祇如情未生时如何。师曰隔。曰情未生时隔个甚么。师曰。这个梢郎子。未遇人在。 颂曰。

古人一隔。衲僧命脉。欲识一贯。两个五百。(天衣怀)。

情未生时隔。金毛多失色。狐狸门外走纵横。笑杀丛林老禅客。(杨无为)。

无情由隔若为通。丝发之间路万重。可惜两头空走者。不能直下见其宗。(白云端)。

报慈一隔。佛祖命脉。放去收来。圣凡罔测。(开福宁)。

【续收】隔。青天无云轰霹雳。丛林衲子如稻麻。不知几个仙陀客。(大中隆)。

江南船海南舶。把柂张帆知节拍。随波逐浪几时休。撒手到家头已白。(大洪遂)。

隔。穿耳胡僧眼睛黑。东院西边是赵州。观音院里安弥勒。(石门玿)。

【增收】襄州万铜山广德延禅师(嗣青林虔)僧问。如何是透法身句。师曰。无力登山水。茅户绝知音。 颂曰。

体妙探玄尽涉程。争如野老异中行。功忘日用平怀稳。免事君王宠辱惊。(丹霞淳)。

【增收】襄州石门献蕴禅师(嗣青林虔)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物外独骑千里象万年松下击金钟。 颂曰。

夜明帘外月朦胧。骑象翻身击宝钟。洪韵上腾三界外。聋夫何事睡犹浓。(丹霞淳)。

【增收】袁州木平山善道禅师。(嗣蟠龙文)初参洛浦问。一沤未发已前。如何辨其水脉。浦曰。移舟谙水脉。举棹别波澜。师不契。乃参蟠龙。亦如前问。龙曰。移舟不别水。举棹即迷源。师从此悟入。 颂曰。

金乌玉兔两交驰。照破威音未兆时。若谓青霄别有路。木人依旧皱双眉。(丹霞淳)。

移舟曾不别澄源。举棹波生岂更堪。要会一沤初未发。木人半夜好同参。(本觉一)。

滔滔一脉混常流。才触波澜卒未休。岸阔风清澄皓月。渔翁拨棹宿汀洲。(瞒庵成)。

【增收】木平因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石羊头子向东看。 颂曰。

木平道高最难过。人问西来意若何。石羊头子向东望。月明才上徧山坡。直言不用多疑虑。海澄浪息见森罗。(汾阳昭)。

老胡万里向支那。直至而今不奈何。堪笑牧童谁问路。一声长笛过前坡。(佛印元)。

不劳斤斧。弄巧成拙。坏衲通身。头髭若雪。着双破草鞋。踏破澄潭月。祖意石羊头向东。一沤前事如何说。(法云秀)。

木平本自无斤斧。好肉那堪着灸瘢。直指西来亲切意。石羊头子向东看。(照觉总)。

【续收】石羊头子向东看。大地茫茫被眼谩。月映寒潭清彻底。云收华岳露巑岏。(野庵璇)。

石羊头子向东看。祖意明明会者难。不惜当阳重指注。今朝九日菊花斑。(此山应)。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三十四

猜你喜欢
  现代西藏序·太虚
  记心印来历·悟真子
  四分律卷第三十二(二分之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十三卷·佚名
  林野奇禪師語錄目錄·通奇
  第七·宗鉴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二卷·佚名
  卷第五十二·志磐
  佛说龙施女经·佚名
  说法品第二·佚名
  二梵志受斋缘品第三·佚名
  卷一·丹霞子淳
  卷七·佚名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一·欧阳竟无
  游维耶离品第二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菌阁琐谈·沈曾植

    ○黄公词筌守州规轨贺黄公载酒园诗话,与吴修龄围炉诗话,皆标举晚唐,斥王、李者。标新撷秀,清婉动人,实亦竟陵之旁流,彼幽此浅耳。黄公皱水词筌,亦多俊语,而确守州规轨。殊不思卮言所谓宛转绵丽、浅至儇俏者,吴歌佳致,政可

  • 第三十三出 冥捉(南吕调齐微韵)·丁耀亢

    (杂扮判官持笔、簿,牛头马面上)天道高明苦远,奸雄业镜嫌迟。如今急报有冥司,不等百年毕世。或是官司疾病,或遭非祸奇危,现身现报使人知,王法阴刑一理。俺乃刑部提牢吏应养虚。只因为人正直,阳寿巳终,阄罗升俺做个

  • 卷379 ·佚名

    王珪 春日郊外 十里烟郊书景和,春间流水绿生波。 楼前人意望无尽,柳上风光来最多。 雨歇陇云犹漭瀥,草薰村燕自经过。 匆匆归路迎残照,犹得桑间驻玉珂。 王珪 次胡则大赋雪韵 冻雀无声风叶乾,

  • 卷二·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卷 古诗纪卷二      明 冯惟讷 撰 古逸第二 歌下 狐裘歌【一作狐裘诗】 【左传晋侯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置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蒍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戚忧必讐焉无戎而城讐必保焉寇讐之保

  • 金花女烧夜香·佚名

    【引】(旦)想着龙溪时,半夜中,落水去死。双人□散都不见,感蒙天地怜恤危迫,慈悲救济。 (原缺两叶四面) 且掠愁怨放一边,宽心守选待几时,双人相随来赴试,我今在只娘在值,死底求生,十朋夫妻会命再○。娘子我共你亦不减许古人恩义。正

  • 06、邂逅·蒲松龄

    长命上云相如乐事在当垆,室有佳人意象殊;宁可空房常独守,丑妻恶妄不如无! 小生年长一十五岁,事事都算如意;怎么婚姻这样难成,不由人心中纳闷。待俺出得门去,消散一回便了。 [耍孩儿]念人生在世间,一对夫妻百岁欢,得美人方遂今

  • 卷五·喻良能

    钦定四库全书 香山集卷五      宋 喻良能 撰五言律诗 题三洞 千古巢仙地嵌空本自然一看三叹息十步九留连似入华阳洞疑通小有天何时洗尘垢来作枕流眠 三月六日宴李家园亭 林园过元巳流水遶芳藂略彴半寻影酴醿

  • 名山藏卷之八十三·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记(关柝)◆臣林记(关柝)卢熙青文胜冯坚周公辅陈雅张昭徐珪叶录卢熙青文胜冯坚周公辅陈雅张昭徐珪叶录○卢熙卢熙昆山人洪武四年以人材被荐为睢州同知时天下初定户口雕耗岁复洊饥熙到

  • 修纂凡例·杨士奇

    一即位礼仪及赏赉之类皆书 一太宗皇帝奉天靖难事仁宗皇帝监国事皆仍载本年月日之下 一册立皇后皇妃 皇太子皇太子妃及册封诸王王妃公主皆书其仪注有新 定者亦书 一 皇子皇孙皆书亲王之子生已赐名者书亲王嫡长孙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七·佚名

    万历二十年四月庚寅朔孟夏时享 太庙遣公徐文璧恭代○以苏松常镇四府灾所属应解凤阳淮安滁州等仓粮蠲免带徵有差○遣宁远伯李成梁督选宣大山西兵往宁夏从御史梅国桢涂杰荐也复以兵部尚书石星言起原任副使蔡可贤及解饷

  • 一四九二 军机大臣奏遵旨拟缮写《石渠宝笈》人员名单进呈片(附名单一)·佚名

    一四九二 军机大臣奏遵旨拟缮写《石渠宝笈》人员名单进呈片(附名单一)【真按:据正文此处应脱一赏字.拟赏也.】乾隆五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遵旨拟赏缮写《石渠宝笈》周兴岱等二十员,每员拟照前次缮写《天禄琳琅》之例,各赏

  • 七五六 直隶总督袁守侗奏遵旨查办《天元玉历祥异赋》等天文占验书籍板片折·佚名

    七五六 直隶总督袁守侗奏遵旨查办《天元玉历祥异赋》等天文占验书籍板片折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十二日直隶总督臣袁守侗谨奏,为奏覆事。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初十日准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字寄,二月初四日奉上谕:阅奏缴销毁书籍,内

  • 节葬中第二十四(阙)·墨子

    (阙)

  • 卷十一·李廉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会通卷十一     元 李廉 撰僖公二十有七年春子来朝左氏【桓公来朝用夷礼故曰子公卑不共也注先代之后而迫于东夷风俗杂壊言语衣服有时而夷故子卒传言其夷也今称朝者始于朝礼终而不全异于介葛卢

  • 卷二·鄂尔泰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钦定周官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周官义疏卷二天官冢宰第一之二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正义郑氏康成曰典常也经也法也 贾氏公彦曰大宰总御羣职故六典并建上常秉之以为经式下常守之以为法

  • 三世因果·太虚

      佛出世的因缘,是为的甚么?因为佛是觉的,人是迷的。人既是迷的,所以人就要受一切烦恼生死的苦。佛本大慈悲心,乘大愿力降生于中印度为国王太子,享受人间尊荣富贵五欲的快乐,随即抛弃人间富贵尊荣去修行,以至于证果成佛。佛

  • 墉城集仙录·杜光庭

    古代神仙传记。五代道士杜光庭撰。收入《正统道藏》,六卷;《云笈七签》本则为三卷。记载圣母元君、金母元君、上元夫人、昭灵李夫人等三十七位女仙事迹。相传西王母所居为金墉城,女仙归王母所统,所收皆为古今女仙,故

  • 佛说斋经科注·智旭

    此文是净土宗九祖蕅益大师对《佛说斋经》的注释,本经主要讲述如何受持“八关斋戒”。大师是明末清初高僧,与莲池大师、紫柏大师、憨山大师一起被称为明末四大高僧。大师初出家即以参禅为业,不久开悟,后又习天台,导归极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