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四

弘赞法花传卷第四

  蓝谷沙门慧详撰

修观第四

·陈南岳禅慧思

·隋天台山释智顗

·唐天台山释智璪

释慧思。俗姓李氏。武津人也。少以慈恕。知名闾里。尝数梦梵僧劝令出俗。骇悟斯瑞。辞亲入道。所投之寺。非是炼居。乃感神僧训令斋戒。奉持守素。日惟一食。不受别供。周旋迎送。都皆杜绝。年登三十。在一空泽。立志诵法花经。诵之始半。忽有潜流漂涨。处处淹渍。没所坐床。及至身半。俄有遍体浮肿。不堪动运。乃立誓而言曰。我于此经。必有缘者。水当消灭。疾亦当差。如其无缘。水有重益。即于尔夜。水遂减耗。身疾亦愈。即停此处十年。诵经闭目。便见释迦弥勒来为说法。时睹远近山陵。坦无高下。若敛念诵经。其七卷诸品。行句字义。历然睹见。后移往陶丘山。山前诵经之处。甚多林木。俗人遇有侵伐。即感癞病。祈请还差。又于一夏。行法花忏。唯行及坐。胁不至床。夏竟。叹曰。吾一夏勤苦。空无所获。方欲放身。倚凭绳床。豁然开朗。心意明彻。证入法门。未敢自信。试读大智度论初卷。即便心悟。一不遗忘。兼识言下之旨。如是遂读通一百卷。并能诵记。明解义味。自后诵念之暇。多讲释论及法花经。思知齐历告终。乃托身陈国。即入衡岳花盖峰下。立寺行道。初见一捕鸟人。掘地施摾。乃往告云。浅掘浅掘。伤我髑髅。入地未深。遂得白骨一具。捕人怪异。请问殷勤。思乃答云。我已二生。居此峰下。诵法花经。舍身于此。前身骸骨。并已消亡。今生见者。乃是第二身耳。所止庵舍。野人所焚。遂显疠疾。投诚归忏。既受草室。持经如故。其人不久。所患平复。又梦梵僧数百形服瑰异。上坐命曰。汝先受戒。律仪非胜。既遇清众。宜更翻坛祈请。师僧三十二人。加羯磨法。具足成就。后忽惊悟。方知梦受。自斯已后。勤务更深。由此苦行。得见三生所行道事。又梦弥勒弥陀说法开悟。故造二像。并而供养。又梦随从弥勒。与诸眷属。同会龙花。心自惟曰。我于释迦末法。受持法花。今值慈尊。感伤悲泣。豁然觉悟。转复精进。又以道俗福施。造金字法花。琉璃宝函。庄严炫曜。功德杰异。大发众心。又讲此经。随文造书。莫非幽迹。后命学士智顗。代讲金经。至一心具万行处。顗有疑焉。思为释曰。汝向所疑。此乃大品次第意尔。未是法花圆顿旨也。吾昔夏中。苦节思此。后夜一念顿发诸法。吾既身证。不劳致疑。顗即咨受法花行法。三七境界。难卒载叙。每年。陈主三信参劳。供填众积。荣盛莫加。说法倍常。神异难测。或现形小大。或寂尔藏身。或异香奇色。祥瑞乱举。临将终时。从山顶下半山道场。大集门学。连日说法。苦切呵责。闻者寒心。告众人曰。若有十人。不惜身命。常修法花三昧。方等忏悔。常坐常行者。随有所须。吾自供给。必须利益。如无此人。吾当远去。苦行事难。竟无答者。因屏众敛念。俄然命尽。咸闻异香。满于室内。顶身轻。颜色如常。即陈太建九年六月二十二日也。春秋六十有四。然而身相挺特。能自胜持。不倚不斜。牛行象视。顶有肉髻。异相庄严。见者回心。不觉倾伏。又善识人心。鉴照冥伏讷于言过。方便诲引。行大慈悲。奉菩萨戒。至如缯纩皮革。多由损生。故其徒属服章。率加以布。寒即艾衲。用犯风霜。自佛法东流。几六百载。惟斯南岳慈行可归。所著四十二字门两卷。无诤行门两卷。释论玄随自意安乐行次第禅要三智观等。五部各一卷。并行于世。

释智顗。字德安。姓陈氏。颖川人也。有晋迁都。寓居荆州之花容焉。即梁散骑益阳公起祖之第二子也。母徐氏。梦香烟五彩。萦回在怀。欲拂去之。闻人语曰。宿世因缘。寄托弘道。福德自至。何以去之。又梦吞白鼠。如是再三。怪而卜之。师曰。白龙之兆也。及诞育之夜。室内洞明。信宿之间。其光乃止。内外胥悦。盛陈鼎俎。遂火灭汤冷。为事不成。忽有二僧。扣门曰。善哉儿德所熏。必出家也。言讫而隐。宾客异焉。兼以卧便合掌。坐必面西。年大已来。口不忘啖。见像便礼。逢僧必敬。七岁。喜往伽蓝。诸僧讶其情志。口授普门品。初契一遍即得。年十有八。投湘州果愿寺沙门法绪。而出家焉。因潜大贤山。诵法花经。及无量义普贤观等。二旬未浃。三部究竟。又诣光州大苏山慧思禅师。受业止观。思又从道于就师。就又受法于最师。此三人者。皆不测其位也。思每叹曰。昔在灵山。同听法花。宿缘所追。今复来矣。即示普贤道场。为说四安乐行。顗乃于此山。行法花三昧。始经三夕。诵至药王品。心缘苦行。至是真精进句。解悟便发。见共思师处灵鹫山七宝净土。听佛说法。故思云。非尔不感。非我莫识。此法花三昧前方便也。又入[泳-永+((厂-一)*臣)]州白沙山。如前入观。于经有疑。辄见思来冥为披释。尔后常令代讲。闻者伏之。即往天台。于寺北花顶峰。独静头陀。忽大风拔木。雷霆震吼。千群。一形百杖。吐大声叫。骇畏难陈。乃抑心安忍。湛然自失。又患身心烦痛。如被火烧。又见亡殁二亲。枕顗膝上。陈苦求哀。顗又依止法忍。不动如山。故使强轻两缘所感便灭。忽致西域神僧告曰。制敌胜怨。乃可为勇。文多不载。自后广流禅慧。学者如林。当时名匠。伏膺相繁。陈隋二代帝主后妃。咸受归戒。供施殷积。后往石城寺。于佛前。将就来报。施床东壁。面向西方。称阿弥陀佛。波若观音。时有欲进药者。答曰。药能遣病。以留残年乎。病不与身合。药何所遣。年不与心合。药何所留。智晞往日。复何所闻。观心论内。复何所道。纷纭医药。累扰于他。吾生劳毒器。死悦休归。世相如是。不足多叹。便令唱法花经题。顗赞引曰。法门父母。慧解由生。本迹弘大。微妙难测。辍斧绝弦于今日矣。又索香汤漱口。说十如。四不生。十法界。三观。四教。四无量。六度等。有问其位者。答曰。汝等懒种善根。问他功德。如旨问孔蹶者访路(云云)吾不领众。必净六根。为他损己。只是五品内位耳。又敕维那。人命将终。闻钟磬声。增其正念。唯长久气尽为期。云何身冷。方复响磬。世间哭泣著服。皆不应作。且各默然。吾将去矣。言讫。端坐如入定。而卒于天台山大石像前春秋六十有七。即开皇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也。灭后依于遗教而殓焉。至仁寿末年已前。忽振锡披衣。犹如平昔。凡经七现。重降山寺。一还佛垄。语弟子曰。案行故业。各安隐耶。举众皆见。悲敬言问。良久而隐。所著。法花疏。止观门。修禅法等。各数十卷。顗。东西垂范。化通万里。所造大寺。三十五所手度僧众。四千余人。写经一十五藏。金檀画像。十万许躯。五十余州道俗。受菩萨戒者。不可称纪。传业学士。三十二人。习禅学士。散流江汉。莫限其数。沙门灌顶。侍奉多年。历其景行。可二十余纸。

释智璪。俗姓张氏。清河人。晋室播迁。寓居临海。祖元秀。梁仓部侍郎。任临海内史。父文怀。陈中兵将军。璪受经之岁。言无虚发。行不惭人。亲里乡邻。深加敬爱。年登十七。二亲俱逝。便投安宁寺慧凭法师。以为弟子。逖闻智者轨行超群。为世良导。即泛舸丰流。直指台岫。伏膺受道。乃遣行法花忏悔。第二七日初夜。忏讫。还就禅床。始欲安坐。仍见九头龙。从地涌出。上升虚空。明旦咨白。云此是表九道众生。闻法华经。将来之世。破无明地。入法性空耳。又陈至德四年。永阳王伯智。作牧仙都。延屈智者。来于镇所。璪随师受请。同赴稽山。九旬坐讫。仍即辞王。往宝林山寺。行法华三昧。初日初夜。如有人来摇动户扉。璪即问之。汝是何人。夜来摇户。即长声答云。我来看灯耳。频经数过。问答如前。其寺内。先有大德惠成禅师。夜具闻之。谓弟子曰。彼堂内。从来有大恶鬼。今闻此声。必是鬼来取人也。天将欲晓。成师扣户而唤。璪未暇得应。便绕堂唱云。苦哉苦哉。其人了矣。璪即开户问意。答云。汝犹在耶。吾谓昨夜鬼已害汝。故此嗟耳。成师以事咨王。王遣数十人。执仗防护。璪谓防人曰。命由业也。岂防护所加。愿诸仁者。将领还城所。启王云尔。防人去后。第二日夜。鬼入堂内。槌壁打柱。周遍东西。堂内六灯。璪即灭五留一。行道坐禅诵经。坦然无惧。于三七日中。事恒如此。行法将讫。见一青衣童子。称赞善哉。言已不现。虽值此二缘。心无忧喜。隋大业元年。驾幸江都。璪衔僧命出参。引入内殿。御遥见璪。即便避廗。命令就坐。种种顾问。便遣通事舍人卢正方。送璪还山。为智者。设一千僧斋。度四十九人出家。施寺物二千段。米三千石。并香苏等。前后凡经八回。参见天子。并蒙喜悦。供给丰厚。以贞观十二年。卒于寺。春秋八十三矣。

弘赞法花传卷第四

猜你喜欢
  善思童子经卷下·佚名
  卷第六十九·佚名
  卷一百(西晋居士聂道真译)·佚名
  晓众生根本品第十四·佚名
  卷第四·普瑞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七·唐慧琳
  佛遗教经讲要·太虚
  金光明经卷第三·佚名
  卷第九·佚名
  卷第九·佚名
  佛说十八臂陀罗尼经·佚名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义疏下·智旭
  卷第二(佛部卷下)·佚名
  卷八·彭绍升
  佛说金刚香菩萨大明成就仪轨经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十四、南戏之渊源及时代·王国维

    元剧进步之二大端,既于第八章述之矣。然元剧大都限于四折,且每折限一宫调,又限一人唱,其律至严,不容逾越。故庄严雄肆,是其所长;而于曲折详尽,犹其所短也。至除此限制,而一剧无一定之折数,一折(南戏中谓之一出)无一定之宫调;且不独

  • 卷117 ·佚名

    贺铸 送汉阳刑狱掾邹永年解官归养 高歌每忆故山薇,笑掷青衫换彩衣。 竟为苍生安石起,本来男子次君归。 脱冠弭棹兴非浅,戴笠乘车誓莫违。 明日渡江聊赠别,武昌官柳尚依依。 贺铸 送何安中之官新安

  • 卷三百三十六·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三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五十六 王泽【字叔润天台人】 题十八学士图 晋阳天人赤龙子按剑叱咤风云起下嫌九土足腥秽欲将乾坤翻海洗妖蟆射杀落九重日月再启光瞳瞳十八文星烂奎

  • 祖咏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祖咏(699?—746?),洛阳(今属河南)人。 少年时即有诗名,是王维的诗友。王维被贬济州时,曾赠诗给他。诗中说:“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 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赠祖三咏》)可见早年他生活境况很困窘。开元十二年(724)进

  • 卷四百一十四·列传第一百七十三·脱脱

        史弥远 郑清之 史嵩之 董槐 叶梦鼎 马廷鸾   史弥远,字同叔,浩之子也。淳熙六年,补承事郎。八年,转宣义郎,铨试第一,调建康府粮料院,改沿海制置司干办公事。十四年,举进士。绍熙元年,授大理司直。二年,迁太社

  • 卷一百六十六 皇祐元年(己丑,1049)·李焘

      起仁宗皇祐元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春正月,甲午朔,日有食之。   戊戌,左司諫錢彥遠言:「武臣自殿直以上皆當赴內朝,而日至殿中者無幾。請以通事舍人一員察於殿門,三次不至者舉劾以聞。」從之。   己亥,命度支副使、

  • 第二十八回 下南交杀敌擒渠 出北塞铭功勒石·蔡东藩

      却说成国公朱能,受命为征夷大将军,统师南行,西平侯沐晟,新城侯张辅为副,以下共有二十五将军,及兵士八十万,分道并进,一军出广西,一军出云南。朱能到了龙州,得病身亡,有旨以张辅升任。辅自广西出兵,进破隘留、鸡陵二关,南抵芹

  • 石匮书后集卷第一·张岱

    烈皇帝本纪烈皇帝,光宗第五子也。母曰刘才人。天启二年,封信王。四年,册立嘉定周奎女为信王妃,出居王府邸。七年八月二十二日,熹宗大渐,召信王入见,谕以『吾弟当为尧、舜之君』。信王惶恐不敢当,但云『陛下为此言,臣应万死』!再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八·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八十六景泰七年秋七月戊辰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帝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门之神○己巳○升广西道监察御史原杰为江西按察司按察使 城山东濮州先是州治以黄河渰没徙于王村至是始筑城焉○昌化王仕墰奏本府蒙

  • 卷之一千三百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二百八十六 江宁织造隋赫德奏细查曹(兆页)房地产及家人情形摺·佚名

    雍正六年三月初二日 江宁织造.郎中奴才隋赫德跪奏,为感慕天恩,据实奏闻,仰祈圣鉴事。 切奴才荷蒙皇上天高地厚洪恩,特命管理江宁织造。于未到之先,总督范时绎已将曹(兆页)家管事数人拿去夹讯监禁,所有房产什物一并查清,造册封固

  • 一一○八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历代职官表》底稿全竣协修等可否议叙折·佚名

    一一○八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历代职官表》底稿全竣协修等可否议叙折乾隆五十年七月十四日臣永瑢等谨奏:窃臣等于乾隆四十五年九月内钦奉谕旨,同总纂等纂辑《历代职官表》。当经臣等酌拟凡例,呈蒙钦定,随派协修、誊录等

  • 六二九 户部为知照四库馆分校石鸿翥李斯咏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佚名

    六二九 户部为知照四库馆分校石鸿翥李斯咏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乾隆四十四年六月三十日户部为遵旨事。陕西司案呈,本年五月十九日准吏部咨称:议得内阁抄出大学士于<敏中>等奏称:查自本年正月起至三月止,四库馆进过《全书》

  • 序·王廷相

    仲尼没而微言绝:异端起而正义凿。斯道以之芜杂,其所由来渐矣。非异端能杂之,诸儒自杂之也。故拟议过贪,则援取必广;性灵弗神,则诠择失精,由是旁涉九流,淫及纬术,卒使牵合传会之妄,以迷乎圣人中庸之轨。故曰非异端能杂之,诸儒自杂

  • 卷十·蔡卞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名物解卷十宋 蔡 卞 集解释兽麕 兕  豺  獭  熊 豹羊 牛  貉  豜  貆麕崔豹古今注曰鹿有角而不能触麞有牙而不能噬麞麕也齐人谓麕为麞麞如小鹿而美故从麞也章美也易曰隂虽有美含之

  •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佚名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以神通力,示广博严净无碍道场,与无量无边诸大众俱,演说甚深根聚法门。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坚净信,从坐而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ldquo;我

  • 破山禪師語錄卷第十三·海明

    當陽玉泉嗣法門人印正等編拈古 頌古舉世尊一日陞座,文殊白槌云:「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拈曰:「大小世尊便恁麼去,也是泥裏洗土塊。」頌曰:「寒梅迥迥欲高吐,卻被東風折倒樹,一旦馨香特地埋,遊蜂竟不知何處。

  •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佚名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期。内载天尊授王母六妙秘旨。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述王母受授密旨之神话,并述六妙密旨。似房中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