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金刚经校正本跋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自唐以来,受持遍寰宇。书写刊印者既多。文字伪夺,亦因之而日繁。胜观弱冠受此经。初惟依随读诵而已。莫明其义。亦不辨文字有异同也。逊清光绪季年,金陵刻智者疏成。味其疏义,颇有与今本文字不协者。稍稍疑之。因广搜旧刻,复见东瀛续藏中肇慧诸注。疑愈甚。及睹唐人柳诚悬写经,则与诸古疏义合。然后始知今本之伪误甚多也。继而应聘,校理北平图书馆所藏炖煌石室唐人写经。其中,金刚经最多。大抵与柳书同。乃深慨夫沿讹袭谬,由来盖远。今幸获古人真迹,及古注疏。千余年淆误,因得证明。奈何不锓布于世以匡之乎。然而习非成是久矣。荆人献璞,鉴真者稀。宜俟机缘,未堪率尔。时民国八九年间也。迨岁庚午。有潮阳郭居士者,精刊此经。谓依柳书。书出,大有非难其擅改经

文者。实则其刻尚未尽依柳书。甚矣。习非成是。有如是乎。虽然。古本之善,终不能掩。试举一二。如古本前周曰:应云何住。后周乃曰云何应住。一字升降,其义回殊。自伪为一格。遂有误认文复者矣。是名句,或有或无。各具精义。自伪为处处有之。遂多以三谛说之矣。不知般若正明二谛。盖于二谛,遮照同时,即是中也。岂二谛外别有中乎。台宗以三谛说一切法。然智者大师本经疏义。始终皆明缘生之法,莫非假名,故曰即非。达其即非,乃会真实。其于是名,祗作假名会。是真善说三谛者。若必执三谛名言,而以是名配中,是名庄严,则可。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云何通耶。壬申之秋。应诸友夙约,为说此经。悉依唐人写本。而融通诸论及古注义蕴以说之。大众欢喜踊跃。请以校正本印布之。欲使共知确有依据。孰正孰伪,大明于世也。于经后附校勘记。引诸异本,及各家疏释,不厌求详。以资覆按。而述其缘起于此。一事之兴也,无不关时。况甚深般若乎。依文字,起观照,悟实相。文字因缘,所关非小。或曰:禅宗即般若度,而不立文字。何也?曰:子误矣。楞严经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此不立之旨也。岂断灭文字相。且诸家语录,非文字乎。语云: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便同魔说。何况一字之差,大有出入。何可忽也。癸酉春胜观谨跋。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甲申四月

普慧大藏经刊行会敬刊

猜你喜欢
  受十善戒经·佚名
  卷第九·佚名
  卷四十五·佚名
  卷第十四(小乘录入藏目)·费长房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九·佚名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佚名
  重编曹洞五位卷上·慧霞
  卷第一百三十一·佚名
  静心听佛语·李叔同
  卷第六·佚名
  告全球的佛学同志·太虚
  卷二百七十九·佚名
  斌雅禪師語錄卷下·斌雅
  重刊圜悟禅师碧岩集疏·圆悟克勤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四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十·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二十     宋 陈起 编李龏梅花衲 菏泽李君寄示梅花衲余读之若武陵渔人误入桃源但见深红浅红後先相映虽有奇花异卉间厠其间莫能辨其孰彼孰此也绍熙间余尉江宁有李鲂伯鲤者实余乡人年七

  • 卷三十七·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三十七栁宗元宗元字子厚其先河东人少聪警絶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与古为侔尤擅西汉诗骚一时行辈推仰贞元初登进士博学宏词科授校书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顺宗时王叔文韦执谊引入禁近

  •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班固

    孝哀皇帝,元帝庶孙,定陶恭王子也。母曰丁姬。年三岁嗣立为王,长好文辞法律。元延四年入朝,尽从傅、相、中尉。时成帝少弟中山孝王亦来朝,独从傅。上怪之,以问定陶王,对曰:“令,诸侯王朝,得从其国二千石。傅、相、中尉皆国二千石

  • 卷六十九 魏紀一·司马光

      起上章困敦(庚子),盡玄黓攝提格(壬寅),凡三年。   世祖文皇帝黃初元年(庚子、二二O年)   春,正月,武王至洛陽;庚子,薨。王知人善察,難眩以偽。識拔奇才,不拘微賤,隨能任使,皆獲其用。與敵對陳,意思安閑,如不欲戰然;及至決機乘勝,氣

  • 国朝名臣事略卷第十三·苏天爵

    ○廉访使杨文宪公(奂) 廉访使杨文宪公 卷十三之一 公名奂,字焕然,干州奉天人。国初,举进士中选,授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岁壬子,参议京兆宣抚司事。乙卯,卒,年七十。 君母程尝梦东南日光射其身,旁一神人以笔授之,已而君

  • 卷十·金履祥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前编>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前编卷十 己未周平王四十有九年【鲁隐公元春秋始此此後编年纪事自有春秋左氏经传今特举其事系王室与关於天下之故者而后

  • 春秋别典叙·薛虞畿

    昔仲尼作经口授弟子左丘明惧其妄意失真乃推论本事作内传复采诸国名物作外传盖侈哉博乎其纪事也已观周篇尝载孔子将作春秋与丘明乗如周观书于周史归而作经丘明作传若是乎其于二百四十年之迹盖目覩而备言之也恶有所谓别

  • ○附录四·陶希圣

    ◎陶希圣宣布汪逆卖国经过去年十月三日,周佛海、梅思平、和我三人,受汪逆之命,同往六三花园,与敌方影佐犬养清水等会见,影佐提出所谓中日新关系调整要纲之原则及附件。他提出时说:“这是日方全部的希望,希望大家坦率的讨论”

  • 第二七五单同治十年十月初四日一一七○二--四·佚名

    淡水分府周,饬六班头役,向戏班借出长秀雉尾等物,以便迎接总镇之用钦加府衔,即补直隶州正堂、署淡水分府周(注)单,仰六班头役汤才、朱忠、王泰、蔡标、蔡照、林元,速向戏班,借出长秀雉尾四对,刽子首额眉、红

  • 阿鲁浑萨理传(附岳柱传)·宋濂

    阿鲁浑萨理,畏兀族人。祖父阿台萨理在太祖定西域回来时,随蒙军至燕,后又西还,精于佛学。父乞台萨理,精通佛学之经、律、论三藏。至元十二年(1275)为佛教都总统,拜正议大夫、同知总制院事,又加资德大夫、统制使,年七十而卒。阿

  • 沈一贯传·张廷玉

    沈一贯,字肩吾,鄞人。隆庆二年(1568)的进士。选任庶吉士,授职为检讨,担当日讲官。进宫讲授高宗丧事时,他拱手称:“托孤寄命,必须是忠贞无二心的大臣,才可以使百官以自己为总领,听从吩咐。倘若不是这种人,不如亲自听政揽事才是孝

  • 卷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十制科议【弘治十年】       王 鏊臣惟国家设科取士之法可谓精密矣先之经义次之论表终之策问行之百五十年宜得其人卒未闻有如古之豪杰者出于其间而文词终有愧于古虽人才高下系乎时

  • 卷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三吏部二官制国初官制具载於诸司职掌至洪武末渐加更定革除年间多所变易永乐初悉复其旧暨建两京各衙门官职并置繁简随宜其後亦或因事损益而纲维体统一遵旧制今具列於後其所损益者各附本条之下南京

  • 卷四十三·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三钱塘程川撰书三虞书一若稽古帝尧作书者叙起【吴振録尧典】林少頴解放勲之放作推而放之四海之放比之程氏説为优【辅广录尧典】显道问尧典自钦明文思以下皆説尧之德则所谓克明俊德者古

  • 隐公·隐公十一年·左丘明

    【经】十有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夏,公会郑伯于时来。秋七月壬午,公及齐侯、郑伯入许。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传】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薛侯曰:「我先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公

  • 优婆塞戒经受戒品·智旭

    明智旭笺要 清仪润标目先启求听许。若人欲受优婆塞戒增长财命。先当咨启所生父母。父母若听。次报妻子奴婢僮使。此辈若听。次白国主。国主听已。谁有出家发菩提心者。便往其所。头面作礼。輭言问讯。作如是言。大德

  • 广释菩提心论卷第一·佚名

        莲华戒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传法大师施护奉 诏译  归命三世一切佛  略集大乘诸法行  建立最初胜事业  我今广释菩提心  此中云何。若欲速证一切智者。总略标心住于三处。出生悲心。从悲发生

  • 校雠通义·章学诚

    内篇三卷,外篇一卷。清章学诚撰。章学诚(1738-1801),原名文斅,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此书成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系在其自着《和州志》、《艺文志序例》基础上,仿宋人郑樵(1104-1162)《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