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辗转刊行·

钱德洪·跋

钱德洪这篇“跋”,乃专为下卷所作,不包含上、中二卷。

【原文】

嘉靖戊子冬,德洪与王汝中奔师丧至广信,讣告同门,约三年收录遗言。继后同门各以所记见遗。洪择其切于问正者,合所私录,得若干条。居吴时,将与《文寻》并刻矣。适以忧去,未遂。当是时也,四方讲学日众,师门宗旨既明,若无事于赘刻者。故不复萦念。去年,同门曾子才汉得洪手抄,复傍为采辑,名曰《遗言》,以刻行于荆。洪读之,觉当时采录未精,乃为删其重复,削去芜蔓,存其三分之一,名曰《传习续录》,复刻于宁国之水西精舍。今年夏,洪来游蕲,沈君思畏曰:“师门之教久行于四力,而独未及于蕲。蕲之士得读《遗言》,若亲炙去夫子之教。指见良知,若重睹日月之光。惟恐传习之个博,而未以重复之为繁也。请裒其所逸者增刻之。若何?”洪曰:“然。”师门致知格物之旨,开示来学,学者躬修默悟,不敢以知解承,而惟以实体得。

故吾师终日言是而不惮其烦,学者终日听是而不厌其数。盖指示专一,则体悟日精,几迎于言前,神发于言外,感遇之诚也。今吾师之没未及三纪,而格言微旨渐觉沦晦,岂非吾党身践之不力,多言有以病之耶?

学者之趋不一,师门之教不宣也。乃复取逸稿,采其语之不背者,得一卷。其余影响不真,与《文录》既载者,皆削之。并易中卷为问答语,以付黄梅尹张君增刻之。庶几读者不以知解承而惟以实体得,则无疑于是录矣。

嘉靖丙辰夏四月,门人钱德洪拜书于蕲之崇正书院。

【译文】

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冬,我(钱德洪)和王汝中因为先生的丧事到达广信(今江西省上绕市),在给同门师友的讣告中,我们商定三年内收录先生的遗言。这之后,学友们陆续寄来了各自所作的记录。我挑选了其中比较优秀的,加上我自己的记录,共若干条。在吴(今江苏省苏州市)时,我打算把这些记录和《文录》共同刻印,其时又正逢我因守丧离职,未能遂愿。当时,天下讲学的与日俱增,先生的学问宗旨天下既然已共晓,好象无必要再作刻印,因此,我对这件事也就不再牵挂了。去年,学友曾才汉获得了我的手抄本,又四处收辑了一些,取名《遗言》,在荆州刊刻发表。我阅读《遗言》,甚感采录的不够精确,因而删削了其中重复繁杂的,保留了《遗言》的三分之一,并取名《传习续录》,在安徽宁国的水西精舍刊刻出版。今夏,我来到湖北蕲春,沈思畏对我说:“先生的学说早已天下传播,但是这里还未流传到。蕲春的学者读到《遗言》,有如亲自聆听先生的教诲,指见良知,有如重见日月的光辉。唯担忧收录的不广博,并不因其中的重复而感到累赘。请您把散失的部分收集起来刊刻出版,如何?”我答道:“当然可以。”

先生致知格物的主张,开导点化了学习的人,学习的人亲自修习,默默领悟,不敢单在知识上体会而唯求通过切实理解而有所心得。所以,先生整天不厌其烦地讲说致知格物,弟子们整天也不厌其烦地听讲。因为指示专一,领悟就会更加精细。先生还没说到,弟子已知要讲什么了,言外之意,早已心领神会,充分体现了教学双方的诚心。但是,先生逝世到今天还没有三纪(一纪为十二年),可他老人家的格言和宗旨逐渐暗淡了,这难道不是我们这些弟子身体力行的不够,凭口空说太多造成的后果吗?弟子的目标不同,先生的学说就得不到光大。于是,我又收集了一些未刊刻的记录,采用其中不违背先生主张的,编成一卷。其余真伪难辨的和《文录》已刊刻过的,全删掉了。我将中卷改成问答的形式,交付黄梅县令张先生增刻发行。希望读者朋友不是从文义的解释上来阅读这本书,而要注重切身体会方能有所收益。如此,就不会对这本书存疑了。

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夏四月,弟子钱德洪谨跋于蕲春“崇正书院”。

〔评析〕

《传习录》三卷,均为王阳明门人弟子所记录的讲学言论,以及与友人、弟子谈论学术书信的汇编。与孔门的《论语》相似,语录体裁,有问有答。此书包涵了王阳明全部的哲学体系及其基本主张,是研究修习阳明心学的基本著作,堪称王门之圣书,心学之经典。

《传习录》是在王阳明生前及死后陆续编录和刊行的。明正德十三年(1517年)八月,门人薛侃刊刻《初刻传习录》于江西赣州,即今本之上卷。嘉靖三年(1524年)十月,门人南大吉又命其弟校刻《续刻传习录》 于绍兴, 分上下两册, 增加部分即今本之中卷。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门人钱德洪在其同年曾才汉先刊刻于荆州的《遗言》的基础上进行删定,于宁国水西精舍刊刻为《传习续录》,此即今本之下卷。次年,钱德洪统前三次刊行再付黄梅尹张君刻于蕲(湖北蕲春)之崇正书院,分上、中、下三卷,此书始成规模,流传很广,近代,又由海内传播海外,在台湾、日本、韩国等地广泛刊行。

猜你喜欢
  景公坐路寝曰谁将有此晏子谏第十·晏婴
  惺斋集·石成金
  孟子集编卷九·真德秀
  提要·山井鼎
  卷四十七·沈廷芳
  卷二·孙复
  卷五十五·乾隆
  卷一·何楷
  卷四十六·朱熹
  卷十六·范家相
  乡饮酒礼第四·佚名
  诸法等品第八十六·佚名
  中国禅学之发展·胡适
  慈宗的名义·太虚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水云集·汪元量

    宋 汪元量 撰湖州歌九十八首丙子正月十有三挝鞞伐鼓下江南臯亭山上【吴本下】青烟起宰执相看似醉酣万马如云在外间玉阶仙仗罢趋班三宫北面议方定遣使臯亭慰伯顔殿上羣臣嘿不言巴延丞相趣降笺三宫共在珠帘下万骑虬须

  • 中州集巻四·元好问

    ○常山周先生昂一百首昂字德卿真定人父伯禄字天锡师事玄真先生褚承亮[承亮字茂先宣和六年擢第调易州户曹会皇子郎君破真定拘境内进士七十二人赴安国寺试策策目上皇不道少主失信举人希旨极口毁诋茂先离席揖主文刘侍中

  • 第二六七呈同治九年十一月十二日一一七○一--六·佚名

    铺户陈桓裕号以浮出大枋系其所有,呈请淡水分府查验给领;批:毋妄生觊觎被告住做状自稿干证住歇家地保住认戳具呈人铺户陈恒裕号,住竹南一保中港街,同安属,离城二十五里经承代书原差 戳记 淡水分府陈、给

  • 三二八 大学士舒赫德等奏收到高晋续解违碍书籍及板片并呈原单片·佚名

    三二八 大学士舒赫德等奏收到高晋续解违碍书籍及板片并呈原单片乾隆四十一年六月初三月*臣舒赫德等谨奏:查四月二十六日,两江总督高晋奏到续解各种违碍书籍板片,并饬委便员解呈缴等因,奏闻在案。兹据该督委员李士珠缴送

  • 沈君理传·姚思廉

    沈君理字仲伦,吴兴人。祖父沈僧繱,梁左民尚书。父沈巡,向与高祖交好,梁太清年间为东陽太守。侯景之乱平定后,元帝征辟他为少府卿。荆州陷落,萧鮞署之为金紫光禄大夫。君理容仪俊美,博览经史典籍,善于鉴察识别事物。初官湘东王

  • 张献忠传·张廷玉

    张献忠,是延安卫柳树涧人。与李自成同年出生,长大后隶属于延绥镇为兵,犯法当被斩首,主将陈洪范看他相貌奇特,为他向总兵官王威请求释放,过后便逃跑了。崇祯三年(1630),陕西贼人纷纷起事,王嘉谟占据府谷,攻陷河曲。张献忠以米脂

  • 卷第二·佚名

    帝统二改元改太平兴国元年赦天下见禁例开宝九年十二月门下。朕猥以眇躬。嗣守鸿业。托于人上。奄宅域中。继先朝不拔之基。副率土乐推之意。神器大宝。既负荷以维艰。薄冰深渊。寔怵惕而为惧。自登宸极。再易朔辰。躬

  • 卷一百六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六十一工部十五织造各项织造皆隶本司诰勅亦织造之一事至於造冠服器用必有物料造斛斗秤尺各有法则皆见於诸司职掌今具列事例于後段疋诸司职掌凡供用袍服段疋及祭祀制帛等项须於内府置局如法织

  • 卷八·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左氏博议卷八宋 吕祖谦 撰懿氏卜妻敬仲【庄二十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陈厉公蔡出也生敬仲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

  • 致孙总司令书·太虚

    馨公总司令崇鉴:伏诵篠电,治在顺民,民在安居乐业,历陈十数年战祸天灾惨况,此而不恻然哀隐者,殆非人心也。至云转贫为富,反弱为强,在当局者方寸一转移间耳。孔子有言:“修已以安百姓”,欲安百姓,断在修已,尤为至理。然若何乃能转移

  •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卷第三(之下)·智俨

    终南山至相寺沙门智俨述第五地内六门同前。一释名者。得出世间智方便善巧能度难度故名难胜地。二所离者。若依地论离身净我慢障。若依摄论下乘般涅槃无明又有二障。一生死涅槃一向背取思惟。二方便所摄修习道品。又治

  • 护命放生轨仪法·义净

    唐三藏法师义净撰夫以怀生者。皆爱其生。上通贤智。有死者。咸畏其死。下洎蜫虫。由是善逝随事而修慈。不损含识。量内身而准物。刀杖不加唯以大悲。宣扬法化。于护生处。极致殷勤。是佛弟子。理应随作。观虫滤水。是

  • 第十章 圣者摩诃娄摩时代·多罗那他

    圣者摩诃娄摩和圣者难陀因护持佛教不久,勇军王去世,他的儿子难陀继位,统治国家二十九年。这个国王修食肉罗刹毕苦婆法,择手向天空承接,就被宝物充满。那时金砂国有鸠舍罗婆罗门召集四方一切比丘举行盛大宴会七年。以后,国王

  • 摄大乘论章卷第一·佚名

    相不同有其十种。□□□□□□□是其名也。名虽□□□□□三。初之二种□□□□□□□行相立名。后之五种就行体立名。行者□□□□□□□□□□□□□依止。第二名应知相者。一义似前。又解。与三智相应名为应知□□

  • 陆先生道门科略·陆修静

    简称《道门科略》。《陆先生道门科略》是南朝梁代道教的科范著作。陆先生即陆修静。本书见收于《正统道藏》太平部。一卷。其中记载天师道流传的设靖立治统治道民之法。凡奉道之家须设靖室,用以祠神。凡道民皆编户著

  • 阳春集·冯延巳

    一卷。冯延巳撰。马令《南唐书·冯延巳传》谓延巳“著乐章百馀阕”。宋嘉祐三年(1058)陈世修编为《阳春集》,其《阳春集序》称冯延巳为其“外舍祖”,“公薨之后,吴王(李煜)纳土,旧帙散失,十无一二。今采获所存,勒为一

  • 延平答问·朱熹

    南宋朱熹编。一卷,附录一卷。为朱熹与其师李侗的书信问答集。包括朱熹对李侗的评价及所作祭文、行状,反映了李侗的哲学思想及朱熹思想转变和形成的过程。朱熹为程颐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阐发儒家思想中的“仁”和 《大

  • 大云请雨经·佚名

    本名大云经请雨品第四十六,一卷,宇文周阇那耶舍译。请雨经四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