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魏晋世语 全文

  刘放、孙资,共典枢要。夏侯献、曹肇,心内不平。殿中有鸡栖树,二人相谓:“此亦久矣,其能复几!”指谓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

  司马景王命中书郎虞松作表,再呈,不可意,令松更定之,经时竭思不能改,心有形色。中书郎钟会察有忧色,问松,松以实对。会取草视,为定五字,松悦服,以呈景王。景王曰:“不当,尔耶?”松曰:“钟会也。”王曰:“如此,可大用,真王佐才也。”卞伯玉赴中书,诗曰:跃鳞龙凤池,挥翰紫宸里。

  杜夷字行齐,为儒林祭酒。皇太子凡三至夷舍,执经问义。刁协迁尚书令,诏曰:尚书令协,抗志高亮,才鉴博朗,朕甚喜之。

  范宁字武子,少好学,多所通览。拜中书郎,专掌西省。居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

  孔演字元舒,晋国建,与庾亮俱补中书侍郎。于时中兴肇建,庶事草创,演经学博通,又练旧典,朝仪轨制,多取正焉。由是元、明二帝亲爱之。

  刘超字世逾,迁中书舍人。时台省初建,内外多事,超出纳书命,以忠慎称。理身清苦,衣不重帛。

  徐邈字景山,以儒素坐好学,尤善经传。烈宗始览典籍,招延礼学之士。后将军谢安举邈应选,补中书舍人,专在西省,撰正五经音训,学者宗之。每预顾问,辄有献替,多所补益。烈宗甚爱之。

  孙盛字安国,为秘书监,加给事中。笃尚好学,自少至长,常手不释卷。既居史官,乃著《三国阳秋》。

  郭璞,太兴元年奏《南郊赋》。中宗嘉其才,以为著作佐郎。

  殷浩北伐,江■为长史,■取数百鸡,以长绳连脚,皆系火,一时驱放,飞过堑,集于羌营,火皆燃。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四 房张李·欧阳修
  卷二百三·列传第九十一·张廷玉
  卷二十·赵三·佚名
  卷五 英宗·王夫之
  第六十六回 逞奸谋擅权易主 讨逆贼歃血同盟·蔡东藩
  元统元年进士录·佚名
  中法兵事始末·罗惇曧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纪昀
  第九节厝屋·佚名
  七八九 谕着添派和珅同办《日下旧闻考》·佚名
  卷三十五·鄂尔泰
  史记集解卷一百十三·裴骃
  王之望传·脱脱
  李处温传·脱脱
  卷一百九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一 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司马迁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

  • 列传第一百二十八·刘昫

    ○赵隐 弟骘 子光逢 光裔 光胤 张裼 子文蔚 济美 贻宪李蔚 崔彦昭 郑畋 卢携 王徽 赵隐,字大隐,京兆奉天人也。祖植。建中末硃泚之乱,德宗幸奉天,时仓卒变起,羽卫不集,数日间贼来攻城,植以家人奴客奋力拒守,仍献家

  • 东都事略卷十三·王称

    世家一  诗称闗睢之徳所以正夫妇而化天下也是以辅佐君子有逮下之仁而无嫉妬之心懐进贤之志而有忧勤之念用能助成一代之治以兴太平之基涂山启夏任姒作周岂不曰内徳之茂哉昭宪杜后笃生上圣以造我宋其宏规逺虑实应闗睢

  • 进实录表·杨士奇

    奉天靖难推诚宣力辅运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 师英国公臣张辅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臣闻上有尧舜禹汤文武之君斯有典谟训诰誓命之 纪当时所录万世攸师自汉以来暨于唐宋皆建史官专 职记述我国家奉天启运圣圣相承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八·佚名

    万历二十年五月庚申朔礼部言十五夜月食该监推算差一日宜究奉旨救护改正行监官李钦等各罚俸二月○壬戌进士熊应占乞旌庶祖母李氏孀节奉旨表扬重典陈乞非例着礼部通行各抚按官核实奏闻无滥○升四川都司杨威为湖广分守镇

  • 卷之八·佚名

      顺治元年甲申九月丙戌朔上驻跸大凌河地方  ○以太医院右院判韦尽性为左院判御医傅允祖为右院判  ○调永平道佥事姚恭为山西按察使司副使、潞安兵备道怀隆兵备道朱寿錅为山西布政使司参议朔州兵备道  ○摄

  • 卷三·佚名

    厢黄旗正钦尼哈番郑芝龙奏副精奇尼哈番郑芝龙揭帖(顺治九年八月十一日到)同安侯诰命稿厢黄旗下正钦尼哈番郑芝龙揭帖(顺治十年五月二十二日到)厢黄旗下正钦尼哈番郑芝龙揭帖(顺治十年五月二十二日到)谕兵刑二部厢黄旗正钦尼

  • 卷第四·习凿齿

    北津襄[阳]城,本[楚之下邑;檀溪带其西,岘山亘其南,]楚(国)之北津[也]。[楚有二津,谓:从襄阳渡沔,自南阳界出方城关是也,通周﹑郑﹑晋﹑衞之道;其东,则从汉津渡[汉,经]江夏出[平]皋关是也,通陈﹑蔡﹑齐﹑宋之道。]战地刘表嗣子北降,襄阳﹑[沔](〓)北为

  • 魏纪九 高贵乡公下甘露元年(丙子、256)·司马光

    魏纪九 魏高贵乡公甘露元年(丙子,公元256年) [1]春,正月,汉姜维进位大将军。 [1]春季,正月,蜀汉姜维升任为大将军。 [2]二月,丙辰,帝宴群臣于太极东堂,与诸儒论夏少康、汉高祖优劣,以少康为优。 [2]二月,丙辰(初九),魏帝在太极东堂宴

  • 科场例·佚名

    目录 文武举人赴京会试应给盘缠银两由县库税契项下先行垫给 各州县应解额编举人盘缠银两,定限奏销以前全数解司,由司匀算支给 文武举人赴京会试应给盘缠银两由县库税契项下先行垫给 一件遵札详覆事。嘉庆二十一年三月二

  • 僖公卷十(起元年,尽七年)·何休

    元年,春,王正月。公何以不言即位?(据文公言即位。)继弑君,子不言即位。此非子也,其称子何?(僖公者,闵公庶兄。据闵公继子般,传不言子。○弑,申志反。)臣子一例也。(僖公继成君,闵公继未逾年君。礼,诸侯臣诸父兄弟,以臣之继君,犹子之继父

  • 读书录卷七·薛瑄

    孟子七篇乃洙泗之正传经千余载世儒例以子书视之而无知之者独唐之韩子谓孟氏醇乎醇者也又曰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又曰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又曰孟氏之功不在禹下是则千载之间知孟子者韩子一人而已宋之大儒有徳业闻望重于

  • 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孔子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 患:忧虑,怨恨。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装。 【译文】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读解】 别人不了解我,我还是我,于我自己并没有什么损

  • 乡村与城市·钱穆

    就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之人生而论,大体说来,似乎人常从自然走向文化,从孤独走向大群,从安定走向活动。自然、孤独与安定,如木之根,水之源。文化、大群与活动,如木之枝,水之流。若文化远离了自然,则此文化必渐趋枯萎。若大群泯失

  • 摩诃止观卷第九下·智顗

    摩诃止观卷第九下胜知见者。此心胜色不为色所缚。心能转色。故言胜知也。胜见者。净不净等皆于己心自在。观解成就。故言胜见也。此两二禅摄。若胜处成时身尚不惜。况财物他身耶。上古贤人推位让国还牛洗耳。皆是昔

  • 诸星母陀罗尼经·佚名

    沙门法成于甘州修多寺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于旷野大聚落中。诸天及龙药叉罗刹乾闼婆阿须罗迦楼罗紧那罗莫呼落迦诸魔。日月荧或太白镇星余星岁星罗睺长尾星神二十八宿诸大众等。悉皆赞叹诸大金刚誓愿之句。威加庄

  • 御选语录卷十二·雍正

      御制自序夫本妙明心。大圆觉海。非见闻知解所可通。故无语言文字之可立。然而古来大德。于最上真乘。灼示学人。直言无隐。于无法可说之中。演无意之言句。超情绝解。直指自心。了了可知。昭昭不昧。使听者音前荐

  • 古周易·吕祖谦

    易学著作。宋吕祖谦撰。是一部考订《周易》正宗版本的著作,一卷。此书在当时及后世影响都很大,朱熹所撰《周易本义》就以它为底本。《周易》最初只有六十四卦(每卦由卦画、卦名、卦辞、爻辞四部分构成),分上下二篇,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