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宗門語句有遮有表隨表隨遮隨遮隨表遮何以故原無言說故表何以故私通一線故表隨遮何以故使人自悟故遮隨表何以故發人疑情故祖庭秋晚波旬議橫語錄盛行未摸宗旨以為遮則嘔盡心脾以為表則茫無消息一盲眾盲識法者懼鐵壁禪師生來異相莊嚴靜裡光明莫揜入聚雲之室蓋已有年接大慧之傳盡得其髓入廛垂手說法利生語錄數卷表表遮遮遮則密在汝邊表則堂堂共睹捧讀再四忍俊不禁特拈絡索以俟同志古德云顏色規模恰似真人前拈弄越光新及乎入火重烹煉到底終歸是假銀又云學道如鑽火逢煙且莫休直待金星現歸家始到頭試以遮表二則為爐以目為火以一時別語錄與師語錄從中煆煉然後知師在火燄上說法我等聽法於表處見火遮處逢煙也雖然且道那句是遮那句是表。

賜進士出身吏部尚書郎前紫微舍人今菩薩戒弟子古戎秉素道人牟道行弘悟稽首謹識

猜你喜欢
  卷十五·佚名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净分·佚名
  答 白 慧 问·太虚
  卷一·投子义青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全文·佚名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述记·太虚
  卷十一·佚名
  菩萨处胎经 第七卷·佚名
  大方等陀罗尼经 第四卷·佚名
  卷第九·佚名
  觉邪品第九·佚名
  翻译名义集卷第二十·法云
  卷五·僧祐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七十一卷·宝亮
  卷第八·如卺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二十七·吴景旭

      丁集下之下  古乐府  路傍儿  张率走马行云敛辔且归去吾畏路傍儿  吴旦生曰乐府集载张敞为京兆尹无威仪时罢朝防过走马章台街风俗曰杀君马者路傍儿也言长吏马肥观者快之乗者喜其言驱驰不止至于死故曰吾畏

  • 楔子·高茂卿

    (搽旦扮李氏同二净福童、安童上)(搽旦诗云)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早时不算计,过后一场空。老身姓李,夫主姓韩。夫主早年亡化过了,所生两孩儿,一个唤福童,一个唤安童。有个小叔叔是韩弘道,婶子儿张二嫂,泼天也似家私,他掌把着

  • 列传第二十二 窦炽 兄子毅 于翼 李穆·令狐德棻

    窦炽字光成,扶风平陵人也。汉大鸿胪章十一世孙。章子统,灵帝时,为雁门太守,避窦武之难,亡奔匈奴,遂为部落大人。后魏南徙,子孙因家于代,赐姓纥豆陵氏。累世仕魏,皆至大官。父略,平远将军。以炽着勋,赠少保、柱国大将军、建昌公。

  • 末帝纪中·薛居正

    贞明三年春正月戊午,以前淄州刺史高允奇为右羽林统军。癸亥,以前天平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太保朱勍为怀州刺史。癸酉,以右天武军使石钊为密州刺史。戊寅,以前怀州刺史李建为安州刺史,仍赐名知节。己卯,以宣义军节度副大使

  • 平定三逆方略卷四十五·佚名

    卷四十五   康熙十八年五月乙巳,命调福建水师提督伯王之鼎为四川提督。时上以湖广岳州水师总兵官万正色谙习水性,令其进剿「海寇」,特授为福建水师提督;故以之鼎调补四川。   丁未,诏理事官麻勒吉赴广西暂辖定南王所属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七十七·佚名

    万历四十六年十二月丙辰朔户部奏有司徵比钱粮火耗加收渐重请如御史言亟行禁革 上曰钱粮拆封加耗乃近来通弊顷因虏警不得已量为加派若有司再加朘削民生何繇得安依议通行禁革违者着抚按官特<锍-釒>紏参追赃治罪司道

  • 一二五七 军机大臣等奏遵查《食货略》《学校考》系周琼吴锡麒分别纂校片·佚名

    一二五七 军机大臣等奏遵查《食货略》《学校考》系周琼吴锡麒分别纂校片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十八日臣等遵旨查三通馆昨日所进《食货略》系编修周琼纂办,《学校考》系编修吴锡麒纂办,俱系该员自行校对。至该馆总裁,系臣王杰

  • 五一八 寄谕各省巡抚务须实力查办违碍书籍·佚名

    五一八 寄谕各省巡抚务须实力查办违碍书籍乾隆四十三年闰六月十九日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字寄各省巡抚,乾隆四十三年闰六月十九日奉上谕:屡经降旨各省督抚,查缴违碍书籍,送京销毁。各该省陆续查出应毁之书,虽

  • 金朝祖先·脱脱

    金朝的祖先,出自....氏。....本号勿吉。勿吉,是上古肃慎地名。元魏时,勿吉有七部:粟末部、伯咄部、安车骨部、拂涅部、号室部、黑水部、白山部。隋朝时改称勿吉为....,而保留了七部的名称。唐代初年,有黑水....、粟末....,其

  • 卷十·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十明 杨士奇等 撰孝亲後魏孝文帝时文明太后崩高祖五日不食中部曹杨椿进谏曰陛下至性孝过有虞居哀五朝水浆不御羣下惶灼莫知所言陛下荷祖宗之业

  • 卷之三十一  野記一(明)祝允明 撰·邓士龙

    (野記,四卷,明祝允明撰。祝允明,字希哲,號枝山,長洲人。弘治五年舉人,官至應天通判。以書法、詩文稱世。明史卷二八六有傳。) 野記一 允明幼存內外二祖之懷膝,長侍婦翁之杖几,師門友席,崇論爍聞,洋洋乎盈耳矣。坐忘無勇,弗即條述,新

  • 荀彧·苏辙

    荀文若之于曹公,则高帝之子房也。董昭建九锡之议,文若不欲,曹公心不能平,以致其死,君子惜之。或以为文若先识之未究,或以为文若欲终致节于汉氏。二者皆非文若之心也。文若始从曹公于东郡,致其算略,以摧灭群雄,固以帝王之业许之

  • 卷十四·姜宝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事义全考卷十四   明 姜寳 撰十有六年春齐侯伐徐季氏私考徐逺齐之国也而齐侯亲将伐之何名哉盖齐欲通呉而道为所闭耳观齐景公涕出而女于吴则齐固与吴通者也申之防楚合淮夷执徐子所以断吴之道也淮

  • 卷二十二·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卷二十二宋 朱子 撰邦国礼三之上聘礼【郑注目録云大问曰聘诸侯相于乆无事使卿相问之礼小聘使大夫周礼曰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 疏曰下记

  • 第二 反应 6·王诩

    【原文】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①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②。其伺言也,若声之与响;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针,舌之取燔骨③。矩其与人也微④,其见情也疾。如一陰一与一陽一,如一陽一与一陰一;如圆与方

  • 诞生品第七·佚名

    尔时佛告诸比丘,菩萨处胎满足十月将欲生时。输檀王宫先现三十二种瑞相。一者一切大树含花将发。二者诸池沼中优钵罗花。拘物头华。波头摩华。芬陀利华。皆悉含蕊。三者诸小华丛吐而未舒。四者自然而有八行宝树。五者二

  • 弘戒法仪下卷·法藏

    比丘白四羯磨受具足戒已次日差阇黎师与说随相法仪第十二(佛在世时。有比丘白四羯磨已。舍众而去。虽已白四羯磨得自心洁净法体。然未识佛后所制犯戒之罪相。既不识犯。便造重罪。佛言。自今已去。作四羯磨已。当先说

  • 太上妙法本相经·佚名

    太上妙法本相经,简称《本相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末或隋唐之际。原书至少有二十多卷。现《正统道藏》本仅残存三卷,收入太平部。另据大渊忍尔《敦煌道经目录编》着录,敦煌遗书中有唐代《本相经》抄本残卷十二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