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卷第二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复次福力太子。乃至后时。与彼四兄。出游园苑。而于中路。有无数千针口饿鬼。居山半腹。容貌羸瘦。其犹聚骨。遍身炽焰。鬼众围绕人所不见。唯福力太子。先睹其状。而彼饿鬼。合掌居前。白太子言。汝大福德。有大名称。是悲愍者。我等饥渴。苦恼所逼。愿今饷我。少分饮食。我等宿世。造悭吝因。故此生中。堕饿鬼界。无数千岁。不得水饮。况复于食而可见邪。时福力太子。仰瞻虚空。即起悲念。快哉我今若得天降少分饮食。当用饷此诸饿鬼众。是时忽然有多饮食。自天而降。福力太子。即以此食。饷诸饿鬼。彼饿鬼众。宿业力故。悉不能见。咸作是言。太子我昔闻汝是悲愍者。何故今时不以饮食饷于我等。太子告言。我以天降饮食。前授汝等。云何于今不取食邪。饿鬼白言。太子我等宿业力故。悉不能见。时福力太子。复起是念。愍哉悭吝。是不可爱。乃作是言。若诸福报。有大力能。以我如是。真实语故。令此饿鬼。得见饮食。一切随应。皆能取食。发是言已。彼诸饿鬼。悉能见食。即时各变。面相如人。福力太子。心生欢喜。遂以饮食。恣其所取。彼饿鬼众。既得食已。顿止饥渴。身力完具。壮实充盛。无丑恶形。乃于福力太子。各起清净欢喜之意。即时命终。皆得生于兜率天上。旋处空中。白太子言。太子我等得生兜率天上。皆由汝之威神建立。福力太子。闻此妙善语已。深大庆悦。即时前进诣园林中。与彼诸兄。共会议言。世间人众。何所修作。多获义利。彼色相具足者言。今此世间色相行业。若人修作。多获义利。何故知邪。谓若有人。他昔未见。见即欢喜。昔未信重。见已信重。如我往昔。师尊仙人。亦作是说。若有具足妙色相者。为人所喜。妙色可观。瞻奉爱乐。犹如智人。乐最上法。设诸供养。

  复次精进具足者言。非修色相多获义利。今此应知。精进行业。若人修作。多获义利。何以故。虽修色相。而无精进。岂能现世及他世中。获可意果。或谓色相多获义利者。彼是愚人。痴见所覆。如我所说。精进行业。于现世中。能成可意果者。谓犹农夫植种。商贾获利。仕者受禄。学人通教。修习禅定。得轻安果皆为现世精进所成诸可意果。又此精进。于他世中。能成可意果者。谓生善趣。及生天界。大富自在。现证解脱。皆为他世精进所成诸可意果。由此一切功德。皆以精进而为依止。又此精进。能治怯弱。若运精进。无有少法而难成者。

  复次工巧具足者言汝诸仁者。虽复多种所说。而实不能称可我心。何以故。所有精进。若无工巧。而终不能现有所成若复精进同工巧作。乃能如实所作现成。是故应知。工巧行业。若人修作。多获义利。又复具工巧者。若王若臣。若沙门婆罗门。诸长者等。乃至下族中人。及诸工巧之者。悉来供献。复次智慧具足者言。汝等当知。人所修作。多获义利者。且非色相。亦非精进。又非工巧。何以故。所观色相。若无智慧。虽复相似。而不净妙。所起精进。若无智慧。虽得义利。而无有成。所作工巧。若无智慧。虽复营修不能摄持。是故应知。智慧能成一切事业。若人修作。多获义利。又此智慧。能得色相。能成工巧。能发精进。能获人中一切妙乐。

  尔时福力太子。熙怡瞻视具智慧者。而谓之言。如是如是。汝言真实。所有色相工巧精进。若无智慧。不能多获义利。故知智慧普能摄持诸如实果。仁者然。此智慧若无福力。诸有所作。亦不得成。是故实知。若人修福。多获义利。何以故。福是纯一果。福为光泽果。福为可意果。福是适悦果。如是福果。我不能尽说其功德。今为汝等。使开觉故。于福门中。说一少分。汝等善听。由有福故。能获色相。福具精进。福得吉祥。亦获大富福具智慧。福能歌咏正法功德。福具聪利。福游正道。福生上族。福得宿念。福具名称。福圆戒行。福能布施。福力常得诸根不坏。福常快乐有福常受智者所供。福完诸力。福常会遇善友知识。福力能作一切事业。谓若耕植田里。或复商贾求利少施其功大获积集。富盛自在。有福即能于思念间。虚空自然雨其衣服饮食珍宝。一切具足。随受快乐。福获可意妙好舍宅福于现世。及于他生。常得姝丽妻女眷属及财谷等。福者所行之地。自然无其荆棘沙砾。住立平稳。福者亦获广大身相。若有患人。福者手所触时。病随轻差。又复福者随触于人。即能出彼饮食衣服珍宝财谷。给用无尽。福者常得天龙夜叉罗刹鬼等随处卫护。其犹雨时护苗稼神。守护亦然。福者常得多人尊重爱乐。福有善誉。福为人赞。福常能具诸善法分。福者语言人所信顺。福者常得光泽可爱。福者常出微妙梵音。福者身胑自然柔软。福者常发妙善语言。福者常值良友智人不坏眷属。福者无病。福者为人所爱。福获财利。福者勇猛。又大福者。得为人王。无不具足。离诸疾病。福者常得富盛不坏。福者获得转轮伏藏。七宝具足。福者能于虚空中行。福者威光与日月等。福者得成月天。福者得成日天。福者得成梵王。福者得成帝释。福者能于天宫楼阁中行。如彼天子。福者有大力势。如阿修罗王。福者常生善趣。福者舍离恶趣。福者常获最极难得悦意妙华。福者所作成就。福者能为世间作诸照明。福者常得天人阿修罗等正信供养。太子说是诸福事时。四兄异见。修作不同。于是太子。又复言曰。我今欲与诸兄潜适他国。随所住处。证验其事。为当色相人多修邪。或复精进工巧智慧福力人多修邪。是时四兄。闻其言已。悉随所行。不复告白父王。即适他国。入一国已。易其装饰。各求栖止。时色相具足者。以妙色故。人所瞻睹。皆生悦意。随获富盛。受用资养。精进具足者。以勇力故。能有所取。而忽见一迅流大河。深广可怖。中有极大旃檀香树。彼精进者。取得其树。货易获利。而成富盛。受用资养。工巧具足者。以工巧力。随作诸事。由获富盛。受用资养。智慧具足者。以巧智故。能解胜怨。复能亲附有财力者。悦可其意。令生欢喜。随获衣食及财宝等。如所快乐。受用资养。

  尔时福力太子。随自胜福大威德力周行。施作利益福事。一日忽过贫人之舍。乃入其中。以彼太子福威力故。是舍忽有广大吉祥胜相出现。金宝财谷。周匝充盈。时彼贫人。见已惊怪欢喜。思念此如是事。昔所未有。由何所起。从何所来。岂非此人来我舍中是其威力之所致邪。又念我昔极受贫苦。今获胜利。一切丰盈。必由是人来此所致。使我舍中吉祥相现。此人大福。有大名称。宜应于彼尊重供养。由是尊奉。相续无间。太子于其贫人舍中。致诸富盛。令快乐已。乃至后时。遍流声誉。某甲舍中。昔甚贫匮。有一异人。来入其舍。彼威力故。是舍忽然吉祥相现。诸人闻已。于福力太子。咸生信重。俱共赞言。奇哉胜福。有大力能。又以太子福威力故。于彼方处。华树果树。开敷结实。时令不愆。遍洒甘雨。种子生成。而得滋茂。时诸人众。于福力太子。深生爱乐。俱来瞻仰。是时太子。为诸来者普摄其心。故作是念。快哉今时我此舍中。可能获得一切珍宝。种种乐具。及诸妙巧悦意等物。给所来者使令具足。发是心时。应念即现诸珍宝等。皆悉丰盈。时诸人众。惊异叹言。奇哉大福。为甘美果。乃于太子。咸生尊重是时太子。即为诸人。如其所应。以四摄法。平等摄持。悉令和合。所谓同一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由是名称普闻一切国邑聚落。乃至后时。太子渐次到一国中。见其国王治罚一人。善医业者。敕彼狱官。破其身胑。断截手足。流血既多。楚毒苦恼。是时彼治罚人。见太子已。发大苦声。啼泣告言。仁者救我。仁者救我。太子即时恻怆斯事。乃自思惟。我今作何方便救此人苦。由是念间。忽生智解。如我所有施作福力世间现见。作是念已。悲心内激。即破自身。多出其血。授彼令饮。苦恼得除。太子又见手足已断甚大苦恼。即取利刀断己手足。置于彼人手足断处。是时太子观察虚空。普于一切有情。随起慈心。即发广大真实愿言我于此生。曾无少分不善之业。若我所说为真实者。愿令此人手足断处。即于今时支节相合。平复如故。发是言已。彼人即时支节相合。身体完具。平复如故。太子见已。意愿圆满。即作是念。我以勤勇。所作得成。出自身血。救此人苦。断自手足。续其支节。又以真实大誓愿力。使彼身命全复如故。愿我以此最上善根。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当以法味授于彼人。毕竟令住安乐涅槃。发是愿时。一切大地六种震动。帝释天宫。亦复震警。

  尔时帝释天主。即自思惟。此何事相。而复观察。乃见福力太子作彼最上极难行事。欢喜叹异。又念。今此大威德者。作是难事。何所求邪。我今宜往证验其故。即变婆罗门相自天而降。住太子前告言。太子我向见汝断自手足。何所为邪。太子答言仁者他有苦恼。即我苦恼。若他快乐。即我快乐。故我向者见一被治罚人。甚大苦恼。我时乃以真实力故。弃舍自身手足支分。填续其人所断割处。愿力真诚。彼获如故。

  是时帝释天主。愈生叹异。即复本形。告太子言。汝今岂非以不实心。或异所求。或退转故。舍自身邪。太子白言。天主我所弃舍。自身手足。无不实心。亦无异求。又非退转。帝释复言。汝若然者。云何使我证知是事。太子白言。天主汝岂不闻。如我所作。皆真实力。太子即于一切有情。随起慈心。观察四方以实愿力。说伽陀曰。

  若我所言是真实  贪爱自身为缠缚

  真实不退转今时  愿我此身即如故

  说是伽陀已。太子身胑即获如故由是空中遍雨天华。奏天微妙可爱音乐。和风徐起。现诸瑞相。

猜你喜欢
  第二品 处分别·佚名
  佛说灌顶咒宫宅神王守镇左右经卷第五·佚名
  卷之十九·别庵性统
  卷第四十一·德清
  卷第四十七·志磐
  阿吒薄俱元帅大将上佛陀罗尼经修行仪轨卷上·佚名
  金光明经序·佚名
  华严经论(卷第十)·灵辨
  大乘玄论 第四卷·吉藏
  卷第五·佚名
  般若无知论第三·僧肇
  卷第一·佚名
  成唯识论 第七卷·护法
  人天眼目卷之二·智昭
  卷第四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萧琛诗集·萧琛

    和元帝诗妙善有兼姿,群才成大厦。奕奕工辞赋,翩翩富文雅。丽藻若龙雕,洪才类河泻。案牍时多暇,优游阅典坟。儒墨自玄解,文史更区分。平台礼申穆,兔苑接卿云。轩盖荫驰道,珠履忽成群。德音高下被,英声远近闻。 别萧咨议前夜以

  • 卷七·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家集汪杜诗卷七   宋 郭知达 编古诗石笋行【集注杜光庭石笋记云成都子城西曰兴义门金容坊有通衢几百五十歩有石二株挺然耸峭高丈余围八九尺耆旧传云其名有六曰石笋曰蜀妃阙曰沈犀石曰鱼鳬仙坛曰西

  • 卷十二·赵执信

    钦定四库全书因园集卷十二左赞善赵执信撰怀旧集雨中得大木遗诗题感因怀平生故人素士恋知己衰年感同心懵懵如见梦恻恻还听琴户外波荡潏庭中山嶔崟绵邈三十载空天落遗音向夕微雨过悲风生竹林当时文酒侣满目成飘沉嵇调恍

  • 卷之三百六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新国会选举丑剧·刘以芬

    安福系既利用其所包办之临时参议院,制定国会组织法暨选举法而公布之,于是遂进一步而包办新国会之选举。其办法计分两种:其一,由徐树铮假段(祺瑞)权威,分电各省区长官,令照所开议员候选人名单,设法选出,同时并嘱中央要人之隶各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纪昀

    列传唐 【五十八】○唐五十八归崇敬【登融】奚陟张荐【读】赵涓李纾郑云逵徐岱王仲舒 冯伉 卢景亮【王源中】辥苹【膺】 卫次公【洙】辥戎放 胡证崔弘礼崔元亮 王质 殷侑【盈孙】王彦威 庾敬休归崇敬奚陟张荐赵

  • 武延秀传·刘昫

    武延秀,是武承嗣的次子。武则天在位时,突厥首领默啜上言武则天,自己有个女儿,请求和亲。武则天下令:武延秀与阎知微一同前往突厥。打算由武延秀亲自迎娶默啜的女儿为妻。不久,默啜抓了阎知微,入侵赵、定等州,因而武延秀很长时

  • 卷一百八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经籍考子【小说家下】宋分门古今类事二十卷不着撰人名氏【臣】等谨案是书第八卷中有龙泉梦记一篇题曰先大夫龙泉梦记为政和七年宋如璋作则作是书者即如璋之子也名字无考五色线二

  • 三十二、外道问佛·慧开

      世尊因外道问:“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世尊据座。外道赞叹云:“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乃具礼而去。   阿难寻问佛:“外道有何所证?赞叹而去。”   世尊云:“如世良马,见鞭影而行。”   无门曰:阿难乃佛

  • 恐怖的大漠·卡尔·麦

    茫茫北非沙漠风暴肆虐,生活于当地的阿拉伯人备受菲匪帮、猛兽和风沙的侵扰,游侠本尼西与当地居民一同经历了无数的惊险,风光、气候、民风、民俗和独特的宗教场面那以引人入胜……

  • 西湖志纂·沈德潜

    《西湖志纂》·十二卷(内府藏本),清朝大学士梁诗正、礼部尚书衔沈德潜等同撰。初,雍正中,浙江总督李卫修《西湖志》,延原任编修傅王露总其事,而德潜以诸生为分修。凡成书四十八卷。虽叙次详明,而徵引浩繁,颇嫌冗蔓。至乾隆十六

  • 北辕录·周辉

    地理笔记。南宋周煇撰。1卷。记载了淳熙四年(1177)敷文阁待制张子正充贺金国生辰使,右监门卫大将军赵士褒为副使,率团出使金国的经过。使团从临安(今浙江杭州)出发,至盱眙军(治今江苏盱眙)过境,由金国的泗州(治今江苏盱眙

  • 水道提纲·齐召南

    山水志。清齐召南撰。二十八卷。召南字次风,号琼台、息园,浙江天台人。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授检讨,官至礼部右侍郎。曾纂修经史考证,著有《礼记注疏考证》、 《前汉书考证》等。因长于地理、被召入翰林院纂修《

  • 易纬乾元序制记·郑玄

    旧题东汉郑玄注。一卷。《四库全书》本。又称《乾元序制记》。为《易纬八种》之一。其书久佚,此书乃辑自《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列此书于“经部易类附录”,《提要》指出:“案《乾元序制记》,《后汉书注》‘七纬’名,并

  • 药性歌括四百味·龚廷贤

    《药性歌括四百味》是一本阐释性读物,是明代医家龚廷贤所著。每味药物下分原文、注释、语译、按语四个部分。全书以现代语言对每味药物的品种、来源、产地、药性、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进

  • 玫瑰之影·孙了红

    入春以来,恹恹多病,长日但与药炉做伴,生趣萧索极矣。偶读报章,则见吾友鲁平,方续出其神妙之手腕,创为奇案以警世人。特苦勿获真相无以实我笔记,滋怅怅焉。日者吾友鲁平陡顾蜗居,相其容色,觉兴奋逾于常日。知其迩来必交佳运。因

  • 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憬兴

    凡三卷。新罗僧璟兴撰。又称无量寿经述赞。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为西晋竺法护译(今已不存)无量寿经二卷之注释书。全篇内容分为来意、释名、解本文等三门。解说简明,然现存本约有八处脱文。

  • 清净道论·佛音

    巴利名Visuddhimagga 。凡三卷。系五世纪中叶印度高僧佛音(梵Buddhaghosa )所作。收于南传大藏经第六十二至六十四册。为南传佛教上座部之重要论著。近由日本水野弘元译成日文(1937~1940)。民国七十四年(1985)五月,由叶均(了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