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九 譬喻相应

[一]第一 栋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如是言曰:

“诸比丘!譬如楼阁,何之垂木,皆集寄于栋,等至于栋,于栋相结合趋于结合一切。

诸比丘!同此,任何不善之法,彼等皆以无明为根,等至于无明,于无明相结合,趋于结合一切。

诸比丘!然汝等应如是学:‘我等将住于不放逸。’”

[二]第二 指端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以指端上少量之土,示诸比丘曰:

“诸比丘!汝等对此作如何思惟耶?此我指端所示少量之土与此大地,何者为多耶?”

“大德!此大地土为多,世尊所示指端之土为少。世尊所示指端之土与大地相比,不可数算之倍数所能及。”

“诸比丘!同此,由人界没生于人间之众生为少,由人界没生于他界之众生为多。

诸比丘!然则汝等应如是学:‘我等住于不放逸。’

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

[三]第三 家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诸比丘!譬如任何之家,若女多男少,则易为盗贼、夜盗所恼。

诸比丘!同此,任何之比丘,不修慈心解脱,且屡不数修为,则易为非人所恼。

诸比丘!譬如:任何之家,女少男多,则盗贼、夜盗难以为恼。

诸比丘!同此,任何之比丘,修慈心解脱,且屡加修为,则非人无从为恼。

诸比丘!然则汝等应如是学:‘我等修慈心解脱,屡加修为,如用车作土台,安住其上、积集而善加企画。’

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

[四]第四 釜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诸比丘!清晨行百釜之施,日中行百釜之施,暮时行百釜施,不如清晨之瞬间修慈心,日中之瞬间修慈心,暮时之瞬间修慈心为有大果。

诸比丘!然则汝等应如是学:‘我等修慈心解脱,屡加修为,如用车作土台,安住其上、积集而善企画。’

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之。”

[五]第五 刃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诸比丘!譬如有锐利刀身之刃,当时有人来称:‘我此锐利刀身之刃,可以手或拳折回、捻合而推打耶?’

诸比丘!汝等对其作如何思惟耶?彼人此锐利刀身之刃,得以手或拳折回、捻合而推打耶?”

“大德!了无此事。”

“所以者何?”

“大德!此锐利刀身之刃,以手或拳折回、捻合而推打,是为不可能,彼徒疲劳、困却、痛苦。”

“诸比丘!同此,任何之比丘,修慈心解脱,屡加修为,如用车作土台安住其上、积集而善企画者,虽有非人,心作蔑劣之思念,但彼非人唯徒疲劳、困却而痛苦。

诸比丘!然则汝等应如是学:‘我等修慈心解脱,屡加修为,如用车作土台,安住其上,积集而善企画。’

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

[六]第六 弓术师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诸比丘!譬如有巧于弓术、善学、精练,练达之四位弓术师,立于四方。

时有人来称:‘我能捉住此等之精巧于弓术、善学、精练、练达之四位弓术师,射出而未着大地四方之箭矢。’

诸比丘!汝等作如何思惟耶?对此人得称之为胜速具足之捷疾人耶?”

“大德!若对巧于弓术、善学、精练、练达之一弓术师射出而未着地之箭矢捉住,捉已送来,对此人得称之胜速具足之捷疾人。又谁人能对此巧于弓术、善学、精练、练达之四人弓术师,得如是云耶?”

“诸比丘!彼人疾速,比日月之疾捷更疾速。诸比丘!彼人之疾速,如日月之疾速,行走于日月前之天,虽比其天之疾速,但其寿行则更速消灭。

比丘!是以汝等应如是学:‘我等将住于不放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

[七]第七 鼓辐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诸比丘!于往昔,有一名为陀舍罗诃之阿能诃鼓。

彼陀舍罗诃之阿能诃鼓在装设时,于之补入其他之辐。诸比丘!阿能诃鼓之原皮坏裂,到来之际,彼只残留辐之架构。

诸比丘!未来世之比丘为如是:

如来所说之此等诸经,乃甚深之深义,是出世间之空相应者,然宜说此等时,彼等不善闻之,不倾听,不住于了解之心,以不思惟此等为应受持、应善了知法。

然则依而诗作,文辞华丽,外道之弟子所说之诸经,为说此等时,彼等善闻且倾听之,住于了解之心,思惟善知受持此等之法。诸比丘!然则如来所说之甚深深义,出世间之空相应之此等诸经,则消灭矣。

诸比丘!然则应如是学:‘如来所说之经乃甚深之深义,出世间之空相应者,于宣说此等之时,我等应善闻而倾听,住于心之了解,思惟此等应受持、应善知之法。’

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

[八]第八 藁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毗舍离之大林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言诸比丘曰:“诸比丘!”诸比丘奉答世尊曰:“大德!唯然”

世尊作如是言曰:

“诸比丘!今离车族以藁为枕,热诚、专心,住于任务。故而,韦提希之子摩揭陀王阿阇世,不能得侵犯彼等之机。

诸比丘!于当来,离车族、柔软,手足纤细,于柔之卧床,羽毛之枕上,眠至日升时,则韦提希之子摩揭陀王阿阇世,侵犯彼等乃能得机。

诸比丘!今诸比丘以藁为枕、不放逸、热心、专心住之。故,魔波旬不得侵犯、不得机。

诸比丘!于当来、诸比丘!柔软、手足纤细、柔软卧床、羽毛之枕上,欲眠至日升,则魔波旬得以侵犯彼等之机。

诸比丘!是以应如是学习:‘我等以藁为枕,不放逸、热诚、专心。’

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习。”

[九]第九 象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有一年少比丘,于非时之时,去近良家。诸比丘对彼比丘作如是言曰:“尊者!于非时之时,勿近良家。”

彼比丘闻此而作如是云:“实则长老之诸比丘想趣近良家,然则何故我不能耶?”

尔时,众多比丘来诣世尊处……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彼等诸比丘,白世尊言:“大德!此处一年少比丘,于非时之时近良家,对彼比丘,诸比丘作如是曰:‘尊者!于非时之时,勿近良家。’然彼比丘对诸比丘成如是言曰:‘实则此等长老诸比丘想近趣良家者,何故我不能耶?’”

“诸比丘!往昔于闲静处有沼,诸象栖其边。彼等潜于沼中,引拔莲根,善洗涤,洗去其泥,无泥而食。彼等食已甚美,获得气力,因之而不至死,或无至死之苦。

诸比丘!又彼等中,模仿大象,弱小之象等,潜于沼中,拔莲根,不善洗涤,连泥食之,彼等食已,不美,无气力,因而至死,或受至死之苦。

诸比丘!同此,此处长老诸比丘,清晨着衣、持钵入村或街,彼等于其处说法,主人因信乐,供给彼等之所需。彼等对其所得,不着、不惑、不堕、见祸、受用出离慧、彼等得色、得力,因而不至于死,或无至死之苦。

诸比丘!又追随彼等长老比丘,年少之比丘,清晨着衣,持钵入村或街乞食。

一〇

彼等于其处说法,主人因信乐,尽行布施,彼等对所得,或着,或惑、或堕、或不见祸、不受用出离慧,则彼等、无美、无力,因而至死,或受至死之苦。

一一

诸比丘!然则应如是学:‘我等不着、不惑、不堕、见祸、受用出离慧’。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

[一〇]第十 猫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有一比丘,非时之时于良家相交往。诸比丘对彼比丘如是言曰:“尊者!非时之时,勿于良家交往。”

彼比丘,对诸比丘如是之言,仍未止行。

时,众多比丘来诣世尊处……白世尊言:

“大德!此处有一比丘,非时之时,于良家交往。诸比丘对彼比丘如是云:‘尊者!非时之时,勿于良家交往。’然彼比丘对诸比丘之言如是,仍未止行。”

“诸比丘!往昔有猫,循柔弱鼠之足迹,立于污秽之尘埃沟中,‘此柔弱鼠为出求食,则被捕食。’

诸比丘!尔时彼柔鼠为求饵食而出,彼猫疾速激捕而吞食,然食彼柔鼠其之内脏,食其脏腑,因之彼猫至死,受至死之苦。

诸比丘!同此,此处比丘,清晨着衣、持钵,为乞食入村或街,不守身、不守语、心不住正念,不能制御诸根。

彼于其处见衣薄穿着或身着轻装之女人,贪欲恼心。彼因心恼于贪欲,受至死,或受至死之苦。

一〇

诸比丘!于圣律,舍学还俗此为死。诸比丘!交往于有罪垢秽,知此为罪之教时,此至死之苦。

一一

诸比丘!然则,汝等应如是学。

‘我等当守身、守语、守心、住正念、制御诸根,入村或街而乞食。’

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

[一一]第十一 豺(之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诸比丘!汝等于深夜闻豺叫鸣耶?”

“大德!唯然。”

“诸比丘!有一为疥疮疾所恼之老豺,彼任欲而行,任欲而住,任欲而坐,任欲而卧,凉风吹彼。

诸比丘!此处有一从释子之人,‘我亦欲经验如是之状态为宜。’

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我等住不放逸。’

诸比丘!汝等如是学。”

[一二]第十二 豺(之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诸比丘!汝等深夜闻豺之鸣叫耶?

“大德!唯然。”

“诸比丘!彼老豺为有知恩,有感谢。但从释子之一人,则无知恩、无感谢。

诸比丘!然则,汝等应如是学:‘我等有知恩,有感谢,我等为他作些事亦无失。’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

此颂曰:

 栋与指端家 釜刃弓术师

 鼓辐藁与象 乃至猫二豺

猜你喜欢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八卷·宝亮
  卷第二十·佚名
  达摩宝传上卷·悟真子
  第一 心生起品·佚名
  阿育王经 第三卷·佚名
  成唯識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问相品第五十·佚名
  11.说定品·佛音
  谈中印古代关系之偶感·太虚
  雨法雨品第三十·佚名
  卷五百二十·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一·澄观
  卷四十二(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八·玄奘
  菩萨地持经 第四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林表民·唐圭璋

      表民字逢吉,号玉溪,师子,东鲁(今山东省泛称)人。寓居临海。有玉溪吟稿。   玉漏迟   和赵立之   并湖游冶路。垂冶万柳,麯尘笼雾。草色将春,离思暗伤南浦。旧日愔愔坊陌,尚想得、画楼窗户。成远阻。凤笺空寄,燕梁何

  • ●卷一八·陈衍

    一、自来文人好标榜,诗人为多,明之诗人尤其多。以诗也者,易能难精,而门径多歧,又不能别黑白而定一尊,於是不求其实,惟务其名,树职志,立门户,是丹非素,入主出奴矣。明太祖时,吴则有“北郭十子”,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 卷四·黄大舆

    钦定四库全书梅苑卷四宋 黄大舆 编蜡梅香           呉师孟锦里阳和看万木凋时早梅独秀珍馆琼楼时正绛跗初吐秾华将茂国艳天葩真澹竚雪肌清瘦似广寒宫铅华未御自然妆就 凝睇倚朱防喷清香暗度易袭襟袖好

  • 卷二·沈德潜

    张羽羽字来仪,浔阳人,因兵阻居吴兴。明初征起,擢太常司丞兼翰林院,同掌文渊阁事。以事窜岭外,未半道召还,知不免,投龙江死。【金川门】两山夹沧江,拍浮若无根。利石侔剑戟,风涛相吐吞。维天设巨险,为今国东门。试将一卒守,坚若万

  • 卷三十·毕沅

      ◎宋纪三十 ∷起玄黓困敦正月,尽昭阳赤奋若六月,凡一年有奇。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大中祥符五年辽开泰元年   春,正月,癸酉,命晁迥、刘综、李维、孙奭同知贡举,帝作诗勖以抡材之意。

  • 建康实録卷九·许嵩

    晋烈宗孝武皇帝孝武皇帝讳曜字昌明太宗第三子也初太宗见防云晋祚尽昌明及帝在孕李太后梦神人曰汝生子男必昌明为字及产东方始明因名之太宗后闻悟乃泣曰昌明在尔耶兴宁三年封防稽王咸安二年秋七月己未立为皇太子是日太

  • 卷之二百二十一·佚名

      康熙四十四年乙酉五月癸亥朔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甲子夏至祭地于方泽遣领侍卫内大臣公坡尔盆行礼  ○乙丑仁孝皇后忌辰遣官祭陵。  ○议政大臣九卿遵上□日覆审原任吏部郎中陈汝弼一案拟陈汝弼立绞黄

  • 列传卷第十八 高丽史一百五·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柳璥[*(柳)升*(柳)墩*(柳)曼殊]。○柳璥字天年一字藏之政堂文学公权之孙高宗朝登第累迁至国子大司成璥久在政房与兪千遇俱为崔沆所厚蒙兵之

  • 杨恒传·张廷玉

    杨恒,字本初,浙江诸暨人。外族方氏建立义学,请四方游学之士来任教,恒年幼时便上这义学学习儒家经典,很快就能领悟其中心思想。他文章写得好,在本郡县还颇有名声。浦江郑氏请他去为师,他在那里教十年书后退居于白鹿山,头戴棕榈

  • 周纪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前403)·司马光

    周纪一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03年)[1]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1]周威烈王姬午初次分封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国君。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

  • 呵旁观者文·梁启超

    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旁观者,如立于东岸,观西岸之火灾,而望其红光以为乐;如立于此船,观彼船之沈溺,而睹其凫浴以为欢。若是者,谓之阴险也不可,谓之狠毒也不可,此种人无以名之,名之曰无血性。嗟乎,血性者,人类

  • 高仑瑾·周诒春

    高仑瑾 字季瑜。年三十一岁。生于江苏南京。已婚。子二。女一。初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得学士学位。得第一名学绩奖。任南京美国领事馆翻译。及南京陆军学校教员。宣统元年。以官费游美。入米西根大学。民国元年。得

  • 卷四十四·程公说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四十四  宋 程公说 撰书二十六职官书第四郑六卿桓十七年传以髙渠弥为卿宣六年传公子曼满欲为卿于时郑止一卿也至襄二年传子罕当国子驷为政子国为司马是为三卿始有三

  • 匆忙与闲暇·钱穆

    顾亭林《日知录》曾引用《论语》里两则话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是当时北方人易犯的病。而“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则是当时南方人易犯的病。其实此二病乃一病。正因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才至于群居终日言不及义。若使生活

  • 卷第五十二·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佛子!菩萨摩诃萨应云何知如来、应、正等觉境界?佛子!菩萨摩诃萨以无障无碍智慧,知一切世间境界是如来境界,知一切三世境界、一切刹境界、一切法境界、一切众生境界、真如无差别境界、法界无障碍境界

  • 五苦章句经·佚名

    (一名净除罪盍娱乐佛法经一名诸天五苦经)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世尊曰。三界五道。生死不绝。凡有五苦。何谓五苦。一曰诸天苦。二曰人道苦。三曰畜生苦。四曰饿鬼苦。五曰地狱苦。何谓诸天苦。从第一天

  • 三报论原文·慧远

    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生报者,来生便受。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受之无主,必由于心。心无定司,感事而应。应有迟速,故报有先后。先后虽异,咸随所遇而为

  • 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

    长篇小说。沈从文著。1928年上海新月书店出版。分上下两卷。这是一部长篇童话小说。阿丽思写信给兔子约翰·傩喜先生,相约一起去游览中国。事前约翰·傩喜先生弄到一本《中国旅行指南》,知道了中国的一些情况,如住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