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九

  ●卷三十九·神仙门

  高尚处士刘皋谓:士大夫以嗜欲杀身,以财利杀子孙,以政事杀人,以学术杀天下后世。非神仙中人不能发(作)此言也。〔《复斋漫录》、《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八〕

  熙宁中,王迪为洪州左司理参军。一日,有道人来磨镜,因俾迪自照,乃见(有)星冠羽帔,缥缈见镜中。迪问其故,曰:“此汝前身也。由汝误念堕此,勉自修证,勿沦苦海。”既去,迪具以告其妻,妻然之,遂弃官与妻隐去。郡僚挽留不可,皆作诗以饯行。时新建主簿刘纯臣有诗,虽〔非〕警拔,可以记其实,云:“发如抹漆左参军,脱去青衫作(从)隐沦。世上更无羁绊事,壶中别有自由身。鼎烹玉兔山前药,花看金鳌背上春。莫怪少年能决烈,蓝田夫妇总登真。”

  后归姑苏,不知所终。〔同上,同上〕

  周贯自言胶东人,尝号木雁子。善属文,游于洪州西山。嗜酒不羁,布褐粗全,人或赠之钱,则诣酒家取醉,余皆散坠不顾。西山之人见贯往来者五十余年,而颜如初至。有以道术访之,则必报以恶声,使之亲近不得也。熙宁元年至豫章石头市,遇故人栖止张生为具酒食而宿。中夜,逆旅之主人闻户外有车马合沓声,起而视之,无有也,唯贯所卧室月止(户正)开,犹奄奄然喘息,就而察之,贯已死矣。明日告新建尉吴杲卿往按之,贯身洁如生,扶而转之,腹中汩汩如浪鸣焉。县主簿刘纯臣使人棺敛埋于地云。张生还家,其弟迎门曰:“周翁凌晨见遇(过),今往双岭矣。”众乃知贯非实死者也。贯所著《华阳》二(三)篇,坐卧不离怀袖,人莫得见。〔死之〕日,纯臣取而有之。纯臣梢(称)其文险绝而有条理,纯臣以诗记之曰:“八十西山作酒仙,麻鞋乱(孔)断布衣穿。形骸一脱尘缘尽,太极光阴不记年。”洪觉范《冷斋夜话》尝记之,然互有不同。〔同上。同上〕

  吾八岁入小学,以道士张易简为师。童子几百人,师独称吾与陈太初者。太初,眉山市井人子也。予稍长,学日益遂(邃),第进士制策,而太初乃为郡小吏。其后,予谪居黄州。有眉山道士陆推(惟)忠自蜀来云:“太初已尸解矣。”

  蜀人吴师道为汉州太守,太初往客焉。正旦日,见师道求衣食钱物且告别,持所得尽与市人贫者,反坐于戟门下,遂卒。师道使卒舁往野外焚之,卒骂曰:“何物道士,使我正旦舁死人!”太初微笑开目曰:“不复烦汝。”步自戟门,至金雁桥下趺坐而逝。焚之,城〔中〕人见烟焰上眇眇焉有一陈道人也。〔东坡。同上〕

  新安聂师道宗微,少事道士,于方外发迹,游名山,数见异人。杨行密开府于扬州,宗微实辅佐之。盖为国师三十年。杨氏末解化而去,弟子葬之,举棺惟衣履存焉。顺义七年,杨溥赠问政先生。方外之兄德诲为新安太守,乃于郡之东山筑室以居方外,号为问政山房。问政之名或得于此。苕溪渔隐曰:问政山去新安郡城十许里,岩谷幽邃,今有琳宇在焉。国初黄台留题诗云:“千寻练带新安水,万仞花屏问政山。自少云霞居物外,不多尘土到人间。壶悬仙岛吞舟(丹)

  罢,碗浸星宫咒水闲。草暗〔碧〕坛思句曲,松昏紫气度函关。龟成钱甲毛犹绿,鹤化ヲ翎顶更殷。阮洞神仙分药去,蔡家兄弟寄书还。筇枝挺(健)柱菖蒲节,笋帻高簪玳瑁斑。新隐渐闻侵月窟,旧邻犹说枕沙湾。黄精苗倒眠青鹿,红杏枝低挂白鹇。海上使频青鸟黠,箧中藏久白驴顽。手疏俗礼慵非傲,肘后灵方秘不悭。室(宝)录匣垂金缕带,绛囊条(绦)锁玉连环。常寻灵穴通三楚,拟过流沙化百蛮。容易煮银供客用,辛勤栽果与猿扳。静张琴(棋)局铺还打,默考仙经注(补)又删。床并葛鞋寒兔伏,窗横柽几老龙ㄣ。溪童乞火朝敲竹,山鬼听琴夜撼关(闩)。花气熏心香馥馥,涧声聆耳响潺潺。高坟自掩浮生骨,短晷难凋不死颜。早晚重逢萧坞客,愿随芝盖出尘寰。”余以《续仙传高道传》二书考之,诗中所用事多出师道本传。〔山谷,同上〕

  唐末有狂道士,不知何许人,又晦其名氏。游成都,忽诣紫极宫,谒杜光庭先生,求寓泊之所。先生诺之,而不与之进(通)。道士日货药于市,所得钱随多少,沽酒饮之,惟唱《感庭秋》一词,其意感蜀之将亡如秋庭之衰落。然人未之晓,但呼为感庭秋道士。凡半年,人亦不知其异。一夕,大醉归。夜将阑,尚闻唱声愈高。有讶之者,隔户窥之,见灯烛彩绣,筵具器皿,罗列甚盛。狂道士左右二青童立(应)侍,时斟酒而唱。窥者具以白先生,先生乃款其户曰:“光庭量识肤浅,不意上仙降鉴,深为罪戾。然不揆愚昧而匍匐门下,冀一拜光灵,以消尘障。”道士曰:“何辱勤拳之若是,当出奉见。”乃令二童收筵具器皿及陈设致(置)于前,揲之则随手而小,如符子状,置冠中;又将二童按之如木偶,可寸许,又置冠中。乃启户。光庭忻然而入,但空室而已。〔《高道传》,同上〕

  唐《清远道士同枕(沈)恭子游虎丘诗》曰:“余本长殷周,遭罹历秦汉。”

  计之,至唐则二千余岁矣。颜鲁公爱而刻之,且有诗曰:“客有神仙者,于兹雅丽陈。”盖指为神仙也。李卫公《追和鲁公刻清远道士诗》曰:“逸人缀清藻,前哲留篇翰。”则逸人指清远而前哲谓鲁公也。其后,皮日休陆龟蒙辈皆和之。

  仙耶鬼耶?则不必问。然仆独爱其〔诗中〕数句云:“吟挽(晚)川之阴,步上山(仙)之岸。山川共澄澈,光彩交陵乱。白云蓊欲归,青松忽消半。”乌乎,借使非神仙亦才鬼也。〔《许彦周诗话》,同上〕

  《异闻集》载沈既济作《枕中记》云:开元中道者吕翁〔经邯郸道上邸舍中,以囊中枕借卢生睡事。此之吕翁〕非洞宾也。盖洞宾尝自序以为吕渭之孙,仕德宗朝,今云开元,则吕翁非洞宾无可疑者。苕溪渔隐曰:回仙尝有词云:“黄梁(粱)犹未熟,梦惊残。”尚用《枕中记》故事,可见其非吕翁也。《灵怪集》载《南柯太守传》与《枕中记》事绝相类。浮世荣枯,固已如梦矣,此二事又于梦中作梦,既可笑亦可叹已。〔《复斋漫录》同上〕

  回仙于京师景德寺僧房壁上题诗云:“明月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

  教人立尽梧桐影。”相传此诗(词)自国初时即有之。柳耆卿词云:“愁绪终难整(罄),又(人)立尽,梧桐碎影。”用回仙语也。《古今词话》语(乃)云。

  “耆卿作《倾杯》秋景一阕,忽梦一妇人云:“妾非今世人,曾作前诗,数百年无人称道,公能用之。”梦觉记(说)其事,世传乃鬼谣也。”此语怪诞,无可考据,盖不曾见回仙留题,遂妄言耳。〔同上〕

  予兄子瞻,尝从事扶风,开元寺多古画,而子瞻少好画,往往匹马入寺,循壁终日。有一老僧出揖之曰:“小院在近,能一相访否?”子瞻欣然从之。僧曰:“贫道平生好药术,有一方能以朱砂化淡金为精金。老当传人,而患无可传者。

  知公可传,故欲一见。”子瞻曰:“吾不好此术,虽得之将不能为。”僧曰:“此方知而不可为,公若不为,正当传矣。”是时陈希亮少卿守扶风,而平生溺于黄白,尝于此僧求方而僧不与。子瞻曰:“陈卿求而不与,吾不求而得,何也?”

  僧曰:“贫道非不悦陈卿,畏其得方不能不为耳。贫道昔尝以方授人矣,有为之即死者,有遭丧者,有失官者,故不敢轻以授人。”即出一卷书曰:“此中皆名方,其一则化金方也。公必不肯轻作,但勿轻以授人。如陈卿,谨勿传也。”子瞻许诺。归视其方,每淡金一两,视其分数,不足一分,辄以丹砂一钱益之。杂诸药入甘锅中煅之,熔即倾出,金砂俱不耗,但其色深浅斑斑相杂,当再烹之,色匀乃止。后偶见陈卿,语及此僧,遽应之曰:“近得其方矣。”陈卿惊曰:“君何由得之?”子瞻具道僧不欲轻传人之意,不以方示之,陈固请不已,不得已与之。陈试之良验。子瞻悔曰:“某不惜此方,惜负此僧耳。公谨为之。“陈姑应曰:“诺。”未几,坐受邻郡公使酒,以赃败去。子瞻疑其以金故,深自悔恨。后谪居黄州,陈公子忄造在黄,子瞻问曰:“少卿昔竟(时)尝为此法否?”

  忄造曰:“吾父既失官,至洛阳,无以买宅,遂大作此。然竟病指痈而没。”乃知僧言诚不妄也。后十年,余谪居筠州。有蜀僧仪介者,师文事(事文)禅师,文之所至,辄为修造,所费不资,而莫知钱所从来。介秘其术,问之,不以告人。

  介以(与)聪禅师善,密为聪言其方,大类扶风开元寺僧所传者。然介未尝以一钱私自利,故能保其术而无患。苕溪渔隐曰:《洞微志》载叶生者与前事相类。

  其(亦)以得干银术妄费而受祸。故回仙谓沈东老云:“闻公自能黄白之术未尝妄用。”盖嘉之也。此真可为贪者之戒。〔《龙川略志》,同上〕

  吴兴之东林沈东老能酿十八仙白酒。一日,有客自号回道人,长揖于门曰:“知公白酒新熟,远来相访,愿求一醉。”实熙宁元年八月十九日也。公见其风骨秀伟,跫然起迎,徐观其碧眼有光,与之语,其声清圆,于古今治乱、老庄浮图氏之理,无所不通,知其非尘埃中人也。因出酒器十数于席间曰:“闻道人善饮,欲以鼎先为寿,如何?”〔回〕公曰:“饮器中惟钟鼎为大,屈卮螺杯次之,而梨花蕉叶最小。请戒诗人次第速斟,当为公自小至大以饮之。”笑曰:“有如顾恺之食蔗,渐入佳境也。”又约周而复始,常易器满斟于前,笑曰:“所谓杯中酒不空也。”回公兴至即举杯举(浮)白。常命东老鼓琴,回乃浩歌以和之。

  又尝围棋以相娱,止弈数子辄拂去,笑曰:“只恐棋终烂斧柯。”回公自日中至暮已饮数斗,〔了〕无酒(醉)色。是夕月微明,秋暑未退,蚊蚋尚多,诗人秉扇驱拂,偶灭一烛。回公乃命取竹枝,以余酒巽之,插于远壁。须臾蚊蚋尽栖壁间,而所饮之地洒然。东老欲有所叩,先托以求驱蚊之法。回云:“且饮,小术乌足道哉!闻公自能黄白之术,未尝妄用,且笃于孝义,又多阴功。此予今日所以来寻访而将以发之也。”东老因叩长生轻举之术。回公曰:“以四大假合之身,未可离形而顿去,惟死生去住为大事。死知所住(往),则神生于彼矣。”

  东老摄衣起谢:“有以喻之。”回公曰:“此古今所谓第一最上极则处也。此去五年,复遇今日,公当化去,然公之所钟爱者子阶(偕)也。治命时不得见之。

  当此之际,公亦先期而知(致),谨勿动怀,恐失丧公之真性。”东老颔而悟之。

  饮将达旦,则瓮中所酿止留糟粕,而无余沥矣。回公曰:“久不游浙中,今日为公而来,当留诗以赠。然吾不学世人用笔书。”乃就擘席上榴皮画字,题于庵壁。

  其色微黄,而渐加黑。故其言有《回仙人〔题〕赠东老诗》:“西邻已富忧不足,东老虽贫乐有余。白酒酿来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凡三十六年(字)。已而告别,东老启关送之,天渐明矣。握手并行,笑约异时之集。至舍西石桥,回公先度,乘风而去,莫知所适。后四年中秋之吉,东老微恙,乃属其族人而告之曰:“回公熙宁元年八月十九日尝谓予曰:‘此去五年,复遇今日,当化去。’予意明年,今乃熙宁之五年也。子阶(偕)又适在京师干荐,回公之言其在今日乎?”及期捐馆。凡回公所言,无有不验。〔陆元光《同仙录》,同上〕

  吾乃京兆人,唐末,累举进士不第,因游华山,遇钟离传授金丹大药之方;复遇苦竹真人,方能驱使鬼神;再遇钟离,尽获希夷之妙旨。吾得〔道〕年五十,第一度郭上灶,第二度赵仙姑。郭性顽钝,只与追钱延年之法;赵性通灵,随吾左右。吾惟是风清月白,神仙会聚(聚会)之时,尝游两浙京汴谯郡。尝着白衤阑〔衫〕角带,右(左)眼下有痣,如人间使者箸头大。世言吾卖墨,飞剑取人头,吾闻乃(哂)之。实有三剑:一断烦恼,二断贪嗔,三断色欲,是吾之剑。

  世有传吾之神,不若传吾之法;〔传吾之法)不若传吾之行。何以故?为人若反是,虽携手接武,终不成道。苕溪渔隐曰:回仙有《沁园春》一阕,明内丹之旨,语意深妙,惜乎世人但歌其词,不究其理,吾故表显之。云:“七返还丹,在人先须,炼己待时。正一阳初动,中宵漏永;温温铅鼎,先(光)透帘帏。造化争驰,虎龙交合,进火工夫尤斗危。曲江上,看月华莹净,有个乌飞。当时自饮刀圭。又谁信,无中养就儿。辨水源清浊,木金间膈(隔),不因师指,此事难知。

  道要玄微,天机深远,下手速修犹太迟。蓬莱路,远(仗)三千行满,独步云归。”

  〔同上〕

猜你喜欢
  菊翁·唐圭璋
  曾寅孙·唐圭璋
  第二十出 议迁·李渔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齣·佚名
  第三折·郑廷玉
  丁集第十五·钱谦益
  卷二十九·白居易
  去罢·徐志摩
  卷一百九十一·徐世昌
  卷八十四·徐世昌
  卷二百七十四·陈思
  卷五十六·曹学佺
  卷五十七·郭元釪
  卷三百二十八·陈廷敬
  卷八百八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六章 圣力降魔·屠隆

    〔外领众上〕叫众将校。前面阴风黑雾之中。是魔军屯札所在。木道者已战败成擒。我们放阵杀上去。〔两军相接科外〕你那魔鬼。生前依凭血气。播恶生灵。死后自署魔王。宣淫宫殿。嫉妒炽盛。罪恶贯盈。广积

  • 卷二十六·孙默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二十六     休宁孙默编彭孙遹延露词下长调满江红和悔庵生日自题小影图解组归来便黄绮欣然相许休重问屈生詹尹贾生季主酒後擘笺霏艳雪花间量屐粘香雨待縠巾葛帔老溪山招寻处 绦灌在堪谁与

  • 卷五十五·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赋彚卷五十五祯祥四灵赋【以麟凤四灵王     唐者嘉瑞为韵】阙 名于惟圣人之志气如神百物自化四灵荐臻是以鸟兽浸其惠泽昆虫怀其深仁福应尤盛休祥日新不然何以灵挺岀飞龙来賔羽族降而集凤

  • 第一回 楔子·蒲松龄

    [鹧鸪天]区区小愿欲求天:近绕村居百顷田;膝下儿孙多似玉;堂中妻妄美如仙;朝朝饮酒暮烹鲜;耳目聪明牙齿坚;皓齿清歌细腰舞,糊突混过百余年。 [山坡羊]笑世人求仙求佛,这念头忒也谬妄。一个俗俗人儿,怎能把青天去上?就是那鹤壮如

  • ●卷十二。恩叙七·梁章钜

    同治五年十月二十一日本处奏:军机处行走满、汉章京,查同治二年保奏之后,已逾三年。臣等留心察看,择其资格较深、办事勤奋者数员,公同酌拟。理藩院员外郎崇缮、奎绶,均请作为候补郎中,遇有本衙门满洲、蒙古题选咨留郎中缺出,尽

  • 卷五十一·佚名

    正月十二日(乙亥),上谕内阁曰:恒瑞自台湾带兵赴援,观望迁延,种种玩误;又妄行奏请添兵,张大贼势。若治以摇惑军心之罪,即应按军法立斩;岂福康安曾经屡次出兵,而于行军纪律尚未之知?幸而朕于剿捕事宜,先机筹画,早命福康安前往督办;恒瑞

  • 卷之一百四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一百八十·佚名

    光绪十年。甲申。三月辛卯。谕内阁、唐炯奏办铜委员。亏短铜片。请革职讯究等语。补用知州林禧、经理铜务。亏短铜片一万四千余斤辄敢藉词延宕。私行回籍。并据知府蔡元燮禀讦该员有私卖余铜情事。亟应确切讯究运同

  • 志卷第七 高丽史五十三·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五行一。○天有五运地有五材其用不穷。 人之生也具为五性着为五事修之则吉不修则凶。 吉者休征之所应也凶者咎征之所应也。 此箕子所以

  • 卷五十六 董仲舒传 第二十六·班固

    (董仲舒)【原文】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制曰

  • 魏兰根传·李百药

    魏兰根,巨鹿下曲陽人氏。父亲伯成,魏太山太守。兰根身高八尺,仪貌俊伟,博览群书,诵《左氏传》、《周易》,机警有识悟。起家北海王国侍郎,又做过定州长流参军。母亲去世,居丧守孝被时论称颂。兰根打算把母亲埋葬在常山郡境中,境

  • 中山君飨都士·佚名

    【提要】 “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世界上最难得的是人的心。人心动摇不定,有时诚服、有时不满,得到一个人对你的忠心和归属是何等的难?当然,古人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启示。 【原文】 人心本是极其脆弱

  • 秦献记译文·章太炎

    秦代有博士七十人,是掌握古今历史和文献典籍的,其中以《史记》上记载的叔孙通、伏生为最有名。博士仆射周青臣,凭着当而奉承秦始皇而得到重用。淳于越就和他发生的冲突。争端一开,引起秦始皇杰书。此外,《说苑》里记载鲍白

  • 讥日篇第七十·王充

    世俗既信岁时,而又信日。举事若病死灾患,大则谓之犯触岁月,小则谓之不避日禁。岁月之传既用,日禁之书亦行。世俗之人,委心信之;辩论之士,亦不能定。是以世人举事,不考于心而合于日,不参于义而致于时。时日之书,众多非一,略举较着

  • 卷二·叶酉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究遗卷二左庶子叶酉撰桓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鲁桓簒立而王讨不加圣人伤王法之不行故但书正月而王则削而不书宜矣顾其元年正月何以仍书王谷梁传有王以治桓也果如其说则庄闵以下诸公无罪之可治者其元年

  • 卷九·王质

    <经部,诗类,诗总闻钦定四库全书诗总闻卷九宋 王质 撰雅闻雅一雅乐歌名也雅有大雅小雅见于季子所观犹之可也南山有台之类岂不大而入小泂酌之类岂不小而入大姑犹之可也既强以为风有正风变风又强以为雅有变雅前人所言

  • 龙兴慈记·王文禄

    书前有作者嘉靖辛亥(1551)小引,称其自幼闻其母言明初遗事,盖其外祖陆源生授其母,母授文禄,乃为追述幼闻,纪念其母。又均记明太祖事,故曰《龙兴慈记》。该书经口传,其于史已愈远,而其传说色彩却愈重。所记故事并不留心史事真伪

  • 人本欲生经注·道安

    一卷。晋代释道安撰。道安,俗姓卫,常山扶柳(今河北省冀县)人。为天竺高僧佛图澄弟子。从小父母早亡,由外兄孔氏抚养。七岁启蒙,十五岁对五经文已相当通达,转学佛法。十八岁出家为僧,二十四岁左右受业佛图澄。因他记忆力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