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出

(外上)朝游碧山阿,暮宿清溪沚。颷轮无去来,天地相终始。自家吕纯阳便是。寂寞幽栖,清虚远俗,寻师了道,度世登仙。玄窍开通,炼得三花聚顶;丹成圆满,养成五炁朝元。有若无,实若虚,悟却念中无念;空即色,色即空,明知身外非身。正是:晓来跨鹤朝真去,不带青天一片云。我有弟子文琴、飞玖、茝香,俱是瀛海仙卿、蓬山道侣。只因尘念未消,暂尔被谪人寰。使他离而合,合而离,显示一场春梦;生而死,死而生,明现顷刻轮回。文琴、飞玖俱已回头彼岸,只有茝香尚未得归阆苑。只恐他沉身苦海,失足迷途,只执现在之身,忘却本来之路,因而贫道化身在此,待他来时,不免点醒他一番也。(下)(末上)小生蕙茝香,因为文琴、飞玖没后,遂悟生死靡常,自尔逍遥云水,访道寻真。闻得终南山上有个道者,能知过去未来,不免前去拜访他一番。

【中吕粉蝶儿】一别家乡,随处把名山遍访,急回头鬓点秋霜。怎能够脱红尘,离魔障?记不尽古今衰旺,不多时几变沧桑,空随著这忙乌兔,频频来往。

【醉春风】俺这裏风萧瑟羽衣寒,路崎岖古道莽。葛藤荆棘爪芒鞋,畅好是攘,攘。试看他峭壁奇峰,长松翠柏,碧流春酿。

【迎仙客】响淙淙泉韵长,高耸耸山如嶂,俺可也长啸一声天地广。不甫能绝红尘,没揣的休妄想。似这般水色山光,煞强似他翠围罗帐。

【红绣鞋】只见那松摆列槎枒怪蟒,石萦旋薜荔菖阳。我这裏布袍常觉野花香,愁的三生如梦杳,喜的是半世却仙装。呀!却原来转山岗,天浩荡。

一径行来,已是终南山了。只见万山黛色,青削芙蓉;一水澄泓,碧涵明镜。奇花异草,夹道丛生;古柏苍松,垂天偃盖。好一派景致也呵!

【石榴花】青矗矗远山如黛髻云苍,静悄悄林深无犬吠刘郎。我行了数日,仙踪杳然,如何是好?千层烟水路茫茫,临风处倍增惆怅。蓦地思量,莫不是为我尘缘未尽真还妄?因此上未许相将,空著我芒鞋踏破难厮撞。我若不遇神仙呵,决誓不还乡。

【醉高歌】一望裏迷迷烟霭锁垂杨,泛泛桃花出院墙。猛听得一声金磐来方丈,不由我慌忙合掌。

已是关门首了,不免竟入。师父稽首。(吕云)你是何人,得到此处?(末云)弟子蕙百芳,因念生死无常,光阴迅速,远慕高真,特来到此。(吕云)贫道山野村夫,隐居度世,有何道术,敢劳下顾!(末云)尊师身隐名山,籍登仙府,无劳过谦。

【快活三】弟子呵,竭诚心叩石牀,投至得到云堂。要脱轮回离罗网,为无常,我愿随仙杖。

(吕云)看子英雄气象,怎不去建功立业,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我等出家,布衣粗食,有甚好处?莫非差了念头?(末云)弟子既已辞家,理无返转,伏望我师慈悲指示。

【鲍老儿】俺可也情愿的学长生披鹤氅,再不想去建功勋图形像,将那个浮名利,今朝尽多撇漾。我只要功成九转游蓬阆,从今后不恋繁华,不思富贵,不问年光。镇日裏修身学道,经翻贝叶,炉爇檀香。

(末云)弟子有好友二人,文琴、飞玖与弟子是生死之交,不幸相继而亡。从兹一别,相见无期。我想师父大道深远,可使弟子得见二人否?

【十二月】昔日登临共赏,到如今已隔参商。回首时物换星移,伤心处细雨残阳。愿尊师慈悲普度,怎得他同饮琼浆?

(吕云)子既神仙中人,不妨明示:彼二人原是蓬山道侣,因尘念未消,暂谪人寰,今登仙府。迷途一去不知还,慷慨空教泪暗潸。欲摘荷花寻并蒂,鸳鸯惊起绿波间。(末背云)明明说我向年梦中之事,他如何知道?这也奇怪。(末转跪云)这是弟子梦中之事,师父为何晓得?(吕云)呵呵!偏你做的是梦,难道其余多不是梦哩?(末云)听师父所言,难道世间人多是做梦?呀!弟子今番醒悟了。人生聚散,荣枯得失,皆犹是梦,岂有真实相乎?

【耍孩儿】我心头蓦地神清爽,喜今日相逢沆漭。试看那青山依旧水洋洋,抵多少上咸池曦发朝阳。则我这野人自是疏狂态,道性常憎锦绣乡,得遂烟霞想。受过了些死生离别,始悟无常。

(昭上)尽日无人到,深山鸟自啼。(琼上)相携采药去,归路白云迷。(琼云)哥哥,听师父处似有人说话,看是那个?(见介)呀!原来是蕙茝香到此,别来安否?(末云)原来哥哥、兄弟已先在此。(齐云)我二人等待久矣!

【煞】(末)为嗔痴久恋身,才撇下来上方。喜相逢,原是前朋党。虽则是生离死别今还聚,石烂江枯义未降。从此去浑无恙,今已后同登碧落,共渡悲航。

(吕云)三子俱已回头,可喜,可喜!明日是西王母诞日,不免同到瑶池献寿去来。

【尾】端的是千里故人逢,还疑是梦想。明日个众仙班齐列在瑶池上,一任俺大地翱游也只半晌。

猜你喜欢
  卷七百四十八·彭定求
  胡平仲·唐圭璋
  朱雍·唐圭璋
  下卷·王松
  第三十出 乘龙·李渔
  第十八出 变饷·李渔
  ●全史宫词卷二 五帝·史梦兰
  第二十五回 伪军师知废知兴·陈端生
  御定曲谱卷九·王奕清
  饮酒·周作人
  卷十三·王奕清
  唐诗镜卷六·陆时雍
  又一次试验·徐志摩
  卷二百十二·佚名
  剧说提要·焦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八出 盟义(南吕调尤侯韵)·丁耀亢

    (小生紫衣从人上)书到妙时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能得几回开。小生王凤洲。因在京会试,寓报国寺读书。原与容城杨椒山结为兄弟,约来相访。自乡试之前,再访不出他的寓所来。昨看试录,他已高

  • 卷二百五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五十五糖霜类七言律糖霜          【元】洪希文春余甘蔗榨为浆色美鵞儿浅浅黄金掌飞仙承瑞露板桥行客履新霜携来巳见坚氷渐嚼过谁传餐玉方输与雪堂老居士牙盘玛瑙妙称

  • 卷七百一·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一王贞白王贞白字有道永丰人乾宁二年张贻宪榜进士後七年始授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有灵溪集十卷今编诗一卷拟塞外征行寇骑满鸡田都护欲临边青泥方絶漠怀

  • 卷二百五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五十二刘太真刘太真宣州人师萧頴士天宝末举进士大历中拜起居郎历台阁自中书舍人转工部刑部二侍郎坐事贬信州刺史贞元四年重九赐宴曲江亭帝制诗序赐羣寮各一本命?文词之士应制同用清字明

  • 韩缜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韩缜(1019-1097)字玉汝,原籍灵寿(今属河北)人,徙雍丘(今河南杞县)。韩绛、韩维之弟。庆历进士。英宗时任淮南转运使,神宗时曾知枢密院事。哲宗立,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罢知颍昌府。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九,谥庄敏,封崇国公

  • 名山藏卷之一·何乔远

    臣何乔远恭辑典谟记一◆典谟记一太祖高皇帝一○太祖高皇帝一太祖高皇帝御讳元璋字国瑞濠州人也姓朱其先句容人世农桑皇祖始渡淮家泗皇考徙锺离皇妣陈生四子帝季也日章天质凤目龙姿声如洪钟奇骨贯顶元时太史言圣人生江

  • 第六节 改造思想·老舍

    ①老舍自觉改造思想,力图在创作上反映自己的新的思想境界。这是一代人痛苦、曲折的心灵历史。本节正是老舍复杂痛苦的心灵历史的真实记录,从建国初到老舍生命终结止。为了反映这个过程,本节不按时序安排。老舍从满腔热情

  • 卷之九十九·佚名

      顺治十三年。丙申。三月。庚辰朔。上至自南苑。幸瀛台。  ○遣官祭先农之神。  ○郧阳抚治胡全才奏报、饶营千总朱光祚等、擒伪总督李企晟。获伪印关防敕劄等物。又四川伪总兵胥登荣、遣伪副将张凤翼等、赍

  • 卷之七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光宗纪·脱脱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名..,宋孝宗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成穆皇后郭氏。绍兴十七年(1147)九月乙丑日,生于王府。绍兴二十年,赐给现名,授为右监门卫率府副率,转为荣州刺史。孝宗即位,授为镇洮军节度使、开

  • 卷二十五·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十五 朱批福敏奏摺 雍正三年八月二十九日署理浙江廵抚印务吏部侍郎【臣】福敏谨 奏为恭报微【臣】入境事窃【臣】蒙 皇上洪恩署理浙江

  • 卷六十六·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六十六宋 赵汝愚 编百官门奉使上仁宗乞戒谕所遣使推扬德音悉究利害蔡 襄臣伏覩临遣使臣循行郡国臣窃谓人主宅中国居法宫而使幽遐异域风謡习尚寃隐沉抑无一不陈於前者其道何哉托聪明於臣下

  • 政学录卷二·郑端

    畿辅丛书 枣强郑端辑 直省 督抚 布政司 按察司 提学道 守巡道 盐运司 知府 同知通判推官 知州知县 州县佐贰 教官 弟子 科甲

  • 孟子集编卷一·真德秀

    孟子集编卷一朱子集注孟子序说史记列传曰孟轲【赵氏曰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汉书注云字子车一说字子舆】驺人也【驺亦作邹本邾国也】受业子思之门人【子思孔子之孙名伋索隐云王劭以人为衍字而赵氏注及孔丛子等书亦皆云孟

  • 卷三十九·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三十九襄公十年春公防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伯小邾子齐世子光防吴于柤【柤杜注楚地今山东峄县泇口是也左传】十年春防于柤防吴子夀梦也【夀梦吴子乘】三月癸丑齐高厚相大子光以

  • 卷第二十六·道宣

      若夫慈济之道终古式瞻。厚命之方由来所重。故蠢蠢怀生喁喁哨类。莫不重形爱命憎生恶死。即事可睹岂待言乎。然有性涉昏明情含嗜欲。明者恕已为喻。   不加恼于含灵昏者利己为怀。无存虑于物命。故能安忍苦楚纵

  • 二懒开关心话·闵一得

    斯二子不知何许人,亦不详其姓氏。阅其心话,殆养生家而将从事于南宫者。余见而录之,喜其言浅而深、粗而精,其间命意,似有所向,殆又非顽隐一流,趣味与余不二。爰去其不经,而存其常说,名之曰《二懒心话》。盖以一号懒翁,一号大懒。

  • 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佚名

    佛说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一卷,元魏菩提留支译。大梵天王说鬼神之名及咒,而护童子。佛亦为说一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