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歴代诗话卷七十七

  癸集中之下

  泣孝宗

  西山日记曰李献吉郎尸部时上孝宗皇帝万言书酷似贾长沙劾夀宁侯鹤龄兄弟有张氏语中宫疑其讪已也左右竞前激上怒请杖之上持不可话刘忠宣曰一杖梦阳死矣竟释之孝宗崩梦阳有十年放逐同梁苑中夜悲歌泣孝宗之句

  吴旦生曰献吉本闗中人从父宦遂寓大梁边廷实所谓却望泰山懐故道即归梁苑亦他郷也治中应诏陈言二病三害六渐末及鹤龄为外戚骄恣之渐系锦衣狱旋释之一夕醉遇鹤龄大市街以鞭梢击之堕二齿鹤龄隠忍而止后有诗云半醉唾骂文成侯葢指此也正徳初代尚书韩贯道草奏劾八阉复逮系刘瑾必欲杀之献吉出片纸曰对山救我秦人皆言瑾恨不能致康徳涵徳涵往献吉可生也乃往谒瑾瑾大喜盛称徳涵真状元为闗中増光徳涵曰海何足言今闗中自有三才老先生之功业张尚书之政事李郎中之文章瑾曰李郎中非梦阳耶应杀无赦徳涵曰杀之闗中少一才矣明日瑾奏上赦出葢献吉实赖徳涵营救而脱后徳涵得罪献吉议论稍严刻马中锡作中山狼传诋之

  四友斋樷説云治正徳间李空同何大复康浒西边华泉徐昌谷一时共相推毂倡复古道而南京王南原顾东桥宝应朱菱溪则其流亚也稍后则有亳州薛西原蕙祥符髙子业叔嗣广西戴时亮钦沁水常明卿伦河南左中川国玑闗中马西汝骥诸人薛西原规模大复时出入初唐而过于精洁失其本色髙子业是学中唐者故愈澹而愈见其工耳马西极重戴时亮二公皆工初唐故也左国玑常明卿宗李翰林皆翩翩欲度骅骝前者也他如王庸之教李川甫濓则空同门人樊少南鹏戴仲鹖冠孟望之洋则大复门人譬之孔门其田子方荀卿子之流欤

  乐陵令

  诗话类编曰何仲黙与李献吉齐名然读其乐陵令行一篇亦何尝规规模古葢不过就当日时事铺叙结搆自具古体其诗云山东郡县一百八无有一城无战场到今漂血成野水如山白骨横秋霜云台砌髙将不收投笔亦有书生谋黄金大印赐豪贵白面岂得言封侯唐朝公卿集如云平原太守名不闻二十四城见贼走抗城乃是平原守君不见前者冦到时县吏州官各亡命北梁白马终日行济上黄旗错相映不闻开门战但闻开门迎吁嗟乎平原太守乐陵令夫此诗以乐陵配平原亦偶然耳然平原幸脱禄山竟陷希烈许公初成却敌之功后卒死逆藩二人忠节遭际葢略相似矣吴旦生曰当时何李同声献吉以触宦官外戚得罪仲黙因天变上封事曰义子不当畜宦官不当宠葢指钱宁刘瑾也又如上书辨献吉江西之讼奉诏云南却象犀珍贝之赠则其正骨刚风两人如一禀矣故于乐陵令援往征今直摅其中而出之略无辞饰按仲黙十五举于郷又四年举进士三十九而卒使假以年其境诣当何如也

  送别

  藕居士诗话曰何仲黙城边客散重囘首愁见孤鸿落晩汀与严维日晩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同一意而严有萧寥不尽之情然不如太白孤帆逺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更黯淼此俱本南华送君者自涯而返君自兹逺之意

  吴旦生曰国风燕燕之次章云瞻望弗及伫立以泣此为千古送别之祖王摩诘诗车徒望不见时见起行尘东坡别子由诗登髙囘首坡陇隔时见乌纱出复没亦此意也【杨升庵引禽经谓鸟向飞背宿燕向宿背飞荘姜取其背飞之义则又固于説燕矣】

  文章烟月

  藕居士诗话曰裴愈送鲁秀才南游诗东吴山色家家月南楚江声浦浦风徐昌谷少时所作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似出此而藻丽过之

  吴旦生曰昌谷自琴川徙家吴县与唐子畏祝希哲文征仲号吴中四才子所着有谈艺録文征仲云文章烟月之句至今令人口吻犹香阎起山云论者以为此集中警句虽沈宋无以加皇甫百泉云昌谷自评其诗若弃妻怨妾此特其少年体耳

  傲睨

  藕居士诗话曰孙太初蓬首提篮直入邵文荘公宅自移榻坐南面典谒駴而报公公知必太初倒屣出见太初不交一言即起去但曰十年吟破吴门月刚得梅花一句诗葢谓公吴中一人也

  吴旦生曰傲睨是太初本色尝携鹤入南屏山其新卜居诗养鹤似嫌双口累为渔又过一生身许九杞为买鹤田嵗输粮于万峰深处因立鹤田劵时费子充罢相访之值其昼寝故卧不起乆之出亦不谢送及门第矫首东望曰海上碧云起遂接赤城大奇大奇子充出语人曰我一生未尝见此人也余有过归云庵诗坐来风暖红偏落目极晴空翠欲微海上碧云遥接处百年犹向此中归葢道其事

  石扉

  彛白斋诗话曰孙太初归云庵诗沙晴竹碧鸥出飞野老候余开石扉古之人但言柴扉荆扉并无石扉之理如汉人发哀公冢云初至一戸无扃钥石牀方四尺牀上有石几左右各三石人立侍皆武冠带劒复入一戸石扉有锁钥太初好奇初不知石扉乃墓中石门耳故诗贵乎允当

  吴旦生曰一元字太初不知何许人自云闗中尝栖太白之巅称太白山人或云安化王之亲支有托而逃也【徐文长作孙山人考云以抄书役某府中府公为补吏防觐槖白金使山人致布政使被盗无以报命遂亡抵浙此説悮】正徳中绍兴守刘麟去官卜筑吴兴之南坦建业龙霓以按察挂冠隠西溪郡人御史陆昆亦在罢长兴吴珫隠居蒙山招太初作湖南雅社称苕溪五隠戊寅太初来僦居湖南后林村就防施氏生一女而卒葬道场山之麓而归云庵乃其所栖止也中有挂瓢堂按太初尝以铁笛鹤瓢自随顾华玉所谓龙笛吟风鹤瓢酌月郑善夫吊太初于道场山中宿归云庵诗云藏伏虎寺花近挂瓢堂

  顾华玉为浙左藩时物色太初不可得稍间辄道衣幅巾放舟湖上几行求得之月下有舟泊段桥下一僧一鹤一童子煮茗笑曰此必太初也移舟就之遂徃还无间

  阑干

  孙太初诗山中芝草阑干长

  吴旦生曰凡以横斜为义皆可言阑干今太初亦谓芝草之横斜耳非指阑楯而言薛珍君题壁诗苜蓿长阑干正同此意按阶际朩勾栏曰阑干字从朩作栏杆葢以木纵横为之也如曹植诗月落参横北斗阑干葢言其横斜貌也白乐天长恨歌云玉容寂寞泪阑干韵书眼眶谓之阑干泪出于眼亦有纵横之意也【王元昌云阑干泪不断之貌亦未尽其义】至于左太冲吴都赋金镒磊珂珠琲阑干皆言其多也富嘉谟明氷篇云南山阑干昼夜氷岑参白雪歌云瀚海阑干百丈氷是大概言其濶逺也

  涌幢小品云阑干之名起于北魏南蛮中依树积朩以居名曰阑干大小随其家口之数往往推一长者为王入唐此二字成雅语矣

  用脩

  艺苑巵言曰杨用脩工于证经而疏于解经博于稗史而忽于正史详于诗事而不得诗防精于字学而屈于字法求之宇宙之外而失之耳目之前凡有援据不妨墨守稍涉评击未尽输攻

  吴旦生曰用脩博览羣籍研心攷订武庙阅文献通考天文星名有注张亦作汪张下问歴官史馆皆愕然用脩复曰注张栁星也周礼以注鸣者注云注咮也鸟喙也音呪南方朱鸟七宿栁为鸟之咮也史记律书西至于注张汉书天文志栁为鸟喙又湖广土官水尽源通塔平长官司入贡同官疑为三地名用脩曰此六字地名也取大明官制证之凡所攷据手荟成书焦氏特标百余种余购求二十年仅得宝其强半然广引生瑕亦所不免余诗话中时时正救之非故取一代之伟人而好为镌谯【音煎嚼】也鄙意诚如弇州所云耳

  用脩两上议大礼疏率羣臣撼奉天门大哭廷杖者再谪戍云南永昌卫投荒三十余年其七十行戍稿有病中感懐诗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迁谪本非明主意网罗巧中细人谋故园先陇痴儿女泉下伤心也泪流词人读之至今血口按在滇时尝醉铅粉傅面作双丫髻插花门生舁之游行城市诸伎以精白绫作裓服之酒间乞书醉墨淋漓好事者购归装潢成卷

  继室黄氏有寄夫诗鴈飞曽不到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三春花栁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曰归曰归愁嵗暮其雨其雨怨朝阳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乆为艺林传诵惜其诗不多作故用脩亦云易求海上琼枝树难得闺中锦字香

  信天翁

  兰廷瑞诗荷钱荇带緑江空唼鲤含沙浅水中波上鱼鹰贪未饱何曽饿死信天翁

  吴旦生曰晁景迂集黄河有信天縁常开口待鱼潜确类书名天然楼攻媿云水禽有名信天公容斋五笔云瀛莫二州之境塘泺之上有禽二种其一类鹄色正苍而喙长凝立水际不动鱼过其下则取之终日无鱼亦不易地名曰信天縁其一类鹜奔走水上不问腐草泥沙唼唼然必尽索乃已无一息少休名曰漫画信天縁若无能者乃与漫画均度一日无饥色而反加壮大二禽禀性不同如此

  子衡

  李舒章曰当何李时长于五言古诗者有王子衡薛君采子衡峻丽得其雄分君采隽洁得其英分宋辕文曰舒章所言似谓子衡似空同君采近大复也

  吴旦生曰子衡君采大抵规摹三谢故五言神似子衡之论诗曰诗贵意象透莹不喜事实黏滞古谓水中之月镜中之影可以目覩难以实求是也三百篇比兴杂出意在辞表离骚引喻借论不露本情东国困于赋役不曰天之不恤也曰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则天之不恤自见齐俗防礼废壊不曰防不亲迎也曰俟我于着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则壻不亲迎可知不曰已徳之脩也曰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畮畦留夷与掲车兮杂杜蘅与芳芷则已徳之美不言而章不曰已之守道也曰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以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则已之守道縁情以灼斯皆包韫本根标题色相鸿材之妙拟哲匠之防造也观此则子衡之于诗固韫义深矣西山日记云郑善夫初不识子衡作漫兴十首中有云海内谈诗王子衡春风坐徧鲁诸生后郑卒王为位而哭走使千里致奠为经纪其丧仍刻其遗文

猜你喜欢
  卷五·邵雍
  第二折·佚名
  第一折·马致远
  摭遗·段克己
  原序·孙默
  卷130 ·佚名
  卷一百八十一·陈思
  卷七十六·朱彝尊
  卷四百八十一·曹学佺
  卷一百八十一·曹学佺
  卷五十四·陈焯
  卷二百三十八·佚名
  提要·陈深
  韩疁词作鉴赏·佚名
  万俟咏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红荷之魂·闻一多

    有序盆莲饮雨初放,折了几枝,供在案头,又听侄辈读周茂叔的《爱莲说》,便不得不联想及于三千里外《荷花池畔》的诗人。赋此寄呈实秋,上景超及其他在西山的诸友。  太华玉井的神裔啊!不必在污泥里久恋了。这玉胆瓶里的寒浆有

  • 卷503 ·佚名

    张埴 苦雨过玄妙池观莲 门外惟攻蠹,几间如绝机。 飚车何处去,汗马是谁归。 此日炎炎极,吾身往往非。 有时同白羽,无语立红衣。 张埴 刘元翁索赋鞠逸 回首桃花只俗休,还君本色一篱秋。 小儿

  • 卷329 ·佚名

    宋祁 和道卿舍人承祀出郊过西苑马上有作 西郊一超忽,祠节暂踟蹰。 天迥欹临野,河长侧贯都。 飞廉披苑路,南斗抱城隅。 填堑时休猎,栖粮户免租。 虎归仍习圈。凤下稍依梧。 池岸斜联御,宫楹上

  • 第四十七出 敕升都堂·佚名

    【挂真儿】(外)一任广南有名声,忠心正直清如镜。且喜今旦三年满,百姓尽说太平。下官陈伯延(必延)便是。蒙朝廷恩宠,除授广南运使,一任清廉,百姓欢喜。今旦且喜任满了,不免收拾行李起身。(净)有事不敢说无,无事不敢说

  • 越绝卷第四·袁康

      越绝计倪内经第五   昔者,越王句践既得反国,欲阴谋吴。乃召计倪而问焉,曰:“吾欲伐吴,恐弗能取。山林幽冥,不知利害所在。西则迫江,东则薄海,水属苍天,下不知所止。交错相过,波涛浚流,沈而复起,因复相还。浩浩之水,朝夕既有

  • 春秋战国异辞卷四十一·陈厚耀

    田齐襄王襄王既立立太史氏女为王后是为君王后生子建太史敫曰女不取媒因自嫁非吾种也污吾世终身不覩君王后君王后贤不以不覩故失人子之礼【史田齐世家】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燕军闻齐王在莒并兵攻之淖齿既杀湣王

  • 卷之四百五十六·佚名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十二月。甲戌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癸卯皆如之。黄绫本  ○谕内阁、现在朕躬尚未痊愈。所有年内。暨明年正月应行升殿及一切筵燕。均着停止。现月

  • 第八辑·佚名

     杨淮震投献霹雳神策案  山东学政谢溶生折奏 军机处档  山东学政臣谢溶生谨奏为据实奏明事窃东省士习强悍久在圣明洞鉴之中臣出京时跪耹圣训精详固密抵任以来时刻凛遵凡考试各府赴学讲书点名发落接见教官士子之

  • 卷五十八 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范晔

    (虞诩、傅燮、盖勋、臧洪)◆虞诩传,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祖父虞经,为郡县狱官,办案公正,存心宽厚,推己及人。每逢冬月,案件上报,常为之流泪。曾说:“东海于公高筑闾门,令容驷马高车盖,以为子孙必有做大官的。而其子定国终于做了

  • 陈纪五 高宗宣皇帝上之下太建四年(壬辰、572)·司马光

    陈纪五 陈宣帝太建四年(壬辰,公元572年) [1]春,正月,丙午,以尚书仆射徐陵为左仆射,中书监王劢为右仆射。 [1]春季,正月,丙午(初三),陈朝任命尚书仆射徐陵为左仆射,中书监王劢为右仆射。 [2]己巳,齐主祀南郊。 [2]乙巳(初二),北齐后主到

  • 第二十四卦 复 地雷复 坤上震下·佚名

    复:亨。 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利有攸往,刚长也。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 卷第二十八·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二十八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书(一) 与郑方水大宗伯 顷在樵阳。闻德星光临栖凤。及拜领佳什。珠玑满案。铿锵作声。至讲经座。本以无舌证一章。贫衲甚喜。大居士不易到此田

  • 樱海集·老舍

    现代小说集。老舍著。上海人间书屋1935年8月初版。内收《序》1篇,《上任》、《牺牲》、《柳屯的》、《末一块钱》、《老年的浪漫》、《毛毛虫》、《善人》、《邻居们》、《阳光》等短篇小说9篇及中篇小说《月牙儿》1篇

  • 无为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刘处玄

    经名:无为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金刘处玄述,弟子辑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刘处玄语录。韩士倩序,撰于金章宗泰和二年(1202年)。以问答形式论道,每问皆归于《老子》。劝人清静无为以修道。

  • 中州集·元好问

    金诗总集。全称《翰宛英华中州集》。十卷。附 《乐府》一卷。金元好问(1190—1257)编。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山人。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鸿词科,授儒林郎、官国史院编修等,金亡后不仕。

  • 钦定历代职官表·纪昀

    又称《历代职官表》。七十二卷。清乾隆时官修。清廷以官制之得失,可知朝政之盛衰,念历朝官制,典籍具存,宜备溯源流,明其利弊,庶前规可鉴,法戒益昭,乃于乾隆四十五年 (1780) 特命四库全书馆总纂官纪昀 (1724—1805),以

  • 书传辑录纂注·董鼎

    六卷。元董鼎撰。鼎私淑黄干、董铢,黄、董皆朱熹门人,故其自序称“得朱子再传”,其学宗主朱熹。《书传辑录纂注》又称《书集传辑录纂注》、《尚书辑录纂注》。鼎至大戊申(1308)自序称:“释经诸论,多出朱子,乃取订定《集传》

  • 梵志阿颰经·佚名

    具名佛开解梵志阿颰经,一卷,吴支谦译。与长阿含阿摩昼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