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歴代诗话卷十二

  乙集下之下

  楚辞

  靃靡

  淮南招隠士篇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

  吴旦生曰靃音髓注华敷貌杨升庵谓草弱随风貌陆倕思田赋杂青莎之靃靡江总诗衔花弄靃靡李峤诗靃靡寒潭侧皇甫曽诗靃靡汀草碧胡文公赏花钓鱼诗春暖仙蓂初靃靡日斜芝盖尚徘徊朱少章诗藏蔬饱三冬媚盘无靃靡

  天问咸播秬黍莆藿是营旧本作音髓今本皆作藿音霍一本雚朱注同萑音完

  眄眄

  严忌哀时命云魂眐眐以寄独兮汩徂往而不归吴旦生曰朱子集注眐音征従目眐独视也一作聇従耳独行也余按眐眐当作眄眄左太冲诗有左眄右盼之语说文眄目偏合也一曰衺视也莫甸切盼美目貌匹苋切赵凡夫谓俗溷眄盼为一字何以读左诗

  吾子行云宋儒不识顾眄字【眄音湎】读为美目盼兮之盼又不识盼字而写使民盻盻然之盻【音异】又不识此盻字而读为盼今详之耳従丐者音湎从分者音攀【去声】从兮者音异何燕泉云按朱子语録张以道曰盼庭柯以怡顔盼读如俛读作眄者非

  阡眠

  杨升庵曰九懐逺望兮阡眠陆机诗林薄杳阡眠吕延济注阡眠原野之色按说文谸山谷青谸谸也则阡眠字当作谸眠又列子云郁郁芊芊注芊芊茂盛之貌李白赋彩翠兮芊眠谸眠作芊眠亦通文选别作防眠字皆従目

  吴旦生曰按说文谸望山谷谸谸青也赵凡夫笺云陆机赋青丽谸瞑改作芊【草盛】眠非是溷茜【茅搜也】又溷靓【召也】并非是本借千加谷加草并转注也则说文望字正得王褒所云逺望之义升庵引之而遗此一字便无意态况升庵喜泛引而少断据之识又不若笺之确见也

  骇鸡犀

  刘向九叹云淹芳芷于腐井兮弃鸡骇于筐簏

  吴旦生曰抱朴子通天犀有白理如线者以盛米置羣鸡中鸡欲往啄米至辄惊却故南人名为骇鸡也得其角一尺以上刻为鱼而衔以入水水常为开傅咸犀钩序云犀之美者有光鸡见影而惊故曰骇鸡韩诗外传南宫适至义渠得骇鸡犀以献纣战国策张仪破従连衡楚王献骇鸡之犀为上瑞黄香九宫赋剥骇鸡以为钗左思吴都赋骇鸡之珍

  淮南子犀角骇狐盖云犀角置狐穴中狐不归

  九鬿

  刘向九叹云讯九鬿与六神

  吴旦生曰今本作九魁当従困学纪闻作九鬿【音折】为是王逸注谓北斗九星也按黄帝素问有九星之言王氷注云上古世质人淳九星垂明中古道德稍衰标星藏曜故星之见者七焉所谓九星者天蓬天芮天冲天辅天禽天心天任天柱天英此盖従标而为始也楚辞补注谓北斗七星辅一星在第六星旁又招摇一星在北斗杓端北斗经疏云不止于七而全于九加辅弼二星故也与素问注不同曲礼招摇在上注招摇在北斗杓端主指者正义引春秋运斗枢云北斗七星第一天枢第二旋第三机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摇光则招摇也淮南时则训注招摇斗建也补注以招摇在七星之外恐悮徐整长厯云北斗七星间相去九千里皆在日月下其二隂星不见者相去八千里

  门宝海经云北斗九星七见二隠其第八第九是帝皇太尊精神也汉霍光家有典衣奴子名还车忽见二星在斗中光明非常乃拜而还遂得増年六百

  淟涊

  刘向九叹云切淟涊之流俗

  吴旦生曰淟吐典反涊乃典反博雅淟涊垢浊也扬雄反离骚纷累以其淟涊张衡思赋澄淟涊而为清陆机文赋故淟涊而不鲜唐书賛淟汩于隋光明于唐枚乗七发涊然汗出

  蛓

  王逸九思云蛓縁兮我裳

  吴旦生曰王叔师作此以悲屈子言独处山野与众虫为伍所谓蛓者喻谗人也稗谈云蛓螫人虫也常在林间花叶背不知者輙为所刺故名林蛓老则吐汁自裹就其中作蛹谓之呫嘶说文蛓毛虫也千志切

  鼻祖

  扬雄反离骚云有周氏之蝉嫣兮或鼻祖于汾隅吴旦生曰汾隅扬邑也雄自言系出于周而食采于扬故扬雄之扬字偏旁从才不从木图画宝鉴云宋髙宗朝扬补之字无咎祖汉子云其书从才不从木【资暇集云扬州者以风俗轻故号其州今作杨栁之杨谬也】复斋谩録云注鼻始也未尽其义扬雄方言兽之初生谓之鼻人之初生谓之首梁益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故鼻祖之义如此野客丛书云攷方言则鼻与祖皆始之别名以鼻祖为始祖未是余按人受形于胎必自鼻始故写照先画鼻此其义也说文今俗以始生子为鼻子即始祖为鼻祖亦可苏东坡诗千年鼻祖守关门黄山谷诗鼻祖以来传父兄金人刘无党诗晚喜宗盟同鼻祖阎子秀诗衣冠鼻祖传嘉靖中王元美锦鸡赋有鸟于此鼻祖鸑鷟天启中尹子求诗实蛮鼻祖【说文皇从自自始也始皇者三皇大君也自读若鼻又云辠从辛从自言辠人蹙鼻若辛秦以辠似皇字改为罪】

  昔人以鼻祖对耳孙按惠帝纪应劭注云耳孙孙之子也言去髙曽益逺但耳闻之尔然观晋灼云耳孙孙之曽孙也诸侯王表在八世师古云耳音仍尔雅曽孙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孙晜孙之子为仍孙従已而数是为八叶则与晋说相同仍耳声相近盖一号也又攷之释名云子孳也相生蕃孳也孙逊也逊遁在后生也曽孙义如曽祖也【前云曽祖従下推上祖位转増益也】孙悬也上悬于髙祖最在下也孙之子曰来孙此在无服之外其意疎逺呼之乃来也来孙之子曰昆孙昆贯也恩情转逺以礼贯连之耳昆孙之子曰仍孙以礼仍有之耳恩意实逺也仍孙之子曰云孙言去巳逺如浮云也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六十四·彭定求
  古诗十九首 全文·佚名
  第四幕·老舍
  楔子·叶小纨
  第二十六出 遥访·周履靖
  韵语阳秋卷十一·葛立方
  卷第二十六·陈与义
  狼狈·闻一多
  卷一百九十八·曹学佺
  卷三百六十七·佚名
  车上·徐志摩
  卷二十九·施元之
  卷二十四·施元之
  石田诗选巻二·沈周
  张泌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许太常有孚·顾嗣立

    有孚,字可行,有壬之弟也。登进士第,历官南行台御史,同佥太常礼仪院事。鄱阳周伯琦《圭塘欸乃序》曰:中丞安阳公谢事归相州,于其第之西二里得康氏废园,薙灌莽,刬菑翳,凿池其中,袤广以步计者千余,深八尺,形如桓圭。双洲右枕,孤岛左峙

  • 卷503 ·佚名

    张埴 苦雨过玄妙池观莲 门外惟攻蠹,几间如绝机。 飚车何处去,汗马是谁归。 此日炎炎极,吾身往往非。 有时同白羽,无语立红衣。 张埴 刘元翁索赋鞠逸 回首桃花只俗休,还君本色一篱秋。 小儿

  • 御选元诗卷三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三十七言古诗六李泂留别金门知已【幷序】我本山人素志邱壑获归名山为愿毕矣爰以四月十一日离京师是夜抵潞阳慨然赋诗遥慰匡庐隐者并示金门诸公为一噱云野马脱羁鞅倏疑天地寛临风一长鸣风吹散入

  • 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儒学·刘昫

    ○徐文远 陆德明 曹宪  许淹 李善 公孙罗附 欧阳询  子通硃子奢 张士衡 贾公彦  李玄植附 张后胤 盖文达  宗人文懿 谷那律 萧德言 许叔牙  子子儒 敬播 刘伯庄  子之宏 秦景通 罗道琮 邢文伟 

  • 第九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下·梁启超

    三国代索辽东中俄密约李鸿章历聘欧洲任外交官时代胶州之役旅顺大连威海广州九龙之役李鸿章出总署十九世纪之末,有中东一役,犹十八世纪之末,有法国革命也。法国革命,开出十九世纪之欧罗巴,中东一役,开出二十世纪之亚细亚,譬犹

  • ●卷一百六十六·徐梦莘

      炎兴下帙六十六。   起绍兴五年正月乙巳朔,尽二月十六日庚寅。   绍兴五年正月乙巳朔车驾驻跸平江府日食求直言赵荣退兵濠州。   金人与伪齐之兵皆皆退过淮北也。亦遣人报濠州赵荣退兵乙巳荣率北军及投拜官

  • 卷之二百七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五十一·佚名

    光绪三年。丁丑。五月。乙卯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甲申。皆如之。内起居注  ○引见前翰林院编修陆懋宗得旨。着以检讨用。现月档  ○山西巡抚

  • 卷之七  北平錄(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北平錄,一卷,不著撰人名氏。此篇載明初太祖命將北征之事。紀事簡略,惟詳於徐達、李文忠所上二表,太祖封爵諸臣詔諭及君臣鑑戒之語。似後人摘鈔明太祖實錄之文。) 洪武元年秋七月,征虜大將軍徐達、副將軍常遇春會諸將於臨清

  • 李文襄公奏疏与文移卷一·李之芳

    请开销试放火药疏(康熙十三年三月) 请增设兵马疏 飞报闽变第一疏 飞报闽变第二疏(康熙十三年四月) 飞报闽变第三疏 续报闽变并陈调度事宜疏 请照例支给官兵行粮疏 续报各路塘报情形疏 请调江南投兵疏(康熙十三年五月) 题报

  • 卷十五·余萧客

    <经部,五经总义类,古经解钩沉  钦定四库全书古经解钩沈卷十五长洲余萧客撰春秋左传一春秋序孔子览史记就是非之公素王之法贾逵序【宋本疏一】书称朞三百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嵗允厘百工庶绩咸熙是以天子必置日

  • 卷一百九十三·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十二复次善现,意生清净即色清净。色清净即意生清净。何以故?是意生清净与色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意生清净即受想行识清净。受想行识清净即意生清净。何以故?是意生清净与受想行识清净。

  • 最后之□□·李叔同

    最后之□□戊寅十一月十四日在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同学会席上讲瑞今记佛教养正院已办有四年了。诸位同学初来的时候,身体很小,经过四年之久,身体皆大起来了,有的和我也差不多。啊!光阴很快。人生在世,自幼年

  • 卷第十·佚名

    祖堂集卷十 祖堂卷十 玄沙 玄沙和尚嗣雪峰,在福州。师讳师备,俗姓谢,福州闻县人也。咸通初上芙蓉山出家,于锺陵开元寺道玄律师受戒,却归山门。凡所施为,必先于人。不惮风霜,岂倦寒暑。衣唯布纳,道在精专。语默有规,不参时伦

  • 第二十六卷·佚名

    观天品第六之五(三十三天之二)时天帝释告诸天曰。以善业故生此天中。业尽则退。业果因缘而生此天。我于此天必有退没。当自勉力以求安隐。时诸天众。闻天帝释说是语已。白帝释言。如是天王。我等于此善业乐处。不敢复

  • 沪游梦影·池志澂

    余在台湾之明年二月,有闽客招饮,召歌姬侑酒。酒半,客问曰:“子久沪,能为予谈沪之胜乎?”余曰,‘今日之饮乐甚,沪亦不过是,奚必沪哉!”既而客醉,余亦醉,仿佛身在海天龙电间,忽然珠环翠绕,忽然杰阁层楼.既醒而叹曰:‘嗟乎!世之游沪者,何

  • 清微仙谱·陈采

    清微仙谱,元朝清微派道士陈采编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谱录类。卷首有至元癸巳年(1293)作者自序,内称:道教清微派「始于元始,二之为玉晨与老君,又再一传衍而为真元、太华、关令、正一四派。十传至昭凝祖元君,又复合为

  • 汝南遗事·王鹗

    杂史。金末元初王鹗撰。四卷。根据亲身经历记述金哀宗居蔡州及被围始末。因蔡州亦称汝南,故名。作者在金末任左右司员外郎,此书为蔡州被围时所作。记述自天兴二年(1233)六月至次年一月之事,共一百零七条,按日编载,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