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歴代诗话卷十一

  乙集下之上

  楚辞

  送将

  艺苑雌黄曰九辩憭栗兮若在逺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潘安仁秋兴赋引此语而曰送归懐慕徒之恋兮逺行有羇旅之愤临川感流以叹逝兮登山逺懐以悼近彼四慼之疾心兮遭一途其难忍安仁以登山临水逺行送归为四慼予见张扶云若在逺行登山临水送将归是七件事谓逺也行也登山也临水也送也将也归也前辈诗中惟王介甫有一聨云一水防田将緑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下得将送二字与楚辞合尝考诗之燕燕篇云之子于归逺予将之之子于归逺送于野一篇之中亦用此将送归三字则楚辞之言亦有所本也安仁谓之四慼何也盖畧而言之耳

  吴旦生曰借逺行送归以摹写憭栗之情盖若在二字一气赶下何得分为七件支离牵扯莫此为甚况毛诗将迎也迎亦送之意而九辩将字乃属虚下何尝本此观梁简文秋兴赋复有登山望别临水送归则知昔人于秋率多此语何必画而为四哉

  唐髙骈自渚宫移镇扬州别晏口占楚辞云悲莫悲兮生别离登山临水送将归使幕客续之有一妓进曰贱妾感相公之恩续貂可乎即收泪吟曰武昌无限新栽栁不见杨花似雪飞合座赏叹骈厚赠之亦可证一气为句矣

  朅

  宋玉九辩车既驾兮朅而归不得见兮心悲诗话谓车既驾矣盍而归乎以不得见而心悲也按吕氏春秋胶鬲见武王于鲔水曰西伯朅来无欺我也注朅何也则朅之为言盍也今文所用朅来者亦谓盍来非作发语之辞刘向云朅来归耕永自踈顔延年云朅来空复辞皆谓盍来

  吴旦生曰文选注朅去也初疑去字当是盍字传写之譌脱耳后见字学集要云朅去也健也却也朅来犹聿来也又朅来言归去来也则朅训去亦得顔延年秋胡诗朅来空复辞补注云朅去也陈子昻感遇诗朅来豪游子朅来髙堂观注亦云朅去也

  恢台

  宋玉九辩云收恢台之孟夏兮

  吴旦生曰旧注恢台广大貌王逸章句本台字作炱徒来切黄鲁直云恢大台即胎也言夏气大而育物也徐季海诗髙阁无恢台直言无暑气耳似不合古语尔雅夏为长嬴长嬴即恢台也若言髙阁无长嬴可乎余观鲁直此论因攷其诗遣闷闷不离眼前避愁愁亦知人处乃出庾子山愁赋云深藏欲避愁愁亦知人处此虽直用其语自饶苍劲若世之传奇家往往以昔人诗句写入词曲见之徒欲呕耳

  衙衙

  宋玉九辩属雷师之阗阗兮通飞廉之衙衙

  吴旦生曰升庵言衙音鱼韩退之元和圣德诗鱼鱼雅雅鱼鱼亦衙衙也按说文衙行貌从行吾鱼举切笺云本训惟姚合诗縦出多携枕因衙始裹头又可曽衙小吏恐谓踏青苔北人谓街巷为衙巷为衙同读若互字平声改作胡

  古隽考畧云衙衙行貌又疎逺貌

  些

  梦溪笔谈曰招魂尾句皆曰些【苏个切】防峡湖湘及南北江僚人凡禁呪旬尾皆称防此乃楚人旧俗即梵语萨嚩诃也【萨音桑葛反嚩无可反诃従去声】三字合言之即些字也吴旦生曰古隽考畧云些音梭去声悮作些小之些啸余谱云些些二字形体不甚相逺而音声意义悬殊上苏个切下乃些小之些耳余观中州集载密公诗云始露雄文陵楚些又登长陌佩吴钩元音补遗载宋衜诗今日悲秋哦楚些他年著论辨吴亡则其从去声可证李周卿诗长溪霜练静脩岭苍龙卧魂梦吾已安不劳歌楚些髙季迪诗归来又辱寄新诗锦水湔肠珠落唾豪吟自欲寄燕歌悲调岂将同楚些此真得苏个切音韵也

  穱

  宋玉招魂稻粢穱麦挐黄粱些词林海错曰穱麦也韩愈诗纳凉吸冷渍香穱南都赋夏穱冬稌

  吴旦生曰王逸注穱音捉训择也择麦中先熟者言饭则以秔稻糅稷择新麦糅以黄粱和而柔嬬且香滑也若竟训作麦则楚辞不当说麦复说穱矣如赋所云夏穱与左思吴都赋穱秀菰当训作麦

  臛蠵

  宋玉招魂露鸡臛蠵厉而不爽些

  吴旦生曰臛羮也有菜曰羮无菜曰臛说文臛肉羮释名臛者嵩也香气嵩髙也蠵大也李贺诗臛蠵臛熊何足云

  王逸注楚人名羮败曰爽言其清烈不败也

猜你喜欢
  卷八百九十二·彭定求
  卷七百四十六·彭定求
  卷三百二十·彭定求
  卷四十三·董康
  第二十一出 巧怖·李渔
  ◆玉井峰樵尹廷高(玉井樵唱)·顾嗣立
  江月松风集卷十一·钱惟善
  第四折·李唐宾
  述古斋集·许恕
  卷179 ·佚名
  卷五百四·曹学佺
  卷九十八·陈焯
  卷五·李蓘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群英续集》·张次溪
  幽通赋原文·班固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甲集第四之下·钱谦益

    高太史启《缶鸣集古今诗二百五十九首【送陈四秀才还吴】君是故乡人,同作他乡住。同来不同返,惆怅临分处。手把长干花,回望长洲树。恐起忆家心,愁题送君句。【赠杨荥阳】嘉陵美山水,亦复富文彦。杨君产

  • 巻十五·胡震亨

    钦定四库全书唐音癸签卷十五明 胡震亨 撰乐通四总论徃代之诗乐征其文观之其兴衰可见也乐之所感微则占于音章则见于词微于音者圣人察之章于词者贤人畏之【沈亚之】诗讫于周离骚讫于楚自后诗之流为赋颂铭赞文诔箴诗行

  • 南湖集巻七·张镃

    宋 张镃 撰五言絶句桂隠纪咏【并序】淳熈丁未秋仆自临安通守以疾丐祠既归桂隠遂捐故庐为东寺指新舍为西宅南湖以经其前北园以奠其后因枚立堂宇桥舟诸名各赋小诗一篇縁题述兴不拘一律区区乐闲之心聊用以自见云桂隠未

  • 卷二百三十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三十九道士类五言古贻韦链师        【唐】储光羲精思莫知日意静如空虚三鸟自来去九光遥卷舒新池近天井玉宇停云车余亦苦山路洗心祈道书越中逢天台太乙子    【唐】

  • 记清流党·佚名

    光绪初年,承穆庙中兴之后,西北以次戡定,海宇无事,想望太平。两宫励精图治,弥重视言路。会俄人渝盟,盈廷讨和战,惠陵大礼议起,一时棱具风骨者,咸有以自见。吴县潘祖荫、宗室宝廷、南皮张之洞、丰润张佩纶、瑞安黄体芳、闽县陈宝

  • 卷之二百七十七·佚名

    成化二十二年夏四月丙子朔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灶之神○丁丑太监覃昌传奉 圣旨升锦衣卫所镇抚张颢为百户舍人张伦张溢为所镇抚俱带俸尚宝司卿仲兰为通政司右通政太医院御医李思勉为院判俱办事如旧○掌太常寺事礼部左

  • 卷之五百九·佚名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十二月。丁亥朔。上诣宁寿宫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崇熙皇太后安。至丙辰皆如之。外记注○谕内阁、钦奉皇太后懿旨。元旦令节。皇帝率王公百官在皇极殿行礼。现月  ○又谕、朕钦

  • 卷十·汪越

    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黃履翁曰:將相名臣表以六事爲主,所以觀君臣之職分。〔高祖六年〕〔相位〕封爲酇侯。張蒼爲計相。〇索隱曰:計相,主天下省計及計吏。〇按孚遠曰:計相,司計之官,不當載入

  • 到仲举传·姚思廉

    到仲举字德言,彭城武原人。祖父到坦,齐中书侍郎。父到洽,梁侍中。仲举没有什么学业可言,然而为人处事刚强正直。初官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王府主簿。出任为长城令,为政号称廉明公正。文帝居于乡里,曾到到仲举处,时值天陰下雨

  • 卷二十九·沈廷芳

    <经部,五经总义类,十三经注疏正字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二十九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春官大祝大祝节疏今特取此二事为总目者【脱此字】永长至罪疾○小祝有弭灾兵【弭灾经作弥烖】寜风旱即逆时雨【逆监本误迎

  • 卷一·顾镇

    钦定四库全书虞东学诗卷一宗人府主事顾镇撰国风案序风有二义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是也孔氏頴达曰诗以当国为别谓之国风周南周召之地郑谱谓在雍州岐山之阳文王受命作丰乃分岐邦周召之地以为二公采邑施先公之教于己所职

  • 原名·章太炎

    《七略》记名家者流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孙卿为《正名》篇,道后王之成名,&ldquo;刑名从商,爵名从周,文名从礼,散名之加于万物者,则从诸夏之成俗曲期&rdquo;。即礼官所守者,名之一端,所谓爵名也。庄周曰:&ldquo;《

  • 诸天叹品第十七·佚名

    于是普首童真白世尊曰:唯愿如来建立是法。使于末后五浊之世。流布天下在阎浮利。斯等则为被大德铠。以三品事致耳闻之。若族姓子族姓女。设使兴立魔因缘者,不随其教。魔及官属不得其便。以能受此经典要者,不退不转至于无

  • 布施品第十·佚名

    复次善男子,若成就十轮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一切五欲皆悉舍离。胜於一切声闻辟支佛人。亦能为彼二乘而作福田。何等为十。常行布施。所谓饮食衣服象马辇舆。乃至己身手足头目髓脑耳鼻皮骨血肉一一皆舍。若行施时不著躯

  •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九卷·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九卷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护身品第六之二如是行乞食者。于所施食起三种念住。谓愍身中所集诸虫。成就利益一切众生。摄受正法。又如来教敕诸所作

  • 卷第三十八·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三十八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法运通塞志第十七之五自周秦至于六朝。世以为得正统。若北魏齐周。虽非相承。而世居中原盛行典礼。谓之北朝者。不鄙夷之如晋五胡也。隋氏虽受周禅。而实能统一区宇继陈正

  • 勤斋集·萧㪺

    元代诗文别集。8卷。萧㪺撰。萧㪺死后,诗文多散佚不存,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苏天爵搜辑遗作,得文80篇,诗260首,词26首,编为《勤斋集》15卷,刊刻于淮东。但原本《勤斋集》久已不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

  • 力士移山经·佚名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增一阿含经八难品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