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八

<集部,总集类,瀛奎律髓>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二十八    元 方囘 编陵庙类

君陵臣墓大庙小祠或官为禁樵采或民间香火祭赛不容遏盖圣贤之藏所宜重而鬼神有灵亦本无容心於其间也屈子是以有山鬼国殇之骚诗人有降迎送神之词生敬死哀寜无感乎

五言【二十首】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唐明皇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此祭孔子必於其庙所谓宅即鲁王宫也鲁共王坏孔子旧宅以为宫室後所谓灵光殿者岿然独存岂非以孔子之故哉予过兖州东望洙泗而识孔子之所在惜不及一往拜奠读此诗为之怅然三四以下俱佳

重过昭陵         杜 甫

草昧英雄起讴歌历数归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翼亮贞文德丕承戢武威圣图天广大宗祀日光辉陵寝盘空曲熊罴守翠微再窥松栢路还见五云飞

老杜先有行次昭陵五言唐律首云旧俗疲庸主羣雄问独夫?归龙凤质威定虎狼都又云文物多师古朝廷半老儒可谓善颂唐太宗以多不选此篇前八句字字佳

禹庙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云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凡唐人祠庙诗皆不能出老杜此等局段之外二诗盖絶唱也

湘夫人祠

肃肃湘妃庙空墙碧水春虫书玉佩藓燕舞翠帷尘晚泊登汀树微香借渚苹苍梧恨不尽染泪在丛筠

阆州别房太尉墓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乾土低空有断云对碁陪谢傅把剑覔徐君惟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少陵因救房公琯而去谏职阆州别墓足见少陵於交谊不薄也第一句是十分好他乡已为客矣於客之中又复行役则愈客愈远此句中折旋法也近泪无乾土尤佳泪一作哭可谓痛之至而哭之多矣对碁把剑一聨一指生前房公之待少陵为何如一指身後少陵之所以感房公为何如诗之不苟如此其後房公改葬东都少陵复有二诗更痛切悲悼前云一德兴王後孤魂久客间後云风尘终不解江汉忽同流乃知陈后山丘原无起日江汉有东流实本诸此句法同诗意不同

蜀先主庙         刘禹鍚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元注汉末称黄牛白腹五铢当复○胡澹庵有诗云须令民去思如汉思五铢自注谓五铢起於元狩五年新室罢之民思以五铢市买莽法复挟五铢者投四裔光武因马援言复之民以为便董卓悉坏五铢曹操为相复之自魏至梁陈周隋皆以五铢为便唐武德四年铸开通元宝五铢始不复见梦得此诗用三足鼎五铢钱可谓精当然末句非事实也蜀固亡矣魏亦岂为存哉其业已属司马氏矣诸葛公之子死於难不为先主羞而魏之羣臣举国以授晋则何灭蜀之有哉

经伏波神祠

蒙蒙篁竹下有路上壶头汉垒麏鼯鬭蛮溪雾雨愁怀人敬遗像閲世指东流自负覇王略安知恩泽侯乡关辞石柱筋力尽炎州一以功名累翻思马少游

能道马伏波心事此公笔端老辣高处不减少陵

山中古祠         张 籍

春草空祠处荒林唯鸟飞纪年碑石在经乱祭人稀野鼠缘朱帐阴尘盖画衣近来潭水黑时见宿龙归平易而新美

漂母墓          刘长卿

昔贤怀一饭兹事已千秋古墓樵人识前朝楚水流渚苹行客荐山木杜鹃愁春草绵绵绿王孙旧此游长卿意深不露第四句盖谓楚亡汉亡惟有流水耳一漂母之墓樵人犹能识之亦以其有一饭之德於时耳

屈原庙         崔 涂

谗胜祸难防沈魂信可伤本图安楚国不是怨怀王庙古碑无字洲晴蕙有香独醒人尚少谁与奠椒浆三四句说得屈原心事好

古塚           曹 松

代远已难问累累似古城民田侵不尽客路踏还平作穴蛇分蛰依冈鹿绕行唯应风雨夕鬼火出林明尽古塚之态

淮阴侯庙         梅尧臣

汉家天下将庙古像公圭百战自亡楚一时空王齐乡人奏箫鼔舟子赛豚鸡不改寒潮水朝平暮复低先有古诗一首末云高皇四海平有酒不共釂古来称英雄去就可以照此律诗亦佳

新开坟路

古径约城斜锄荒可过车直穿深筱去不比绕邨賖伐树侵篱脚裨塍掘涧沙欲为兰若处松柏属吾家五六细润

古塚【南阳道中作】

南阳古原上荒塚若鱼鳞剑佩不为土衣冠应化尘枯骸托魑魅细草没麒麟何必问名氏汉家多近亲五六佳

和叔才岸傍古庙      王安石

树老垂缨乱祠荒向水开偶人经雨踣古屋为风摧野鸟栖尘座渔郎奠竹杯欲传山鬼曲无奈楚词哀三四句佳

双庙

两公天下骏无地与腾骧就死得处所至今犹耿光中原擅兵革昔日几侯王此独身如在谁令国不亡北风吹树急西日照窗凉志士千年泪泠然落奠觞

荆公题双庙云北风吹树急西日照窗凉及详味之其托意深远非止咏景物而已盖巡远守睢阳当时安庆绪遣突厥劲兵攻之日以危困所谓北风吹树急也是时肃宗在灵武号令不行於江淮诸将观望莫肯救之所谓西日照窗凉也此深得老杜句法如老杜题蜀相庙映堦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亦自托意其中矣

上王荆公墓        曾 肇

天上龙胡断人间鵩鸟来未应淮水竭所惜泰山颓华屋今非昔佳城闭不开白头门下士怅望有余哀诸曾皆出王半山门下此言亦恐太过元佑时王氏在金陵寂寞张芝叟名舜民诗亦讥之绍圣而後绍述祸作乃渐张大以至南渡乃少损云

光武庙          徐 照

帐闭炉烟聚山龙帝者衣真人元有道社鬼忽无威画剥金犹在碑平字半非鼓鸣邨犬吠祭罢数翁归五六妙但是庙俱可用

郭璞墓          刘克庄

先生精数学卜穴未应疎因捋虎须死还寻鱼腹居如何师鬼谷却去友灵胥此理凭谁诘人方宝葬书讥青囊之术不灵其说亦是

尧庙

帝与天同大天存帝亦存桑麻通絶徼箫鼓出深邨水至孤亭合山居列岫尊尚余土阶意樵牧践篱藩起句十字能言尧之大末句十字能言尧之小惟其能土阶之小所以能与天地同大也

七言【三十二首】

蜀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堦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子美流落剑南拳拳於武侯不忘其咏怀古迹於武侯云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及此诗皆善颂孔明者

长陵           唐彦谦

长陵高阙此安刘附葬累累尽列侯丰上旧居无故里沛中原庙对荒丘耳闻明主提三尺服看愚民盗一抔千载竖儒骑瘦马渭城斜日重囘头

此汉高帝陵也耳闻眼看或以为病然提三尺盗一抔属对亲切诗体如李义山彦谦又有警句云烟横博望乘槎水月上文王避雨陵

茂陵           李商隐

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内苑只知衔凤觜属车无复插鸡翘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粧成贮阿娇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潇潇

义山诗织组有余细味之格律亦不为高此诗讥诮汉武甚矣谓骄侈如此终归於尽也

题濮庙          曹 邺

晓祭瑶斋夜叩钟鳌头风起浪重重人间直有仙桃种海上应无肉马踪赤水梦沉迷象罔翠华恩断泣芙蓉不知皇帝三宫驻始向人间着衮龙

诗体似李义山

巫山神女庙       刘禹锡

巫山十二鬰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粧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

尾句讥之良是然本无此事也词人寓言耳

阳山庙观赛神【元注梁松南征至此遂为神在朗州】

汉家都尉旧征蛮血食如今配此山曲盖深幽苍桧下洞箫愁絶翠屛间荆巫脉脉传神语野老娑娑啓醉顔日落风生庙门外几人连蹋竹歌还

予尝游此庙在今常德府北三十里似不当祭之人马伏波为其所倾者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此见别集甲帐丁年甚工亦近义山体

陈琳墓

曾於青史见遗文今日飘零过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覇才无主始怜君石麟埋没藏秋草铜雀凄凉起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谓曹操有无君之志而後用此等人甚妙

黄陵庙          李羣玉

小孤洲北浦云边二女明糚共俨然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东风近墓吹芳芷落日深山哭杜鹃犹似含嚬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

第六句好

春日拜壠经田家      梅尧臣

田家春作日日近丹杏破萼塲圃头南岭禽过北岭叫高田水入低田流桑芽将绽雾露裛蚕子未浴箱筐收今我还朝固不远紫宸已梦瞻珠旈

此乃田家诗然题有拜壠二字以附此

经秦皇墓         鲁 交

祖龙何事苦东巡仙驾归来塚草新项籍已飞三月火子婴犹醉六宫春元来沧海殊无药却是芒砀暗有人自古乾坤属真主骊山山下好沾巾

潼川人鲁交诗曰三江集山谷称为鲁三江今从之三四谓项羽之起不待至咸阳而三月之火已然矣子婴犹未悟也五六尤佳独末後一句颇俗

过井陉淮阴侯庙      韩 琦

破赵降燕业已成兔亡良犬日图烹家僮上变安知实史笔加诬贵有名功盖一时诚不灭恨埋千古欲谁明荒祠尚枕陉间道涧水空传哽咽声

三四明韩不反此长者之言足慰淮阴於地下也

冬至祀坟

至日郊原拥节旄先茔躬得奉牲醪霜威压野寒方重山色凌虚气自高衣锦不来夸富贵报亲惟切念劬劳连村父老欢相迓因劝勤耕候土膏

此熙宁元年戊申冬诗自长安被召不入再领乡郡三四句格如其造语

元日祀坟马上

三朝偏喜得晴和岁美民康此验多天运主生方啓户土膏乘暖已腾波雪凭空濶高低在风引韶妍次第过霁霭正开先壠近太行晡景上嵯峨

此熙宁二年己酉元日诗魏公三领乡郡拜坟之诗极多今选八首为人子孙全功名保富贵节义文章万世无歉者公一人而已今选其诗以寓敬仰

癸丑初拜先坟

书锦三来治邺城古人无似此公荣首过先壠心还慰一见家山眼自明酾酒故庐延父老驻车平野问农耕便思解绶从田叟报国惭惟万死轻

此熙宁六年自中山三领乡郡时诗

次日早起西坟

风入旌旗撼晓光两茔亲展喜非常浓阴蔽野瞻乔木逸势横天认太行自叹重茵宁及养纵垂三组敢夸乡路人或指荣虽甚明哲何如汉子房

三四下一句壮甚

秋风赴先茔马上

暂趋先壠弭旗旄因恤吾民穑事劳谷实已伤嗟岁廪麦根虽立望春膏林疎山骨清弥瘦天濶诗魂病亦豪田舍罕逢车骑过聚门村妇拥儿曹

魏公襟量古之所谓大臣然诗句亦骚此诗第六句是也

初冬祀坟

晓来轻冷上平冈西欵亲茔一舍强带霭远峰时隐见半霜残叶杂青黄来牟渇雨空成壠鸿雁冲云自着行此日初冬严祀事只增凄惕不夸乡

五六峭健

西享先坟已致诚却严轩从指东茔鸿惊去斾参差起马避柔桑诘曲行农寓兵来闲即教牛无休日旱犹耕病翁寡术苏疲瘵徒劝民心厚所生

第四句见乡里间行马之态河朔素有民兵第五句又自兼言公事第六句爱民之至也

乙卯寒食祀坟

乡守三逢禁火天每驱旌纛扫松阡衰残岂足酧恩遇光宠徒知及祖先望极西山饶胜气乐舒东户革荒年何时归处坟庐下不假苏秦负郭田

此熙宁八年乙卯也五六饶字革字甚佳魏公诗不苟如此宋宰相能诗者多夏竦丁谓王珪王安石事业狼狈惟寇莱公魏公功臣诗人两无愧云○魏公重修五代祖茔域记云夫谨家牒而心不忘乎先茔者孝之大也惟坟墓祭祀之有托故子孙以不絶为重自志於学每见祖先所为文字与家世铭志则知宝而藏之遗逸者常精意收掇未始少懈时编岁缉寖以大备其所志先域之所在虽距今百有余年必思博访而得之卒不坠先业推及先域之八世得以岁时奉祀少慰九原之志向使宗牒之不谨祖先文字不传虽有孝於祖先之心欲究其宅兆而严事之其可得乎

严陵祠堂         王安石

汉庭来见一羊裘默默俄归旧钓舟迹似磻溪应有待世无西伯可能留崎岖冯衍才终废索寞桓谭道不谋勺水果非鱣鲔地放身沧海亦何求

放冯衍黜桓谭此固光武之失然子陵心事亦未必然介甫岂以英庙时召不肯起借严为喻耶然介甫不知人韩魏公之为相仁英之为主而犹不满可乎狄梁公陶渊明俱为彭泽今至今有庙在焉刁景纯作诗继以一篇

梁公壮节就夔魖陶令清身托酒徒政在房陵成底事年称甲子亦何须江山彭泽空遗像岁月柴桑失故区末俗此风犹不竞诗翁叹息未应无

梁公立武后朝晚节不差未可毁也渊明则无可訾矣半山好为异论谓年称甲子亦何须则渊明亦无足取耶只第七句一缴谓此等人今世亦无之庶可发慨叹耳

小姑

小姑未嫁与兰支何限流传乐府诗初学水仙骑赤鲤竟寻山鬼从文狸缤纷云?空棠楫绰约烟鬟独桂旗弄玉有祠终或往飞琼无梦故难知

小孤山之神讹为小姑澎浪矶讹为彭郎此不过循名骋博作此诗然实笔力不可及

题裴晋公祠        张 耒

独持将钺静氛妖後世英名日月昭善听圣君非易遇将亡凶竖不难枭悲风蔓草移今古野殿空庭锁寂寥更有从军老司马勒铭文字配咸韶

三四谓元济易擒宪宗难遇良是

谒太昊祠

千里垂精帝道尊神祠近在国西门风揺广殿松杉老雨入修廊羽卫昏日落狐狸号草莽年丰父老荐鸡豚旧游零落今谁在尘壁苍茫字半存

老杜先主庙诗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松杉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此中诗句全相似

东山谒外大父墓      陈师道

土山宛转屈苍龙下有盘盘盖世翁万木刺天元自直丛篁侵道更须东百年富贵今谁见一代功名托至公少日拊头期类我暮年垂泪洒西风

后山先母夫人皇佑丞相龎公籍之女初丞相父格官彭城丞相与孔道辅从后山祖洎游而成此姻后山父讳琪字宝之受丞相恩仕至国子博士通判绦州熙宁九年卒年六十母夫人绍圣二年卒年七十七岁

灵惠公庙         汪 藻

台殿崇崇冠冢巅行人跪起白云边山河覇业三千里歌舞灵衣五百年铁马威神通异域衮龙书命降中天偃王遗种班班在好乞韩碑记邈绵【邈一作逊】

元注宣歙间有主岭灵惠公庙存焉灵惠余祖也隋末有宣徽之衆本朝以阴兵佐边境锡今封余通守宣城故用韩碑故事○王姓汪讳华以六郡归唐庙今号忠烈封八字王主岭庙在绩溪而墓在歙县北七里云岚桥又庙在郡城乌聊山香火特盛每以岁正月十八日赛祀踰旬凡此郡汪姓皆其後浮溪先生藻字彦章中兴词臣之最浮溪者婺源地名先生故居以名其集末句用昌黎徐偃王碑事意婉他本改记邈绵三字为万古传徒张大而无味浮溪欲与作碑而自夸乎元和九年徐氏放为刺史而汪浮溪谓亦汪王之後故用此事韩文公为刺史徐放作偃王庙记其辞曰秦杰以颠徐由邈绵徐偃王名诞庙在衢州西安县南七十里灵山下韩愈撰庙碑

题夫差庙         范成大

纵敌稽山祸已胎垂涎上国更荒哉不知养虎自遗患只道求鱼无後灾梦见梧桐生後圃眼看麋鹿上高台千龄只恐忠臣恨化作涛江雪浪堆

此诗起句末句俱好两後字不相妨

九日行营夀藏之地

家山随处可松楸荷插携壶似醉刘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三轮世界犹灰刼四大形骸强首丘蝼蚁乌鸢何厚薄临风抚掌菊花秋

得夀藏先陇之旁

密迩松楸地一隅会心何必问青乌亢宗虽媿镇公子没世尚从先大夫京兆汉阡贤闻望邢山郑冢俭规模家庭遗训焄蒿在不学邠卿画古图

自古皆有死二诗逹矣

刘屯田墓壮节亭      尤 袤

西涧当年卜考盘便於神武挂衣冠後生无复知前辈故老犹能说长官三尺荒坟埋玉冷百年壮节倚天寒表章赖有羣贤力谁把生刍奠酒盘

刘屯田讳涣字凝之后山所谓身在菰蒲中名满天地间者是也子恕字道原父子名塞天下尤延之诗语不惊人细咀有味

过虞美人墓        潘 柽

樽前一曲奈何歌千古英雄恨不磨女子在军今莫问君王愎谏向来多最怜秋雨添狐穴谁与春醪酹棘窠一朽何须论异域寄声青冢太媕婀

此奉使时诗亦有议论

瀛奎律髓卷二十八

 

猜你喜欢
  李景良·唐圭璋
  卷二十二·阮阅
  附录·强行父
  唐诗三百首卷九五言乐府·蘅塘退士
  第十一出 投吴·梁辰鱼
  才调集卷九·韦縠
  提要·寒山
  卷26 ·佚名
  卷五十八·郭元釪
  补遗卷七·陈元龙
  卷四百七十四·佚名
  卷三百九十八·佚名
  御选明诗卷三十八·康熙
  御选元诗卷十七·康熙
  目录·孙一元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虞集

    【臣】等谨案道园遗稿六卷元虞集撰集平生所为文凡万余篇门人李本编为道园学古録五十卷有刘基所刻大字本又有乌克章所刻建宁本后人又编其诗文曰道园类稿与学古録互有出入此遗稿一编则其从孙堪补辑也凡古律诗七百四十一

  • 卷六十三·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六十三    明 冯惟讷 撰 宋第九 谢晦【字宣明陈郡阳夏人初爲宋武帝太尉参军武帝受命封武昌县公少帝卽位加中书令与徐傅辅政及少帝废徐羡之以晦爲荆州刺史令居外爲援文帝卽位诛羡之等欲并

  • 巻八·邵浩

    钦定四库全书坡门酬唱集卷八宋 邵浩 编东坡和李太白【并叙】李太白有浔阳紫极宫感秋诗紫极宫今天庆观也道士吴洞微以石本示予葢其师卓玘之所刻玘有道术节义过人今亡矣太白诗云四十九年非一徃不可复今予亦四十九感之

  • 卷十一·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苏诗补注>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十一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七十七首【起癸丑冬合甲寅春夏往返常润苏秀道中作】 慎按癸丑冬先生沿漕檄赈济常润饥民明年甲寅夏仍回杭州计其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一·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六十九景泰六年三月丙午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命西番净戒寺国师弟劄思巴藏卜袭灌顶弘教翊善国师瞿昙寺完卜班竹儿藏卜袭灌顶广智善国师皆鍚之 诰命△革四川建昌卫龙溪巡检司以巡检王子华言其路僻无盗故

  • 王老志传·脱脱

    王老志,濮州临泉人,因孝顺父母而闻名。做转运小吏,不接受贿赂。在乞丐中遇到一位奇人,自称我就是所说的钟离先生,给王老志丹药,他吃后就发狂。于是就丢弃妻子,在田间盖一草房,时常替人算吉凶。政和三年(1113),太仆卿王..把他推

  •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

    【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①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②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③必于是,颠沛①必于是。” 【注释】 ①这句的“得”’宇应是”去”字之误

  • 春秋皇纲论目録·王晳

    卷一孔子脩春秋 始隠尊王上 尊王下卷二公即位 卿书名氏称人卷三朝会盟 会盟异例侵伐取灭纪师战上战下卷四归入会及书遂公至郊禘卷五灾异罪弑杀大夫 日月例释异同

  • 四如讲稿卷四·黄仲元

    宋 黄仲元 撰诗二南诗与他经不类皆于声南古乐名季札观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及见舞象箾南籥者南籥与武濩夏韶等周南召南皆依其本国歌所常用声南籥自是文王乐周南召南自是周南召南之声鼓钟诗以雅以南刘氏释曰南如周

  • 佛说胜幡璎珞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喜乐山顶。天宫不远仙人住处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童子及贤护菩萨等。十六大士皆来集会。尔时世尊三昧正受。

  • 上一上(并序)·元照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宋 元照撰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上一上(并序)大宋余杭沙门释元照撰出家之士禀戒为体聚法居身。行必据体而修。故因名随行身必称法而动。故果号法身。诚由发趣有宗依因得所故也。且夫一识元明垢净叵得

  • 卷第三十七·佚名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三十七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智品第八之三已说如来不共功德。共功德今当辩。颂曰。复有余佛法  共余圣异生谓无诤愿智  无碍解等德论曰。世尊复有无量功德。与余圣者及异生共。谓

  • 开元释教录略出卷第一·智升

    (南藏多庚午岁三字)唐西崇福寺沙门智升撰般若部(总二十二部)&middot;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唐三藏玄奘法师于玉华宫寺译六十帙计一万六百四十九纸 【天】字起至【柰】字止。&middot;放光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西晋三藏

  • 第二十三品·佚名

    第一章 同意趣论今称同意趣论。此处,依悲愍或依同一意趣而有同意趣,或&ldquo;于轮回我等应一起。&rdquo;与女同供养佛等,依愿而同一意趣,即成同意趣。言&ldquo;二人之同意趣若如是者应行淫法&rdquo;,乃安达派及方广部之邪

  • 声类·钱大昕

    《声类》4卷,清代朴学大师钱大昕 著。是书以声纽为纲,搜罗比栉经传子史通假,凡1700 余条。本书集中体现了钱氏的声传学说。是书钱大昕《潜研堂丛书》失收,由其门生汪恩得稿刊之,惜流传未广,陈士安又以原书上版复为刊行。

  • 水浒传·施耐庵

    又名《水浒全传》、《忠义水浒传》。我国古典长篇小说杰作之一。系在有关水浒故事的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版本很多,通行的有100回本,120回本,70回本。施耐庵著,一说“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一

  • 礼文手钞·颜元

    礼文手钞,五卷,清颜元撰,子朱子曰:「凡礼有本有文。自其施于家者言之,则名分之守、爱敬之实,其本也;冠、昏、丧、祭仪章度数者,其文也。其本者有家日用之常体,固不可一日而不修,其文又皆所以纪纲人道之始终,虽其行之有时,施之有所

  •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佚名

    三宝尊菩萨造 大域龙菩萨造本论 宋 施护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