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後叙

    右《玉台新咏集十卷,幼时至外家李氏,于废书中得之,旧京本也。宋失一叶,间复多错谬,版亦时有元刂者。欲求他本是正,多不获。嘉定乙亥在会稽,始从人借得豫章刻本,财五卷。盖至刻者中徙,故弗毕也。又闻有得石氏所藏录本者,复求观之,以补亡校脱。于是其书复全,可缮写。

    夫诗者,情之发也。征戍之劳苦、室家之怨思,动于中而形于言,先王不能禁也。岂惟不能禁,且逆探其情而著之,《东山《大杜之诗是矣。若其他变风化雅,谓“岂无膏沐,谁为容”、“终朝采绿,不盈一掬”之类,以此集揆之,语意未大异也。顾其发乎情则同,而止乎礼义者盖以矣。然其间仅合者亦一二焉。其措词托兴高古,要非後世乐府所能及。自唐《花间集已不足道,而况近代挟邪之说,号为以笔墨动氵㸒者乎。又自汉魏以来作者皆在焉,多萧统《文选所不载,览者可以睹历世文章盛衰之变□。是岁十月旦日书其後。永嘉陈玉父。

    昔昭明之撰《文选,其所具录采文而间一缘情。孝穆之撰《玉台,其所应令咏新而专精取丽,舍此而求先乎此者,惟尼父之删述耳,将安取宗焉?今案刘肃《大唐新语云:“梁简文为太子时,好作艳诗,境内化之,浸以成俗,晚欲改作,追之不及,乃令徐陵撰《玉台新咏以大其体。”凡为十卷,得诗七百六十九篇,世所通行,妄增又几二百。惟庾子山《七夕一诗,本集俱阙,独存此宋刻耳。虞山冯已苍未见旧本时,常病此书原始梁朝,何缘子山厕入北之诗,孝穆滥擘笺之咏?此本则简文尚称皇太子,元帝亦称湘东王,可以明证。惟武帝之署梁朝,孝穆之列陈衔,并独不称名,此一经其子姓,书一为後人更定,无疑也。得此始尽释群疑耳。

    至若徐《室思一首,分六章,今误作《杂诗五首,以末章为《室思一首之类,颜延之《秋胡诗一首作九首,亦沿其误。魏文帝甄皇后乐府《塘上行,今作武帝已误,直作甄后,大谬。傅玄《和班氏诗误《秋胡诗。沈约《八咏,旧本二首在八卷中,其六首附于卷末。自是孝穆收录,其合作者止此。故《望秋月《临春风删去“登台”、“会圃”四字,昔之分刻尚存史阙文遗意;今合刻,遂全失撰者初心。此皆显失,敢不详言。至于字句小异,兹固未可悉呈矣。苟不精考,雷同相从,转展傅会,与昔人本旨何与?故今又合同志中详加对证,虽随珠多类,虹玉仍瑕,然东宫之令旨还传,学士之崇尊斯在。窃恐宋人好伪,叶公惧真,敢协同人,传诸解士,矫释莫资,逸驾终驰焉耳。崇祯六年岁次癸酉四月既望吴郡寒山赵均书于小宛堂。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七十五·彭定求
  解人颐 博趣集·钱德苍
  爰园词话·俞彦
  ◆李征士序(絪缊集)·顾嗣立
  第五十四出 闻喜·汤显祖
  第三折·佚名
  第一折·佚名
  任昱·隋树森
  楔子·关汉卿
  魏庆之词话·魏庆之
  卷之十二·佚名
  卷二百八十三·曹学佺
  影事词·龚自珍
  第二幕·田汉
  第四十三出 途中遇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四·唐圭璋

    【舒逊:词作5首】○临江仙偶成银烛光摇秋夜永,一天凉侵诗脾。鸣虫唧唧漏迟迟。半生春梦里,彷佛是耶非。万事破除惟有酒,当歌不饮何如。人生七十古来稀。休争强与弱,行乐是便宜。○感皇恩述怀疏雨滴清秋,洗

  • 卷77 ·佚名

    范成大 凌云九顶 聊为东坡载酒游,万龛迎我到峰头。 江摇九顶风雷过,云抹三峨日夜浮。 古佛临流都坐断,行人识路亦归休。 酣酣午枕眠方丈,一笑闲身始自由。 范成大 刘德修少卿避暑惠山,因便寄赠

  • 卷三百六十四·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六十四刘禹锡荆州歌二首渚宫杨柳暗麦城朝雉飞可怜踏靑伴乘暖着轻衣今日好南风商旅相催发沙头樯竿上始见春江濶纪南歌风烟纪南城尘土荆门路天寒多猎骑【一作猎兽

  • 志第二十九 百官上·沈约

    太宰,一人。周武王时,周公旦始居之,掌邦治,为六卿之首。秦、汉、魏不常置。晋初依《周礼》,备置三公。三公之职,太师居首,景帝名师,故置太宰以代之。太宰,盖古之太师也。殷纣之时,箕子为太师。周武王时,太公为太师。周成王时,周公

  • 梁本纪中第七·李延寿

    普通元年春正月乙亥朔,大赦,改元。丙子,日有蚀之。己卯,以司徒临川王宏爲太尉、扬州刺史,以金紫光禄大夫王份爲尚书左仆射。庚子,扶南、高丽等国并遣使朝贡。二月癸丑,以高丽王嗣子安爲甯东将军、高丽王。三月,滑国遣使朝贡。

  • 纲目续麟卷十二·张自勋

    【壬齐中兴二年梁高祖武帝萧衍天监午元年魏景明三年○是岁齐亡梁代】夏四月梁王衍称皇帝废齐主为巴陵王迁太后于别宫封拜其功臣有差分注【齐主至姑孰下诏禅位于梁四月宣德太后遣尚书令亮等奉玺绶诣梁宫梁王即位于南郊

  • 读礼通考卷九十二·徐乾学

    葬考十一山陵五髙宗永思陵文献通考淳熙十四年髙宗崩欑永思陵诏欑宫遵遗诏务从俭约凡修营百费并従内库及封桩钱物毋侵有司经常之费诸路监司州军府监止进慰表其余礼并免仍不得以进奉欑宫为名有所贡献赵忠定公奏议窃惟祖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五·佚名

    正统九年夏四月庚辰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灶之神○上以雨泽愆期遣太师英国公张辅等官遍告于寺观城隍及大小青龙之神曰朕忧念民难靡遑宁处特遣祭告尚祈神化昭彰早降甘澍以慰民望○辛巳升哈密卫都指挥佥事狭西丁为都指

  • 沈周传·张廷玉

    沈周,字启南,苏州府长洲县人。祖父沈澄,永乐年间推举人材,他不去应举。他居住的地方叫“西庄”,每日置酒款待宾客,人们把他比作顾仲瑛。伯父沈员吉,父亲恒吉,都隐居不出,建“有竹居”,兄弟二人读书其中,工诗善画,其奴仆也知书习文

  • 卷三十六·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三十六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三十六><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三十六><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三十六>璿璣玉衡書曰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易曰觀乎天

  • 卷一百八十四·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八十四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论语第九阳货第十七考异古本经可谓知乎知作智下上知好知注并同子之武城作子游之武城 闻歌之声作足利本同 公山弗扰弗作不注同 子路不説説作悦何

  • 卷五十七·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五十七表记子言之君子之所谓仁者其难乎诗云凯弟君子民之父母凯以强教之弟以说安之乐而毋荒有礼而亲威庄而安孝慈而敬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亲如此而后可以为民父母矣非至德其孰能如此乎今父之

  • 多闻品第二十二·佚名

    多闻善能行,修善无烦恼。所行业障消,沙门获妙果。愚迷不觉知,好行不死法。善解知法者,病如芭焦树。犹如盖屋密,闇冥无所见。虽有众妙色,有目不见明。犹如有一人,智达广博学。不闻则不知,善法及恶法。譬如执明烛,悉见诸色相。闻

  • 卷第二十六·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二十六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宗说等锡上 示金庭蔡坦如居士 居士欲成办个事。於祖师门下。当发深信。速了生死。再有一法。过於此法者。无有是处。此一句话头。是换骨灵丹。

  • 周易衍义·胡震

    十六卷,元胡震著。其书将成,胡震去世,由其子胡光大纂集而成。排列次序为乾、坤二卦卦辞下接以《彖传》,继以释《彖》的《文言》,后为《大象》,再次是爻辞,接以《小象》,继为释爻的《文言》,又置《杂卦》于《序卦》之

  •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关汉卿

    简名《救风尘》。杂剧剧本。元关汉卿作。四折,旦本。妓女宋引章急于跳出火坑,不顾赵盼儿的劝阻,拒绝了洛阳秀才安秀实而嫁给了纨袴子弟周舍,婚后受到种种虐待,遂向赵盼儿求救,赵盼儿深知周舍喜新厌旧,酷爱女色,遂设计

  • 七发·枚乘

    汉枚乘作。本文假设楚太子患病,吴客往问,用七种不同类型的事启发楚太子,故名《七发》。文中开头一段作为序曲,叙述此文写作的缘起,下面依次陈说音乐、美食、车马、游观之乐,但都引不起太子的兴趣;再说以田猎、观涛,太

  • 阿育王刻文·佚名

    又称阿育王法敕。指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敕令于磨崖、石柱等所刻之教法诰文。刻文年代约为西元前二五○年。所用文字是接近梵文与巴利文的一种方言。今发现者计有大磨崖、小磨崖各七所、石柱十根、石窟刻铭及石板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