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孔雀东南飞 全文

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

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

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

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

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疋

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

君家妇难为

妾不堪驱使

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

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

堂上启阿母

儿已薄禄相

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

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

始而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

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

何乃太区区

此妇无礼节

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

汝岂得自由

东家有贤女

自名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

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

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

伏惟启阿母

今若遣此妇

终老不复娶

阿母得闻之

槌床便大怒

小子无所畏

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意

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

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

哽咽不能语

我自不驱卿

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

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

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

慎勿违我语

新妇谓府吏

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

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

进止敢自专

昼夜勤作息

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

供养卒大恩

仍更被驱遣

何言复来还

妾有绣腰襦

葳蕤自生光

红罗复斗帐

四角垂香囊

箱帘六七十

绿碧青丝绳

物物各具异

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

不足迎后人

留待作遣施

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

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

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

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

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当

指如削葱根

口如含珠丹

纤纤作细步

精妙世无双

上堂谢阿母

母听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

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

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币多

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

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

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

小姑始扶床

今日被驱遣

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

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

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

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

新妇车在后

隐隐何甸甸

俱会大通口

下马入车中

低头共耳语

誓不相隔卿

且暂还家去

吾今且赴府

不久当还归

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

感君区区怀

君既若见录

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

妾当作蒲苇

蒲苇韧如丝

磐石无转移

我有亲父兄

性行暴如雷

恐不任我意

逆以煎我怀

举手长劳劳

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

进退无颜仪

阿母大拊掌

不图子自归

十三教汝织

十四能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知礼仪

十七遣汝嫁

谓言无誓违

汝今何罪过

不迎而自归

兰芝怼阿母

儿实无罪过

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

县令遣媒来

云有第三郎

窈窕世无双

年始十八九

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

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

兰芝初还时

府吏见叮咛

结誓不别离

今日违情义

恐此事非奇

自可断来信

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

贫贱有此女

始适还家门

不堪吏人妇

岂合令郎君

幸可广问讯

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

寻遣丞请还

说有兰家女

丞籍有宦官

云有第五郎

娇逸未有婚

遣丞为媒人

主簿通语言

直说太守家

有此令郎君

既欲结大义

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

女子先有誓

老姆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

怅然心中烦

举言谓阿妹

作计何不量

先嫁得府吏

后嫁得郎君

否泰如天地

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

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

理实如兄言

谢家事夫君

中道还兄门

处分适兄意

那得自任专

虽与府吏约

后会永无缘

登即相许和

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

诺诺复尔尔

还部白府君

下官奉使命

言谈大有缘

府君得闻之

心中大欢喜

视历复开书

便利此月内

六合正相应

良吉三十日

今已二十七

卿可去成婚

交语速装束

络绎如浮云

青雀白鹄舫

四角龙子幡

婀娜随风转

金车玉作轮

踯躅青骢马

流苏金缕鞍

斋钱三百万

皆用青丝穿

杂采三百疋

交广市鲑珍

从人四五百

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

适得府君书

明日来迎汝

何不作衣裳

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

手巾掩口啼

泪落便如泻

移我琉璃榻

出置前厅下

左手持刀尺

右手执绫罗

朝成绣夹裙

晚成单罗衫

暗暗日欲暝

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

因求假暂归

未至二三里

摧藏马悲哀

新妇识马声

蹑履相逢迎

怅然遥相望

知是故人来

举手拍马鞍

嗟叹使心伤

自君别我后

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

又非君所详

我有亲父母

逼迫兼弟兄

以我应他人

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

贺君得高迁

磐石方且厚

可以卒千年

蒲苇一时韧

便作旦夕间

卿当日胜贵

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

何意出此言

同是被逼迫

君尔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

勿违今日言

执手分道去

各各还家门

生人作死别

恨恨那可论

念与世间辞

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

上堂拜阿母

今日大风寒

寒风摧树木

严霜结庭兰

儿今日冥冥

令母在后单

故作不良计

勿复怨鬼神

命如南山石

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

零泪应声落

汝是大家子

仕宦于台阁

慎勿为妇死

贵贱情何薄

东家有贤女

窈窕艳城郭

阿母为汝求

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

长叹空房中

作计乃尔立

转头向户里

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

新妇入青庐

奄奄黄昏后

寂寂人定初

我命绝今日

魂去尸长留

揽裙脱丝履

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

心知长别离

徘徊庭树下

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

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

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

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

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

夜夜达五更

行人驻足听

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

戒之慎勿忘

猜你喜欢
  卷八百五十五·彭定求
  赵昂·唐圭璋
  周格非·唐圭璋
  补遗 卷七·袁枚
  卷 六·袁枚
  卷之五杂缀·梁章钜
  ◆贞素先生舒頔(贞素斋集)·顾嗣立
  无题·徐志摩
  卷一百十一·徐世昌
  狼狈·闻一多
  卷三百二·曹学佺
  石门诗钞·吴之振
  卷四百二十九·陈廷敬
  黄鹂·徐志摩
  岳州行郡竹篱·张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序·李渔

    昔人之作传奇也,事取凡近而义废劝惩,不过借伶伦之唇齿,醒蒙昧之耳目,使观者津津焉互相传述足矣。自屠纬真《昙花》、汤义仍《牡丹》以后,莫不家按谱而人填词,遂谓事不诞妄则不幻,境不错误乖张则不炫惑人。于是六尺氍毹,现种种

  • 唐诗镜卷十五·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十五 明 陆时雍 编 盛唐第七 岑参【南阳人文本之後天宝中进士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杜甫荐之转左补阙起居郎累迁侍御史出为嘉州刺史退居杜陵山中属中原多故卒死於蜀有集八卷】 【岑参浅而腴多

  • 忠义集卷七·赵景良

    附录诸公诗二文天祥诗越王台登临我向乱离来落落千年一越台春事暗随流水去潮声空逐暮天囘烟横古道人行少月堕荒村鬼哭哀莫作楚囚愁絶看旧家歌舞此衔杯黄金市闭蓬絶粒始南州我过青山故首丘巡逺应无儿女熊夷齐肯作稻梁谋

  • 卷四·佚名

    贯酸斋折桂令【送春】问东君何处无涯?落日啼鹃,流水桃花。淡淡遥山,萋萋芳草,隐隐残霞。随柳絮吹归那答?趁游丝惹在谁家?倦理琵琶,人倚秋千,月照窗纱。【赠曹绣莲】薰风吹醒横塘,一派波光,掩映红妆。娇态盈盈,香风冉冉,翠盖昂昂。

  • 卷三百三 列传九十·赵尔巽

      福敏 陈世倌 史贻直 阿克敦 孙嘉淦 梁诗正   福敏,字龙翰,富察氏,满洲镶白旗人。康熙三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以知县待铨。时世宗在藩邸,高宗初就傅,命福敏侍读。及世宗即位,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雍正三年,迁吏部侍

  • 东林列传卷五·陈鼎

    ○明石有恒传石有恒字伯常湖广黄梅人性高洁以文章名万厯三十四年举于乡四十七年始成进士与邹元标最善尝持其书来东林纳交于诸君子初授浙江遂安知县下车以避劳邀利畏祸三事自誓以程朱正学课士训民输运不任里甲羡缗公贮

  • 卷二十九·张九成

    钦定四库全书孟子传卷二十九宋 张九成 撰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孟子曰子之道貉道也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曰不可器不足用也曰夫貉五谷不生惟黍生之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飱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

  • 世宗本纪·脱脱

    (上)世宗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皇帝,讳名雍,本名叫乌禄,是太祖的孙子,睿宗的儿子。他的母亲是贞懿皇后李氏。天辅七年(1123),乌禄诞生在上京。乌禄身体伟岸,相貌奇特,须髯很美,长过腹部。他的胸部有七个颗粒状的痣,排列好像

  • 卷十二上·沈枢

    <史部,史钞类,通监总类> 钦定四库全书 通监总类卷十二上    宋 沈枢 撰形势门 汉娄敬劝高祖都关中 五年齐人娄敬戍陇西过洛阳因齐人虞将军求见高祖高祖召见问之娄敬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高祖曰然娄敬

  • 卷一·杨士勋

    ◎隐公起元年,尽三年[疏]“春秋”至“第一”。○释曰:“春秋”者,此书之大名。传之解经,随条即释,故冠大名于上也。名曰“春秋”者,以史官编年记事,年有四时之序,春先于夏,秋先于冬,故举“春秋”二字以包之。贾逵云:“取法阴阳之

  • 灌畦暇语 全文·佚名

      ●灌畦暇语自序   灌畦暇语者何?老圃腾颊之云也。尝忆早年,血气未定,铺方纸,运寸管,自许不落人后。亟起以干一旦之名,良甚苦辛,力尽志殚,仅能如愿。终以枯肠不贮机穽,不能随世低昂,中年以来,渐识悔吝。顾胸中有所谓【刮磨

  • 诗解颐卷一·朱善

    明 朱善 撰国风一周南总论周天子之国南南方诸侯之国也谓之周南者修齐治平之道本之乎天子达之乎诸侯表立于此而天下无不知所取正焉法立于此而天下无不知所取则焉此化之所以行而俗之所以美也由闗雎而螽斯其诗作于宫中

  •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朱棣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

  • 那先比丘经卷上·佚名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诸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王大臣长者人民。及事九十六种道者。凡万余人日于佛前听经。佛自念人众日多身不得安。佛意欲舍人众去到闲屏处坐思惟念道。佛即舍人众去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十一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十一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杂揵度智品之七云何一切遍因。前生见苦所断一切遍使。乃至广说。问曰。何以作此论。答或有说者。一切结使。尽是遍使。为止如是意

  •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五·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七子摄颂曰。外道覆认衣  作记死时施有五种亲友  得法独应行尔时佛在王舍城住竹林园。时摩揭陀主影胜大王。闻说妙法得见谛已。遂与八万诸天子众。并摩揭陀国长者居士婆罗门等过百

  • 张文贞集·张玉书

    十二卷。清张玉书撰。张玉书字素贞。江苏丹徒人。清初古文家。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大学士。谥文贞。著有《张文贞集》。此集前有储大文序,不分卷帙,亦无目录。其善写格纸版心皆有松荫堂字。盖其家藏

  • 复古诗集·杨维桢

    诗别集。六卷。元杨维桢撰。杨维桢诗集甚多,此集所载皆琴操、宫词、冶春、游仙、香奁等作,并杂有古乐府,为其门人章琬所编,以其体皆时俗弃而不为,故以“复古”为名,中有黄溍评语和章琬简注。章序称“辑前后所制者二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