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一出 龙战

(旦上)神随书去已多时,眼望人来到转迟。昨夜苏卿占梦吉,节旌落尽是归期。——奴家前日幸遇柳郎,诉尽衷肠,此心稍慰。所付的家书,料想寄到了。今日牧羊牧到远处去些,万一家中人到,早见一刻也好。正是:伫望旌旗天上至,遥听消息日边来。(下)

(内作霹雳声,丑扮雷神舞上)出地升天气势骄,一声谁个不魂消。击除魑魅归幽壤,护送蛟龙上碧霄。——自家雷神是也。奉钱塘龙王法令,到泾河岸上取齐。来此已是,伫立伺候。

(小旦扮电母,两手持镜舞上)霹雳声中舞袖长,手持神镜闪毫光。暗中莫作亏心事,神目随吾照十方。——自家电母是也。奉钱塘龙王法令,到泾河岸上取齐。来此已是,伫立伺候。

(生、小生紫巾红袍、旗、箭,扮火将上)揭罢红旗驾赤云,口虚星焰半江薰。不愁海上昆冈裂,那管人间玉石焚。——自家乃钱塘火龙部下左右二将是也。奉龙主法令,到此取齐,须索伺候。

(净戎装,外、末、老旦、杂,扮水兵随上)

〖北黄钟·醉花阴〗(净唱,众合)白昼阴阴似昏暮,平地里忽喇一声战鼓。翻天裂地倒江湖,遍地里鬼哭神呼。觑俺这眉头一蹙,轻断送万颗头颅。这才是叱咤风云,惹不得的英雄怒!

(众)禀大王:已到泾河了。

(净)扎住营头。

(众应介)

(旦持竿驱羊上)自惊浪静波恬处,忽作悲笳战鼓声。远远望见一队人马,好似三叔的旗帜,不免近前看来。

(众)禀大王:前面一个牧羊女子,好似公主一般。

(净)快叫他来见俺。

(众领旦见介)

(旦)呀!果然是三叔。(哭介)我那叔王呵!

(净)呀!我儿,你果然在此牧羊,是俺害了你也。你且立过一边,看叔叔替你出气。叫左右,摆齐队伍,待俺驾起云头,看了贼子的虚实,然后进兵。

(登云头望介)我看贼营无备,不消御驾亲征,只须立在云头,指挥如意便了。分付水营二将,发兵与他对垒。火营二将,随俺立在云头。待他交锋对垒的时节,觑定人马,当先的赏他一枝火箭;若遇贼龙父子,俱要生擒,不可擅行杀戮!

(众齐应介)

(净)听我道来:

〖喜迁莺〗一个个捐躯争赴,肆野战用不着那琐琐阴符。水战的,卷浪翻湖,先击倒中流砥柱。火攻的,张烈焰,燎甲焚须,似炙鲍鱼。只限你三通鼓,要把那巢穴捣,胁从诛。一个个笑吟吟,来献双俘!

(众应下,二将登云介)

(副净引鱼、虾、蟹、鳖四将上)

〖水底鱼儿〗平地惊呼,风波震五湖。想来非别,只为牧羊奴。

寡人泾河老龙是也。好好的坐在宫中,忽有水卒来报,道钱塘君领兵前来,要和我厮杀。这毕竟是牧羊的贱人,寄信去唤来的。如今速速点起水兵,前去对敌。分付大小三军,料他是削职的困龙,手下没多兵将。你们把虾、鱼、蟹、鳖,分作四队,去与他对垒。杀得过就罢,杀不过,待我御驾亲征。

(众应介,重唱“想来非别”二句下,内作雷声介)

(外上,与鱼战介)

(生放箭,鱼着箭欲走,外拿住砍首,献介)禀大王:献鱼头。

(净)记功候赏。

(末上,与蟹战介)

(小生放箭,蟹着箭欲走,末拿杀、取壳,献介)禀大王:献蟹壳。

(净)记功候赏。

(老旦上,与鳖战介)

(生放箭,鳖着箭欲走,老旦拿杀,取甲,献介)禀大王:献鳖甲。

(净)记功候赏。

(杂与虾战介)

(小生张弓,虾看见欲走,杂扯住虾须,虾跳脱介)

(杂持须献介)禀大王:献虾须。

(净怒介)虾放走了,要须何用?

(杂)禀大王:那鱼、蟹、鳖三样,拿在手里都是不会动的;这虾是滑溜的东西,当不得他会跳,被他一跳,就跳脱了。

(净)分明是得钱卖放,推下去斩了。

(杂磕头介)求千岁饶过这一遭,待小的拿龙来赎罪。

(净)也罢,限你去擒龙,擒不得龙来,斩尸万段。

(杂谢下,副净上)

〖前腔〗塘报欺孤,出兵信也无。想来非别,追到洞庭湖。

寡人差了虾、鱼、蟹、鳖四部雄兵,去与钱塘君对敌,再不见个报捷的回来。寡人守着龙宫宝藏,又不敢擅离。如今没人去打探,却怎么处?

(虾急走上)手段低,没了须;跳得快,身还在。(见介)

(副净)你回来了,胜负何如?

(虾叹气介)大王,大王!你还在这里坐朝问道,全没些悚惧恐惶。他真是龙师火帝,比不得鸟官人皇。旗上写的是“吊民伐罪”,怪你不该把他侄女儿诗赞羔羊。一霎时云腾致雨,不觉的宇宙洪荒。辨不出海咸河淡,直杀得天地玄黄。

(副净)这等,难道你们杀他不过?

(虾)起先也与他寒来暑往,到后来一个个执热愿凉。可怜死得个忠则尽命,都被他拿去适口充肠。

(副净)这等,那三队人马都在那里?

(虾)不要说起。有鳞的既做了死鱼秉直,多脚的也不能勾蟹跃超骧;带甲的空自有背邙面洛,到如今也做不得个率宾龟王。刚刚剩得我虾儿一体,跳脱了来做个鳞潜羽翔。(指嘴上介)连我这盖此身发,也说不得岂敢毁伤!

(副净)这等,我的人马都被他杀尽了。怎么好,怎么好?(顿足介)

(虾)大王,你休要矫手顿足,只有个臣伏戎羌;急急的去推位让国,免使他来捕获叛亡。

(副净呆介)这等,教我去投降不成?

(虾)不怕你不降。

(副净)也罢,龙降龙,虎伏虎,虽有输赢,不比猫鼠。罢!就去投降。

(外、末、老旦、杂杀上,副净)列位不消动手,待我自去投降。

(众)这等,就去。(同行,到介)

(众)禀千岁爷爷:泾河老龙自己来纳款。

(净)着他进来。

(副净跪介)老亲翁在上,泾河龙王拜降。

(净)谁与你认亲来?

〖出队子〗恁与俺相逢狭路,休将那假殷勤的眷字呼。漫想着口如糖,骗去那头颅。谁教你太岁头来动土,欺吾。须教您,认得俺,这无权的逐夫。

(副净)小龙无状,怠慢了令侄女,原是该杀的,只是也要审个来历。当初是令侄女执拗,不肯与小儿成亲,故此罚他牧羊,是要熨他性子的。

(净)他既不肯成亲,为甚么不请俺来劝诲?你敢于凌贱他,目中就没有俺了。你还在此强辩。

(副净)是该死。

(净对众介)小孽畜在那里?快去擒来!

(众应下)

(副净)大王,小龙父子都是该杀的了。只求大王开恩,看数千年相与分上,留我一条血脉。若杀小龙,留了儿子;若杀儿子,留了小龙,也见大王的高谊。

〖刮地风〗(净)你要俺看友谊周全赵氏孤,为甚的责人明自己模糊?试问那牧羊奴谁的亲儿女?难道朋友同胞,直恁情疏?自古道投鼠忌器。莫说我家的人,你不该怠慢;就是我家一只犬,走到你家来,你也该把些恩惠与他。我问你为甚的,忌器轻投鼠,向丈人行屋上弹乌?这壁厢,那壁厢,总是江湖。全不怕垣有耳,口在途,谁不知俺旧钱塘心性豪粗。便做道口如喑,发不出心头怒,待触倒不周山,也把愤懑舒!

(众将丑、老旦对面捆上)禀大王:小的们走到宫中,只见这个丫鬟还搂住他同睡。小的们撞见,就用那捆包猪的法子,捆了他两个来见大王。

(净)放开。

(众放介)

(净见惊介)呀!你的儿子原来是这等一个相貌!(呆介)我且问你,当初不肯成亲,是你不要他,还是他不要你?

(丑)起先是我不要他,后来是他不要我。

(净)你为甚么不要他?

(丑)他的头发是黑狗毛,不是金丝发;脚是三寸狗爪,不是尺二金莲。我闻得人说,妇人家有一岁年纪,值一两银子;他家受了一千两聘礼,只还我十几岁的人。价高货低,故此我不要。

(净大笑介)原来又是个痴子。我且问你,你这些话都是那里听来的?

(丑指老旦介)是他教我的。

(净叹介)我当初只说你像个模样,把侄女与你联姻。谁想是这等一件怪物,还喜得不曾成亲;若成了亲,这一世怎么了?

〖四门子〗还喜得玉无瑕,未受青蝇污。(指老旦介)俺就出千金也买不出这淫娃妒。这都是使者氤氲,暗里相扶,向靛缸留得齐纨素。(老旦)千岁爷,全亏我这个替身,保得公主不曾失节。求千岁爷看这点情分,饶了小妇人罢。(净)俺自有好物酬劳,巧罪偿辜,与你那蠢情郎同归地府!

——左右,把这三个男女,都推出去斩了!

(众推下,欲斩介)

(副净喊介)大王,看数千年相与之情,留了一个罢。

(净沉吟介)我钱塘君一生极爱的是朋友,极重的是交情,他提起“相与”二字,又软了我一半心肠。也罢,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左右,斩了那一男一女,饶了这个老贼。

(众应,斩介)

(副净磕头谢介)

(净)死便饶了,我和你从此绝交,以后在人面前,不许再说“相与”二字。

(副净)是。

〖古水仙子〗(净)念交情,恕罪辜,念交情,恕罪辜,涂抹了金兰当日谱。写写写,写一封,断恩情,杜来往广绝交书。你你你,你是个覆雨翻云的薄幸徒。怎怎怎,怎与俺,有心人兄弟相呼?悔悔悔,悔当初失口缔陈朱。致致致,致今日,把交道轻如土。做做做,做不得个君子慎其初!

——叫左右,讨一辆云车,载了公主,就此班师。

(众应介)

〖尾声〗仍载西施归越国,笑无心合着了勾践平吴。须谅俺大英雄无奸诡计,拚儿女,把人图!

(众随下)

(副净吊场,打恭送介)

(送毕,叹介)这是那里说起?闭门家里坐,祸从天上来。如今儿子杀了,媳妇去了,虾、鱼、蟹、鳖都死尽了。刚刚剩得我一个,真正是寡人了。(内作羊叫介)喜得那群羊还在这里,只得自家赶了回去。(驱羊行介)

虾鱼蟹鳖都干尽,只有群羊留得剩。

求你高叫几声当凯歌,咩咩唱与妈妈听。

猜你喜欢
  卷八百一十八·彭定求
  十八家诗抄·卷十九·曾国藩
  元诗选三集辛集目录·顾嗣立
  后集卷一·罗椅
  卷360 ·佚名
  卷三百四十一·陈思
  卷二十四·王琦
  记画·刘半农
  卷一百一·曹学佺
  芦川归来集补钞·管庭芬
  卷四百五十一·陈廷敬
  卷一百八十六·陈廷敬
  总目六·佚名
  明诗评后叙·王世贞
  丑俊巴·蒲松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朱藻·唐圭璋

      澡号野逸。   采桑子   障泥油壁人归后,满院花阴。楼影沉沉。中有伤春一片心。   间穿绿树寻梅子,斜日笼明。团扇风轻。一径杨花不避人。

  • 第十出 嘱婢·李渔

    (老旦扮丫鬟上)前世不曾修,今生作女囚。幽藏深窖里,夜夜伴光头。自家非别,乃是空和尚瞒人偷买的丫鬟,叫做妙香的便是。当初原是好人家儿女,只因爹娘丧早,卖入宦家为婢,主母妒忌不容,又交与媒婆转卖。谁想被是空这个秃贼,用计买了

  • 弁山小隐吟录原序·黄玠

    黄氏之先宋祥符中自温之乐清徙明之慈溪□□先生以来世笃儒业曽大父临川府君建节乡部始来城居宦成而家益贫三子先大父最长至元丙子家毁于兵厥后子孙挈而西来叔氏依妇家于越其在乡里守坟墓唯仲氏而已自余之西四十有余载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三十·佚名

    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戊寅朔冬至大祀 天子圜丘先期视牲命英国公张溶代告请 太祖配 帝及是日行礼俱命成国公朱希忠 设醮典于大高玄殿十二日停封禁刑屠如例 遣定国公徐延德长宁伯周大经玉田伯蒋荣分祭 七陵都督佥事沉至祭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六十八·佚名

    万历三十年二月甲子朔祭 三皇子 景惠殿以收回祭设赐辅臣○吏部左侍郎曾朝节<锍-釒>辞新命 上优诏不允○荫永嘉大长公主裔孙郭梦兆重庆大长公主玄孙周居经崇德大长公主曾孙杨天佐永淳长公主嫡孙谢<棥心>功各送国

  • 卷之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尚史卷二十八·李锴

    列传六周诸王子传平桓荘诸子 王子狐 王子克 王子頽王子带【甘成公 甘景公 甘简公甘惮公 甘平公 甘桓公附】王子狐平王子郑武公荘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

  • 十国春秋卷六·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吴六列传柴再用秦裴刘金【子仁规】 李友李厚 刘存【陈知新】柴再用汝阳人也始名存孙儒戏下与小校某者结为死友有告小校反儒斩之并执存至诘何故反不对又问曰与彼结死友反则同反耳公诛之复何问焉儒大竒

  • 四书因问卷二·吕柟

    明 吕柟 撰中庸滋问中庸旧本云何曰子思子以明人而尊祖也人也者道也惟孔子为能尽之耳故道非外物自性而出耳由教而为道者戒慎恐惧以谨其独则得率性中和之道而可以为天下大本达道也果致其极焉则位天地育万物天命亦在我

  • 卷五十四·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五十四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二春秋经传集解隠第一杜氏谨按注疏本此惟存其旧文按经典释文及疏义每卷标题如此而为是矣隠公元年考异足利本传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君命也

  • 卷四十·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四十宋 魏了翁 撰既夕礼三陈器庙中南上圹前东面北上至于圹陈器于道东面北上 释曰自此尽拜送论至圹陈器及下棺讫送賔之事云统于圹者对庙中南上此则北上元士葬用輁轴设拨以引輴即绋天子诸侯用

  • 卷九十八·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九十八庶人之孝用天道因地利谨身节用易防九二子克家【臣】按一卦之中五父二子防二坎体系辞言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是于家为次子也程传曰初隂暗居下民之防蒙而无知庶人之常也以隂暗而至于

  • 卷十三·道世

    △敬佛灾第六(此有七部)▲述意部第一夫至人应感,慈赴物机。色相光明,振德於甘露之泽;影留图像,遣化於日隐之运。所以忉利暂隔,犹致刻檀之圣容;况坚固长晦,孰忘畴写之心哉!是故发源西国,则优填创其始;移教东域,则汉明肇其初。沿兹而

  • 大明高僧传卷第六·如惺

      皇明天台山慈云禅寺沙门释如惺撰  习禅篇第三之二(正传十七人附见十人)  华亭昭庆寺沙门释法宁传一  释法宁因住沂州马^7□山故号马^7□山。东密州莒县李氏子也。初依沂州天宁妙空明和尚得度。参侍既久尽得云

  •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十九·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录五止观者。此被十信初心之中品也。止中疏先由等者。此明未修行已前。今以下正明修止。谓以始觉觉知诸尘境界。唯识所现无外境相。尘境既寂分别不生。心境俱止也。即破尘相为止境。无分别为止心。心境两

  • 卷下(二)·道宣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二)四药受净篇第十八报命支持勿过于药。药各乃通。要分为四。言时药者。从旦至中圣教听服。事顺法应。不生罪累。言非时药者。诸杂桨等对病而设时外开服。限分无违。七日药者。约能就法尽其

  • 卷第三十·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三十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爱敬纳息第四之二云何供养恭敬乃至广说。问何故复作此论。答前虽别说供养恭敬自性。而未总说于一境转。今欲显示此二于一境转故作斯论云何

  • 格言联璧·金缨

    金缨著。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蒙学教材,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按儒家大学,中庸之道,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主要内容为框架,收集有关内容的至理格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