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百四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四十一

宋 陈 思 编

元 陈世隆 补

古梅吟藳【五】

拜李谪仙墓

先生放旷士浩气吞洪蒙蓬池与紫阁轩葢绎相从经营紫河车破费十载功金鼎驯乌兎炎炎丹光红一击混沌破落地寻无踪神仙有水解戏剧惊愚蒙当年遗剑履一锸秋云封我亦钻?学此心良劵同朅来荐泉菊紫骑疑相逢俨如真面目晓月印寒空

登采石望夫石

良人戍楚竟蹉跎极目天涯嵗月多赖有江流是知已有声似和扊扅歌

登和州八公山昔年周师俘敌于此有碑屹其上

万姓丛居一弹丸八公何在路漫漫中原北望已尘暗边地秋来又枣丹猎猎隂风征骨乱茫茫夜月鬼声寒老兵指防生擒处岘首残碑带泪看

哭赵信庵二首

祥云中屹祝融峯秀出全材一钜公银管曽提修国史金戈几出策边功九秋健羽横空鹗万里威声当道熊谭国为前冀国后汗青千古玉玲珑

麟符玉策总兵权手托江淮半壁天大节有闗宗社里深谋常画庙堂先三朝已表蝉冠像八袠终逢鸡梦年不独羊公碑尚在万民堕泪滴湘烟

秋日绵溪

万顷寒潭镜面平数声征雁呌霜晴满林落叶秋风老山路黄昏人少行

哭秋崖先生三首

气节昂斯世先生千载人可怜成白首犹只到朱轮茅取羣狙怒雪逢越犬狺方离罗织辱身世已成尘欧苏唤不起文印属秋崖大雅非常调正音不类俳寒江濯文思明月镂吟懐传业有杨晏遗书冢墓埋昔年经盼目此日罢从游尤许为上足敢令出一头圣涯窥浩荡学海探深幽一瓣南丰后他师不复求

吴越归秋晚

湖海归来晚园荒菊几丛秋山吟骨痩霜叶醉顔红吊影寒溪曲懐人落月中青灯滋味永不用哭途穷

座中咏蝉分韵得饥字

两翼才干殻已离便升乔木最高枝银牀落叶秋风里金掌盘欹晓露时断续翻成无调曲悲凉做出苦吟诗前身应是夷齐辈高卧西山自忍饥

春晚野步

寻花篱下蝶牵引酌酒林间鸟劝酬山色不随春态老笛声自起夕阳愁

寓感

周家敦八政姬旦衡何平秦家尚奇法四海怨商君凤鸟时一鸣枭鸟时一鸣一鸣以为周一鸣以为秦法重灭尔族德重润尔身天帝厌杀伐勿使伤阳春

离怨

杨栁如少年春风吹得老朝为白雪花暮为浮萍草明月照妾夫夜夜闗山道明月分半光照妾顔色好空闺一十年芳容秋叶槁寳马嘶妾夫归对镜画眉双泪垂前日夫悮妾今日妾悮夫妾貌不如夫去时

故人见寄韵

青年铁砚亦曽磨壮不如人可奈何松菊犹存陶令迳烟云不碍邵公窝吟廊缓步看修竹醉石高眠枕緑莎一笠一蓑吾事足江湖浩荡白鸥波

楼居狂吟【并引】

新安梅翁吴龙翰学陶隠居作楼三层平生多好书故作丹壁多好睡故作壶天多好游故作明月沧波多好?虚故作与汗漫期葢其胸中有数千卷书眼中有美少年不能好世俗之好而能好其所好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然则知梅翁者谁乎故自描写其趣云

茅斋梅着市防间长与青山面目悭突兀小楼初结就竹牀石枕卧看山

楼间丹壁富藏书悮学相如卖子虚何不买牛勤教子邵平?地要人锄

觅得楼中一觉眠将身化蝶入壶天平生睡债何时足春在梅花纸帐边

湖海真成万里游寒风吹破黒貂裘归来卧占楼千尺梦落沧波明月舟

汗漫相期欲控鲸楼粗可寄闲身天教吴猛亲常健乞与商山九斛尘

振衣千仞兴悠哉一日看山十二回胸次谁人有丘壑便容携酒上楼来

四山如画不胜奇朝暮烟云都是诗楼上吟声穿碧落天公罚我鬓成丝

胸次玲珑着九垓政须时复兴崔巍楼高手可扪星斗移掇天河入酒杯

诸方防遍一枯藤苦节期传夜半灯?景登楼持棒喝不容人上第三层

偃月炉深紫气浮红铅黒汞大丹头梅翁欲挹浮丘诀专为黄山作此楼

附录

古梅赋【并序】

余家有古梅突兀富饶之旁枝干连理而茂先曽伯叔大父联武巍科曽大父尝作连理梅赋以见意余诗人也与梅为胶漆交梅而至古标格愈不凡敬依韵扁吾窝因为之赋其词曰

忻故园之古梅兮灿瑚之寳树悬瑶台之明月兮的皪琼花玲珑玉蕊矧鹣比翼乎铁榦兮乃连理而荐瑞顾此槎牙兮其仰斯逆其偃斯醉其高斯达其低斯跂鹤膝峥嵘??交峙蛟背突兀犇腾之势或横枝照水如纫兰之湘累或半树粘雪如飱氊之汉使或荒山冲寒孤根回暖如采薇孤竹君之二子烈士慷慨羁臣顦顇茹铁筋骨镂冰肠胃乃导引其形躯兮如雾拥而云垂如鸿飞而虎踞故能曜其夜鹤之骨而枯其秋蝉之蜕也若余者与伊纳交庐其旁诏弟读书对亲奉觞呼吸清寒咽嚼清香而庶几泻吟笔之琳琅者乎

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四十一

猜你喜欢
  卷五百六十四·彭定求
  周起·唐圭璋
  ●卷四·潘德舆
  ●卷三·徐陵
  第十九出 邹慰夏孤·王世贞
  第二十五出 忆女·汤显祖
  ●词莂目录·朱祖谋
  卷三十八·王奕清
  卷140 ·佚名
  五言卷五·洪迈
  荆南倡和诗集·周砥
  一句话·闻一多
  卷四百六十二·曹学佺
  卷一百二·曹学佺
  卷六·文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楔子·郑光祖

    (老旦扮卜儿上,诗云)急急光明似水流,等闲白了少年头。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老身姓李,夫主姓王,曾为太常博士之职,不幸病卒于官。先夫在日,止生一个孩儿,名唤王粲,学成满腹文章,只是胸襟骄傲,不肯曲脊于人,有他波父蔡邕丞

  • 白莲集卷五·齐己

    唐 释齐已 撰寄仰山光味长者大仰禅栖处杉松到顶隂下来虽有路归去毎无心鸟道峰形直龙湫石影深经行谁得见半夜老猿吟贻庐岳陈沆秀才为儒老双鬓勤苦竟何如四海方磨剑空山自读书石围泉眼碧秋落洞门虚莫虑捜贤僻征君旧此

  • 卷之十五·佚名

      顺治二年。乙酉。三月。甲申朔礼部奏言、三月初三日、例应祭历代帝王。按故明洪武初年立庙将元世祖入庙享祀。而辽金各帝皆不与焉但稽大辽、则宋曾纳贡。大金、则宋曾称侄。当日宋之天下、辽金分统南北之天下也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纪昀

    校雠略(臣)等谨案校雠之要在于正部分考原委部分者犹星垣之次舍也原委者犹山川之支脉也谈天者必明次舍度地者必寻支脉编 书者必循部分原委书各自为类因其类而类之此部分也于各自为类之中而复有异同焉有先后焉此原委也昔

  • 卷七十七·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七十七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盖诸葛刘郑孙母将何传第四十七 盖寛饶字次公魏郡人也【师古曰盖音公盍反】明经为郡文学以孝廉为郎举

  • 卷三十六·宋敏求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唐大诏令集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三十六宋 宋敏求 编诸王除亲王官庆王潭凉州都督制庆王琮司徒制荣王琬安北大都护制命三王制停颍王等节度诰越王系天下兵马元帅制奉节郡王适天下兵马元

  • 二十一年·佚名

    (戊子)二十一年大明萬曆十六年春正月1月1日○朔乙酉,全羅監司尹斗壽狀啓:龍潭縣,去十二月十五日,地震,自西南,聲甚轟輵。1月2日○丙戌,二所巡廳軍號,趁不受去。兵曹啓:「以夜深,不爲受去。」傳曰:「軍法解弛,於此可見。」命囚巡將李

  • 大学衍义卷一·真德秀

    帝王为治之序尧曲【虞书篇名典者常也】曰若稽古帝尧【曰若发语辞曰字与粤越通用稽考也言考古之帝尧其事云云也】曰放勲【放至也亦广大之意如放乎四海之放勲功也】钦明文思安安【钦敬也思去声】允恭克让【允信也克能也

  • 甚么话·石成金

    积善人家庆有余,议甚么? 皇天无亲,惟德是依。举头二尺有神明,欺甚么? 暗室亏心,神目如电。远在儿孙近在身,疑甚么? 若还不报,时辰未到。越奸越狡越贫穷,坏甚么? 人若痴懦,反有大福。神明正直无私曲,诌甚么? 只论善恶,不论祈祷。不礼

  • 卷五十七·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五十七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十七><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十七><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十七><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十七>節掌節

  • 滕文公下·孟子

    本篇以论立身处世的“出处”、气节等为主,很富有哲理性,当然也仍然离不开政治。全篇原文共10章,本书选8章。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原文】陈代①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

  • 卷五·李光坡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述注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述注卷五安溪李光坡撰○九嫔掌妇学之灋以敎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各帅其属而以时御叙于王所注曰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枲自九嫔以下九九而御于王所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六·佚名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善財童子。正念思惟。彼大願精進力守護一切眾生光明夜神。以解脫力。現等一切眾生心所見身。現等一切眾生形像身。現等無邊色相海身。現等一切處方俗威

  •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三之下·智顗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弟子法慎记弟子灌顶再治分别禅波罗蜜前方便第六之三第三验知虚实。略为二意。一正明验知虚实。二简是魔非魔。一明验知虚实者。若于定中。发诸禅善根。是中有真有伪。不可谬生取舍。所以者何。若发诸

  •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佚名

    太上大道君述存思五星步空常飞纲之道,以逃形变景,飞行玉清,又授诸符以变化飞升。此经可校勘多种古经。

  • 巧联珠·刘璋

    清雍正间可语堂刊本《巧联珠》目录书影清雍正间可语堂刊本《巧联珠》正文书影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四卷十五回。题“烟霞逸士编次”。序中又称其为“烟霞散人”,或为清初太原刘璋。成书于清雍正年间。现存主要

  •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佚名

    全一卷。唐朝不空译。与《大乘八大曼拿罗经》同,而后有八大菩萨赞。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内容叙述八曼荼罗之建立法,及说修行者应依何法速证菩提。

  • 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说五类护摩之仪轨不同:一息灾,二增益,三降伏,四钩召,五敬爱。有二本:一明藏所载,师子国沙门释智藏译(智藏为不空原名)。一日本空海等请回本国者,不空译。载于明藏者,文有烂脱,无八天形像,又彼此之文互有详略。今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