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四章 冥司断案

〔小生上〕苦塡不满火坑。屡偿难了寃债。安得三轮尽空。化作莲花世界。自家阎罗天子。日夜为众生造业。勘磨公案。判断罪狱。不得安闲。世人造业。不论广众大庭。暗室屋漏。不论施为行事。动念举心。这裏幽隐悉知。毫发毕照。人都道是照以业镜。烛以火珠。查考功曹。对验文簿。如此而已。不知我自家神光悉能照见。今日有许多罪囚。不免查问一番。判官吏卒何在。〔判官吏卒上吏〕禀上大王。第一起淸河张嫣儿谋杀亲夫夏璜事。〔问嫣嫣辩〕禀上大王。丈夫其实病故的。如何寃枉奴家。〔夫辩〕此妇人与奸夫黄振合谋。以索绞小人至死。〔小生〕令取业镜来照。〔照科吏〕禀上大王。业镜照章张嫣儿与黄振通情。醉其夫以酒。二人合谋。用绳索绞死夏璜是实。〔小生〕是了。将重犯各用扭肘。押入地狱。〔吏〕禀大王。第二起绛州参军范博平将妻金氏推溺淮河身死事。〔小生问金氏答〕大王。妾农家之女。委果章身微贱。范博平布衣时。娶妾为妻。贫穷相倚。妾纺织裁缝。资夫学业。淸秋寒夜。妻织夫读。相共一灯。后博平得官。身荣心变。嫌妾寒微丑陋。岂堪为士大夫之妻。韩平章有女。许嫁博平。载妾行至淮河。诱妾乘夜开窗玩月。从后推堕溺死。竟赘平章之家。〔范〕大王。金氏其实登舻望月。偶误失足堕水。博平颇读书知大义。岂敢作此负心事。〔小生〕也罢。叫鬼卒火速去召淮河水神来问。〔卒诺下吏〕禀大王。第三起太原王延叟吿人谋子占产事。〔小生问王延叟答〕禀上大王。小人王延叟。家富子幼。以家产托友人陈神愿家仆臧义儿。两人谋死儿子。尽占家财。产业尽空。宗祀遂绝。负义不仁。莫大于是。〔陈〕此皆臧义儿做的事。小人颇知其谋。屡屡戒止。反辱骂小人。不仁不义之事。小人其实不曾同谋臧义。〔臧〕都是陈神愿造谋。小人区区一个家奴。怎做得逆天大事。〔小生〕这也不难。令两人以手自摸其心。负心者手黑。不负者手白。〔卒命两人摸心科卒〕禀上大王。陈神愿的手白。臧义儿的手黑。〔小生〕义儿。你如今怎么说。〔臧〕小人今番招了。〔小生〕叫判官。把这厮着实用刑一番。押入地狱。〔判诺押下卒带淮水神上神〕淮河水神叩见大王。〔小生〕绛州参军范博平妻金氏溺死淮水。你知道么。〔神〕小神知道。大王听禀。范氏博平贫士。金家女子寒微。少小娶为结发。夫妻颇号齐眉。伉俪红颜相得。誓死白首同归。多少靑灯夜雨。共捱淡饭黄虀。不是夫君薄幸。争奈势异时移。小家儿女可厌。相国婚姻又催。撇此荆钗裙布。恋他翠绕珠围。名士尙慕富贵。贤相亦弃扊扅。绐此登舻逞望。因而举手轻推。不是嫦娥寻伴。还因河伯娶妻。菰叶云沈黑米。莲房波冷红衣。一曲湘灵写怨。千年精卫含悲。大王要知此事。君其问诸水湄。〔小生〕我知道了。淮神就此请回。〔神诺下小生〕将范博平押入重大地狱裏去。〔吏〕禀大王。第四起散骑常侍孟豕韦谤司农卿萧黄流交通逆贼事。〔丑〕禀上大王萧黄流其实交通史思明。不是小官造谤。〔小生〕胡说。这件事也不照业镜。也不问功曹。只以我神光照你。你那一日欲造谤谋害萧黄流。卜之关眞君。关眞君报汝大凶签。你尙不肯止。再求再卜。神明大怒。筒裂签飞。这是有的么。〔丑惊〕大王。这是有的。〔小生〕你回到密室。闭门造谋。婢女送茶到门。闻你凶谋。惧恐事泄。手刃此婢。这是有的么。〔丑惊〕大王。是有的。〔小生〕你造言谤萧黄流交通史思明谋逆。说萧黄流曾在客坐上说史思明也是一员良将。朝廷不能驱使。以致猖獗。卽此言语。扭揑成谤书。这是有的么。〔丑惊〕大王。是有的。情罪已露。神鉴无私。罪人不敢再置一辩了。〔小生〕孟豕韦造此弥天大谤。致萧黄流身死家破。骨肉仳离。着判官押去。先拔谗人之舌。然后送入地狱。〔吏〕禀大王。众生多犯淫欲。共若干起。求大王判断。〔小生〕此辈为欲火所煎。可入汤火及八热等地狱。〔吏〕禀大王。众生多犯杀生。共若干起。〔小生〕此辈合入刀山剑树等地狱。〔吏〕禀大王。众生多犯悭贪谋夺强占。瘠人肥已。毫厘不舍。共若干起。〔小生〕此辈贪习生水。结水为冰。合入寒冰咤咤波波罗罗等地狱。〔吏〕禀大王。众生多犯骄慢轻凌。不敬天地三光。亵渎圣贤。欺侮尊长师友。共若干起。〔小生〕此辈骄逸驰流。奔腾放纵。合入血河灰河热沙毒海融铜灌呑等地狱。〔吏〕禀大王。众生多犯嗔怒。至于相杀相雠。寃对无已。共若干起。〔小生〕怒火交攻。铸气为金。宜入刀剑铁捆斧钺鎗锯等地狱。〔吏〕禀大王。众生多犯奸诈欺诳。共若干起。〔小生〕欺诳之人。精神幽暗。心志飞扬。宜入黑暗械锁尘土屎尿等地狱。〔吏〕禀大王。众生多犯骂詈咒诅诬谤等罪。共若干起。〔小生〕此等矫枉压人。横作口舌。宜入拔舌犂耕合山合石碾硙舂磨等地狱。〔吏〕禀大王。众生多犯五逆十恶。及谤经毁佛等。共若干起。〔小生〕此辈名为极恶大罪。宜入阿鼻地狱。直待劫终。乃得章狱。其谤经毁佛者。此劫虽终。复寄在他方地狱。永无章期。〔卒押下科小生〕判断公事已完。请三位尊师相见。〔卒请科外末生上外〕三途渺渺苦无边。〔末〕长夜漫漫几时晓。〔生〕阎王努目折万灵。〔合〕菩萨低眉悲六道。〔小生〕公事在身。失陪三位尊师。有罪了。〔外〕大王鉴观有赫。公判无私。可敬可服。〔小生〕众生屡劫受苦。只是执迷。如之奈何。望尊师普度。〔外〕千圣证道。俱发大弘誓愿。众生普度不尽。誓不自证菩提。争奈罪业难尽。地狱不空。佛亦无如之何也。贫僧回至西天。当禀过如来。大转法轮。使地狱众生。小苏苦报。就此奉别大王。〔小生〕不敢久留杖钖。容弟子奉送。地府冥冥无日月。尼珠何幸照迷途。〔外末生〕愿移天地为金界。便搅长河尽酪酥。〔并下〕

猜你喜欢
  俞国宝·唐圭璋
  刘克庄·唐圭璋
  麓堂诗话全文·李东阳
  卷第六·黄彻
  卷一乙酉·孙元衡
  白云樵唱集原序·王恭
  卷二·龙榆生
  初集卷九·乾隆
  卷471 ·佚名
  卷一百十八·冯惟讷
  古诗镜卷六·陆时雍
  卷九十五·陈思
  卷四百十六·陈廷敬
  卷一百二十五·佚名
  总目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之十七·高启

    呉郡髙啓季迪著南州徐庸用理编七言絶句马周见太宗圗封事朝闻夕拜官新丰无复客衣寒书生未有鸢肩相只说君臣际㑹难闻旧教坊人●渭城●罢独凄然不及新声世共怜今日●王賔客尽江南谁识李亀年山中别寕公归西坞一上香台㸔

  • ●卷三  风土第三·王克昌

         殷梦高曰:洪范庶徵与五行相应。而风者,土之应也。王制有言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盖万物本乎土,土之气积而成风。其刚柔轻重之习,皆因夫寒暖燥湿之宜,虽古圣王,不能强是使同也。然而裁成辅相以左右之。修其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七·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三十年十有一月乙亥朔忠训郎王瑀为合门祗候丁丑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徐度守尚书左司郎中 直秘阁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吕广问守尚书右司员外郎戊寅皇侄常德军承宣使权主奉益王祭祀居广为华容军节度使以

  • 卷之二百七十七·佚名

    光绪十五年。十一月。戊午。谕内阁、前因安徽宿松霍邱等州县。被水成灾。经陈彝奏请拨款赈抚。当即照所请行。本日据沈秉成奏、各属秋禾歉收。复经降旨将各灾区应徵钱漕。分别缓徵。藉纾民力。惟念该省沿江之安庆、

  • 一二四○ 文源阁总办详校全书处为移送供事朱廷玉等事致内阁移付·佚名

    一二四○ 文源阁总办详校全书处为移送供事朱廷玉等事致内阁移付乾隆五十二年八月十二日文源阁总办详校四库全书处为移付事。本年五月二十七日准贵阁移送供事朱廷玉、张树培分派挖补处当差,今已事竣,理合先行给付回阁当

  • 九三八 寄谕奉天府尹伯兴另行缮折参奏广宁县知县杨鹏翮·佚名

    九三八 寄谕奉天府尹伯兴另行缮折参奏广宁县知县杨鹏翮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尚书和<珅>字寄侍郎兼管奉天府尹伯<兴>,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奉上谕:据伯兴参奏广宁县知县杨鹏翮领运四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六·阿桂

    乾隆三十六年辛夘五月壬戌上谕内阁曰阿尔泰着入阁办事其四川总督员缺着德福补授仍俟德福到川后阿尔泰再行囘京六月戊寅阿尔泰奏言据打箭炉员弁禀称革布什咱头人勾连金川于四月初五日半夜发兵将革布什咱官寨占据土司不

  • 梁襄传·脱脱

    梁襄,字公赞,是绛州人。梁襄自幼是孤儿,由叔父梁宁收养。梁襄生性颖悟,每天记言论一千多字。大定三年(1163),考中进士,分配到耀州任同官主簿。三次被迁..州任淳化令,有优秀的政绩。考察认为他勤政廉洁被提升为庆阳府推官,又被

  • 曹钦程传·张廷玉

    曹钦程,江西德化人。中进士,被授予吴江知县。他任意贪污,以滥用刑罚博得刚正不屈的名声。巡抚周起元弹劾他,结果他被贬职,改任顺天府教授,调任国子监助教。他巴结汪文言,得以任为工部主事。到汪文言败后,钦程又极力排挤他,通过

  • 卷六·允禄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礼器图式卷六冠服三皇太后皇后皇贵妃以下至乡君冠服<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皇太后皇后冬朝冠 谨按本朝定制皇太后皇后冬朝冠薫貂为

  • 《古事记》序·太安万侣

    巨安万侣言。夫混元既凝,气象未效,无名无为,谁知其形。然乾坤初分,参神作造化之首,阴阳斯开,二灵为群品之祖。所以出入幽显,日月彰于洗目,浮沉海水,神祀呈于涤身。故太素杳冥,因本教而识孕土产岛之时,元始绵邀,赖先圣而察生神立人

  • 大学翼真卷七·胡渭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人之常情于此五者一有所向则失其好恶之平而陷于一偏是以身有不修不能齐

  • 第十一章 2·辜鸿铭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辜讲孔子在年老的时候说:“在前几年,在我周游列国的时候跟着我共患难的那些人中,现在却没有一

  • 昭公·昭公二十七年·左丘明

    【经】二十有七年春,公如齐。公至自齐,居于郓。夏四月,吴弑其君僚。楚杀其大夫郤宛。秋,晋士鞅、宋乐祁犁、卫北宫喜、曹人、邾人、滕人会于扈。冬十月,曹伯午卒。邾快来奔。公如齐。公至自齐,居于郓。【传】二十七年春,公如

  •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胜天王般若经七卷 并后序  濡首菩萨分卫经二卷  大明度无极经四卷  文殊所说般若经二卷  文殊般若经一卷 第二译  仁王般若经二卷  新译仁王经二卷 大广智  仁王护国结

  • 花严经探玄记卷第十六·法藏

    (此尽性起品)魏国西寺沙门法藏述佛小相光明功德品第三十初释名佛者。标人表德。小相者形大辨体。光明者依体起用。功德者用所成益。此则依人显德。体用为名。二来意者。前品大相各有光明。皆照法界而未显所照利益之相

  • 台湾郑氏纪事·川口长孺

    三卷。川口长孺编纂。川口长孺,日本水国藩国史总裁。该书记郑氏始末,涉及明末事。上起庆长十七年(1612),下至元禄十三年(1700)。搜求明清间诸书及日本各家撰述,隐括缀辑,排比熔铸,萃为一书。凡事注出处所抵牾之处,辨析异同,诠

  • 弥勒来时经·佚名

    全一卷。弥勒六部经之一。译于东晋。译者不详。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与竺法护所译十七纸之下生经(已佚)、鸠摩罗什译之下生经为同本异译。本经之说法中肯,尤以最初及最后之叙述方式异于其他诸经,颇堪注意。经初无‘如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