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申酉之嵗,予箋注杜工部詩于紅豆山莊。既卒業,有友人謂予曰:“玉溪生詩,沈博絶麗,王介甫稱為善學老杜,惜從前未有為之注者。元遺山云:詩家総愛西崑好,只恨無人作鄭箋。子何不併成之,以嘉恵来學?”予因繙覈新舊唐書,本傳,以及箋啓序状諸作所載,于英華文粹者,反復参考,乃喟然嘆曰:“嗟乎義山,葢負才傲兀,抑塞于鈎黨之禍,而傳所云‘放利偷合,詭薄無行’者,非其實也。”

夫令狐綯之惡義山,以其就王茂元鄭亞之辟也;其惡茂元鄭亞,以其為賛皇所善也。賛皇入相,薦自晋公,功流社稷。史家之論,每曲牛而直李。茂元諸人,皆一時翹楚。綯安得以私恩之故,牢籠義山,使終身不為之用乎?綯特以仇怨賛皇,惡及其黨,因併惡其黨賛皇之黨者,非真有憾于義山也。太牢與正士為讐,綯父楚比太牢而深結李宗閔楊嗣復。綯之繼父,深險尤甚。会昌中賛皇擢綯臺閣,一旦失勢,綯與不逞之徒竭力排陷之,此其人可附離為死黨乎?義山之就王鄭,未必非擇木之智,渙邱之公。此而目為放利偷合,詭薄無行,則必将朋比奸邪,擅朝亂政如八關十六子之所為,而後謂之非偷合,非無行乎?且吾觀其活獄弘農,則忤廉察;題詩九日,則忤政府。于劉蕡之斥則抱痛巫咸;于乙卯之變則銜寃晋石。太和東討,懐積骸成莽之悲;黨項興師,有窮兵禍胎之戒。以至《漢宫》《瑶池》《華清》《馬嵬》諸作,無非諷方士為不經,警色荒之覆國。此其指事懐忠,鬱紆激切,直可與曲江老人相視而笑,断不得以放利偷合詭薄無行嗤摘之者也。

或曰,義山之詩半及閨闥讀者,與玉台香奩例稱,荆公以為善學老杜,何居?予曰:男女之情,通于君臣朋友,《國風》之螓首蛾眉,雲髪瓠齒,其辭甚亵,聖人頋有取焉。《離騷》托芳草以怨王孫,借美人以喻君子,遂為漢魏六朝樂府之祖。古人之不得志于君臣朋友者,往往寄遥情于婉孌,結深怨于蹇修,以序其忠憤無聊,纒綿宕往之致。唐至太和以後,閹人暴横,黨禍蔓延。義山阨塞當塗,沈淪記室。其身危,則顯言,不可,而曲言之;其思苦,則荘語,不可,而謾語之。計莫若瑶台璚宇,歌筵舞榭之間,言之可無罪,而聞之足以動。其《梓州吟》云:“楚雨含情俱有託”,早巳自下箋觧矣。吾故曰:義山之詩,乃風人之緒音,屈宋之遺響。葢得子美之深而變出之者也。豈徒以徴事奥博,擷采妍華,與飛卿柯古争覇一時哉?學者不察本末,類以才人浪子目義山。即愛其詩者,亦不過以為帷房暱媟之詞而巳,此不能論世知人之故也。予故博考時事,推求至隠,因箋成而發之,以復于友人,且以為世之讀義山集者告焉。

順治巳亥二月朱鶴齡書于猗蘭堂

猜你喜欢
  卷七百六十九·彭定求
  卷二百三十·彭定求
  程武·唐圭璋
  ●第五出 访丽·孟称舜
  卷二十四·馀编二·冯金伯
  第廿六折 隗顺埋环·冯梦龙
  楔子·郑光祖
  第二折·郑廷玉
  卷十·万树
  卷二十·仇兆鳌
  卷208 ·佚名
  卷四十三·陈邦彦
  卷二十·沈季友
  双溪集巻七·杭淮
  卷十·陈镒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一十八·彭定求

        卷618_1 【读《阴符经》寄鹿门子】陆龟蒙   清晨整冠坐,朗咏三百言。备识天地意,献词犯乾坤。   何事不隐德,降灵生轩辕。口衔造化斧,凿破机关门。   五贼忽迸逸,万物争崩奔。虚施神仙要,莫救华池源。   

  • 李铨·唐圭璋

      李刘梅亭先生四六标准有李通判铨,盖铨为宁宗时人,曾官通判。   点绛唇   一朵千金,帝城谷雨初晴后。粉拖香透。雅称群芳首。   把酒题诗,遐想欢如旧。花知否。故人清瘦。长忆同携手。

  • 快乐·闻一多

    快乐好比生机: 生机底消息传向绮甸, 群花便立刻 披起五光十色的绣裳。快乐跟我的 灵魂接了吻,我的世界 忽变成天堂, 住满了柔艳的安琪儿!

  • 卷之一百十八·佚名

    洪武十一年夏四月癸卯朔○乙巳宁夏卫地震东北城垣崩三丈五尺女墙崩一十九丈○戊申岁星犯键闭○己酉享太庙○阇婆国王磨那陀喃遣其臣淡罔巴从等奉表贡苾布油红布檀香豆蔻等物○以礼部侍郎朱梦炎为本部尚书梦炎字仲雅南

  • 卷之三百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十四·曾巩

    <史部,别史类,隆平集> 钦定四库全书 隆平集卷十四 宋 曾巩 撰 侍从 乐黄目字公礼抚州宜黄人父史字子正母梦许真人令吞五色珠而生史史有文辞初仕江南归朝再举进士登甲科所至不修谨获谴官至职方

  • 六 直隶总督周元理奏购访遗书情形折·佚名

    六 直隶总督周元理奏购访遗书情形折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初七日直隶总督臣周元理谨奏,为钦奉上谕事。乾隆三十七年十月二十七日承准大学士刘统勋字寄内开,乾隆三十七年十月十七日奉上谕:前以历代流传旧书及国朝儒林撰述,向

  • 张知白传·脱脱

    张知白字用晦,沧州清池人。幼年酷爱学习,考中进士,经多次升迁河阳节度判官。咸平年间(998~1003)上疏奏对,言说当今最要紧的事情,真宗感到十分奇异,奉召应试舍人院,代理右正言。敬献《凤..箴》,出知剑州。过了一年,奉召考试中书,

  • 十四年·佚名

    (庚戌)十四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春正月1月1日○朔壬午,下綸音于八道、兩都曰:「是年卽老農所謂,庚戌大有之年也。昔我聖祖盛德至誠,克享天心,維時上章,秋事大熟。國有千倉之富,野多遺秉之利,斗米三錢,盛事尙傳。予否德,其敢曰勿替肯穫

  • 表记·姚际恒

    是篇较坊记为劣,多是老庄之学,其言仁处尤戾,战国异端之学,告子虽外义,然尚以仁为内也,此则并仁而外之矣。其篇名表记者,取篇中仁者天下之表也。列下帖。(卷九○,页一)子言之:「归乎!君子隐而显,不矜而庄,不厉而威,不言而信。」君子

  •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胜天王般若经七卷 并后序  濡首菩萨分卫经二卷  大明度无极经四卷  文殊所说般若经二卷  文殊般若经一卷 第二译  仁王般若经二卷  新译仁王经二卷 大广智  仁王护国结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三·佚名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復次善男子。汝因此故。求善知識。勿於身心而生疲倦。見善知識。勿生厭足。請問善知識。勿憚勞苦。親近善知識。勿懷退轉。供養善知識。無令間斷。隨順善知

  • 卷第十·费隐通容

    续藏经 五灯严统五灯严统卷第十法眼宗南岳下八世罗汉琛禅师法嗣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余杭鲁氏子。七岁依新定智通院全伟禅师落发。弱龄禀具於越州开元寺。属律匠希觉师。盛化於明州鄮山育王寺。师往预听习。究其微旨。

  • 道余录·道衍

    逃虚子姚广孝着卓吾李贽阅明道先生曰:佛学大概且是绝伦类,世上不容有此理。又其言待要出世,出那里去?又其迹须要出家,然则家者,不过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此等事皆以为寄寓,故其为忠孝仁义,皆以为不得已尔。又要脱世网,至愚迷

  • 新刻玄沙录序·玄沙师备

    伏以佛演三乘。如灯传不夜之光。宗分五派。实法续无生之旨。曩时玄沙备师。名徧四海。为禅者所宗。逈绝觉路。无心即心。道范遗芳。玄猷溢世者也。余从东渡数稔。得阅宋元丰间孙觉所序刊本玄沙广录。奈何华夏岁久。湮

  • 香销酒醒词·赵庆熺

    一卷。《曲》 一卷。清赵庆熹(1792——1847)撰。赵庆熹,字秋舲,浙江仁和 (今浙江杭州市)人,道光进士,二十年后,始选授县令,因病未赴任,改调婺州教授,晚年礼佛。《香销酒醒词》乃赵庆熹之少时作品,取佛门繁华落尽,大梦

  • 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赵宋施护译。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第一品之别译。

  • 最上乘论·弘忍

    全一卷。唐代弘忍述。论述守一己之心为修道之要门。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内题为‘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此论内容共分果、行二门,藉十四条问答方式,论释有关自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本师、众生与佛同体、持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