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折

(刘无敌跚马儿领番卒上,云)某乃刘无敌是也。若不是养爷宇文庆说呵,我怎生知道。如今领兵,到的阵前,两家敌住,见了我父亲,自有个主意。兀的尘挨起处,敢是大唐家军兵来也。(正末领卒子上,云)大小三军。摆开阵势者。(唱)

【越调】【斗鹌鹑】俺兀自有美良川的威风,榆科园的猛气。止不过病了秦琼,又不曾闲了敬德。都是我鞭打就的江山,枪刺成的社稷。这逆贼,敢料敌,则问他武艺如何,就待欺负我年华老矣。

【紫花儿序】我施逞会挟人捉将,显耀会撞阵冲营,卖弄会挝鼓夺旗。他须披不的两重铠甲,带不的三顶头盔,敢和我相持?便做有铜铸就的天灵和那铁背脊,鞭着处粉零麻碎。今日个将遇敌头,直杀的他马不停蹄。

(云)来将是谁?(刘无敌云)某乃大将刘无敌。你是谁来?(正末云)则我是大唐家尉迟公是也。(刘无敌背科,云)这个是我父亲。(回科,云)兀那老将军,你老了也,你回去罢。(正末云)这厮好无礼也呵!(唱)

【小桃红】觑了这北番军校好着我笑微微,我比他争些年纪。(刘无敌云)看了我血气方刚,后生可畏。量你老人家到的那里。(正末唱)你倚仗着血气方刚有雄势,你可也便休题,则我这不剌剌趁日追风骑。乌油甲密砌,点刚枪锋利,岂不闻老将会兵机?

(刘无敌云)兀那老将军,你别着一个出马来,你去自在罢。(正末唱)

【鬼三台】雁翅张,鱼鳞砌,列寨栅,攒军队。齐臻臻排开阵势,则听的悠悠的画角吹,冬冬的花腔鼓击。小可的见了肝胆碎。便英雄怕不魂魄飞。都是些沉点点鞭简挝锤。明晃晃枪刀剑戟。

(做调阵子科)(刘无敌云)看了我父亲的武艺呵,怕不好,则是气力不加,我又不敢还他,则是遮截架隔些儿者。(正末唱)

【调笑令】往日间,但逢敌,骤马横枪觉甚的。我攒搠丢打不曾离,不曾离前心两肋。我见他遮截得来省气力,倒拖斗的我气喘狼藉。

(刘无敌云)我这里便待下马认父亲来,有众将压着阵哩。不中。我诈败落荒的走,父亲必然赶将我来。(刘无敌做走下)(正末云)这厮走了也,更待干罢,不问那里赶将去。(做追科)(刘无敌上,云)我父亲赶将来了。我走到这无人去处,我下的马来。兀的不是我父亲,您孩儿跪在地下,父亲须认您孩儿者。(正末上,云)这厮走了,可在这里。(刘无敌云)父亲认的您孩儿么?(正末云)你是谁?(刘无敌云)则我是你二十年前撇下的孩儿,叫做尉迟保林。(正末唱)

【麻郎儿】谁使的你来认义?(刘无敌云)是宇文养爷说来。(正末唱)谁使的你敢相持?(刘无敌云)是刘季真来。父亲不信呵,兀的水磨鞭信物在此。(正末云)将来我看。(唱)我把信物接将来手里,看有甚亲题标记。

【幺篇】兀的,我临老也,尉迟,喜欢来那似今日。自相别存亡不知,怎想你成人长立?

(刘无敌做悲认科,云)父亲一自相别,可早二十年光景也。(正末唱)

【络丝娘】这几年不通个信息,怎想着今朝得见你。恰才厮杀处你是赢不的,可是让我哩?(刘无敌云)我特的认父亲来,恰才两阵之前,被众将压着,难以明认,我故意佯输诈败。(正末唱)好儿也,方信道后生可畏。

(云)孩儿,你那宇文养爷,怎生对你说来?(刘无敌云)父亲,您孩儿本不知,养爷宇文庆说:父亲降唐时节,撇下孩儿,才得三岁,被刘季真认做了儿,枉生了这二十年,不曾认的父亲。今日凭着这信物,才得父子相逢。父亲受您孩儿几拜咱。(正末云)孩儿,我和你同见军师去来。(刘无敌云)父亲,您孩儿怕不要同去,争奈无寸箭之功。父亲先去,待您孩儿再回军中,去拿的刘季真来,一者与父亲出力,二者也就做孩儿进身之礼。(正末云)既如此。我先去也,你随后便来。(唱)

【收尾】团圆了尉迟公,烦恼杀刘家里,只明日早来到营中宴喜。这的是天指引一个小将军,共扶持我那当今大唐国。(下)

(小尉迟云)我恰才认了父亲也,回到营中,活拿那刘季真去来。(下)

猜你喜欢
  卷二百八十五·彭定求
  卷二百三十二·彭定求
  李流谦·唐圭璋
  ◆刘修撰闻(容窗集)·顾嗣立
  第一折·佚名
  少年行·戴望舒
  卷五 今體詩·王士祯
  卷十二·陈起
  卷三十一·朱彝尊
  卷二十·乾隆
  卷六十五·吴之振
  卷五十三·吴之振
  同文馆唱和诗巻三·邓忠臣
  御选宋诗卷七十八·康熙
  岑参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九十九·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九十九岑参临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题县南楼黎阳城南雪正飞黎阳渡头人未归【一作渡口人渡稀】河边酒家堪寄宿主人小女能缝衣故人高卧黎阳县一别三年不相见邑中雨雪

  • 志第三十九 百官四·欧阳修

    ○十六卫△左右卫上将军各一人,从二品;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将军各二人,从三品。掌宫禁宿卫,凡五府及外府皆总制焉。凡五府三卫及折冲府骁骑番上者,受其名簿而配以职。皇帝御正殿,则守诸门及内厢宿卫仗。非上日,亦将军一人押仗

  • 一一三二 掌浙江道监察御史左周奏请清查全书缮字总数并采进书籍折·佚名

    一一三二 掌浙江道监察御史左周奏请清查全书缮字总数并采进书籍折乾隆五十年十二月初二日*掌浙江道监察御史臣左周跪奏,为请清查四库全书缮字总数并采进书籍,以归核实事,恭惟我皇上稽古右文,广罗典籍,钦定四库全书及《荟

  • 一○二四 军机处为《雉园存稿》业经销毁无从查考校定人事致河南巡抚咨文·佚名

    一○二四 军机处为《雉园存稿》业经销毁无从查考校定人事致河南巡抚咨文乾隆四十九年五月初八日办理军机处为咨覆事。准贵抚咨称:明季傅梅所著《雉园存稿》一部,应请发交查明校定何人,以便办理等情。准此。查《雉园存稿

  • 绎史卷一百二十三·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秦并巴蜀史记惠文王后九年司马错伐蜀灭之 苴蜀相攻击各来告急于秦秦惠王欲发兵以伐蜀以为道险狭难至而韩又来侵秦秦惠王欲先伐韩后伐蜀恐不利欲先伐蜀恐韩袭秦之敝犹豫未能决战国策司马错与张仪争论

  • 卢杞传·欧阳修

    卢杞,字子良,父亲卢弈,被安禄山杀害,卢杞有口才,但十分丑陋,脸如鬼,呈蓝色。居常衣食寒碜不以为耻,人们不知其矫情,都说他有乃祖卢怀慎遗风。靠父荫任清道率府兵曹参军,仆固怀恩曾召他为朔方府掌书记,因病而免,补为鸿胪卿,出任忠州

  • 卷九·彭百川

    <史部,杂史类,太平治迹统类钦定四库全书太平治迹统类卷九宋  彭百川  撰仁宗诸臣谋国远略天圣元年秋八月先是钱惟演自河阳赴亳州朝京师图入相张咏奏惟演险人今若遂以为相必大失天下望太后遣内侍持奏示之惟演犹望

  • 卷之六十七  病逸漫記(明)陸釴 撰·邓士龙

    (病逸漫記,一卷,明陸釴撰。釴,字鼎儀,崑山人。天順八年進士,殿試第二。授編修,歷修撰、諭德。成化時進太常少卿兼侍讀。事蹟詳明史文苑傳。) 國朝欽天監每年二月初一日進曆樣,十一月朔頒大統曆於百官。進內有上位曆、七政曆、

  • 柏常骞禳枭死将为景公请寿晏子识其妄第四·晏婴

    景公为路寝之台,成,而不踊焉。柏常骞曰:“君为台甚急,台成,君何为而不踊焉?”公曰:“然!有枭昔者鸣,声无不为也,吾恶之甚,是以不踊焉。”柏常骞曰:“臣请禳而去。”公曰:“何具?”对曰:“筑新室,为置白茅。”公使为室,成,置白茅焉。柏常

  • 御制日讲礼记解义序·康熙

    御制日讲礼记解义序皇祖圣祖仁皇帝稽古右文命儒臣日值讲筵五经通监以次进讲荟萃羣言?明旨要胪为解义积有成编译以国书颁示中外各制序言弁其端而授诸梓易书诗三经先竣春秋若干卷刻於雍正年间惟礼记卷帙浩繁藁本存繙书

  • 卷三十四·严粲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缉卷三十四 宋 严粲 撰 闵予小子之什    周颂 闵予小子嗣王朝於庙也【朝音潮○笺曰嗣王谓成王也除武王之丧将始即政朝於庙也】 闵予小子【笺曰闵悼伤之言也○李氏曰左传云寡君少遭闵凶予不能文

  • 卷第七十·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七十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贤圣品第六之十四复以何缘诸阿罗汉等。离有顶染同不受后生。然于其中有于烦恼证不生法。而非一切。有说由根有差别故。此释非理。以契经说退不退法根品同故

  • 四分律卷第五十五(第四分之六)·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调部之一尔时世尊在毗舍离。时优波离即从坐起,偏露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须提那伽兰陀子,与故二行不净行,是犯波罗夷不?”佛言:“优波离!最初未制戒,不犯。”尔时婆阇子比丘,愁忧不乐不

  • 第二十一章 诸王之事迹·佚名

    库提康那之子阿婆耶刹帝利,而出见美丽大塔之僧伽。(一)漏尽而得自在,离秽净心之[比丘等]于纳骨堂供养[遗骨]而诵[法]。(二)王快心于纳骨堂,闻[彼等]讽诵,右绕于塔,于四门皆不得见[任何之姿]。(三)人人主之王,遍归命于最上之讽诵,思惟&ldquo;

  • 耕学斋诗集·袁华

    十二卷。明袁华撰。袁华字子英,江苏昆山人。生于元季,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后因累逮系,死于京师。此集共古体诗七卷、近体诗五卷,不知何人所编。《明史艺文志》不著录。考杨维桢为作《可传集》序,称袁华自二十岁后

  • 敬业堂诗集·查慎行

    诗集。 清查慎行(1651—1728)撰。五十卷。慎行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更现名,字悔余,号初白,又号查田,浙江海宁人。康熙时赐进士出身,官翰林院编修,曾从黄宗羲、钱澄之学。著有《人海记》、《周易玩辞集解》、《黔中风土

  • 普贤菩萨行愿赞·佚名

    梵名Bhadra-cari^-pran!idha^na ,或 Samantabhadra-carya^-pran!idha^na-ra^ja。全一卷。唐代不空译。略称普贤行愿赞。收于大正藏第十册。以偈颂赞叹普贤菩萨十大愿。总计七言四句六十二颂一七三六字。盖此赞为四十华

  • 十二缘生解迷显智成悲十明论·李通玄

    亦称《解迷显智成悲十明论》、《释华严十明论》。佛教著述。唐李通玄撰。一卷。运用《华严经》中的思辨方式,分十门论述十二缘生(十二因缘)。认为十二缘生既是一切众生“逐妄迷真”、随生死流转的“大苦海”,又是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