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楔子

(冲末扮秦昭公领卒子上,云)先祖颛顼苗裔孙,赐姓赢氏国为秦。只因善御扶周主,恶来有力事于殷。某乃秦国昭公是也,先祖乃颛顼之后。自犬戎伐周,先祖襄公将兵救周,战阵有功。周东徙洛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封祖襄公为诸侯,赐岐山之西地。自襄公至成公七世,乃立其祖穆公。闻楚人百里奚之贤,欲重币赎之,恐楚不与,乃请以五羚羊皮赎之。是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矣,穆公与语国事,乃大悦,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穆公卒,葬从死者一百七十七人,秦人哀之,为作《黄鸟》之诗。至孝公乃十四世,山河始固,强国六公,齐威、楚宣、魏惠、燕悼、韩哀、赵成。秦地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孝公乃惠振孤寡,招战士,明功赏,秦国大治。自兄武王卒,立某为公。俺秦国军有百万,将有千员,西接巴蜀,北控叶蕃,南连襄邓,东有蒲坂。今天下七国皆来伏秦,惟有赵国成公不来。某久闻赵国有楚和氏玉璧,价值万金,某心欲要求之,无计可取。今某手下有大将白起,唤他来商量怎生取索。左右,与我唤将白起来者。(卒子云)理会的。白起安在?(外扮白起上,云)少年为将领雄兵,铁马金戈定两京。全凭韬略安秦地,官封护国大将军。某秦国大将白起是也。郿郡人氏。自昭王十三年为将,击韩之新城,攻韩魏之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官封武安君之职。今天下七国皆伏秦国。惟有赵国不伏。数次要领将收赵,昭公不允。今有昭公呼唤,须索走一遭去。左右,报复去,有大将白起来了也。(卒子云)理会的。(报科,云)喏,报的大王得知,有白起来了也。(秦昭公云)着他过来。(卒子云)理会的。着过去。(做见科)(白起云)主公呼唤白起,有何军国之事商议?(秦昭公云)将军,今天下七国,皆伏于秦,惟有赵成公不伏俺秦国,今请你来商议。(白起云)大王,此事小哉。俺秦国军有百万,将有千员,若起兵与赵交锋,必然擒拿了赵成公,定了赵地也。(秦昭公云)白起,想赵国多有英雄,倘若与他交锋,若俺军不利,枉惹各国耻笑。赵国廉颇好生英勇,俺不当起兵,则可以智取也。(白起云)大王,赵国既有廉颇大半,俺怎生智取也?(秦昭公云)白起,某久闻赵国有无瑕玉璧,价值万金。咱这里差一使命,直至赵国,索取玉璧,与他十五座连城换取。若赵成公见说十五座连城,必送玉璧前来,俺收其玉璧,不与连城,玉璧秦国有之。他若不送半玉璧来时,俺秦国起大势军马,问罪兴师,擒拿成公。此计如何?(白起云)大王,此计大妙。若送玉璧到于秦邦,不放其人还国,其宝秦国收之。若无玉璧,某统大势雄兵,将赵国踏为平地。则今日便差使命赵国走一遭去。(秦昭公云)白起,就差使命,则今日便去取索玉璧。若来时,报复我知道。则为这无瑕玉璧有光莹,差使命火速离京。若送入秦邦境界,我看他休指望十五座连城。(下)(白起云)则今日差使命赵国取玉璧去了。此一去若有玉璧,万事罢论。若不与呵,某统大势秦兵,活拿成公,方称某平生之愿。秦将英雄谁可当,今差使命出咸阳。不将玉璧亲身到,活拿廉颇剑下亡。(下)(外扮赵成公领卒子上,云)晋地三分出祖襄,为因智伯定兴亡。程婴立孤心存赵,至今万古把名扬。某乃赵成公是也。自祖襄公三分晋地,都于邯郸,祖遂胡服招骑射。二十年,祖略中山地,至宁葭;西略胡地,至榆林,胡王献马。二十一年,攻中山,献四邑。今天下七国争雄,五国皆伏于秦,惟有赵国不从于秦。久闻秦国白起,要起秦兵,与赵交锋。奈俺赵国有老将廉颇,十分英勇,秦不敢兴兵,皆惧此人也。今日某在邯郸观书,左右那里,门首觑者,若有人来时,报复我知道。(卒子云)理会的。(外扮使命上,云)奉命离京出帝都,驱驰鞍马又当途。只因玉璧亲临赵,孤矢之间显丈夫。小官乃秦国使命是也。奉昭公之命,亲赍书呈,直至赵国索取玉璧。说话中间,可早来到邯郸也。小校报复去,有秦国使命在于门首。(卒子云)理会的。(报科,云)喏,报的主公得知,有秦国使命至此也。(赵成公云)着他过来。(卒子云)理会的。过去。(秦使命做见科)(赵成公云)兀那使命,你此一来,有何公干?(使命云)上告大王知道,今奉昭公之命,闻知赵国有无瑕玉璧,价值万金。俺主公敬奉十五座连城,换取玉璧。若大王允诺,可遣人送玉璧至秦,换取连城,以结两国之好。如若不从,两国干戈必起。伏望大王台鉴不错。(赵成公云)兀那使命,你且回本国。某与臣宰商议然后自有个主意。(使命云)大王,小官告回,望大王早遣人来。则今日小官便回秦国去也。只因这赵国玉璧号无瑕,故教两处起争差。今剩驿马回京兆,休辞海角与天涯。(下)(赵成公云)秦国使命去了也。小校,与我唤将大将廉颇来者,我与他商议玉璧之事。(卒子云)理会的。廉将军安在?主公呼唤。(廉颇上,云)幼年为将定邯郸,英雄赳赳展江山。伐齐曾破登莱路,威镇秦齐燕与韩。某乃赵国大将廉颇是也。为某大破齐兵,官拜上卿之职。今有成公呼唤,不知有何事,须索走一遭去。可早来到也,小校,报复去,道有廉颇来了也。(卒子云)理会的。(报科,云)喏,报的主公得知,有廉颇来了也。(赵成公云)着他过来。(卒子云)理会的。过去。(做见科)(廉颇云)大王呼唤廉颇,有何事干?(赵成公云)将军,唤你来不为别,今有秦昭公差一使命,持书前来,索取无瑕玉璧,愿以十五座连城偿之,故请老将军商量此事也。(廉颇云)大王,此一事其中有诈,倘若将玉璧送到秦邦,若昭公不与城池,可不自送了玉宝,又不与城池,枉惹邻邦耻笑。愿大王思之。(赵成公云)老将军,若俺不送玉璧去时,秦国若领兵前来,俺可怎了也?(廉颇云)大王,自古道兵来将迎,水来土堰。他若领兵前来,俺这里领兵与他交锋。若战敌不胜呵,再做个摆布。(赵成公云)将军,岂不闻“三思而后行,再思而可矣”?左右,与我唤将中大夫蔺相如来者。(卒子云)理会的。蔺相如安在?(正末上,云)小官乃赵国中大夫蔺相如是也。方今七国之分,用秦齐燕赵韩楚魏。某辅佐赵成公,建国于邯郸。七国诸侯,内有强秦、壮楚、雄燕,大齐。今有秦国数次征伐俺邻邦,奈俺赵国武有廉颇,文有小官蔺相如,以此不曾得俺半根折箭。今日主公呼唤,不知有甚事,须索走一遭去。可早来到也,报复去,道有蔺相如来了也。(卒子云)理会的。(报科,云)喏,报的主公得知,有蔺相如来了也。(赵成公云)着他过来。(卒子云)理会的。过去。(做见科)(正末云)主人呼唤小官有何事?(赵成公云)大夫,唤你来不为别,今有秦国差一使命前来,索取无瑕玉璧,与咱十五座连城换之,故请你文武二人,商议此事。(正末云)据着主公心思,这玉璧可是与他也不与他?(赵成公云)我想来,咱将玉璧送与他,他必然赏与咱十五座连城;他若不与俺城时,咱再做个计较。(正末云)廉将军,据你意下如何?(廉颇云)据着我说,玉璧不当与他。倘有失错,悔之晚矣。(正末云)将军此言,说的差了也。(廉颇云)我怎生说的差了?若是玉璧不去呵,他必然来征伐俺赵国,老夫统领赵国精兵,与秦决胜败,未知谁赢谁输,再做商量。(正末云)将军,可不道“一日干戈动,十年不太平”?(赵成公云)大夫,俺若将玉璧送与他,他若还不肯偿城,咱怎生再得这玉宝?(正末云)主公,如今秦昭公要俺这无瑕玉璧,他以十五座连城换此玉璧,他岂有真心?他以城求璧而不与,曲在我矣;与之璧而不与我城,则曲在秦矣。主公,小臣蔺相如虽然不才,我愿奉璧而往。如若秦公无意偿城,则臣请完璧而归。我主意下如何?(赵成公云)大夫,想昭公兵有百万,将有千员。你若到秦境,他收了玉宝,将你拘在咸阳,人不能归赵,宝不能回国,那其间则怕你悔之晚矣。(廉颇云)大夫,你言者不当。秦乃虎狼之国,兵多将广,马壮人强,有并吞六国之心。想当日六国强兵,交锋于函谷,皆大败而回。何况你懦弱之人,不习兵甲之事,你若到秦邦,必然失宝丧命,那其间枉惹英雄耻笑。(正末云)将军息怒。如秦国不与连城,小官不完璧而归,对着主公、众官在此,小官永不还赵国!(赵成公云)大夫,玉璧价值万金,非同小可,则要你小心在意者。(廉颇云)相如,你若这一去,失了无瑕玉璧,囚你在咸阳城内,休想俺赵国起兵来救你。(正末云)将军放心也。(唱)

【正宫】【端正好】何须你列枪刀,排队伍,成和败全在相如。(廉颇云)大夫,你此一去,敢有去的路儿,无那回来的路儿。(正末唱)元帅怕有去路道我无回路,他将我厮小觑忒欺负,则今日离赵国践程途。他若是怀奸诈,我可便使机谋,(赵成公云)大夫,则要你疾去早来,小心在意者。(正末云)主公放心也。(唱)我手里怎肯道甘献与他这荆山玉。(下)

(廉颇云)主公,相如去了也。他这一去,舍命丧身之路。玉璧不能回国,相国必然久困于秦,教邻邦耻笑也。(赵成公云)将军,相如如此一去,胜负未知。他若是不得秦城,完璧回国,那其间我将他重重加官赐赏,未为晚矣。则为这昭公使计用心机,故教两国起相持。你若是完璧偿城得两便,那其间封官赐赏把名题。(下)

猜你喜欢
  卷四百九十四·彭定求
  卷三百九十六·彭定求
  卷一百二十一·彭定求
  吴淑虎·唐圭璋
  史隽之·唐圭璋
  巴谈·唐圭璋
  ●卷一·李调元
  第一折·佚名
  三集卷一百·乾隆
  卷十四·孙默
  卷一百二十一·冯惟讷
  卷一百一·陈思
  庐溪集钞·吴之振
  ●红线女·沈泰
  狂鼓史渔阳三弄·徐渭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之六·高启

    呉郡髙啓季迪著南州徐庸用理编五言古诗赋得贞娘墓送蟾上人之虎丘色相终壊㓕佳人能久妍断碑山寺里小冢竹林邉兰叶春风带苔花暮雨钿情留呉

  • 第十七折 囊首·李玉

    [杂扮禁子上]虎头门里偷生少,枉死城中冤鬼多。自家镇府司禁子是也。目今司中人犯,惨不过是东林一案。可怜那些官儿也有拷打不过,当堂了命的;也有带伤受刑,腐烂身亡的;也有昏迷绝食,含冤自毙的;也有逼计气绝,灰囊压死的;不知坏了

  • 卷十一·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十一目録【四十五字】谒金门韦庄【三首】薛昭藴牛希济阎选魏承班【二首】冯延巳苏轼【二首】苏庠【二首】秦湛周紫芝陈克【四首】赵师侠张元干康与

  • 卷十八·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十八 宋 陆游 撰 丙午五月大雨五日不止镜湖渺然想见湖未废时有感而赋 朝雨暮雨梅正黄城南积潦入车箱镜湖无复鍼青秧直浸山脚白茫茫湖三百里汉讫唐千载未尝废陂防屹如长城限氐羌啬夫有秩走

  • 第四回 仇大郎赚卖姜娘子 郑知县怒杀赵阎罗·蒲松龄

    却说仇福待了二日,那头渐渐的好了。魏名听的他分了家,甚喜,合伙了两个相识的来请仇福散闷。 [耍孩儿]仇大郎实是潮,赌的钱不大高,园里空可没嗄粜。一向待赌无有本,分了家才有了梢,光棍们已是下上套。虽然是席上有酒肉,却一个

  • 列传第二十八·李延寿

    韩麒麟 程骏 李彪 孙昶 高道悦 甄琛 高聪韩麒麟,昌黎棘城人。自云汉大司马增之后也。父瑚,秀容、平原二郡太守。麒麟幼而好学,美姿容,善骑射。景穆监国,为东曹主书。文成即位,赐爵渔阳男。父亡,在丧有礼。后参征南慕容白曜军

  • 东都事略卷一百六·王称

    列传八十九  王黼字将明开封祥符人也为人有口辨才疎隽而寡学术极智巧便佞举进士调相州司理参军宰相何执中荐之除秘书郎进符宝郎迁左司谏张商英为相寖失徽宗意徽宗召蔡京于钱塘遣中使赐以玉环黼揣知徽宗之意数条奏京

  • 卷之一千二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七十二·佚名

    光绪九年。癸未。十月。甲子。谕内阁、宝鋆、阎敬铭奏、请将崇文门委员先行解任撤委一摺。崇文门委员内务府郎中火□犮阳阿。被□□□尔□妄拏勒罚各节。业经查有确据。该员供仍狡展。着先行解任撤委。严行质讯。现

  • 六一五 山东巡抚国泰奏汇解违碍书籍并分缮清单呈览折(附清单二)·佚名

    六一五 山东巡抚国泰奏汇解违碍书籍并分缮清单呈览折(附清单二)乾隆四十四年四月二十日山东巡抚臣国泰跪奏,为查收违碍书籍,汇行解缴,恭折具奏事。窃照违碍书籍,攸关风俗人心,未便片纸只字留存。臣凛遵谕旨,严饬地方各官,无分

  • 卷三十四·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十四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仁宗时通判泾州尹源作唐说及叙兵十篇上之其唐说曰世言唐所以亡由诸侯之强此未极于理夫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

  • 卷二十七·长孙无忌

    <史部,政书类,法令之属,唐律疏义  钦定四库全书唐律防义卷二十七唐 长孙无忌等 撰杂律下【凢二十八条】在市人众中惊动诸在市及人众中故相惊动令扰乱者杖八十以故杀伤人者减故杀伤一等因失财物者坐赃论其误惊杀伤

  • 目录·程端学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春秋本义目録     春秋类卷首名氏   纲领   通论   问答卷一隠公卷二隠公卷三隠公卷四桓公卷五桓公卷六庄公卷七庄公卷八庄公卷九闵公

  • 外储说右上 译文·韩非

    君主用来控制臣下的方法有三种:一对权势不能加以驯化的臣下,君主就要把他除掉。师旷的回答,晏婴的议论,都丢掉了利用权势控制臣下这种易行的办法,而去称道实施恩惠争取民众这种困难的办法,这就如同,和野兽赛跑,不知道除掉祸害

  • 宁波七塔寺歧昌老和尚八十冥寿启·太虚

    宁波七塔报恩崇寿寺歧昌老和尚,为太虚之授经师。本年夏初,展礼授经故居永丰寺,距师圆寂垂十年矣。寺由师再传法徒妙安住持,已焕然一新,求师之手迹遗文而不可得,为怅然久之!顷师之法子七塔寺方丈本舟和尚等,以本年十二月二日─

  • 陆子余集·陆粲

    诗文集。 明人陆粲(1494—1551)撰。八卷。粲字子余。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靖进士。曾官工科给事中、贵州都镇驿丞、永新知县,善治盗。以念母乞归。母没,未终丧卒。有《左传附注》、《春秋胡氏传辨疑》等。是集八万

  • 鸭绿江上·蒋光慈

    现代短篇小说集。蒋光慈著。上海亚东图书馆1927年1月初版。除卷首冠有《自序诗》1篇外,收《鸭绿江上》(初载1926年4月16日《创造月刊》第1卷第2期)、《碎了的心》、《弟兄夜话》(初载1926年9月5日、20日《光明》第5和6

  • 老学庵笔记·陆游

    笔记。 南宋陆游(1125—1210)撰。十卷。游有《陆放翁全集》已著录。陆游晚年书室称老学庵,故名。此编以平时所录趣闻为正续篇,陈振孙称其书“所记见闻,殊有可观”。《宋史·艺文志》入杂史类,《文献通考》入“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