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五

《霓裳羽衣舞》,始于开元,盛于天宝,今寂不传矣。白乐天作歌荅(《历代诗话》本作“和”)元微之云:“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锺暮角催白头。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秋来无事多闲闷,忽忆《霓裳》无处问。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以上八句宋本无,据《历代诗话》本补)答云十县(宋本作“苏州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惟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想其千姿万状,缀兆音声,具载于长歌,按歌而谱可传也。今元集不载此,惜哉!赖有白诗,可见一二尔。“虹裳霞帔步摇壁,钿缨累累佩(《历代诗话》本作“佩”)珊珊”者,言所饰之服也。又曰:“散序六奏未动衣,中序擘騞初入拍,繁音急节十二遍,唳鹤曲终长引声。”言所奏之曲也。而《唐会要》谓《破阵乐》、《赤白桃李花》、《望瀛》、《霓裳羽衣》,揔名法曲。今世所传《望瀛》,亦十二遍,散序无拍曲,终亦长引声。若乐奏《望瀛》,亦可髣髴其遗意也。又曰:“由来(《历代诗话》本作“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言所用之人也。然所用之人,未详其数。若曰:“玉钩栏下香桉(《历代诗话》本作“案”,下同)前,桉前舞者颜如玉。”则疑用一人。若曰:“张态李娟(《历代诗话》本作“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则又疑用二人。然明皇每用杨太真舞,故《长恨词》云:“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则当以一人为正。郑嵎《津阳门诗》注,叶法善引明皇入月宫,闻乐归,笛写其半。会西凉府杨敬述进《婆罗门曲》,声调脗合,按之便韵,乃合二者制《霓裳羽衣》之曲。沈存中云:《霓裳曲》用叶法善月中所闻为散序,以杨敬述所进为其腔。未知所据也。又谓《霓裳》乃道调法曲。若以为道调,则误矣。乐天《嵩(《历代诗话》本作“高”)阳观夜奏霓裳》云:“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则《霓裳》用商调,非道调明矣。厥后文人往往指《霓裳》为亡国之音,故杜牧诗云:“《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明皇杂录》云:“天宝中,上命宫中女子数百人为棃园弟子,皆居宜春北院。上素晓音律,时有马仙期、李龟年、贺怀智皆洞知律度,而龟年恩宠尤盛。自禄山之乱,散亡无几。老杜《逢李龟年》云:“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白乐天云:“白头病叟泣且言,禄山未乱入梨园。欢娱未足燕寇至,万人死尽一身存。”又有《梨园弟子诗》云:“白头垂泪话(《历代诗话》本作“语”)梨园,五十年前雨露恩。莫问华清今日事,满山红叶鏁(《历代诗话》本作“锁”)宫门。”读之可为凄怆。

书生作文,务强此弱彼,谓之尊题。至于品藻高下,亦略存公论也。白乐天在江州,闻商妇琵琶,则曰:“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口哲]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在巴峡闻琵琶》云:“弦清拨利语铮铮,背却残灯就月明。赖是无心惆怅事,不然争奈子弦声。”至其后作《霓裳羽衣歌》乃曰:“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惟闻杜鹃哭。”乍贤乍佞,何至如此之甚乎?韩退之美石鼓之篆,至有“羲之俗书趂妩媚(《历代诗话》本作“逞姿媚”)”之语,亦强此弱彼之过也。

许浑《韶州夜燕诗》云:“鸲鹆未知狂客醉,鹧鸪先听美人歌。”《听歌鹧鸪词》云:“南国多情多艳词,鹧鸪清怨绕梁飞。”又有《听吹鹧鸪》一绝,知其为当时新声,而未知其所以。及观李白诗云:“客有桂阳至,能吟山鹧鸪。清风动葱竹,越鸟起相呼。”郑谷亦有“佳人才唱翠眉低”之句,而继之以“相呼相应湘江阔”,则知《鹧鸪曲》効鹧鸪之声,故能使鸟相呼矣。

刘梦得《竹枝》九篇,其一云:“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其一云:“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其一云:“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曾摧。”又言昭君坊、瀼西春之类,皆夔州事。乃梦得为夔州刺史时所作。而史称梦得为武陵司马,作《竹枝词》,误矣。郭茂倩《乐府诗集》言,唐贞元中,刘禹锡在沅湘,以俚歌鄙陋,乃依骚人《九歌》,作《竹枝辝》九章。则茂倩亦以为武陵所作,当是从史所书也。

王维因鼓《郁轮袍》登第,而集中无琵琶诗。画思入神,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者以为天机所到。而集中无画诗。岂非艺成而下不欲言耶?抑以乐而娱贵主,以画而奉崔圆,而不欲言耶?

张衡作《南都赋》云:“怨西荆之折盘。”李善云:“即楚舞也。折盘,舞貌。”余谓盘有两义,亦有盘舞也。张衡《七盘舞赋》云:“历七盘而纵蹑。”鲍照诗云:“七盘起长袖。”乐府诗云:“妍袖陵七盘。”《宋书乐志》曰:“盘舞,汉曲也。汉有柈舞,而晋加之以杯,言接杯盘于手上而反复之,至危也。”凡此者,皆谓用盘而舞,非盘旋之义。

《宋书乐志》有《白纻舞》,《乐府解题》誉白纻曰:“质如轻云色如银,制以为袍余作巾,袍以光躯巾拂尘。”王建云:“新缝白纻舞衣成,来遟邀得吴王迎。”元稹云:“西施自舞王自管,白纻飜飜鹤翎散。”则白纻,舞衣也。王建云:“新换《霓裳》月色裙。”岂《霓裳羽衣舞》亦用白耶?《柘枝舞》起于南蛮诸国,而盛于李唐。传(《历代诗话》本作“得”)于今者,尚其遗制也。章孝标云:“《柘枝》初出鼓声招,花钿罗裙耸细腰。”言当招之以鼓。张承福云:“白云(《历代诗话》本作“雪”)慢回抛旧态,黄莺娇啭唱新词。”言当杂之以歌。今制亦尔。而郑任(《历代诗话》本作“在”)德诗云:“三敲画鼓声催急,一朵红莲出水遟。”则所用者一人而已。法振诗云:“画鼓催来锦臂攘,小娥双起整霓裳。”则所用者又二人。按乐苑用二女童,帽施金铃,抃转有声。其来也,于二莲花中藏花,拆而后见,则当以二人为正。今或用五人,与古小异矣。

《凤将雏曲》,吴竞《乐府题要》云:“汉世乐曲名也。”而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无此词。独《通典》载应璩《百一诗》云:“为作《陌上桑》,反言《凤将雏》。”张正见《置酒高殿上》云:“《琴挑凤将雏》。”当是用相如鼓《琴挑》云,“凤兮归故乡,四海求其凰”之义,则此曲其来久矣。按《晋书乐志》,吴声十曲:一曰《子夜》,二曰《上柱》,三曰《凤将雏》。此三曲自汉至梁有歌,今不传矣。故东坡《寄刘孝叔诗》云:“平生学问止流俗,众里笙竽谁比数。忽令独奏《凤将雏》,仓卒欲吹那得谱。”言古有名而今无谱也。岑参《盖将军歌》云:“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月眸(《历代诗话》本作“明矑”)。清歌一曲世所无,今日喜闻《凤将雏》。”非谓歌《凤将雏》也,但取世所无之义尔。

《文选》载石季伦《昭君辝》(《历代诗话》本作“明君词”)云:“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昭(《历代诗话》本作“明”,下同)君亦然。则马上弹琵琶,非昭君自弹也,故孟浩然《凉州词》云:“胡(《历代诗话》本作“故”)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而东坡《古缠头曲》乃云:“翠鬟女子年十七,指法已似呼韩妇。”梅圣俞《明妃曲》亦云:“月下琵琶旋制声,手弹心苦谁知得!”则皆以为昭君自弹琵琶,岂别有所据邪?

欧阳永叔《见杨直讲女奴弹琵琶》云:“娇儿两幅青布裙,三脚木床坐调曲。虽然可爱眉目秀,无奈长饥头项缩。”梅圣俞和篇亦云:“不肯那钱买珠翠,任从堆插阶前菊。功曹时借乃许出,他日求观(《历代诗话》本作“官”)龟壳缩。”亦可以想见风采矣。永叔倒残壶酒(“酒”前《历代诗话》本有“得”字),于筐筥间得枯鱼,强饮疾醉之时,亦有小婢鸣弦佐酒。所谓“小婢立我前,赤脚两髻丫。轧轧鸣双弦,正如橹呕哑。”议者谓亦与杨家娇儿不远。余谓永叔作此诗时,已为内相。观其所作长短句,皆富艳语,不应当此以污尊俎,永叔特自谦之辝(《历代诗话》本作“词”)尔。梅圣俞尝和其诗云:公家八九姝,鬒发如盘鸦。朱唇白玉肤,参年始破瓜。”则永叔所言赤脚者,非诚语无疑矣。

唐明皇酷好羯鼓,汝阳王琎精于其事,明皇喜之,屡有赏赉。东坡所谓“汝阳真天人,破帽插红槿。缠头三百万,不买一笑哂”是也。杜甫尝以诗二十韵赠之,有云:“圣情常有眷,朝退若无凭。仙醴求(《历代诗话》本作“来”)浮蚁,奇毛或赐鹰。”则当时恩宠之盛可知矣。甫尝有诗称之曰(《历代诗话》本作“又曰”):“笔飞鸾耸立,章罢凤骞腾。”美其书翰之妙也。又称之曰(“又”下《历代诗话》本有“有诗”二字):“箭出飞鞚内,上又回翠麟。”美其射御之精也。则其可喜处,岂特羯鼓而已哉。

《晋书阮咸传》云,咸善琵琶。今有圆槽而十三柱者,世号“阮”,亦谓“阮咸”,相传谓阮咸所作,故以为名,而咸传乃不及此。山谷《听宋宗儒摘阮歌》云:“手挥琵琶送飞鸿,促弦聒醉惊客起。圆璧庚庚有横理,闭门三月传国工,身今亲见阮仲容。”则亦以仲容所作。岂咸用琵琶余制而作“阮”邪?又有所谓“五弦”者,《唐书乐志》云:“如琵琶而小,北国所出。乐工裴神符初以手弹,太宗悦甚,后人习为搊琵琶。”则五弦之制,亦出于琵琶也。乐天有《五弦弹诗》云:“赵璧知君入骨爱,五弦一一为君调。”又云:“惟忧赵璧白发生,老死人间无此声。”想其搊弹之妙,冠古绝今,人未易企及也。尝观《国史补》云:“人问璧弹五弦之术,璧曰:‘我之于五弦也,始则神遇之,终则天随之,眼如耳,耳如鼻,不知五弦之为璧,璧之为五弦也。’”其庄周所谓“用志不纷,乃凝(《历代诗话》本作“疑”)于神”者乎?韦应物云:“古刀幽磬初相触,千珠贯断落寒玉。”张祜云:“小小月轮中,斜抽半袖红。”元稹云:“促节频催渐繁拨,珠幢斗绝金铃掉。”亦可见五弦声韵制作之仿佛矣。

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倡而三叹,岂若后世务为哇淫绮靡之音哉?杨恽云:“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韩愈曰:“已令孺人忧鸣瑟,更遣稚子传清杯。”杜甫云:“何时醉赏(《历代诗话》本作“诏此”)金钱会,烂(《历代诗话》本作“暂”)醉佳人锦瑟旁。”是皆作于妇人之手,而用于酒酣之时,已非朱弦疏越之意矣。钱起为《湘灵鼓瑟诗》云:“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鲍溶云:“丝减悲不减,器新声更古。一弦有余哀,何况二十五。”二公之咏,于一倡三叹之旨几矣。善哉白乐天之论也,“正始之音其若何,朱弦疏越《清庙》歌。一弹一唱(《历代诗话》本作“曲”)再三叹,曲淡节稀声不多。人情重今多贱古,古琴有弦人不抚。自从赵璧艺成来,二十五弦不如五。”

弹丝之法,妙在左手,脱右优而左劣,亦何足论乎?尝观《琵琶录》云:“元和中,曹保有子善才,善才有子纲,皆能琵琶。又有裴兴奴长于拢捻,时人谓纲有右手,兴有左手。盖拢捻在左手也。”纲劣于左手,则琵琶之妙处逝矣。白乐天有《听弹琵琶示重莲诗》云:“谁能截此曹纲手,插向重莲红袖中。”惜乎乐天未知截兴奴手(“手”前《历代诗话》本有“妙”)之妙也。

自周陈以上,雅、郑殽杂而无别。隋文帝始分雅俗,工部雅乐八十四调,而俗乐止于二十八。琵琶非古雅乐也,而元微之诗乃云“琵琶宫调八十一,三调弦中(《历代诗话》本作“旋宫三调”)弹不出”何耶?按贺怀智《琵琶谱》云:“琵琶有八十四调,内黄锺、太蔟、林锺宫声弹不出。”则微之之言信矣。然琵琶用于今者,止于二十八调,岂唐琵琶曲声与今不同耶?沈存中云:“怀智《琶琶谱》,格调与今乐全不同,今之燕乐。古声多亡,而新声大率皆无法度。”观此则存中亦有疑于其间。殊不知今之琵琶,皆用俗乐调也。

《后庭花》,陈后主之所作也。主与幸臣各制歌词,极于轻荡。男女唱(《历代诗话》本作“倡”)和,其音甚哀,故杜牧之诗云:“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阿滥堆》,唐明皇之所作也。骊山有禽名阿滥堆,明皇御玉笛,将其声飜为曲,左右皆能传唱,故张祜诗云:“红叶萧萧阁半开,玉皇曾幸此宫来。至今风俗骊山下,村笛犹吹《阿滥堆》。”二君骄淫侈靡,躭嗜歌曲,以至于亡乱。世代虽异,声音犹存,故诗人怀古,皆有“犹唱”、“犹吹”之句。呜呼,声音之入人深矣!

白乐天云:“《河满子》,开元中,沧州歌者临刑进此曲以赎死,竟不得免。”故乐天为诗曰:“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一曲四词歌八迭,从头便是断肠声。”张祜集载武宗疾笃,孟人才以歌笙获宠,密侍左右。上目之曰:“我当不讳,尔何为哉?”才人指笙囊泣曰:“请以此就缢。”复曰:“妾尝艺歌,愿歌一曲。”上许之,乃歌一声《河满子》,气亟立殒。上令医候之,曰:“脉尚温而肠已绝。”则是《河满子》真能断人肠者。祜为诗云:“偶因歌态咏娇频(《历代诗话》本作“嚬”),传唱宫中十二春。却为一声《河满子》,下泉须吊旧才人。”又有“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之咏。一称十二春,一称二十年,未知孰是也。杜牧之有酬祜长句,其末句云:“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言祜诗名如此,而惜其未遇也。元微之尝于张湖南座为唐有态作《河满子》歌云:“棃园弟子奏明皇,一唱承恩羁纲缓。便(《历代诗话》本作“使”)将河满为曲名,御谱亲题乐府纂。鱼家入内本领绝,叶氏有年声气短。”又叙制曲之因,与乐天之说同。 

猜你喜欢
  卷三百零九·彭定求
  曹良史·唐圭璋
  晁冲之·唐圭璋
  卷七·何汶
  卷之一故事应制庙祀·梁章钜
  ◎词选续编·王闿运
  曲品卷下·吕天成
  第五出 争裁·姚茂良
  提要·毛晋
  卷二百七十八·陈思
  卷二百三十六·陈思
  叠山集钞·吴之振
  卷二十九·高棅
  提要·刘仔肩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菊部羣英》·张次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钱霖·隋树森

    钱霖.字子云,世居松江(今属上海市)南城。博学,工文章,不为世用,遂为黄冠,更名抱素,号素庵。初营庵于松江东郭,建二斋曰“封云”、“可月”。后迁居湖州(今属浙江省)。晚居嘉兴(今属浙江省),筑室于鸳湖之上,名曰“

  • 瓦匠之家·胡也频

    ——独幕剧——人 物:王吉顺——年四十二,耳稍聋,瓦匠。王大嫂——吉顺之妻,年三十八。王阿红——大嫂之女,年十五。时 间:西历一九二七年。地 点:某处的一个脏胡同。

  • 御选明诗卷十四·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十四乐府歌行十一米云卿杨栁歌送唐仲秩江南二月时杨栁緑华滋高台不知数台边千万树萦隄夹岸相映新摇曳朱门翳美人翠楼丝丝争媚日黄鹂树树学啼春啼春不住高下飞金梭乱掷流黄机又如织女机初防千丝

  • 志第十四 职官·房玄龄

    《书》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所以奖导民萌,裁成庶政。《易》曰:“天垂象,圣人则之。”执法在南宫之右,上相处端门之外,而鸟龙居位,云火垂名,前史详之,其以尚矣。黄帝置三公之秩,以亲黎元,少昊配九扈之名,以为农正,命重黎于天地

  • ●卷四·叶梦珠

    ◎士风士风之升降也,不知始自何人。大约一二人唱之,众从而和之。和之者众,遂成风俗,不可猝变。迨其变也,亦始于一二人而成于众和。方其始也,人犹异之,及其成也,群相习于其中,油油而不自觉矣。要之,移易风俗之权,必操之自上,则不劳

  • 第九四禀同治十三年九月七日一一三○四-一·佚名

    大甲站驿书吕洲,禀解遣领脱逃之跑勇温天送具禀案下、派办大甲站驿书吕洲,为遣领脱逃,拿获解案,禀请察讯究追事。缘前月十九日,因专跑勇温天送赴署,支领工食、行粮,计银十三元五角,〔书〕令回家取挪长衫、

  • 六二九 户部为知照四库馆分校石鸿翥李斯咏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佚名

    六二九 户部为知照四库馆分校石鸿翥李斯咏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乾隆四十四年六月三十日户部为遵旨事。陕西司案呈,本年五月十九日准吏部咨称:议得内阁抄出大学士于<敏中>等奏称:查自本年正月起至三月止,四库馆进过《全书》

  • 卷五十五·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五十五宋 宋敏求 编大臣宰相罢免上长孙无忌开府仪同三司制李靖特进制魏徵特进制王方庆麟台监修国史制姚元之相王府长史制张说停中书令制源乾曜停侍中制裴耀卿张九龄尚书左右丞相制陈希烈太

  • 杨文忠三録巻三·杨廷和

    明 杨廷和 撰视草余録郑僖王薨世絶东垣繁昌二郡王争袭繁昌以兄终弟及为辞东垣谓其父与繁昌俱僖王之弟其父行四繁昌第九奏上召府部台谏集议东角门众相顾莫先发予曰是当如武官袭廕例众皆以为然于是防奏请以东垣进封然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敘卷二·欧阳竟无

    信解般若三信解般若者。《阿含》︰帝釋是須陀洹,龍樹則謂是大菩薩,是為法位之始。《阿含》︰彌勒授記補處,是為法位之終。位既始終,說亦始終,始修般若未成熟者,必使信解;既已成熟,求畢竟者,使入甚深。信解以歆福而起,入深以隨喜回向

  •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圆悟克勤

    小参三蒋山寺小参。师云。相逢不拈出。举意便知有。万人众前显瞒顸。不是目前机。亦非目前事。三千里外纳败阙。直得尽乾坤大地。无丝毫法可当情。静悄悄地绝誵讹。千圣不敢疑议。致之诸佛顶[寧*頁]上。到这里更说什

  • 四十二章经·佚名

    后汉西域沙门迦叶摩腾共法兰译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悦之。明日问群臣。此为何神也。有通人傅毅曰。臣闻天竺。有得道者。号曰佛。轻举能飞。殆将其神也。于是

  • 四分律卷第三十三(二分之十二)·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受戒揵度之三佛告迦叶:“昨夜释提桓因持供养具来供养我欲听法,是其光耳。”迦叶念言:“甚奇!甚特!大沙门威德乃尔,使释提桓因持供养具来听法耶?大沙门神足自在得阿罗汉,虽尔故不如我得阿罗汉

  • 卷第五·道忞

    禅灯世谱卷第五 南岳下临济宗杨岐法派世系图 (十二世)杨岐方会(卍进本十二世为八世。已下递次准之) 袁州宜春冷氏子。嗣石霜圆。宋神宗皇佑元年示寂。 (十三世)白云守端 衡阳葛氏子。宋仁宗熙宁五年丙戌示寂。寿四十

  • 卷第二十三·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二十三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宗教答响三 吴观我太史问。广瀹於过去世。种少善根。得闻向上一路。无柰障缘深厚。念力粗浮。虽有疑情。不能相续。又恨病魔羁[马-(烈-列)+廾]

  • 北梦琐言·孙光宪

    笔记。五代孙光宪(约900—968)撰。原本三十卷,今本二十卷。光宪字孟文,自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东北)人。唐末任陵州判官,后唐时避地江陵,入宋为黄州刺史以终。博通经史,好为著述,有《荆台集》、《笔傭记》、《橘斋集

  • 凤仙谱·赵学敏

    中国第一部凤仙专著。著者赵学敏,清代药物学家。字依吉,号恕轩。钱塘(今杭州)人。长期对药物进行采集、调查、栽培、研究,在其成名著作《本草拾遗》中,补充辑录了《本草纲目》未收药物716种。《凤仙谱》约成书于1787~1813

  • 六门陀罗尼经论广释·佚名

    佛教论书。古印度智威造,译者不详。一卷。是世亲著《六门陀罗尼经论》的注释书。逐一解释了世亲论中所述诸义的含义。本书历代大藏经未收,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日本《大正藏》作为附录收于第二十一卷《六门陀罗尼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