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

杜牧、张祜皆有《春申君》绝句。杜云:“烈士思酬国士恩,春申谁与快冤魂。三千宾客总珠履,欲使何人杀李园?”张云:“薄俗何心议感恩,谄容卑迹赖君门。春申还道三千客,寂寞无人杀李园!”二诗语意太相犯。呜呼!朱英之言尽矣,而春申不能必用;李园之计巧矣,而春申不能预防;春申之客众矣,而无一人为春申杀李园者,所以起二子之论也。余亦尝有二绝云:“朱英若在强黄歇,黄歇如何弱李园。一旦棘门奇祸作,自诒伊戚向谁论!”又“先秦岂谓嬴为吕,东晋那知马作牛。不悟春申亦如许,敢凭宫掖妻邪谋。”

孔子谓:“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所谓及者,继也,非企及之及。谓宁武之愚,而后人不可继尔。居乱世而愚,则天下涂炭将孰拯?屈原事楚怀王,不得志则悲吟泽畔,卒从彭咸之居。究其初心,安知拯世之意不得伸,而至于是乎?贾生谪长沙傅,渡湘水为赋以吊之,所遭之时,虽与原不同,盖亦原之志也。白乐天《咏史诗》,乃谓“士生一代间,谁不有浮沉。良时真可惜,乱世何足钦。乃知汨罗恨,未抵长沙深。”信如乐天言,则是以乱世为不足拯也,而可乎?议者谓谊所欲为,文帝不能用者,以绛、灌、东阳之属谗之尔,故谊之赋有云:“镆铘为钝,铅刀为铦,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观此是有憾于绛、灌、东阳者。虽然,勃也,婴也,敬也,皆素有长者之誉,必不肯害贤而利己。《楚汉春秋》别有绛、灌,岂其是邪?

李太白至邯郸,《登城楼诗》云:“提携袴中儿,杵臼及程婴。空孤献白刃,必死耀丹诚。”是有取于二子甚重。袴中儿,谓赵武也。然司马迁作赵、晋二世家,自相矛盾,左氏所书,又复不同,将何以取信于后世邪?《晋世家》之说曰:景公十七年,诛赵同、赵括,令庶子武为后。《赵世家》之说曰:景公三年,屠岸贾攻杀赵朔、赵括等,朔之友人程婴匿赵武于山中。至十五年,景公有疾,立赵武。左氏之说曰:鲁成公八年六月,晋讨赵同、赵括。武从姬从畜于公宫。以其田与祁奚。韩厥言于晋侯曰:“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者惧矣。”乃立武,归其田。按成公八年,即晋景公十七年也。或云匿武于山中,或云畜武于宫中,或云十五年而后立武,或云未逾月而立武,皆未知所据也。

阳城德行道义,为士林之所敬服。德宗以银印赤绂,起于隐所,骤拜谏官,可谓贤且遇矣。故学生闻道州之贬,投业而叫阍,贤士怆驿名之同,摛词而颂德,可以知其贤不诬也。然韩退之《诤臣论》乃极口贬之,何哉?其言曰:“今阳子实一匹夫,在谏位不为不久,而未尝一言及于政。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问其官,则曰谏议也。问其政,则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如是乎!”考之本传,以谓他谏官论事苛细,帝厌苦。城浸闻得失且熟,犹未肯言。客屡谏之,第醉以酒而不答,盖其意有所待也。至德宗逐陆贽,欲相裴延龄,而城伏蒲之疏始上。廷争恳至,累日不解。故元微之诗云:“贞元岁云暮,朝有曲如钩。飞章八九上,皆若珠暗投。且曰事不止,臣谏誓不休。”而白乐天亦云:“阳城为谏议,以正事其君。其手如屈轶,举必指佞臣。卒使不仁者,不得秉国钧。”柳子厚亦云:“抗志厉义,直道是陈。”盖退之《诤臣论》乃在止裴延龄为相之前,而三子颂美之言乃在阳城极谏之后尔。

唐明皇以英锐身致极治,以荒淫身致极乱,自古人君成败之速,未有如明皇者。郑毅夫诗云:“四海不摇草,九重藏祸根。十年傲尧舜,一笑破乾坤。”盖是意也。开元之盛,能致兵寝刑措之治者,实姚、宋辅政之功,明皇可以无疑矣。不三四年,遽使去位。及李林甫用事,则盘旋纠固至十八九年,败国蠹贤,无所不至,犹以为未足也。晚年顾力士曰:“海内无事,朕将吐纳导引,以天下事付林甫。”天下安得而不乱乎!

宋之问方其谄事太平公主也,则为赋以美之曰:“孕灵娥之秀彩,辉婺女之淳精。”及安乐公主权盛,复往谐结,至宴饮其园亭,为诗以美之曰:“宾至星槎落,仙来月宇空。玳梁翻贺燕,金埒倚晴虹。”奸倾既露,惎间遂生,而太平不乐矣。匿张仲之之家,而告其私,规以赎罪。之问亦含齿戴发者,所为何至如是乎!

张均、张垍兄弟承袭父宠,致位严近,皆自负文才,觊觎端揆。明皇欲相均而抑于李林甫,欲相垍而夺于杨国忠,自此各怀觖望。安禄山盗国,垍相禄山,而均亦受伪命。肃宗反正,兄弟各论死。非房琯力救,岂能免乎?老杜赠均诗云:“通籍逾青琐,亨衢照紫泥。灵虬传夕箭,归马散霜蹄。”言均为中书舍人刑部尚书时也。赠垍诗云:“翰林逼华盖,鲸力破沧溟。天上张公子,宫中汉客星。”言垍尚宁亲公主禁中置宅时也。二人恩宠烜赫如是,则报国当如何,而乃斁乱天理,下比逆贼,反噬其主,夫岂人类也哉!

晋卢谌先为刘琨从事中郎将,段匹磾领幽州,求谌为别驾。故琨《答谌诗》云:“情满伊何,兰桂移植,茂彼春林,瘁此秋棘。”言谌弃己而就匹磾也。厥后琨命箕淡攻石勒,一军皆没。由是穷蹙不能自守,乃率众赴匹磾。继为匹磾所拘,知其必死矣。岂无望于谌哉!观《再赠谌》云:“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其诗托意,欲以激谌而救其急,而谌殊不顾也。琨既被害,谌始上表以雪其冤,终亦何所补邪!

五王之诛二张也,张柬之启其谋,桓彦范任其事,敬晖、崔元暐、袁恕己各效其力,坐使天后还政,中宗即祚,所谓“取日虞渊,洗光咸池,潜授五龙,夹之以飞”者,诚为社稷之奇勋。然尚有可恨者焉,薛季昶劝除武三思,而彦范乃谓如几上肉,留为天子藉手,彦范辈岂不知中宗非刚断之主乎?彼之意,以谓三思方烝乱韦氏,而中宗孱懦,一听其所为,苟诛三思,必不利于己,故不肯诛耳。不旋踵而自罹杀身之祸,实自取之也。张文潜云:“系狗不系首,反噬理必然。智勇忽迷方,脱匣授龙泉。区区薛季昶,先事仅能言。留祸启临淄,败谋岂非天!”

汉成帝时,张禹用事,朱云对上曰:“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居下讪上,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折曰:“臣愿从龙逄、比干游于地下。”如云者可谓忠直有余矣!后世思其人而不可得,则作为韵语,以声其美。肃宗时,元载用事,故杜子美诗云:“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武后时,傅游艺用事,故卢照邻诗云:“昔有平陵男,姓朱名阿游。愿得斩马剑,先断佞臣头。”言当时立朝之士,不能如云以二人之恶而告于上也。若二人者,奸谀百倍张禹矣,腥臊之血,岂足以污尚方之剑乎!宋景文云:“朱游英气凛生风,滨死危言悟帝聪。殿槛不修旌直谏,安昌依旧汉三公。”信乎去佞如拔山也。

汉史载韩信教陈豨反,有挈手步庭之议。且曰:“我为汝从中起。”汉十年,豨果反。高祖自将兵出。张文潜曰:“方是时,萧相国居中,而信欲以乌合不教之兵,从中起以图帝业,虽使甚愚,必知无成,信岂肯出此哉!”故其诗曰:“何待陈侯乃中起,不思萧相在咸阳。”又一诗云:“平生萧相真知己,何事还同女子谋!”则又责萧相不为信辨其枉也。余观班史,吕后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帝所来,称豨已破,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病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则斩信者,相国计也。纵使其枉,相国其肯为辨之哉!信死则刘氏安,不死则刘氏危,相国岂肯以平日相善之故而误社稷大计乎!文潜后有一绝云:“登坛一日冠群雄,钟室仓皇念蒯通。能用能诛谁计策,嗟君终自愧萧公。”

猜你喜欢
  卷七百九十五·彭定求
  马子严·唐圭璋
  李氏·唐圭璋
  渔洋诗话卷下·王士祯
  巧对补录·梁章钜
  第十九齣~第二十七齣·崔时佩
  第十四出 励志·叶宪祖
  第三折·李直夫
  三集卷六十一·乾隆
  三集卷四十六·乾隆
  卷一百十七·陈思
  卷三百三十七·曹学佺
  骑省集钞·吴之振
  卷八十六·陈邦彦
  卷八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巻四·袁表

    钦定四库全书闽中十子诗卷四     明 袁表马荧 编林膳部集四五言律诗出塞曲九首壮游谁惮逺西北是临洮骏马衔金勒行人看寳刀陇云吹曙暗关月倚秋高早赴防边垒三军待六韬其二从军呼延塞勒马单于台天地兵声合关河秋

  • 卷三百九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九十九元稹旱灾自咎贻七县宰【同州时】吾闻上帝心降命明且仁臣稹苟有罪胡不灾我身胡为旱一州祸此千万人一旱犹可忍其旱亦已频腊雪不满地膏雨不降春恻恻诏书下半减麦与缗半租岂不薄尚竭力

  • 提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御选四朝诗       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御选四朝诗二百九十二卷康熈四十八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右庻子张豫章等奉勅编次凡宋诗八十七卷作者八百八十二人金诗二十五卷作者三百二十一人

  • 第三十六回 御驾南巡名园驻蹕 王师西讨叛酋遭擒·蔡东藩

      却说孝贤后崩逝后,已是小祥,乾隆帝至梓宫前亲奠一回。奠毕,慈宁宫传到懿旨,宣召乾隆帝进宫。到太后前请过了安,太后道:“现在皇后去世,已满一年,六宫不可无主,须选立一人方好。”乾隆帝嘿然不答。其将谁语?太后道:“宫内妃

  • 卷十五·李斗

    ◎冈西录“春台祝寿”在莲花桥南岸,汪氏所建。由法海桥内河出口,筑扇面厅,前檐如唇,后檐如齿,两旁如八字,其中虚棂,如折叠聚头扇。厅内屏风窗牖,又各自成其扇面。最佳者,夜间燃灯厅上,掩映水中,如一碗扇面灯。厅后太湖

  • ○吏部鬻官案·许指严

    吏部鬻官盖时时有之,惟庆邸时则定价招徕,明目张胆,较为显著耳。初,庆邸贿赂公行,外省官吏,几无不以贿得者。言官哗然,朝旨终不问。及振大爷之杨翠喜案出,御史江春霖辈上疏力击,反得罪官之结果,言路益愤。诸谏台会议松筠庵曰:“不

  • ●南疆绎史勘本卷二·温睿临

    霅川温氏原本古高阳氏勘定目录纪略二福王(下)右南都纪略第二。◎是年十月朔,我朝定鼎更始;明年,南京溃,大兵进守皇城:原本皆略。今凭正史勘补。其三月内审问伪太子、故妃两案,语多未备;今核入。凡纪中所不尽者,均于「书后」详之

  • 齐纪一 太祖高皇帝建元元年(己未、479)·司马光

    齐纪一 齐高帝建元元年(己未,公元479年) [1]春,正月,甲辰,以江州刺史萧嶷为都督荆·湘等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尚书左仆射王延之为江州刺史,安南长史萧子良为督会稽等五郡诸军事、会稽太守。 [1]春季,正月,甲辰(初二),刘宋顺帝任命

  • 补遗·桓谭

    夏禹之时,鸿水。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治家,有可观之辞。遏绝其端,其命在天也。予见新进丽文,美而无采;及见刘扬言辞,常辄有得。文家各有所慕,或好浮华而不知实核,或美众多而不见要约。(及相如之吊二世,全为

  • 卷三·严虞惇

    <经部,诗类,读诗质疑>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三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鄘卫 郑谱曰?鄘卫者商纣畿内方千里之地其封域在禹贡冀州太行之东北踰衡漳东及兖州桑土之野周武王伐纣以其京师封纣子武庚为殷後庶殷顽民被纣化

  • 第十二章 15·辜鸿铭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辜讲孔子说:“如果一个人广泛地研究文学艺术,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正确判断和品味。这样的人不可能走上错误的道路。”(第六章第15段的重复。)

  • 卷二十六·真德秀

    <子部,儒家类,西山读书记钦定四库全书荟要西山读书记卷二十六宋 真德秀 撰广大学论语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易【干上干下】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程子曰此解一卦之象乾道覆育之象至大非圣人莫能

  • 凡例·山井鼎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凡例一世称十三经而今曰七经者据足利学所有也臣【鼎】赐吿三年校书其中所藏经书古本五经之外论语孝经孟子耳且自汉唐艺文志及文献通考有五经六经七经九经之目而不称十三经尔雅孟子古不列之经经之者自

  • 卷四·王志长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注疏删翼钦定四库全书周礼注疏删翼卷四明 王志长 撰酒正掌酒之政令以式灋授酒材注式灋作酒之灋式作酒既有米麴之数又有功沽之巧月令曰乃命大酋秫稻必齐麴蘖必时湛饎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

  • 卷第二十三·佚名

    嘉兴大藏经 百痴禅师语录 百痴禅师语录卷第二十三 嗣法门人超宣等编 启 复彦升陈榜眼请住太平启 伏以卷舒格外乾坤妙在主宾默契展拓寰中日月何妨凡圣交参恩大难酬功高莫纪恭惟台下胸藏二酉学富三车雁塔名题金薤增金

  • 小畜集·王禹偁

    诗文别集。宋王禹偁著。三十卷。禹偁尝自次其文,将名其集,以《易》筮之,遇《乾》之《小畜》,因以名集。《郡斋读书志》卷一九著录《小畜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著录《小畜集》三十卷《外集》二十卷。《宋

  • 晋录·沈思孝

    地理杂志。明沈思孝撰。一卷。思孝字纯父,嘉兴(今属浙江)人。隆庆进士。官至都御史。著有《秦录》等。此篇以山西风俗、地理为主述对象。约三千字。肯定晋人质朴风俗。如记“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但“一人出

  • 吕祖志·佚名

    吕祖志,编者不详。约出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六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汇辑吕祖(即吕洞宾)之传记师承、丹法源流、显道灵迹及诗词杂着等资料。全书分三部分。首列三幅图像,即正阳开悟传道真君像、纯阳演正警化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