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常建诗卷一

唐 常 建 撰

五言古诗

送陆擢

圣代多才俊【一作秀】陆生何考槃南山髙松树不合空摧残九月湖上别北风秋雨寒殷勤叹孤凤早食金琅玕

送李十一尉临溪

泠泠花下琴君唱渡江吟天际一防影预悬离别心以言神仙尉因致瑶华音回轸抚商调越溪澄碧林

江上琴兴

江上调玉琴一清一心泠泠七遍万木澄幽隂【一作音】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始知梧【一作枯】桐枝可以徽黄金

湖中晚齐

湖广舟自轻江天欲澄霁是时清楚望气色犹霾曀踟蹰金霞白波上日初丽烟虹落镜中树木生天际杳杳涯欲辨防防云复闭言乗星汉明又覩寰瀛势防兴从此惬悠然不知嵗试歌沧浪清遂觉乾坤细岂容客衣薄将期永投袂迟回渔父间一鴈声嘹唳

宿王昌龄隐居

清溪深不测【一作极】隐处唯孤云松际露防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羣

送楚十少府

防风吹霜气寒影明【一作流】前除落日未能别萧萧林木虚愁烟闭千里仙尉其何如因送别鹤操赠之双鲤鱼鲤鱼在金盘别鹤哀有余心事则如此请君开素书

张山人弹琴

君去芳草绿西弹玉琴岂惟丘中赏兼得清烦襟朝从山口还出岭闻清【一作幽】音了然云霞气【一作意】照见天地心鹤下澄空翩翩舞松林改扣【一作和】商声又聼飞龙吟稍觉此身妄渐知仙事深其将錬金鼎永矣【一作以】投吾簪

白湖寺后溪宿云门

落日山水清乱流鸣淙淙旧蒲雨抽节新花水对窗溪中日已没归鸟多为双杉松引直路出谷临前湖洲渚晚色静又观花与蒲入溪复登岭草浅寒流速圆月明髙春山因独宿松隂澄初夜曙色分逺目日出城南隅青青媚川陆乱花覆东郭碧气销长林四郊一清影千里归寸心前瞻王【一作去】程促却恋云门深毕景有余兴到家弹玉琴

闲斋卧病行药至山馆稍次湖亭二首

旬时结隂霖帘外初白日斋沐清病容心魂畏虚室闲梅照前户明镜悲旧质同袍四五人何不来问疾行药至石壁东风变萌芽主人门外【一作山门】绿小隐湖中花时物堪独往春防宜别家辞君向沧海烂熳从天涯

塞上曲

翩翩云中使来间太原卒百战苦不归刀头怨明月塞云随阵落寒日旁城没城下有寡妻哀哀哭枯骨

仙谷遇毛女意知是秦宫人

溪口水石浅泠泠明药入溪双峻松栝疎幽风垂岭【一作竹】枝嫋嫋翳泉花蒙蒙夤缘霁人目路尽心弥通盘石横阳崖前流【一作临】殊未穷回潭清云影弥漫长天空水邉一神女千嵗为玉童羽毛经汉代珠翠逃秦宫目觌神已寓鹤飞言未终祈君青云秘愿谒黄仙翁尝以耕玉田龙鸣西顶中金梯与天接几日来相逢

梦太白西

梦寐升九崖杳霭逢元君遗我太白【一作岑】寥寥辞垢氛结宇在星汉宴林闭氤氲檐楹覆余翠巾舄生片云时往溪水【一作谷】间孤亭昼仍曛松引天影石濑清霞文恬目缓舟趣霁心投鸟羣春风又揺櫂潭岛花纷纷

鄂渚招王昌龄张偾

刈芦旷野中沙上飞黄云天晦无精光茫茫逺悲君楚山隔湘水湖畔落日曛春鴈又北飞音书固难闻谪居未为叹谗枉何由分午日逐蛟【一作蛇】龙宜为吊寃文翻覆古共然名宦安足云贫士任枯槁捕鱼清江濆有时荷鉏犁旷野自耕耘不然春山隐溪涧花【一作何】氤氲山鹿自有场贤达亦顾羣二贤归去来世上徒纷纷

春词二首

菀菀黄桞丝蒙蒙杂花垂日髙红妆卧倚对【一作树】春光【一作风】迟宁知傍淇水騕褭黄金覊

翳翳陌上桑南枝交北堂美人金梯出素手自提筐非但畏【一作为】蚕饥盈盈娇路傍

张公子行【一作古意】

日出乗钓舟嫋嫋持钓竿渉淇傍荷花骢马闲金鞍侠客白云中腰间悬辘轳出门事嫖姚为君西击胡胡兵汉骑相驰逐转战孤军西海北【一作曲】百尺旌竿沉黒云邉笳落日不堪闻

晦日马镫曲稍次中流作

夜寒宿芦苇晓色明西林初日在川上便澄防子心秦【一作晴】天无纎翳郊野浮春隂波静随钓鱼舟小绿水深出浦见千里旷然谐逺寻扣船应渔父因【一作同】唱沧浪吟

古意

牧马古道傍道傍多古墓萧条愁杀人蝉鸣白杨树廻头望京邑合防生尘雾富贵安可常归来保贞素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三十三·彭定求
  夏元鼎·唐圭璋
  原序·朱弁
  谢金莲诗酒红梨花·臧懋循
  丙集第十三·钱谦益
  卷一百九十五·徐世昌
  提要·迺贤
  卷三百五十·陈思
  卷五十七·陈思
  卷二百七十·曹学佺
  卷首下·郭元釪
  卷六百五十四·佚名
  卷十·施元之
  卷九·温庭筠
  雍熈乐府卷之五·郭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崇霄·唐圭璋

      崇霄字有得,号莲嶴,商王元份八世孙。福建通志云:剑浦(今福建南平)人,宝庆二年(1226)进士。   东风第一枝   妒雪梅苏,迷烟柳醒,游丝轻飏新霁。卷帘看燕初归,步屟为花早起。春来犹浅,便做出、十分春意。喜凤钗、才卸珠幡,早

  • 卷六百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一李昌符李昌符字岩梦咸通四年登进士第历尚书郎膳部员外郎诗一卷书边事【一作边行书事一作塞上行】朔野烟尘起天军又举戈阴风向晩急杀气入秋多【一作莽苍芦关北孤城帐幕多客军甘入阵老将

  • 70.元稹艳诗:会真诗·施蜇存

    白居易生于大历七年(公元七十二年),元稹生于大历十四年,小白居易七岁。元稹卒于大和五年(元八三一年),寿五十三。白居易卒于会昌六年(公元八四六年),寿七十五。白居易于贞元十四年(公元七九八年)进士及第,授官秘书省校书郎

  • 卷十·朱昆田

    以武夷茶餉穗園,穗園以葛粉見答,因賦長句我贈君以紅雲雀舌之茶,君報我以黃海葛花之麫。茶香溪口初掐焙,麫細山中久澄練。茶無一撮麫百龠,以少易多騂我面。桄榔為糝蕨為粉,落落嚨喉曾飽咽。葛花消酒素所惜,此外功能少聞見。急

  • 六六 最初的印象·周作人

    一个人初到外国的地方,最是觉得有兴趣的,是那里人民的特殊的生活习惯,其有一般习得的文化生活,虽然其时也颇觉得新奇,不过总是还在其次了。我们往日本去留学,便因为它维新成功,速成的学会了西方文明的缘故,可是我们去的人看法

  • 郑侠传·脱脱

    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年间,其父在江宁做官,他随父前往,闭门苦读。王安石听说了他,邀他相见,攀谈之后对他甚为欣赏。中进士,并名列前茅,调任光州司法参军。王安石执政,凡所施行的新政,民间都认为不好。光州有悬而未决的狱

  • 第十八章 秦汉政治制度·吕思勉

    第一节 政体古者一国之主称君,为一方所归往者称王;战国之世,七雄并称王,加于王者则称帝;已见《先秦史》第十四章第一节。故赵高弑二世,欲使秦去帝号复称王;诸侯之相王,亦尊楚怀王为义帝也。义帝仅据虚名,实权皆在霸王,盖放东周

  • 168.东宫里的棋手·林汉达

    唐德宗宠信宦官。那些贪得无厌的宦官,想尽办法来欺压和剥削百姓,不择手段地掠夺财物。他们设立了“宫市”,让一批太监专门到宫外采购宫里需要的东西。这些太监见到老百姓在市上出卖货物,只要他们需要,就强行购买,只付十分之

  • 卷二十二·戴锡章

    西夏称永安三年春正月,辽道宗洪基薨。孙延禧即位,是为天祚,改是年为乾统元年。(《辽史·道宗本纪》)夏五月,遣使如宋,进助山陵。宋葬钦圣宪肃皇太后、钦慈皇太后于永裕陵,干顺遣使献物助工。(《西夏书事》)六月,遣使如辽慰

  • 原道觉世训·洪秀全

    天下总一家,凡间皆兄弟。何也?自人肉身论,各有父母姓氏,似有此疆彼界之分,而万姓同出一姓,一姓同出一祖,其原亦未始不同。若自人灵魂论,其各灵魂从何以生?从何以出?皆禀皇上帝一元之气以生以出,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总归一本。孔

  • 大学证文卷四·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朱氏元晦改本【此即朱子章句也有序有注有分节兹俱不载独载分章于文内以备考订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頼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

  • 去强第四·商鞅

    题记:强指百姓不听政令。本篇谈论如何消除百姓不听从政令的弊端。作者认为去强需要以刑罚,专心农战,少事商贾也是去强的办法。运用强民的办法来清除不服从法令的民众,国家会被削弱;运用刑罚使民众听话等措施来清除不服从法

  • 序·大珠慧海

    夫善知识者,如巨海舟航,能度迷类,长夜明炬,善破群昏。大珠和尚首参马祖,使入慧海之法界,令开宝藏于自家;所以灵辩滔滔,譬大川之流水;峻机叠叠,如圆器之倾珠。于是曲设多方,垂慈利物,发扬至道,乌可以笔舌赞叹哉!妙什维那、四明翠山大

  • 鸟巢禅师塔院重建碑·太虚

    杭州西湖凤林寺,唐鸟巢禅师道场也。志称唐元和时,名定业院,又名喜鹊寺,至明太祖乃赐名凤林。寺之山名石甑,后改虎头岩,然五灯会元则云:“秦望山有长松,枝叶繁茂,盘屈如盖,遂栖止其上,故时人谓之鸟巢禅师。复有鹊巢于其侧,自然驯狎

  • 第四回·胡兰成

    继续来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行可以成为[业],也可以成为修行,什么是[业],互为因果的相报。仇恨必有因果当求解脱,无须解释。善行不要求因果报答,这就是修行。仇恨若能转为智慧善行,这是成觉成佛。会成觉还是成业?需要对道之觉悟。

  • 涅槃玄义发源机要卷第四·智圆

    宋钱塘沙门释智圆述如日下日喻法界体。照喻法界法。高山喻菩萨。如聋下喻小机。在华严座不得大益。聋故不能闻大。哑故不能说大。隐其下初约隐身。次约隐法。初文者。神德舍那身丈六释迦像。覆如下明隐法。如来藏者圆

  • 阿育王经 第十卷·佚名

    阿育王经 第十卷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优波笈多弟子因缘下树因缘南天竺国有一善男子。于佛法出家。而于其身为爱所缚。以苏油摩身。又用汤水以浴其身。以种种饮食供养其身。以其于身爱所缚故不得圣道。即便思惟

  • 贤首五教仪卷第三·续法

    清浙水慈云沙门 灌顶续法 集录二始教中总诸大乘经论所明修断不离二种执障所示行证不出八重地位。△二种执障者谓执有二一者我执执蕴等法有实主宰名为我执二者法执执蕴等法心外实有名为法执此由迷於二空而起从境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