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八出 盟义(南吕调尤侯韵)

(小生紫衣从人上)书到妙时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能得几回开。小生王凤洲。因在京会试,寓报国寺读书。原与容城杨椒山结为兄弟,约来相访。自乡试之前,再访不出他的寓所来。昨看试录,他已高中二十一名,甚为可喜!料他极重信义,必不爽约。只久不见到,好闷人也。

【懒画眉】

(小生)坐对西风叹貂裘,只见伐木丁丁鸟更幽。

(作鸟鸣介)嘤鸣求友过林丘,闲庭雨过黄花瘦,明月怀人不自由。

(外上)小生邹应龙,临安人也。因访凤洲,又赴重阳之约,来此报国寺了!

【前腔】有客重关访玄修,风雨松枝偃翠虬。书声遥隔古经楼,苍苔斜印把门儿扣,只见犬吠花间梦正悠。

(末上)小生林润,莆田人也。因与邹兄同来访王凤洲,他巳先行,来此便是。

【前腔】

(末)古寺垂杨系骅骝,下马东廊问子猷。非因看竹驻鸣驺,中原麟凤王家秀,载酒堪为问字游。

(生青员领上)小生杨椒山。自入都门乡试,未得奉访风洲。因放榜之后,幸而叨中,今日访得他在报国寺东廊,特地拜他!

【前腔】

(生)林间倾盖结绸缪,侥幸京华桂子秋。松间古寺好科头,原来诸兄俱在门前,想是凤洲之寓了。名家声气还多偶,诸兄请了。

(共见介)说剑谈诗幸有俦。

(小生出迎介)诸兄请进!小弟一时失迎了。

(各揖介)椒山兄荣登乡荐,高列贤书,小弟喜而不寐,可贺、可贺!

(生)小弟自愧庸淺,侥幸孙山,得附来年会试,与仁兄入场,实为万幸!

(小生)今日重阳,备有斗酒,幸诸兄同心雅集,正宜借此少消客中孤寂。请同到殿前松下畅饮!

(众)只是过扰了。

(小生)看酒来!

(行酒安座介)

【梁州新郎】

(生)松林精舍,兰谊高友,白露金天时候。桂香飘馥,相逢丽藻名流。

(小生)恰好囊萸寻胜,佩菊登高,节序还重九。今日此会,也不是偶然,德星千里曜在皇州,太史应占聚璧娄。

(合)

(共饮介)人事改,交情厚,任江河反覆仍依旧。同气节,岁寒久。

(生)小弟久居翠野,不知今日朝政这等乖张。虽侥幸私名,还要做些实事。如今黄雾四塞,天变日多,国事可知矣。诸兄以为何如?

【前腔】

(外)气冲云汉,眉藏星斗,青眼何期邂逅。知心倾倒,非同陌路浮游。

(末)要学衔石精卫,恤纬孤婺,力补青天漏。浮云能蔽日,使人愁,剑老龙精泣不休。

(合前)

(众上)有事不敢不报,无事不敢乱传。众位相公还在此饮酒,今有严篙老爷参拿夏老爷,送锦衣卫。说他妄开边衅,失误军机。拿了总制曾铣来,一同问成死罪,拿去杀了。妻、子俱发海外,你们还不知道?

(生大叫起介)有这等事,莫非虚传?

(杂)小人亲见。

(众起立同叫介)有这等事?

(朝外唱)

【前腔】

(生)恨奸邪毒并蚩尤,黑茫茫烟迷白昼。似妖狐厉鬼,九尾藏头。

(末)这些天变,应在今日了。怪得排空黄雾,吞日红光,灾变重重遘。

(外)小弟倘一日得志呵,陈蕃当破柱,灭阴柔,悬首骈诛报国雠。

(合前)。

【前腔】

(小生)叹边功破败难收。惜国事颠连莫救,痛老成为国竟遭谗构。从此边疆之事,再无人敢言了。纵有金城方略,青海奇谋,谁敢轻开口?取酒来!与诸兄今日对天发愿:诸公能破浪,愿同舟,共挽颓波砥柱留!

(合前)

(生向众介)大家在此,向伽蓝一拜!

(共拜介)

【节节高】

(末)忠良志可酬。借同仇,志同道合应坚守。风云凑,刺虎矛,屠龙手。诛奸自有机关就,回天捧日终须有。

(合)坐待风雷上天梯,何须草莽空■〈亻孱〉■〈亻愁〉。

(小生)小弟闻知一人,号沈青霞,甚有义气。现在锦衣卫,见夏桂洲遭谗,甚是不平。想职小也不能解其祸。

【前腔】

(外)读书探索丘,岂沐猴,衣冠肯作权门狗?诛邪丑,借剑投,批鳞奏。为臣报国衷堪剖,投荒蹈刃心甘受。

(合)

(小生)此去会试不远,大家各自努力,且看朝论如何。倘得一官,我们再作道理。

(生)正是!

【尾声】同人雅集缘非偶,正欢场反惹愤忧。怎肯奔走风尘逐马牛?

(小生)山上青松陌上尘,

(外)英雄相遇便情亲。

(末)千金自负难移性,

(生)一诺从来许杀身。

《鸣凤记》以邹、林为正生者,以其卒收诛严之功,而以前后同劾八臣附之,忠愍居首焉。苦于头绪多,故收拾结束,不能合拍,多致纷乱。此出略出邹、林,以凤洲为盟主。既有同心,至赴义后,始出结劾严之局,则线索清矣。一部提掇,全在此出。

猜你喜欢
  赵子发·唐圭璋
  卷三十六·董康
  写给导演者·老舍
  第二折·佚名
  第二折·吴昌龄
  人境庐诗草·卷七·黄遵宪
  三集卷四十三·乾隆
  卷388 ·佚名
  卷四十·查慎行
  卷十六·曹学佺
  卷一百三十五·陈元龙
  卷二百八十六·陈廷敬
  卷一百五十九·陈廷敬
  卷六百十·佚名
  曹邍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出 欢挠·汤显祖

    【捣练子】〔生上〕听漏下半更多,月影向中那。恁时节夜香烧罢幺?”一 点猩红一点金,十个春纤十个针。只因世上美人面,改尽人间君子心。”俺柳梦 梅是个读书君

  • 卷之九百八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金佗稡编卷六·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稡编卷六宋 岳珂 撰行实编年三绍兴四年甲寅岁年三十二兼荆南鄂岳州复郢州斩京超刘楫复随州斩王嵩战襄江复襄阳府战新野市起营田败刘合贝勒降杨德胜复邓州擒高仲赐银合茶药复唐州复信阳军屯鄂州除清

  • 第七章 唐宋以来之私修诸史·金毓黻

    唐宋以来,设馆官修诸史,具如上章所述,而私家所修诸史,亦宜以次述之。然往代官修、私修之史,非有犁然可分之界限,例如沈约《宋书》、姚思廉《梁》、《陈》二书、李百药《北齐书》,虽奉时君之命,名为官修,实为自创义例,成于一手,无

  • 高邦佐传·张廷玉

    高邦佐,字以道,襄陵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授寿光知县。他在寿光教民垦荒,招集流亡百姓三千余家。后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在任永平知府时,疏浚滦河,修筑长堤,裁制税使高淮,使他不敢肆意横行。后调任天津兵备副使,平息大

  • 卷一百九·宋敏求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唐大诏令集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一百九宋 宋敏求 编政事禁约下禁断锦绣珠玉勅禁断腊月乞寒勅禁别宅妇人诏禁止街坊轻浮言语勅禁杀害马牛驴肉勅禁断寒食鸡子相饷遗诏条贯立戟勅禁天文

  • 卷一百三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三十四兵考军器宋理宗淳佑二年诏淮西制置大使司出十七界楮币一万米二万斛令安丰军修武备先是高宗绍兴三十二年诏江东安抚司造木弩五千箭五十万

  • 卷八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八十六歌颂二十六【词臣十八】万夀诗【七言律四首】翰  林 院  检 讨【臣】严思位万年黼座庆长春岁岁花时拜紫宸凤历贞元周复始鸿钧甲子运还新绥桃上苑红垂萼御柳天街翠拂人不待披图

  • 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司马迁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索隐】:庄襄王者,孝文王之中子,昭襄王之孙也,名子楚。按:战国策本名子异,後为华阳夫人嗣,夫人楚人,因改名子楚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正义】:质音致。国彊欲待弱之来相事,故遣子及贵臣为质,如上音。

  • 钦定南巡盛典卷六十二·高晋

    海塘乾隆四十六年闰五月二十一日陈辉祖奏言窃照海塘改建鱼鳞石工二千二百四十丈所有起工兴筑日期及各属解运木石料物足敷应用各縁由业经【臣】杨魁于抵工后防同【臣】陈辉祖履防恭折奏闻兹查塘工初限开槽四百丈安设桩

  • 卷二十四 礼器第十·郑玄

    周坐尸,诏侑武方,其礼亦然,其道一也。(言此亦周所因于殷也。武,当为“无”,声之误也。方犹常也。告尸行节,劝尸饮食无常,若孝子之为也。孝子就养无方。诏侑,或为韶囿。○侑音又,本或作宥。武音无。养,羊让反。诏圜音圆,下“圜丘”

  • 卷三十九·李明复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義卷三十九宋 李明復 撰襄公十年春公會晉侯宋公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會吳于柤程氏學曰成十五年會吳于鍾離襄十年會吳于柤十有四年會吳于向三者殊會吳者聖人罪諸侯而外吳人

  • 云居祐禅师·惠洪

    禅师名元祐。王氏。信州上饶人也。年十三。师事博山承天沙门齐晟。二十四得度具戒。时南禅师在黄檗。即往依之。十余年。智辩自将。气出流辈。众以是悦之少。然祐不恤也。南公殁。去游湘中。庐于衡岳马祖故基。衲子追

  • 序·念常

      佛祖历代通载序浮图氏之论世。动以大劫小劫为言。中国文字未通。盖不可知也。摩腾竺法兰至汉而后。释迦佛之生灭。可以逆推其岁年。自是中国之人。得以华言记之。自天竺及旁近诸国东来者。莫盛于西晋。至于姚秦石

  • 北泉草堂遗稿·林士元

    林士元撰,明代,诗文别集。

  • 继志斋集·王绅

    诗文集。明王绅(1360—1400)撰。九卷。绅字仲缙,待制褘之仲子,义乌(今属浙江)人。褘死时,绅年十三,事母兄尽孝友。长博学,受业于宋濂,濂器之。往云南求父遗骸不获,述滇南痛哭记以归。建文帝时,用荐召为国子博士,预修

  • 唐月令注续补遗·茆泮林

    一卷。续考,一卷。茆泮林撰。茆泮林,字云水,江苏高邮人。茆泮林在刊行《唐月令注》之后,又取《内经》王冰注,校其异同,别纸录出,以补《唐月令注》之遗。凡经文及注中小有差异者,皆载录之,以备参考。续考,则为辨明字体,称其多出

  • 两同书·罗隐

    二卷,唐罗隐撰。共十篇,分上下二卷,上卷五篇,皆终之以老氏之言,下卷五篇,皆终之以孔子之言。《崇文总目》说:“以老子修身之说为内,孔子治世之道为外,会其旨而同其原”,是为“两同”之义。该书是作者的哲学著作。他认为,许多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