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秋星阁诗话 全文

〈小引〉 

  李唐之世,无所谓诗话也,而言诗者,必推李唐。诗话之兴,大约在宋、元之世,而宋、元之诗,不及唐人远甚。然则诗话诚不足以尽诗乎?夫唐人无诗话,所谓『善《易》者不言《易》』也。然余则谓唯善《易》者始可言《易》,苟以为善者不言,而遂置不复道;其不善者闻之,必且摇唇鼓舌,作为文章而无所顾忌,不几为斯道之蠹乎?昭阳李子艾山,固所称善诗者也,所着《壶山诗集》久矣脍炙人口;从而学诗者,实繁有徒,应之不胜其应,因有《秋星阁诗话》六则之编。虽其所言祇为初学而发,而实为老于诗者之所不能外;且非独诗家所不能外,即推而为古文、为词赋,又岂能外于多读多讲多作多改之八言而别有所致力乎哉?艾山年已八十,精神充裕,步履矍铄,不减强健少年,类有得于道者。君之先为李伯阳,其五千言为道家纲领。今艾山诗话则不满二千言,殆如伯阳所云『为道日损,损之又损』者乎?不然,何其能以少许胜人多多许也?心斋张潮譔。

《秋星阁诗话》 营山 李沂艾山 着

八字诀

  学诗有八字诀,曰:多读多讲多作多改而已。盖作诗先问是非,后分工拙。初学须日课一首,或间日课一首。勤作则心专径熟,渐开门路;否则勉强支吾,终篇为幸,未可云是,遑论工拙乎?然非多读古人之诗即多作亦无用,譬无源之水,立见其涸矣。夫贵多读者,非欲剿袭意调偷用字句也,唯取触发我之性灵耳。但古人之诗,思理精妙,法则严密,非浅衷俗学可得而窥。篇有无穷之格,句有无穷之调,字有无穷之义;审问明辨,而后旨趣可得。是故诗欲多讲,苟草草读过,漫同嚼蜡,虽盈腹笥何益?宜其握管运思,如堕烟雾也。若作而不改,尤为不可。作诗安能落笔便好?能改则瑕可为瑜,瓦砾可为珠玉。子美云:『新诗改罢自长吟。』子美诗圣,犹以改而后工,下此可知矣。昔人谓:『作诗如食胡桃、宣栗,剥三层皮方有佳味。』作而不改,是食有剌栗与青皮胡桃也。又云:『一首五言律,如四十位贤人,不可着一屠沽儿。』言一字之疵,足为通篇之累,而可不审乎?苟依此诀,不患诗不进矣。

劝虚心

  诗能自改,尚矣。但恐不能自知其病,必资师友之助。妆必待明镜者,妍媸不能自见也。特患自满,不屑就正于人;病不求医,必成锢疾矣。当今不乏美才之士,皆以自满之故,累千万篇,自夸富有,而不足传后。譬舂米既熟,乃可入腹,糠秕则愈多愈厌耳。彼盗虚声者,务速务多,以欺瞽人,不足言也。苟有求工之心,则必曰亲师友,虚怀请益,去其瑕疵,归于纯粹,可以成名而无难。曹子建与杨德祖书云:『世人著作,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应时改定。』夫以曹子建之才,犹欲就正于人,以自知其所不足。今人专自满假,吾不知今人之才与子建何如也?夫心不虚,由不好学耳,未有好学而心不虚者。先兄平庵,识高学博,时人罕当其意。席间作诗,或为之更一二字,即喜动颜色;江右魏叔子,当今文章钜公,人或指其未安处,援笔立改,皆予所目击者。盖虚受益,满招损,心虚而后学进,学愈进,心愈虚;虚心者为学之门,亦为学之验也。

审趋向

  人皆知当学唐诗,而乃有云不必学唐诗者;人皆知当学盛唐,而乃有云不必学盛唐者,此好立异之过也。唐以诗取士,萃数百年天下人之精神,揣摩研究,盛唐尤为极盛,到今如日月中天,好异者舍之谬矣。溯而上之,当学汉、魏,但恐徒得汉、魏之糟粕耳?优孟衣冠,不足贵也。至于六朝,五言当学陶,七言当学鲍。初唐乍兴,正始之音,然尚带六朝余习;盛唐始尽善,『中』、『晚』如强弩之末,气骨日卑矣。近日士人喜学『中』、『晚』,一友素号能诗,不幸而婴此疾;后见其诗,总不成章,寡识自误也。取法乎上,使得乎中;取法乎下,将何得乎?宋、元弥下矣,至有明始一振;国初诸贤,顿轶元、宋、中、晚唐而上之,厥后名流辈出,李献吉则一代诗人之冠冕也。但学济南则鹜藻丽而害清真;学竟陵则蹈空虚而伤气格,不可不知耳。夫人自有性情,原不必摹效前人。然善射者不能舍的,良匠不能舍规矩;师心自用,谓古不足法,非狂则愚也。孔子曰:『信而好古。』苟欲修身,必希贤圣,诗文何独不然?况入手时歧路甚多,尤宜审择。派苟不正,则如背康庄,由邪径,费精神于无用之地,而终不足以成名,不亦重可惜乎?

指陋习

  陋习略举有五:一曰不择题;二曰限韵;三曰步韵;四曰滥用;五曰犯古人成语。夫欲作好诗,必先择好题;今人作诗,喜用纤小之题,或用俗题,或用自撰不稳之题,观其题劣,则诗不览可知矣。若夫限韵,不过欲以险字窘人耳;不求诗工,祇夸韵险,井蛙之见,非大方所取也。步韵尤今日通病,此例宋人作俑,前此未有也。观唐人唱和之什,不必同韵、同体,况步韵乎?今一诗成,步者纷纷,一韵屡见,如蔗粗重嚼,有何滋味?牵扯凑合,梏人才情,导人苟简,诖误后学,莫此为甚。滥用者由欲广声气,故索之即应,有以介寿索者,有以哀挽索者,有以歌颂索者,有以旌表索者,此等甚多;诗既不佳,徒劳神思,或预办套语,临时书付,诗名愈广,诗品愈卑;更有逢人辄赠,用充礼物,诗之不幸,一至于此,大可伤也。偷句最为钝贼,词家深以为戒;连用三字,便觉索然,偶犯,速改可也。

戒轻梓

  诗稳而后示人。然不稳而示人,犹可改也。今人诗尚未稳,辄付梓,付梓则播之通国,不可复改,深足惜也。原其付梓之意,本因好名。若诗果佳,斯得名矣;苟诗未稳,兼多谬戾,人将指摘非笑,何名之可得?虽谓之不好名可也。予每言今日好名者寡,正谓此耳。诗稳而后示人,此乃真好名者也;必欲求稳,则愈知诗之不可不改也。夫轻梓非独其人之过,抑亦友之过也。吾未见以诗质之于友,而友肯直言其疵者;吾末见览人之诗而不极口赞之者。彼见人之极赞之也,曰可梓矣,遂肆然而梓之。殊不悟邀誉者乃招毁之物;博名者即败名之具也。是犹女子欲衒容色,而误以泥涂为粉黛,施诸颜面;人望见之,必掩口而走矣。

勉读书

  读书非为诗也,而学诗不可不读书。诗须识高,而非读书则识不高;诗须力厚,而非读书则力不厚;诗须学富,而非读书则学不富。昔人谓子美诗无一字无来处,由读书多也。故其诗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此老自言其得力处。又尝以教其子曰:『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窃见人于应酬嬉游宴会博奕及蓄种种玩好,莫不殚精竭力而为之;至于读书则否。纵多才多艺,叩以学术,无异面墙也。苟以应酬嬉游宴会博奕及蓄种种玩好之精神用之于读书,则识见日益高,力量日益厚,学问日益富;诗之神理乃日益出,诗之精彩乃日益焕,何患不能树帜于词坛而蜚声于后世乎?

  予衰年闲放,人事一无所与。邑中诸子不察谫陋,以诗属订。辛酉偶过维扬,维扬诸子亦然。

予非敢曰知诗,既蒙来质,不敢不竭。兹数则乃促膝相勖之语,虑其忘也,书而授之。壶庵李沂识。

〈跋〉

  有以评古人诗为话者,有以教今人作诗为话者。夫古人之诗,即微我之评,亦复何损?若夫教今人作诗,则其话为有功矣。李子艾山所为《诗话》,皆实实可以遵行,非泛设者,诚斯道干城哉!心斋居士题。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三十三·彭定求
  黄庭坚·唐圭璋
  杨守·唐圭璋
  岭云海日楼诗钞卷一·丘逢甲
  附录·许南英
  第一折·佚名
  第四折·李文蔚
  卷一·王奕清
  书舟词·程垓
  ●几社壬申合稿卷之十一·佚名
  卷一百十二·佚名
  御选宋诗卷四十四·康熙
  山谷外集诗注卷十一·黄庭坚
  第七场·田汉
  卷六·王建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吴渊·唐圭璋

      渊字道夫,号退庵,德清人。绍熙元年(1190)生。登嘉定七年(1214)进士第。累官直焕章阁、知平江府。以枢密副都承旨知江州,迁太府少卿,加集英殿修撰,知镇江、太平州、隆兴府。历江西安抚使、升兵部尚书、进端明殿学士、江东安

  • 马瑊·唐圭璋

      瑊字中玉,合肥人。   玉楼春   来时吴会犹残暑。   去日武林春已暮。   欲知遗爱感人深,   洒泪多于江上雨。   欢情未举眉先聚。   别酒多斟君莫诉。   从今宁忍看西湖,   抬眼尽成肠断处。

  • 第一折·佚名

    (卜儿同净王秀才上)(卜儿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休道黄金贵,安乐最直钱。老身姓王,嫁的夫主姓刘,是刘弘员外。这个是我的侄儿,是王秀才,家私里外解典库,都亏了这个孩儿。(净王秀才云)一八得八,二八一十九,三八二十六,四八一

  • 卷一·许及之

    钦定四库全书涉斋集卷一       宋 许纶 撰五言古诗新晴连旬困梅霖接夏潦乘溽泄雪涣新霁游兴难管束出关便航湖停篙葑蒲緑渔歌入浦溆沙禽乱惊浴昏霏送霞落依稀辨林谷初更电辉摇轻雷忽相续蛙声杂猛雨波翻碎鸣玉

  • 列传第七 寇洛 李弼 弟标 于谨 子实·令狐德棻

    寇洛,上谷昌平人,累世为将吏。父延寿,和平中,以良家子镇武川,因家焉。洛性明辨,不拘小节。正光末,以北边贼起,遂率乡亲避地于并、肆,因从尔朱荣征讨。及贺拔岳西征,洛与之乡里,乃募从入关。破赤水蜀,以功拜中坚将军、屯骑校尉、别

  • 大事记续编卷五十八·王祎

    唐宗明皇帝开元二十四年春二月庚午更太子及诸子名帝欲废太子张九龄谏之【以吕祖谦标目脩】三月壬辰始委礼部侍郎试贡举【以通鉴脩】张守珪使讨击使骁卫大将军安禄山讨奚契丹败绩夏四月奏请斩之敕以白衣领职【以实録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二十九·佚名

    嘉靖四十三年正月乙亥朔 命成国公朱希忠代拜 天于 玄极宝殿 上不御殿文武百官诣皇极门行五拜三叩头礼上表称贺○免宴赐节钱钞○丁丑 宣宗章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清平伯吴家彦祭 景陵○是夜大风 上谕兵部曰此风未为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二·佚名

    万历六年十二月丁丑朔升贵州河南按察使张天驭吴文佳俱右布政使文佳福建天驭云南○狭西林家山番人冉家蛮等一百四十九名赴京进贡赏如例○戊寅以兵部左侍郎曾省吾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 朝鲜国王李昖遣陪臣户曹参判郭越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纪昀

    列传金 【十七】○金十七纳塔谋嘉邹谷高霖孟奎乌凌阿与温特赫达王扩伊喇富森鄂 屯忠孝富蔡思忠完颜寓 富察伊埒图完颜仲元完颜阿林完颜霆乌库哩长寿 完颜佐【 耀珠】 舒穆噜仲温富察阿里完颜富拉塔 瓜尔佳锡尔格

  • 卷二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二十四 【起癸丑汉武帝元朔元年○止丙子汉武帝元封六年】凡二十四年 表例说 【臣】之枢谨按武帝元鼎二年始通西域至宣帝神爵三年始置西域都护其西域五十余国因事错杂互见而道里远近

  • 一贯问答·方以智

      问:“一贯?”曰:圣门之几本一,而本不执一,其圆如珠。朱子曰:“以一理贯万事,未尝不是个理字,而圣人不说定理字。分明是心,而圣人亦不说出心字。。试看孔子一呼,而曾子唯矣。及对门人,便换一个卦,一个字换作两

  • 论语解卷八·张栻

    宋 张栻 撰卫灵公篇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夫子之在卫灵公虽无道然亦尝侧闻夫子之所趣矣顾方以问陈为言与夫子之意可谓背驰夫子所以答之者则以已之所学者在此而不在彼

  • 鼓钟·佚名

    ——掩盖不住的悲哀【原文】鼓钟将将①,淮水汤汤②,忧心且伤。淑人君子③,怀允不忘④鼓钟喈喈⑤,淮水湝湝(6),忧心且悲。淑人君子,其德不回(7)。鼓钟伐鼛③,淮有三洲,忧心且妯(9)。淑人君子,其德不犹(10)。鼓钟

  • 齐桓公伐楚(僖公四年)·佚名

    ——智慧是弱者的盾牌 【原文】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1),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日(2):“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3),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4)。不虞君之涉吾地也(5),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6):‘五候九伯(7),女实征之

  • 宝光菩萨品第十二·佚名

    佛告持人,乃往过去无央数劫不可称计悬旷无限。尔时于世有佛。号紫金山王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为佛世尊,其紫金山王如来寿住五劫。诸声闻众不可计数。诸菩萨会亦不可限。无能称了知其多少

  • [第三品]处双论·佚名

    [第一]施设分二七九十二处者是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色处、声处、香处、味处、所触处、意处、法处。总说分二八〇眼是眼处耶?眼处是眼耶?耳是耳处耶?耳处是耳耶?鼻是鼻处耶?鼻处是鼻耶?舌是舌处耶?舌处是舌耶?身是身处

  • 卷二·净挺

    嘉兴大藏经 学佛考训学佛考训卷二钱唐俍亭和尚净挺缉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订灯余五宗失据百喙争鸣昧普通之指归失永嘉之遣意用收载籍广附传灯。佛决疑经云梵王至灵山以金色波罗花献佛请佛说法世尊拈花人天罔措迦叶微笑雪

  • 望江亭中秋切鲙旦·关汉卿

    或作《切鲙旦》,全称《望江亭中秋切鲙》或《望江亭中秋切鲙旦》。戏曲剧本。元关汉卿撰。四折。汉卿有《窦娥冤》已著录。全剧约万字。才貌双全的谭记儿新寡,暂居于女道观中。观主的侄儿白士中往潭州上任途中探访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