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原序

萬曆庚戌之歲,偕余舉南宮者,關西文太青、新成王季木、竟陵鍾伯敬,皆雄駿君子。掉鞅詞壇,太青博而奧,季木贍而肆,踔厲風發,大放厥詞。太青贈季木曰:「元美吾兼愛,空同爾獨師。」蓋其宗法如此。而伯敬以幽閑隱秀之致,標致《詩歸》,竄易時人之耳目。迄於今,輇材諷說,簸弄研削,莫不援引鍾、譚與王、李、徐、袁,分茅設蕝。而《關西》、《新城》之集,孤行秦齊間,江表之士,莫有過而問者。三子之才力,伯仲之間耳。而身後之名,飛沉迥絕,殆亦有幸不幸焉。千秋萬歲,古人所以深歎於寂寞也。季木歿三十餘年,從孫貽上復以詩名鵲起。閩人林古度論次其集,推季木為先河。謂家學門風,淵源有自。新城之壇,大振於聲銷灰燼之餘,而竟陵之光焰熸矣。餘蓋為之撫卷太息,知文苑之乘除,有劫運參錯其間,殆亦可以觀天咫也。嗟乎!詩道淪胥,浮偽並作,其大端有二:學古而贗者,影掠滄溟、弇山之剩語,尺寸比擬。此屈步之蟲,尋條失枝者也。師心而妄者,懲創《品彙》、《詩歸》之流弊,眩運掉舉。此牛羊之眼,但見方隅者也。之二人者,其持論區以別矣。不知古學之繇來,而勇於自是,輕於侮昔,則亦同歸於狂易而已。貽上之詩,文繁理富,銜華佩實。感時之作,惻愴於杜陵;緣情之什,纏綿於義山。其談藝四言,曰典、曰遠、曰諧、曰則。沿波討源,平原之遺則也;截斷眾流,杼山之微言也;別裁偽體,轉益多師,草堂之金丹大藥也。平心易氣,耽思旁訊,深知古學之繇來,而於前二人者之為,皆能洮汰其症結,祓除其嘈囋,思深哉!《小雅》之復作也,微斯人,其誰與歸?

貽上以余為孤竹之老馬,過而問道於余,餘遂趣舉其質言以為敘。往余嘗與太青、季木論文東闕下,勸其追溯古學,毋沿洄於今學而不知返。太青喟然謂季木曰:「虞山之言是也,顧我老不能用耳。」今二子墓木已拱,聲塵蔑如。余八十昏忘,值貽上代興之日,向之鏃礪知己,用古學勸勉者,今得於身親見之,豈不有厚幸哉!書之以慶余之遭也。

──虞山蒙叟錢謙益序

○古詩一首贈王貽上〈士禛〉  謙益

風輪持大地,擊颺為風謠。吹萬肇邃古,賡歌暢唐姚。朱弦汜漢魏,麗藻沿六朝。有唐盛詞賦,貞符彙元包。百靈聽驅使,萬象窮鎪雕。千燈咸一光,異曲皆同調。彼哉諓々者,穿穴紛科條。初盛別中晚,畫地成狴牢。妙悟掠影響,指注窺厘毫。甕天醯雞覆,井月癡猿號。化為劣詩魔,飛精入府焦。窮老蔽蔀屋,不得瞻泬寥。正始日以遠,詞苑雜莠苗。獻吉才雄驁,學杜餔醨糟。仲默俊逸人,放言訾謝陶。考辭竟嘈囋,懷響歸浮漂。江河久雍決,晷亦騰囂。麼弦取偏張,苦調搜啁噍。鳥空而鼠即,厥咎為詩訞。喪亂亦云膴,詩病不可瘳。譬彼膏肓疾,傳染非一朝。嗚呼杜與韓,萬古垂鬥杓。北征南山詩,泰華爭岧嶢。流傳到於今,不得免傲嘲。況乃唐後人,嗤點誰能跳。窮子抵尺璧,凍人裂復陶。熠燿點須彌,可為渠略標。昌黎笑群兒,少陵訶汝曹。嗟我老無力,掩耳任叫呶。王君起東海,七葉光漢貂。騏驥奮蹴踏,萬馬喑不驕。識字函雅故,審樂辨簫韶。落紙為歌詩,絳雲卷青霄。自顧骨骼馬,創殘臥東郊。敢雲老識路,昏忘慚招邀。河源出星海,東流日滔滔。誰蹠巨靈掌,一手堙崩濤。古學喪根幹,流俗沸螗蜩;偽體不別裁,何以親風騷?珠林既深深,玉河復迢迢。方當剪榛楛,未可榮蘭苕。瓦釜正雷鳴,君其信所操。勿以獨角麟,媲彼萬牛毛。伊餘久歸佛,翻經守僧寮。棖觸為此詩,狂言放調刁。無乃禪病發,放筆自抑搔。起挑常明燈,懺除坐寒宵。

猜你喜欢
  卷七百七十七·彭定求
  毛珝·唐圭璋
  陈草阁·唐圭璋
  史可堂·唐圭璋
  卷十五·阮阅
  ●卷二六·陈衍
  解人颐 谠言集·钱德苍
  第十一出 投辕·孔尚任
  第三十六出 飞报·梁辰鱼
  第二十一出 谒遇·汤显祖
  卷五·袁华
  卷466 ·佚名
  江西道院集钞·吴之振
  前集卷九·孙存吾
  卷四十一·陈邦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松陵集巻九·陆龟蒙

    今体五七言诗八十六首过张祜处士丹阳故居【并序】 顔 萱萱与故张处士祜世家通旧尚忆孩稚之歳与伯氏尝承处士抚抱之仁目管辂为神童期孔融于伟器光隂徂谢二纪于兹适经其故居已易他主访遗孤之所止则距故居之右二十余步

  • 卷八十·志第四十七·柯劭忞

      ○食货十三   △赈恤下 入粟补官内外诸仓 惠民药局   灾赈:   中统元年,平阳旱,赈之。   二年转懿州米万石,赈亲王塔齐尔部饥民。赈桓州饥民。   三年,甘州饥,给银赈之。发粟三十万石,赈济南饥民。   

  •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第四)·赵晔

      阖闾内传第四   阖闾元年,始任贤使能,施恩行惠,以仁义闻于诸侯。仁未施,恩未行,恐国人不就,诸侯不信,乃举伍子胥为行人,以客礼事之而与谋国政。阖闾谓子胥曰:"寡人欲强国霸王,何由而可?"伍子胥膝进垂泪顿首曰:"臣楚国之亡虏

  • 卷之一百三十三·佚名

    成化十年九月癸丑朔日食免朝○上以虏警稍缓谕兵部臣曰近遣都指挥孟英阎斌领团营军往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处关口宜暂停止俟报乃行复敕镇守等官俾督所在见兵严加操守勿弛边备○甲寅南京吏部左侍郎章纶以母丧去任○保定侯梁

  • 卷之二百八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明名臣琬琰録卷十三·徐紘

    (明)徐纮 撰梁用之墓碣铭  杨士竒永乐十五年车驾巡狩北京仁宗皇帝在春宫监国南京凡南方庶务惟文武除拜四夷朝献边警调发上请行在若祭祀赏罚一切之务有司具成式启闻施行事竟则所司具本末奏达而已上既有疾两京距隔数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纪昀

    列传宋 【三十】○宋三十吴育 宋绶【敏求昌言】 李若谷【淑 寿朋复圭】王博文【畴】 王鬷 李谘程戡 夏侯峤 盛度丁度 张观 郑戬明镐吴育宋绶李若谷王博文王鬷李谘程戡夏侯峤盛度丁度张观郑戬明镐△吴育吴育字

  • 世家卷第十八 高丽史十八·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毅宗二。○(癸酉)七年春正月辛卯朔放朝贺。癸卯赐元子名泓后改称祈。甲辰燃灯王如奉恩寺。乙卯出御长源亭。二月辛未以于邦宰为刑部尙书

  • 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司马迁

    王延海译注【说明】本文是一篇民族史传,记述了我国西南(包括今云南以及贵州、四川西部)地区在秦汉时代的许多部落国家的地理位置和风俗民情,以及同汉王朝的关系,记述了汉朝的唐蒙、司马相如、公孙弘和王然于等抚定西南夷的

  • 敬括传·刘昫

    敬括,河东人。年少时以文词受人称赞。考取进士,又参加应制考试录用,升为右拾遗、内供奉、殿中侍御史。天宝末年(756),宰臣杨国忠排斥不依附自己的人,括在其中,任果州刺史。多次升为给事中、兵部侍郎、大理卿。性格非常厚道,

  • 景公敕五子之傅而失言晏子谏第十·晏婴

    景公有男子五人所使传之者,皆有车百乗者也。晏子为一焉。公召其傅曰:“勉之!将以而所傅为子。”及晏子,晏子辞曰:“君命其臣,据其肩以尽其力,臣敢不勉乎!今有之家,此一国之权臣也,人人以君命命之曰:‘将以而所傅为子。’此离树别

  • 礼经会元卷三上·叶时

    宗 叶时 撰齿德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后氏贵爵而尚齿殷人贵富而尚齿周人贵亲而尚齿年之贵乎天下乆矣古之教者习乡尚齿故党正属五百家之民因十二月之蜡以乡饮酒之礼而行于党序之学教之以尊长敬老而孝弟之道行焉一命受职

  • 卷二十二·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卷二十二宋 朱子 撰邦国礼三之上聘礼【郑注目録云大问曰聘诸侯相于乆无事使卿相问之礼小聘使大夫周礼曰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 疏曰下记

  • 卷第一百七·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七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智蕴第三中修智纳息第四之三异生离欲染时。诸加行道九无间道八解脱道中。现在唯修世俗智。未来亦唯修世俗智。第九解脱道中。现在唯修世俗智。未来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六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六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大品被加等者。凡言加者加于可加。以须菩提空与般若空相应相似。是故佛加令其说空。般若是智故亦加身子。所以但加此二人也。故云欲以大空并小空等。以般若中盛明此

  • 四分律卷第一(初分之一)·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稽首礼诸佛,及法比丘僧; 今演毗尼法,令正法久住。 优波离为首,及余身证者; 今说戒要义,诸贤咸共听。 今欲说深戒,为乐持戒者; 为能讽诵者,利益诸长老。 今说十句义,诸佛之戒法: 令僧喜永安,摄取

  • 太上洞玄灵宝五帝醮祭招真玉诀·佚名

    太上洞玄灵宝五帝醮祭招真玉诀,原不题撰人。据卷末后记,应为北宋道士张承先所撰。《通志‧艺文略》已着录此书一卷。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书中宜称道士受《灵宝五老赤书真文》之日,应依法祭醮,以招降天真,以

  • 大乘百福庄严相经·佚名

    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与《佛说大乘百福相经》同。而字稍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