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唐诗镜卷七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七

明 陆时雍 编

初唐第七

张说【本传云字道济洛阳人弱冠应诏举累转右补阙预修三教珠英擢凤阁舍人忤旨流钦州中宗即位召拜兵部员外郎累拜兵部侍郎弘文馆学士景云中迁中书侍郎知政事进中书令封燕国公为姚崇所构出刺相州坐事左转岳州开元中拜兵部尚书仍知政事又敕为朔方军节度大使往巡五城後为集贤院学士尚书左丞相卒諡文贞说为文属思精壮谪岳州後诗益凄惋谓得江山助云】五言古诗

再使蜀道

眇眇葭萌道苍苍襃斜谷烟壑争晦深云山共重复古来风尘子同眩望乡目芸阁有儒生轺车倦驰逐青春客岷岭白露揺江服岁月镇羇孤山川俄反覆鱼游恋深水鸟迁恋乔木如何别亲爱坐去文章国蟋蟀鸣户庭蠨蛸网琴筑

【起结稍有古色】

石门墨山二山相连有禅堂观天下絶境

囷轮江上山近在华容县常涉巴丘首天晴遥可见佳游屡前诺芳月愆幽眷及此符守移欢言临道便既携赏心客复有送行掾竹径入隂窅松崖上空蒨草共林一色云与峯万变探窥石门断缘越沙涧转两山势争雄峯巘相顾眄药妙灵仙宝镜华岩壑选清都西渊绝金地东敞宴池果接园畦风烟迩台殿高寻去石顶旷览天宇遍千山纷满目百川豁对面骑来云气迎人去鸟声恋长揖桃源士举世同企羡

【语气多芬草共林一色云与峯万变的是唐语境华岩壑选一语最佳第华字不老骑来云气迎绝未见佳人去鸟声恋庶有余趣】

七言古诗

遥同蔡起居偃松篇

清都衆木总荣纷传道孤松最出羣名接天庭长景色气连宫阙借氛氲悬池滴滴停华露偃盖重重拂瑞云不惜流膏助仙鼎愿将桢干奉明君莫比冥灵楚南树朽老江边代不闻

【清而未老去後二语作律为妥】

五言律诗

恩制赐食於丽正殿书院宴赋得林字

东壁图书府西垣翰墨林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位窃和羮重恩叨醉酒深缓歌春兴曲情竭为知音

【浑厚称题结意非体】

卢巴驿闻张御史张判官欲到不得待留赠之

旅窜南方远传闻北使来旧庭知玉树合浦识珠胎白发因愁变丹心托梦回皇恩若再造为忆不然灰

深渡驿

旅宿青山夜荒庭白露秋洞房悬月影高枕听江流猿响寒岩树萤飞古驿楼他乡对揺落并觉起离忧

【三四语气清高非追琢可拟】

还至端州驿前与高六别处

旧馆分江口凄然望落晖相逢传旅食临别换征衣昔记山川是今伤人代非往来皆此路生死不同归

【三四缱绻凄然五六老气结更可伤凡人到真处闲言巧语自不暇及】

和尹懋秋夜游?湖

?湖佳可游既近复能幽林里栖精舍山间转去舟鴈飞江月冷猿啸野风秋不是迷乡客寻奇处处留

【第四句得景】

七言律诗

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别馆芳菲上苑东飞花澹淡御筵红城临渭水天河静阙对南山雨露通绕殿流莺凡几树当蹊乱蝶许多丛春园既醉心和乐共识皇恩造化同

【三四浓郁】

五言排律

奉和圣制途中经华岳应制

西岳镇皇京中峯入太清玉銮重岭应缇绮薄云迎霁日悬高掌寒空映削成轩游会神处汉幸望仙情旧庙青林古新碑緑字生羣臣愿封岱还驾勒鸿名

【清映如洗】

奉和圣制送王晙巡边应制

六月歌周雅三边遣夏卿欲施攻战法先作简稽行礼乐知谋帅春秋识用兵一劳堪定国万里即长城策有和戎利威传破虏名军前雨洒道楼上月临营别藻瑶华降同衣锦襮荣关山由义近戎马为恩轻丝竹路傍散风云马上生朝廷谓吉甫邦国望君平

【语选而出如李陵步卒五千尊俎雍容有折冲万里之势结意谆复大佳】

将赴朔方军应制

礼乐逢明主韬钤用老臣恭凭神武策远静鬼方人供帐荣恩饯山川喜诏巡天文日月丽朝赋管弦新幼志传三略衰材谢六钧胆犹忠作屏心故道为隣汉保河南地胡清塞北尘连年大军後不日小康辰劒舞轻离别歌酣忘苦辛从来思博望许国不谋身

【一起四语得体胆犹二语当属佳句汉保河南地以下意欠精陡】

同刘给事城南宴集

水竹幽闲地簪缨近侍臣雍容乘暇日潇洒出嚣尘树对思朋鸟池深入养鳞管弦高逐吹歌舞妙含春老子叨专席欢邀隔缙绅此中情不浅遥寄赏心人

送赵二尚书彦昭北伐

北地河氷合边城备此时兵连紫塞路将举白云司提劒荣中贵衔珠盛出师日华光组练风色艶旌旗投笔尊前起横戈马上辞梅花吹别引杨柳赋新诗

岳州宴姚绍之【并序】

姚司马往在柏台每钦骨鲠及兹荒服偶得官联复有令弟美胤芬芳袭予山寺外庐幽深形胜童冠是集欢言赋诗

杞梓滞江滨光华向日新难兄金作友媚子玉为人山水含秋兴池亭借善隣檐松风送静院竹鸟来驯翠斚吹黄菊琱盘鱠紫鳞缓歌将醉舞为拂绣衣尘

【佳丽之章】

游洞庭湖

平湖晓望分仙峤气氛氲鼓枻乘清渚寻峯弄白云江寒天一色日静水重纹树坐参猿啸沙行入鹭羣缘源斑筱密罥径緑萝纷洞穴传虚应枫林觉自薰双童有灵药愿取献明君

【江寒二语稚】

七言絶句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峯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後二语托兴兼寓别情】

苏頲【字廷硕少有俊才一览千言举进士累迁监察御史神龙中拜中书舍人父瓌同中书门下三品父子同掌枢密时以为荣开元中迁紫微侍郎与宋璟同知政事後知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事卒諡曰文宪頲袭封许国公时称小许公又与燕国公张说称望略同时号燕许 松牕録云中宗尝召宰相苏瓌李峤子进见时皆童年帝谓曰汝等各以所通书取宜奏吾者言之頲应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峤子曰斮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帝曰苏瓌有子李峤无儿】

五言律诗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时字】

嘉会宜长日高筵顺动时晓光云外洗晴色雨余滋降鹤因韶德吹花入御词愿陪阳数节亿万九秋期

【三四多姿】

奉和魏仆射秋日还乡有怀之作

南宫夙拜罢东省画游初饮饯倾冠盖传呼问里闾树悲悬劒所谿想钓璜余明发辉光至喧闻驷马车

边秋薄暮

海外秋鹰击霜前旅鴈归边风思鞞鼔落日惨旌麾浦暗渔舟入川长猎骑稀客悲逢薄暮况乃事戎机

晓发方骞驿

传置远山蹊龙锺蹴涧泥片云时作雨微照已生霓鬓发愁氛换心情险路迷方知向蜀老偏识子规啼

【三四写景落手轻快】

七言律诗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细草偏承回辇处飞花故落舞觞前宸游对此欢无极鸟弄歌声杂管弦

【三四写景平淡无奇五六粧造多方无情无色诗须意象入手然後布景生情此何容强作】广逹楼下夜侍酺宴应制

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楼台絶胜宜春苑灯火还同不夜城正覩人间朝市乐忽闻天上管弦声酺来万舞羣臣醉喜戴千年圣主明

【三四语属兴味】

扈从鄠杜间奉呈刑部尚书舅崔黄门马常侍

翠辇红旗出帝京长杨鄠杜昔知名云山一一看皆好竹树萧萧画不成羽骑将过持袂拂香车欲度卷帘行汉家曾草巡游赋何似今来应圣明

【三四风味清美五六絶无意致】

春晚紫微省直寄内

直省清华接建章向来无事日犹长花间燕子栖鳷鹊竹下鵷雏绕凤凰内史通宵承紫诰中人落晚爱红妆别离不惯无穷忆莫误卿卿学太常

【无他奇气觉芳润】

【附兴庆池侍宴应制 降鹤池前回步辇栖鸾树杪出行宫山光积翠遥疑逼水态含青近若空直视天河垂象外俯窥京室画图中皇欢未使恩波极日暮楼船更起风 三四苦摸五六硬写】

五言排律

闲园即事寄韦侍御

结庐东城下直望江南山青霭远相接白云来复还拂筵红藓上开幔緑条间物应春偏好情忘趣转闲宪臣饶美度联事惜徂顔有酒空盈酌高车不可攀

晓发兴州入陈平路

旌节指巴岷年年行且巡暮来青嶂宿朝去緑江春鱼贯梁缘马猿奔树息人邑祠犹是汉谿道即名陈旧史饶迁谪恒情厌苦辛宁知报恩者天子一忠臣

【鱼贯二语是琢玉手】

同饯阳将军兼源州都督御史中丞

右地接龟沙中朝任虎牙然明方改俗去病不为家将礼登坛盛军容出塞华朔风揺汉鼔边马思胡笳旗合无邀正冠危有触邪当看劳还日及此御沟花

【三四语极担当】

赵冬曦【字阏定州人擢第拜左拾遗神龙初上言古律条目千余开元初为监察御史坐事流岳州还知史馆历官国子祭酒卒冬曦性放逹不屑世事兄弟皆显官张说云韦赵兄弟人之杞梓】五言律诗

陪燕公游?湖上寺

江外多山水招要步马来琴将天籁合酒共鸟歌催岩坐攀红药谿行爱緑苔所怀非此地游望亦裴徊

【语气清朗】

刘幽求【本传云冀州人圣历中拜阆中尉後与玄宗讨平韦庶人以功擢中书舍人参知机务累封徐国公开元初授尚书左丞相兼黄门监姚崇忌之以怏望贬睦州刺史转桂阳郡刺史卒諡曰文献】五言絶句

书怀

心为明时尽君门尚不容田园迷径路归去欲何从

【言之可悼人臣事君何至欲归无路】

张敬忠【张仁愿在朔方奏用御史张敬忠等分总军事累迁吏部郎中开元中拜卢平节度使】

七言絶句

边词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氷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自可断肠】

姚崇【本传云本名元崇陕州人应下笔成章举累迁夏官中郎武后奇其才超迁夏官侍郎知政事俄迁凤阁侍郎春官尚书睿宗时为中书令先天中代郭元振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复迁紫微令开元中封梁国公卒諡文献】

五言律诗

秋夜望月

明月有余鉴羇人殊未安桂含秋树晚波入夜池寒灼灼云枝浄光光草露团所思迷所在长望独长叹

【修洁】

贾曾【文苑传云洛阳人少知名景云中为吏部员外郎开元初拜中书舍人与苏晋同掌制诰皆以词学见知时称苏贾迁礼部侍郎卒】

七言律诗

奉和春日出苑瞩目应令【时为太子舍人使在东都作】

铜龙晓辟问安回金辂春游博望开渭水晴光揺草树终南佳气入楼台招贤已从商山老托乘还徵邺下才臣在东周独留滞忻逢睿日边来

张汯【纪事作张紘】

七言絶句

闺怨

去年离别鴈初归今夜裁缝萤巳飞征客未来音信断不知何处寄边衣

【情感无限】

王丘【本传云字仲山举童子科长安中自偃师主簿擢第拜监察御史开元中拜吏部侍郎典选平允後转太子宾客袭爵宿豫男拜礼部尚书卒】

五言排律

奉和圣制荅张说扈从南出雀鼠谷之作

襟带三秦接旗常万乘过阳原淑气早隂谷沍寒多花缛前茅仗霜严後殿戈代云开晋岭江鴈入汾河北土分尧俗南风动舜歌一闻天乐唱恭遂万人和

【语色清绮】

崔翘【齐州人崔融子开元初为礼部尚书諡曰成】

五言律诗

送友人使夷陵

猿鸣三峡里行客旧沾裳复道从兹去思君不暂忘开襟春叶短分手夏条长独有幽庭桂年年空自芳

【五六入雅】

【附郑郎中山亭书阁山云起琴斋涧月留语气亦雅附铜雀台 铜台宫观委灰尘魏主园陵漳水滨即今西望犹堪思况复当时歌舞人 意不正当】

唐诗镜卷七

 

猜你喜欢
  严羽·唐圭璋
  陈康伯·唐圭璋
  第七出 通嚭·梁辰鱼
  蒲察善长·隋树森
  决断·徐志摩
  卷五十·王奕清
  鲲溟诗集巻四·郭谏臣
  卷十四 茕斋歌诗三十五首·李白
  卷三十七·曹学佺
  卷四百六十八·陈廷敬
  卷三百六十七·佚名
  卷三百五·佚名
  卷七十五·佚名
  卷三十四·佚名
  十二集 四卷·钱德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刘克庄

      张祜《金山寺》云:“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孤山寺》云:“断桥荒藓合,空院落花深。”《孟浩然宅》云:“孟简虽持节,襄阳属浩然。”《送人岭南》云:“珠

  • 卷一百一·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一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初寮小集王安中字履道阳曲人第进士政和中自大名主簿累擢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防出镇燕山府召除检校太保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靖康初贬象州有初寮集许

  • 怀虑第九·陆贾

    怀异虑者不可以立计,持两端者不可以定威。故治外者必调内,平远者必正近。纲维天下,劳神八极者,则忧不存于家。养气治性,思通精神,延寿命者,则志不流于外。据土子民,治国治众者,不可以图利,治产业,则教化不行,而政令不从。苏秦、张

  • 第五节 没有故事①·老舍

    ①据罗常培《我与老舍》,“他后来所写的《微神》,就是他自己初恋的影儿。……他告诉我儿时所眷恋的对象和当时的感情动荡的状况,我还一度自告奋勇地去伐柯,到了儿因为那位小姐的父亲当了和尚,累得女儿也做了带发修行的优波

  • 卷之二百八十六·佚名

      康熙五十八年。己亥。冬。十月。庚子朔。享太庙。遣都统伯四格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暂安奉殿、孝陵、孝东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颁康熙五十九年时宪历。  ○上驻跸罗家

  • 六十三 曹寅奏尚未议定平粜缘由摺·佚名

    康熙四十七年三月十六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臣于本月初五日至扬州,会同李煦具本条陈盐务三款。十四日总漕臣桑格自浙回至扬州,截留漕米。目下江西、湖广粮船陆续将到,俟督抚审事回日,议定价值,即

  • 一四八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拟派肄业贡生校录《永乐大典》应刊书籍并再添摆板供事折·佚名

    一四八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拟派肄业贡生校录《永乐大典》应刊书籍并再添摆板供事折乾隆三十九年二月二十三日*臣永瑢等谨奏:臣等办理四库全书,所有《永乐大典》内采出散篇汇辑成部者,颇有堪以刊行之书,应行刊刻。前经臣

  • 卷三十·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三十雍正十年夏五月甲子命张体义赴肃州办理运粮事务上谕大学士等曰赵之垣着来京张体义着给与按察使衔前往肃州与副将马龙一同办理运粮事务丁卯命晓谕陜西甘肃二省官民等上谕大学士等

  • 三国史记卷第三十一。·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三一卷年表下零一年表下公历干支中国新罗高句丽百济公元六零九己巳隋大业五年眞平王 

  • 薛国观传·张廷玉

    薛国观,韩城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授职莱州推官。天启四年(1624)提拔为户部给事中,多有建树。魏忠贤专权,朝廷官员争相攻击东林党。薛国观所弹劾的御史游士任、操江都御史熊明遇、保定巡抚张凤翔、兵部侍郎萧近高、

  • 卷三十·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三十礼运第九之一正义孔氏頴达曰案郑目録云名礼运者以其记五帝三王相变易隂阳转运之道此於别録属通论 张子曰礼运本是一片段文字混混然一大意须是据

  • 佛藏经往古品第七·佚名

    佛告舍利弗过去久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大庄严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寿命六十八百万亿岁。有六十八百万亿大弟子众。其佛灭後舍利流布。如我灭後无有异也。正

  • 卷第三十二·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三十二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大乘律藏 述曰:&ldquo;大乘律法,杂在方等诸经,不同声闻别部独行。今于经中,取其扶律义居多者,或是全部,或一品一章,别标如左。&rdquo; 佛说梵网

  • 昙无德部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卷下·道宣

    京兆崇义寺沙门道宣集衣药受净篇第四受衣法(时诸比丘多畜衣服。佛言。当来善男子不忍寒苦。畜二衣足不得过。僧祇云。三衣是沙门贤圣幖帜故。萨婆多云。为五意故。障寒热。除无惭愧。入聚落。在道行。生善威仪清净故

  • 卷第七·行策

    嘉兴大藏经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卷第七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经唐 圭山大师宗密 述疏宋 长水沙门子璇 录记清荆溪后学沙门行策会编○四断声闻得果是取疑。●疏二初随章叙

  • 红楼复梦·陈少海

    长篇小说。清陈少海撰,陈诗雯校订。一百回。原署“小和山樵南阳氏撰,武陵女史月文氏校订”。作者以字行、南阳人,号香月、红羽、小和山樵、品华仙史。校订者系其妹,字月文,号武陵女史。此编为《红楼梦》续书之一。故事接高

  • 平书·王源

    清王源著。十卷。王源于五十六岁执贽颜 门,遂绝空虚文字之习,以倡明颜学为己任。他怀抱“使 民生遂,人才出,官方理,国日富,兵日强,礼教行而异 端息”之愿望,参酌古今,变而通之,撰成“平天下之书” (《颜氏学记》卷八),即《平书》

  • 六门陀罗尼经论·世亲

    佛教论书。古印度世亲著,译者不详。一卷。是《六门陀罗尼经》的论释书。阐述了六门陀罗尼的六义:一、慧圆满;二、慈力清净;三、自性清净;四、令知他所作障;五、摄一切菩提资粮;六、彼果正知及真如。接着阐述了六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