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两宋名贤小集卷七十三

宋 陈 思 编

元 陈世隆 补

藜斋小集

华镇字安仁防稽人元丰二年进士官至朝奉大夫博古工诗文尝辑防稽览古诗几百余篇最称精覈傅崧卿称其词格清丽兴寄深逺足以垂观来者今其书亦罕传旧志乘中间有数首而已子初平亦登进士为太常博士有越中考古録

云门寺外胜迹诸咏

王中令裔孙智永善草为世所重求者弗违戸外之人如市所居限频为之毁以铁固之时号铁门限真草千字文十九年成一千通栁诚悬称其书得家法世传右军兰亭其迹弟子辨才尤加寳秘贞观中求之不得至使萧翼设奇而取之山中父老尚能道其事

铁限僧坊迹未移千通真草了无遗兰亭墨迹何由见秪説萧郎奉使时

郑相庙

郑公起樵风用郡守第五伦之荐致位三公与伦并列可谓盛矣祠宇之下至今犹有风朝南暮北

鸣玉锵金汉上公当年荣与旧君同故山庙食千秋后来往犹乘旦暮风

秦望山

秦始皇东巡登高歴览刻石纪功故曰秦望

秦人两世尽东游辇辂曽临到上头睫在眼前终不见不知登望竟何求

葛仙翁钓台

若耶溪葛仙翁投迹之地苔矶孤秀起于中潭环山千叠澄渊无底清光翠色上下相照迥然不类于人境谢客儿兄弟悦之日至其上更酬迭唱夕而忘归

闻説风流谢客儿鸰原相应日鸣飞仙翁遗迹云深处擕手行吟送落晖

五云溪

徐季海曰曽子不入胜母之闾吾岂泛若耶之溪由是目之为五云今亦曰徐浩五云发源于云门其流达于樵风泾湖山之间此为奇絶

万壑千岩秀气钟鸣琴潄玉晓玲珑瑞云重叠中书馆花浪腾棱相国风

樵风泾

郑巨君【名?】采薪若耶山中得仙人遗箭归之而获便风之报千载之下朝暮不渝

碧山重叠水溶溶南北长来旦暮风岩壑防稽真胜絶樵苏犹是汉三公

郑公泉

郑太尉?若耶山居有美泉雅嗜其味尝有疾药石不能愈家人取山泉饮之即愈山泉非攻病之良药其美不称于三公之奉饮之而疾愈者常性素好不为富贵移也郑公之所飬在富贵当何如哉

溪上清泉玉色寒临泉蹋尽石苔斑为怜北阙乘轩客白首高情在旧山

城山

其山中卑四高宛如城堞吴伐越次查浦句践保此拒吴又名越王城有佛眼泉洗马池泉中产嘉鱼越拒吴时吴意越之乏水以盐鱼为馈越取双鱼答之遂解围去

兵家制胜旧多门赠答雍容亦解纷缓报一双文锦鲤坐归十万水犀军

镜湖

亦名鉴湖任昉述异记轩辕氏铸镜湖边因得名或云黄帝获寳镜焉或又云本王逸少语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逰故名

水风不动清光合十里浑无一防瑕野客若寻湖上事不须临水问荷花

双笋石

在上虞县钓台山高百余丈若人冕而对峙者其巅有异花每杜鹃啼时开若霞锦神宗崩三年不荣高宗崩花忽变白孝宗崩三年若枯既而复茂

千尺相高卓翠珉雨余云外露嶙峋鼎湖龙去苍髯防三载丛花不记春

放马涧

在新昌县支道林放马之所或讥道人养马不韵答曰贫道赏其神骏

春草茸茸涧水清路人犹记昔时名金羁纵后双蹄逸想见风前蹀躞声

虞国墅

在余姚罗壁山襟带溪山大势具体金谷郗太宰徧逰诸境栖情于此每至良辰携子逰憩后以司空临郡遂卜居之

山列翠屏围碧落水流鸣管绕平田郗家池馆萝芜没金谷形容自渺【一作宛】然

陈大夫宅

在越城东南礼逊坊竹园巷之间汉大中大夫陈嚣未贵时与纪伯为邻伯窃嚣藩地以自益嚣见之不言益徙地与之伯慙亦归所侵地其中乃为大路鸿嘉二年太守周君刻石表曰义里长檐路

邻里相欢起美谈通衢高栁碧鬖鬖至今风俗称虞芮目击岐周始自慙

燕竹

越人以其燕来时出笋甚美因以为名

竹箭黄芽欲老时杏梁日暖燕初归他林未耸千竿翠此地先抽一握肥

孟桥

桥南汉孟尝宅也

汉上还珠太守家小桥斜跨碧流沙清风不共门墙改长与寒泉起浪花

两宋名贤小集卷七十三

猜你喜欢
  第三十五出 计竦·李渔
  第二十出 春赏·叶宪祖
  ●词评上卷·沈雄
  卷六十六·朱彝尊
  鸡肋集补钞·管庭芬
  鸡肋集钞·吴之振
  卷三百九十八·陈廷敬
  卷二百七十三·佚名
  总目八·佚名
  卷三十五·沈季友
  卷二十七·查慎行
  卷二十四·施元之
  范仲淹词作鉴赏·佚名
  第八章 概论三 金元·吴梅
  性情集巻二·周巽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夫须诗话(夫须)·蒋箸超

    闽县郑太夷京卿孝胥《海藏楼诗》,茹藻而不露,敛才而不放;精能之至,乃见平澹;萧寥高旷,一语百折。唐之姚武功、宋之陈去非,往往有此意境。同时通州范无错明经当世,亦主张宋人者,思想笔力,亦复空世所有。然以较海藏,则犹不逮。无他

  • 第四折·高文秀

    (外扮孛老、净扮府尹、搽旦同上)(孛老云)月过十五光明少,人过中年万事休。老汉乃刘二公是也。自从我这女孩儿,问赵元讨了休书,招下本处臧府尹。将赵元着他解送文书于上京,误了一日杖四十,误了两日杖八十,误了三日处斩。不期此人

  • 卷七十九·列传第十七·脱脱

        郦琼 李成 孔彦舟 徐文 施宜生 张中孚 张中彦 宇文虚中 王伦   郦琼,字国宝,相州临漳人。补州学生。宋宣和间,盗贼起,琼乃更学击刺挽强,试弓马,隶宗泽军,驻于磁州。未几告归,括集义军七百人,复从泽,泽署琼为七

  • 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九·赵尔巽

      姜晟 金光悌 祖之望 韩崶   姜晟,字光宇,江苏元和人。乾隆三十一年进士,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擢光禄寺少卿,转太仆寺,仍兼刑部行走。四十四年,出为江西按察使。逾年,超擢刑部侍郎,屡命赴各省按事谳狱。五十二年,授湖北巡

  • 卷一八八 唐紀四·司马光

      起屠維單閼(己卯)十一月,盡重光大荒落(辛巳)二月,凡一年有奇。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武德二年(己卯,公元六一九年)   十一月,己卯,劉武周寇浩州。   秦王世民引兵自龍門乘冰堅渡河,屯柏壁,與宋金剛相持。時河東州縣,俘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八·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佚名

    正统八年八月癸未朔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金濂为刑部尚书监察御史马昂为右侍郎○乙酉以营建国子监遣工部尚书王卺祭告先师孔子○敕谕长河西地面因果寺高僧簇克林藏卜曰尔能敬顺天道恭事朝廷尊崇佛教化人为善忠诚可嘉今特

  • 卷一·陈均

    钦定四库全书九朝编年备要巻一    宋 陈均 撰太祖皇帝【起庚申建隆元年止丙寅干徳四年】庚申建隆元年是嵗周禅位唐国主李景呉越王钱俶荆南髙保融湖南周行逢漳泉刘从效奉正朔蜀主孟昶称广政

  • 卷一百五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四王礼考【三十】山陵   【上陵】雍正十三年十月更定列祖列后忌辰致祭陵寝仪是月戊寅皇上谕王大臣等曰据礼部以十一月十三日恭遇皇祖圣祖仁皇帝忌辰或照陵寝忌辰祭祀礼致祭或照

  • 卷一百五十·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五十宋 赵汝愚 编总议门总议六上哲宗七事       李 常一曰崇廉耻臣闻子贡问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孔子曰行已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而管子亦曰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古之

  • 卷五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五十五礼部祠祭清吏司护日【护月附】凡日月食由钦天监豫推交食时刻及食之分秒具疏以闻旨下通行直省及四夷属国奉正朔者按钦天监所推时刻分秒随地测验祗行救护凡护日食之礼部委祠祭司郎中一

  • 甲申核真略·杨士聪

    逋臣释法遯抆涕记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早,传言贼至昌平,城守尚无备。午刻,西直门外有数骑突至,挥刀杀人,势欲入城。乃仓卒闭门,传兵上城,每八垛仅得一人。申刻,上令各监局掌印下至小火者,俱上城,每一垛始得一人。又炊灶未立,乃以

  • 论语集注考证卷一·金履祥

    學而學之為言效也【此張宣公語四聲取訓於義為切又古文學通作斆易傳曰比而效之之謂體則效者體倣之謂也王文憲曰學之為言效也此字義正訓人性皆善而覺有先後此原其所當學後覺者必效先覺之所為指學者之方也明善復初則學之

  • 不言则已,言必有中·孔子

    【原文】 鲁人为长府①。闵子赛曰:“仍旧贯②,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③人不言,言必有中④。” 【注释】 ①为长府:改建长府。长府,鲁国藏财货的地方。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兽昭公曾经在长府抵抗季氏的进攻。②

  • 卷六·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六衍至德之义信易干文言曰九三忠信所以进德也朱熹本义曰忠信主于心者无一念之不诚也又曰忠信只是实且如孝须实是孝方始孝之德一日进一日如弟须实是弟方始弟之德一日进一日若不实却自无根了

  • 普曜经卷第七·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观树品第二十一  佛告比丘。以成正觉诸天皆来。嗟叹佛已。如来正坐一心观树。目未曾瞬。禅悦为食解慧为浆永安无横。宿夜七日观道场树以报其恩。过七日已。欲行天人各共赍持万瓮香水。色行

  • 第十一卷·圆瑛

    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弘悟述 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癸二 兼示阿难 分二  子初 阿难蹑佛语而执因缘  二 如来拂深情而责执吝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现说杀、盗、淫业,三缘断故,三因不

  • 东山杂记·王国维

    《东山杂记》与《二牖轩随录》是王国维辛亥以后旅居日本京都时所写的学术札记,未收入《王国维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