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 晚唐一

全唐诗续补遗卷七 晚唐一

杜牧

九华山

昔年幽赏快疏慵,每喜佳山在邑封。江上重来六七载,云间略见两三峰。凌空瘦骨寒如削,照水清光翠且重。却忆谪仙才格俊,解吟秀出九芙蓉。 【《舆地纪胜》二二《池州》】

雍陶

江声秋入寺 【一作「峡」】 ,雨气 【一作「色」】 夜侵楼。

闭门客到常疑 【一作「如」】 病,满院花开不似 【一作「未是」】 贫。 【以上《云溪友议》上《冯生佞》。又《唐诗纪事》五六、《诗话总龟》三《知遇门》、《诗人玉屑》十《知音》、《唐才子传》七】

许浑

题阴阳井

仙人修炼地,玉井着神功。日月双轮见,阴阳两窍通。可堪清彻底,那更施无穷。尚冀丹砂力,当浇俗虑空。 【《弘治句容县志》八《题咏类》】

白云潭禅院 【在宁国白云山】

一片白云千丈峰,殿堂楼阁架虚空。山僧不语卷帘坐,遥看世间如梦中。 【嘉靖《宁国府志》卷四、卷五两见】

李商隐

晋元帝庙

青山遗庙与僧邻,断镞残碑锁暗尘。紫盖适符江左运,翠华空忆洛中春。夜台无月照珠户,秋殿有风开玉宸。弓剑神灵定何处?年年春绿上麒麟。 【《浩然斋雅谈》】

缺题

重午云阴日正长,佳辰早至浴兰汤。凉风入座无消扇,彩索灵符映羽觞。 【《锦绣万花谷别集》】

咏雪 【句】

郊野鹅毛满,江湖雁影空。 【《合璧事类》】

咏桃 【句】

酥胸酣暖日,玉脸笑春风。 【《锦绣万花谷》】

郑熏

桐柏观

深山桐柏观,残雪路犹分。数里踏红叶,全家穿白云。月寒岩障晓,风远蕙兰芬。明日出云去,吹笙不可闻。 【《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一二六《桐柏山部》】

赵嘏

松江

松江菰叶正芳繁,张翰逢秋忆故园。千里帆遮馆娃寺,一川风暖采香村。潮声渐遇仙人宅,鹤市曾迷子夜魂。我有五湖烟艇在,不堪残日动征鞍。 【《百城水》四《吴江》】

题开元寺水阁 【在宣州】

年来独向此游频,谢氏青山与寺邻。朱槛夜飞溪路雪,碧林晴隔马蹄尘。波穿十里桥连寺,絮压千家柳送春。 【《舆地纪胜》一九《宁国府》】

广陵

广陵城中饶花光,广陵城外花为墙。高楼重重宿云雨,野水滟滟飞鸳鸯。 【同上三七《扬州》】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国史补》曰:「进士科得之艰难,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诗云云。」《画墁录》以为赵嘏作。】

韦曾

谒天柱山真君祠

天柱吐白云,仙宫隔青霭。新亭皇黄家,旧封传汉代。犹持苹藻奠,永荷阎闾泰。彷佛见群仙,凌风振青佩。仰攀丹凤翼,俯跃苍龙背。暂息三峰前,还逐九霄外。灊岳高似掌,皖水遥疑带。半壁风雨来,空林鬼神会。今我何为者,赤绂仍皂盖。远愧黄与龚,流芳及千载。 【《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八六《灊山部》】

韦膺

丫髻岩

丫髻山头残月,腊岩洞口斜阳。啼鸟唤人归去,此身犹在他乡。 【同上《职方典》一○二六《温州府部》】

姚鹄

行桐柏山

际海礼冰碧,穿云来玉清。千山盘鸟道,十里入猿声。草木飘香异,云霞引步轻。谁言鳌顶上,此处是蓬瀛。 【《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一二六《桐柏山部》】

马戴

过灊岳

塞上征兵久,淮南赋敛多。抱琴方此去,为县欲如何。灊岳积苍翠,皖溪生素波。真君松庙近,公退为谁过? 【《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八六《灊山部》】

方城怀古 【句】

申胥枉向秦庭哭,靳尚终贻楚国羞。 【《唐语林》二《文学》○今按:《全唐诗》五五六缺题,又无出处。】

裴休

题铜官山庙 【灵佑王祠在铜陵县铜官山】

浔阳贤太守,遗庙古溪边。树影入流水,石门当洞天。幡花凝宝座,香案俨炉烟。若到千年后,重修事宛然。 【《嘉靖铜陵县志》八、又《嘉靖池州府志》五】

白鹿寺释迦瑞相诗

无相无亏有相圆,多生檀越种因缘。三千境见阎浮土,丈六身留兜率天。绀目辉腾沧海月,玉毫光射宝炉烟。道人参到非非处,不是丹霞破佛禅。 【《同治湖南通志》二三八《方外志寺观益阳县》】

张毅夫

东林寺

驻旆息东林,清泉洗病心。炉峰霄汉近,烟树荔萝阴。溪浚龙蛇隐,嵒高雨露侵。猿声云壑断,罄韵竹房深。欲问吾师法,衰年力不任。 【《永乐大典》六六九九江字韵引《江州志》】

郑嵎

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 【《艺林伐山》十八】

庄南杰

寄郑碏迭石砚歌

娲皇补天残锦片,飞落人间为石砚。孤峰削迭一尺云,虎干熊跪势皆(彳扁)。半掬春泉澄浅清,洞天彻底寒泓泓。笔头抢起松烟轻,龙蛇怒?秋云生。我今得此以代耕,如探禹穴披峥嵘。披峥嵘,心骨惊,坐中髣(髟弗)到蓬瀛。 【《文房四谱》三《砚谱》】

 英才 【疑为庄南杰之字】

明月湖醉后蔷薇花歌 【《文苑英华》三三七《歌行》。《全唐诗》七八五无名氏第一首】

庄布

《江南余载》:庄布访皮日休,不遇。因以书疏其短失,世颇传其文。日休子光邺尝为吴越王使江南,辄问:「江表何人近文最高?」或对曰:「近世无闻,惟庄布《赠皮日休书》,家藏一本。」光邺大惭。○《唐摭言》卷十:庄布谒皮日休不遇,因以长书疏之,大行于世。

石榴歌

玳瑁壳皴枝婀娜,马牙硝骨绵敷裹。霜风击破锦香囊,鹦鹉啄残红豆颗。美人擎在金盘腹,错认海螺斑碌碌。满口含尝琼液甘,一堂齿冷敲寒玉。 【《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二八二《石榴部》】

李忱 【宣宗】

四面寺瀑布

穿山度石不辞劳,到底还他地步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七八五《安庆府部》。又《全唐诗》以前二句为黄蘗禅师联句,且文字多不同。】

温庭筠

赠隐者

楚客隐名姓,围碁当薜萝。乱溪藏钓石,一鹤在庭柯。败堰水声急,破窗山色多。南轩新竹径,应许子猷过。 【《又玄集》中】

蜂蝶 【句】

蜜官金翼使,花贼玉腰奴。 【《清异录》三】

段成式

与温庭筠云蓝纸绝句并序。 【诗见《全唐诗》五八四。现补序】

一日辱飞卿九寸小纸,两行亲书,云要采笺十番,录少诗稿为。予有杂笺数角,多抽拣与人,既玩之轻明,复用殊麻滑。尚愧大庾所得,犹至四百枚,岂及右军不节,尽付九万幅。因知碧云棋上,重翻懊恼之辞,红叶沟中,更拟相思之曲。固应桑根作本,藤角为封,古拙不重蔡侯,新样偏饶桓氏。何啻奔墨驰骋,有贵长帘,下笔纵横,偏求侧理。所恨无色如鸭卵,状如马肝,称写《璇玑》,且题裂帛者。予在九江,出意造云蓝纸。既乏左伯之法,全无张永之功。辄分五十枚,并绝句一首,或得闲中暂当药饵也。 【原注:今《飞卿集》中有《播(打去丁改若)词》○苏易简《文房四谱》四《纸谱》。】

李远

老僧续得贵妃袜 【李群玉同作】

坠仙遗袜老僧收,一锁金函八十秋。霞色尚鲜宫锦靿,彩光依旧夹罗头。轻香为着红酥践,微绚曾经玉指构。三十六宫歌舞地,唯君独步占风流。 【《青琐高议前集》六】

李群玉

李远获贵妃袜 【各赋诗一首】

故物犹存事渺茫,把来忍见旧时香。拗连绮锦分奇样,终合飞蝉饮瑞光。常束凝酥迷圣主,应随玉步浴温汤。如今落在吾兄手,无限幽情付李郎。 【《青琐高议前集》六】

沧洲

童儿待郭伋,竹马空迟留。路指云汉津,谁能吟《四愁》。银壶傲海雪,青管罗名讴。贱子迹未安,谋身拙如鸠。分随烟霞老,岂有风云求。不逐万物化,但贻知己羞。方穷力命说,战胜心悠悠。不然蹲会稽,钩下二五牛。所期波涛助,燀赫呈吞舟。 【四部丛刊影宋本《李群玉诗集》卷上】

李寿朋

送群玉归别业 【句】

秦树有残蝉,澧浦将归客。 【《舆地纪胜》七十《澧州》】

韩续

送李群玉 【句】

濡毫乱洒湘江月,整棹轻飞澧浦船。 【同上】

李频

望南郡城 【《全唐诗》引《方舆胜览》缺题】

楚地八千里,盘盘此都会。巍峨数里城,远水相映带。 【《舆地纪胜》六五《江陵府》】

寄旧友西干耕隐童先辈

种竹参差长,栽松次第成。戎衣遍江汉,未厌子真耕。 【《四部丛刊三编》影明抄本《梨岳诗集辑补》】

储嗣宗

送春

无语共春别,细腰枝上红。来年又相见,还恐是愁中。 【江标影刻宋本《唐五十家小集》】

霍总

九华楼

东门带溪路,上有三丈楼。层基接重阜,一览山水周。天边九芙蓉,出没不可求。鸿惊晓霜凈,花明雨初收。巉然倚圭璧,爽气凌尊筹。主人金闺彦,高兴思穷幽。时来据绳床,山色供远眸。危峰曳游云,岭月悬曲钧。吟啸意不浅,浩然追轲丘。明年鸡省梦,肯忘江上州。

楼望

楼高九华近,极目望峰顶。云破松风寒,路浓山色迥。古剎轩层檐,白水浮小艇。愿结一间茅,归来就丹鼎。 【以上《嘉靖池州府志》八】

敬相

赠妓

相牧庐州,有朝客留意饮妓,祖送短亭,妓车后至,相赠之曰:

望断苏娘小小坡,竹(上泥下土)金雁展轻莎。客卿幸有凝情意,何必临尊始转波? 【《诗话总龟》二三《寓情门》引《唐贤抒情》】

郑愚

泛石岐海

此日携琴剑,飘然事远游。台山初罢雾,岐海正分流。渔浦扬来笛,鸿逵翼去舟。鬓愁蒲柳早,衣怯芰荷秋。未卜虞翻宅,休登王粲楼。怆然怀伴侣,徒尔赋离忧。 【《嘉庆广东通志》一○一《山川略香山县》】

刘蜕

春日游南山 【句】

屏开十里画,江渡两歧风。 【《舆地纪胜》一五四《潼川府》】

张演

武侯墓

勋业伊周亚,经纶楚汉前。有才真命世,无地与中天。大统《春秋》意,誊章《说命篇》。吾家子房后,千载仰英贤。 【《关中胜迹图志》二十二《汉中府古迹郊邑》】

猜你喜欢
  卷二·皎然
  第三十一齣~第四十齣·王玉峰
  第四十出 仙忆·洪昇
  第二折·关汉卿
  卷三十四·徐世昌
  四集卷十八·乾隆
  二集卷七十二·乾隆
  卷九·陈师道
  七言巻十六·洪迈
  卷二百五十二·陈思
  卷十·陈思
  卷五百·曹学佺
  卷八十·高棅
  卷四·徐倬
  诗女史纂目録·田艺蘅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七·陈起

    <集部,总集类,江湖後集>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後集卷十七     宋 陈起 撰吴仲方 仲方字季仁霅川人范七世孙仲孚之兄也着秋潭集今辑自永乐大典散篇者惟词若干阕名虚斋乐府 鹊桥仙 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翠绡心事红楼

  • 御选元诗卷五十四·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五十四七言律诗十二镏涣张楂翁自鳯阳还钱唐赋此以寄一别于今已五年闗河风雨梦相牵羡君老有惊人术愧我贫无使鬼钱淮雁南来斜作字楚江东下直如?子云罢献长杨赋头白归来草太?  秋晩溪行怀张孔叔

  • 野谷诗稿巻三·赵汝鐩

    宋 赵汝鐩 撰泛洞庭解维武陵岸江肥雨新止兼程趋洞庭势疾建瓴比银光吞上下莫辨天与水我乃航其间滉瀁借一苇吏尘贮两袖到此划湔洗黄昏打头风洪波半空起舟子惶束手喧呼互排诋有篙无处着有缆无地舣铁索二百丈牵猫卧沙底

  • 卷二百一十一·表第二·脱脱

        宰辅二      《宋史》 元·脱脱等

  • ●卷八十八·徐梦莘

      靖康中帙六十三。   起靖康二年三月二十九日已未,尽其日。   张叔夜字嵇仲开封人侍中徐国公耆之後也。通经史善属文习兵法长於诗咏有文武大材初为武职内侍冯浩高其材每荐之叔夜亦上兵策及宫词百篇上喜之换文资

  • 卷二十 崇祯十七年甲申·计六奇

      元旦文武乱朝班  京师文臣,俱寓西城,而朝班则列于东,武臣俱寓东城,而朝班则列于西。甲申元旦上视朝最早,止一大金吾立班。时钟声已绝,金吾启奏,群臣不闻钟鼓声,谓圣驾未出,来者益迟。令再鸣钟,启东西门,远近闻之,自皆疾驰,乃

  • 李听传·欧阳修

    李听字正思,七岁时因为是功臣李晟的儿子被任为协律郎,父亲的部下认为他年幼,不太尊敬他,李听立即令人鞭打这人,李晟认为他是个奇才。长大才征召到于由页府中帮着干事。吐突承璀征讨王承宗,任李听为神策军行营兵马使。战斗中

  • 卷二·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二宋 赵汝愚 编君道门君道二上神宗要务十事    钱 顗臣每读书传见忠义之臣事圣明之君诚无所不通言无所不从臣虽至愚未尝不掩卷感激思得其位以竭臣子之节庶几有所补报也而蒙陛下不以臣

  • 职官六九·徐松

    黜降官六【宋会要】重和元年十一月十四日,淮南路转运使李祉降两官。以臣僚言:「近旨,非战阵开疆及朝廷灼见劳 ,而有司擅为奏者,严为之禁。近者李祉以寿春府官有劳,乞降旨付己,保明推赏,未闻诏许而遽列姓名来上,玩法慢命,何以加

  • 卷一(春秋序)·孔颖达

    《春秋左氏传》序(○陆曰:“此元凯所作。既以释经,故依例音之。本或题为‘春秋左传序’者。沈文何以为‘释例序’,今不用。”)[疏]正义曰:此序题目,文多不同,或云:“春秋序”,或云“左氏传序”,或云“春秋经传集解序”,或云“春秋

  • 泾野子内篇卷一·吕柟

    云槐精舍语介问观书先生曰其上以我观书其次以书观我其次以书观书何谓也曰其上行有余力而学文可以作圣其次体圣人言可以作贤其次恣记诵之博无身心之实误天下苍生者皆以书观书者也周生问治乱之故先生曰中人而与君子为友

  • 九经辨字渎蒙卷三·沈炳震

    归安沈炳震撰经典传譌周易重 【干】九四重刚而不中【本义】九四非重刚重字疑衍初六 【坤】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本义】按魏志作初六履霜今当从之利后得主而有常【本义】程传曰主下当有利字顺 【蒙】行不顺也【本

  • 卷三·项安世

    钦定四库全书项氏家説卷三宋 项安世 撰説经篇三孔氏古文尚书二十五篇按孔氏所多者虞书则大禹谟一篇夏书则五子之歌征二篇商书则仲虺汤诰伊训三太甲咸有一德三説命凡十篇周书则三泰誓武成旅獒微子蔡仲周官君陈毕命

  • 气寿篇第四·王充

    【题解】本篇论述人的寿命与承气的关系,故篇名叫“气寿”。王充认为,人寿命的长短不是上天有意安排的,而是取决于人在母胎里承受气的多少厚薄。承受气多的厚的,身体强健,寿命长,能活到百岁;反之则体弱,命短,夭

  • 罗湖野录序·晓莹

      愚以倦游。归憩罗湖之上。杜门却扫。不与世接。因追绎畴昔出处丛林。其所闻见前言往行。不为不多。或得於尊宿提唱.朋友谈说。或得於断碑残碣.蠹简陈编。岁月浸久。虑其湮坠。故不复料拣铨次。但以所得先后。会粹成

  • 华严五十要问答后卷·智俨

    大唐终南太一山至相寺沙门智俨集三十七三世不同义。离世间品初释问。诸教世时云何。答。依小乘教三世有法。依三乘教三世之中现在有。过未无。依一乘教九世义。过未现在及现在现在三时有。过去未来及现在各有。过未六

  •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李隆基

    四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参校本:敦煌卷子P.2375 号。本书鲜见其它传本。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年(732年)或二十一年(733年)注《老子》,刻于石幢立在各州龙兴观、开元观前。以《河上公注》为底本,发挥了其

  •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佚名

    全一卷。又称一切智光明仙人不食肉经。本经乃叙述迦波利婆罗门之子弥勒之本生谭。现收于大正藏第三册。谓往昔弥勒佛示现在胜花敷世界,宣说慈三昧光大悲海云经,一切智光明婆罗门因闻此经而发菩提心,誓愿持诵该经,并愿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