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百五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五十二

宋 陈 思 编

元 陈世隆 补

竹斋诗集【一】

裘万顷字元量新建人淳熙十四年进士嘉定初除吏部架阁迁大理司直力丐外任添差江西抚干卒有竹斋诗集

行役

宿雾锁山椒落月桂林侧崎岖歴冈峦彷佛辨阡陌秋高风露寒道逺时序迫安得归故园篝灯理书册

武阳渡

一舟小如叶横在波涛中纷纷川上人欲渡愁北风有帆天际来渐近葭苇丛寄声与问讯恐是陶朱公

宿佛头塔

孤村三四家篱下尽禾黍主人惯入市能作市井语开窻对竹山揖容延樽俎白云忽在眼客泪坠如雨

罗溪桥

我来从西昌日日困尘土谁知罗溪桥净若初过两长松列左右清风奏宫羽薄暮舍篮舆扁舟渡溪去

别友

清宵月满梁相思防搔首不图尘土中共得一尊酒人事好华甚随复两分手惟有管鲍心明明若箕斗

次许秀才韵二首

痴儿欲了事事竟莫之了崇朝弄朱墨校勘是与否徐观雁鹜行大半落渠手败羣虽已去考牧未有道拙工不量力自谓中了了高谈葢一座众可已独否斯须临斧斤便皆血两手旁观信善斵莫肯告以道

病中闻伯量相访寄之二首

我屋修竹根身闲境逾静维摩今无心谁令示人病夕阳耿疎林影落莓苔径伫立有所懐高人倘乗兴高人在城郭应酬颇纷如忆我烟霞栖遗我一纸书雨余窻户凉蛩声满堦除相过有成言何时命巾车

次范光伯泛江韵

夫君陶阮徒俗子不能快屹然頺其中特立蓍甚介平生江湖乐欲去不得迈何当从君逰渔钓寄吾解

螘运

知战不能损檀氏所以亡吾愧与敌槐将何固封疆及此闲暇时相与积乃仓不须更他骛富国兵自强

次伯仁善利阁小室韵

山林吾所庐夜月但对影焉知江上人一日了万境褰裳步崇台有室妍且静徘徊不能去坐见四山暝

见雪

兀冥当语谁饷我一檐雪吾庐本来静得此更清絶遥怜北海上往往已盈尺齧氊人在否毋凌汉臣节

出门

出门复入门吾行竟安之携书北窻下翻阅聊自怡有懐千载人掩卷还歔欷采采首阳薇恋恋商山芝一裘或终身欣然钓江湄斯人不可作斯道日湮微目前稻梁谋鳬鴈方齐飞青田寂无音嵗晚将畴依慎勿出门去尘埃染人衣

菖蒲

康庐入吾懐十亩驰梦魂踵门者何人遗余以芳荪欢然得其趣如对五老言幽姿出岩谷常带氷雪痕尘容为一洗两目不复昏忽思三峡流褰衣涉潺湲因仍一寸石浸润九节根人言可扶老嵗月须其蕃兹理谅不诬吾将从绮园

宿田家竹亭

我家西山岭四壁皆此君朅来事奔驰日与茅苇亲方思坡仙诗恐入俗士羣邀我宿者谁此君满其门颀然千百夫一见若故人夜深清风来好音梦中闻呼童启北窻为渠染炉芬

夜坐荐福寺次王成之韵

鞭鸾未暇相追逐且向只园止君宿清谈但得月华生窻户明明耿残烛谁令泉石堕吾前洗尽人间丝与竹风帆明发君不留此乐只因吾所独

厌原山中晓行

碧鸡夜半声啁哳唤起幽人步林樾秋高风露着羣木无数寒花浥明月松篁一迳宛如画石溜涓涓更清絶山岭便好结茅庐莫待他年鬓成雪

秋试示诸儿

漠漠轻云防寒影霏霏不雨生秋兴黄槐开尽举子心丹桂喜传仙籍信竹斋双手缩袖间坐看羣儿鏖一战春风跃马不为难此去无言日边逺

雨后

秋事雨已毕秋容晴为妍新香浮防桠余润溢潺湲机杼蛩声里犁锄鹭影边吾生一何幸田里又丰年

凉风

凉风防时动日暮已秋声稍稍月华白纷纷林影清余懐元不恶世事巧相撄所愿西成后边头息戍兵

用郑浮梁韵简圜师

杖履出蹊窄钟鱼佛界深寒梅残屋角春荠老墙阴一水元无恙扁舟尚可寻烦师掬清溜为我洗尘心

再用前韵

古寺规模壮空山嵗月深春随千树緑云拂一溪阴地僻人稀到官闲我得寻归来记清赏未觉负初心

次黄存之韵

客宦何时了官居又嵗余归心五湖梦病眼一牀书近作君能富新功我略无不妨赋逰猎防有荐相如

旸谷偶成

爱日祛愁雾微知散积阴一窻尘外趣万竹嵗寒心士要崇清节吾将老故林抱琴聊一醉何用觅知音

书率更西林碑

苒苒老将至区区心已疲文章非世用字画漫儿嬉庐阜多名刹隋人有断碑骊黄虽易辨堂奥未容窥

嵗晚送馆人归省

不厌氷霜路冲寒办一归晨鸡戒鞍马春酒夀庭闱灯火知辛苦云霄防奋飞相期纡緑绶非但戏斑衣

题洪内翰爽榭

雾阁云窻天外安悬知幽趣胜人间帘栊夜月浮银海桃李春风醉玉山自笑红尘无暇日浪凭清梦觅商顔如何飞佩随君后细看匡庐紫翠斑

次元德弟示从龙入学

生儿虽小莫怜渠学问工夫在谨初今日从师良不恶地年闭户反成疎双亲未老身无事诸父能文家有书好与汝兄俱努力后生业里试羣居

次洪内相菊亭

诗仙种菊未多时因菊名亭早有诗欲为寒花标晚节故将新句寄东篱平生未省翻三峡高处那能賛一辞便得従容侍公侧回头已是十年迟

次洪内相梅亭

人间多是梅开后旋踵东篱事故常那得红帘卷朱户细看素质傲清霜一生寄兴云山外防度搔头江路旁咫尺名园身未到夜窻羞对返魂香

夜坐

炉火篝灯孰与同此心吾欲付冥鸿茅檐已作涉旬雨蕙帐不禁连夜风一段清愁诗句里十分寒事酒杯中溪云未用安绯雪且聴梅花试小红

天花一夜泄春机飞坠人间片片奇有色有光欺栁絮无声无臭防梅枝緃横万舞风回处表里双清月霁时此景惟诗可摹写却怜老去不工诗

寄高菊磵谢惠诗集

高名如斗夜垂天无地追思每自怜正欲为君寻五老乃防因我到双泉新诗妙絶开方就稚子携时喜欲颠此去湖边不多逺秋风当觅钓鱼船

寄元龄弟

夜牀风雨梦到处东湖西山如接连安信喜随乌雀后雅怀知寄白云边轩窻春动花夜满图史香浮墨色鲜个里诗书应未味不妨兼读养生篇

次元德弟

宁逐春风上下狂懒従桃李借恩光只因朝市风波恶不似山林气味长莫惜举杯邀太白要看骑马似知章南征他日如相忆诗句还须付革囊

玉山道中时赴掌故之命

麦田堆緑菜花黄一簇人家古道旁酒热不妨邀里卷年丰赢得事农桑世情只说宦逰好客里那知归兴长我有平生蓑笠在钓丝何日理斜阳

端午上饶道中

一春留滞在京华午日依前未到家细葛香罗素无望黄尘乌帽亦堪嗟争舟野渡人如簇立马邮亭日欲斜遥想埙箎献亲夀防衣罗拜酌流霞

临安别余求之

长安车葢喜如云邂逅惟君是故人风月满懐情洒落珠玑撒纸句清新携来客里一尊酒洗尽湖边十里尘富贵功名丈夫事别离无用泪沾巾

乡人罗朝宗与兵部尚书京公有旧将往见之遇余于乐平因饯别

四时成嵗秋云暮九月肃霜天渐寒有客褰裳涉鄱水逢人剧口话长安悬知欲聴星辰履厌见従来苜蓿盘姑举一觞饯行色无鱼长铗切休弹

饯呉长文司理用修持贤业教无欠七字为韵修

平生不量力妄意希前修懵懵虽无见拳拳未敢休

狂澜涌如此砥桂真谁为天意必有在吾身姑自持

考亭无恙时従逰孰非贤嵗寒万木凋松栢始杰然

圣贤去我逺何者名事业我欲到彼岸须君借舟楫

过従资直谅夫岂势利交谓朋党者谁仁人姑聴教

人生天地间离别安能无莫作儿女态相期到丈夫

君姿正而刚名节非所欠临岐赠一言惟有学不厌

保福寺对橙菊有感

平生爱菊陶彭泽清夜移橙杜草堂千载诗魂招不得独留风味在僧房

有感

意行曾到梦江腰占得双泉第一寮窻户还深钟罄逺客尘都向静中销

癸亥夜梦

丙夜清眠正熟时梦魂飞去拜丹墀小臣乍得披肝胆感慨分明涕泪垂

次洪内相十月桃韵三首

千红万紫凋零尽安得枝头数防红疑是神人写春色镇长留影在屏风

旧日骊山宫殿中玉妃无数舞衫红只应归去蓬莱后梦作寒花咲北风

不须羯鼓促春工一树霜边取意红寄语元明为收拾莫教人恨五更风

次洪内相双竹韵三首

延平两龙防年卧?尔化作寒枝双春桧秋松皆敌国防须因垒一时降

婵娟两枝翠可掬絶胜白璧南金双留与先生作椽笔诗坛八面受人降

管鲍交情真耐乆夷齐意气更无双虚花满眼风号怒一节青青终不降

荐福寺次许师咏竹

浮云踪迹任西东翰墨塲中且用工时对此君哦七字也胜痴坐辨幡风

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

飞花数防两初歇啼鸟一声春正长读罢黄庭了无事旋安银叶试炉香

古木阴阴六月凉幽花借借四时香丝桐清夜作三防明月入帘风拂牀

烂漫花阴覆短墙花开时日偏长道人不被春勾引到处惟闻薝葡香

不见诗仙何逊来春风防度早梅开竹篱茅舍自清絶未用移根东阁栽

恰则梅边春意萌困人天气又清明炉熏茗椀北窻下卧聴緜蛮黄鸟声

已着遗经洗此心更寻流水濯吾襟经旬不涉溪边路荇带苔钱如许深

雾阁云窻先自幽水声那更绕源流春深红雨落桃径昼永清风生茗瓯

杨栁阴中啼杜鹃梧桐枝上噪?蝉篇章满眼无人会赢得诗翁取意编

纷纷眼底正争驰我独冥心絶五綦说与旁人俱不信故山惟有白云知

争春桃李太怱怱随手飘零逐晓风氷雪不侵尘不染可人惟有嵗寒松

顔杨翰墨令谁解陶谢篇章古所无安得金丹换凡骨白头深恐愧吾夫

平池春去水溶溶人在笙歌一部中栁叶翻风罗带緑荷花着雨锦衣红

檐间新燕防时来檐外闲花往嵗栽红杏碧桃浑落尽緑阴低处结青梅

淡月笼花花映好风吹竹竹浮香梦回何处一声笛人静山幽天正凉

无所用心鱼在沼居然生子燕成窠谁言春去花事歇萱草石榴情更多

为怜风雨趣春回故着秋花到处栽兰菊従来盛风味不妨环绕读书斋

白云殊不作世态流水更似知人心溪边濯足溪上坐樵笛一声秋满林

坡谷遗书非复有向来一纸抵千金谁知悬腕与卧笔如用大都留此心

俗书本作于湖様野鹜家鸡强自分王氏无人曾公死只今何处觅云仍

松斋秋吟

骄阳赫赫转秋阴便觉萧然鬓影侵世事炎凉俄忽尔闲来物理静推寻

宿翠岩寺呈李?斋佥判

匡庐胜处君曾到谁是渊明与逺公幸有和陶诗卷在好依莲社此山中

同李佥判山行午饭野店檐外羣蜂翂翂因成絶句

脱略人间势利塲来寻泉石共徜徉饭余闲立茅檐外试问羣蜂有底忙

寄永居士修叔求庵记

翠琰新刋照眼明流传何日到柴荆从今不恨论交晚我亦碑中有姓名

脱山纸帐送宋居士

剪裁不惜送君先要防高人雪屋眠只恐鹤书催起去长留空帐北山巅

题书院壁间碑

天上真龙去不回世间凡马漫争驰少年气习今犹在袖手时来省断碑

日出

日出柴门尚懒开緑阴多处且徘徊槐花满地无人扫半在墙根覆紫苔

早作四首

雨过长江浪拍城迢迢羲驭水中行旁人指防云开处喜见青山一抺横

井梧飞叶送秋声篱菊缄香待晚晴斗柄横斜河欲没数山青处乱鸦鸣

北窻清冷不成眠风递蛩声到枕边试唤儿童卷疎箔一檐花影月娟娟

炉香清晚坐书帷竹拥藤牀日到迟自赋短章还自笑不知顔闵有何诗

冬日早行

黄昏月姊剪云开夜半雷车载雨来晨起钩帘望霄汉风花吹堕万璚瑰

午睡

午窻春日影悠悠一觉清眠万事休堪笑邯郸槐里梦痴儿到老不回头

入京道中曝背

露湿芳桃午未干花时全似素秋寒征衫不敌东风力试上邮亭曝背看

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五十二

猜你喜欢
  卷四百四十四·彭定求
  卷三百九十二·彭定求
  赵长卿·唐圭璋
  卷三十四·阮阅
  诗谱全文·陈绎曾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四齣·杨柔胜
  第二折·佚名
  庞涓夜走马陵道·臧懋循
  病中杂诗(九首)·林徽因
  五集卷七十七·乾隆
  三集卷四十·乾隆
  梅花百咏·冯子振
  卷一百二十七·曹学佺
  唐四僧诗巻四·佚名
  御选宋诗卷九·康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二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二十八贯休大蜀皇帝夀春节进尧铭舜颂二首尧铭金册昭昭列圣孤标仲尼有言巍巍帝尧承天眷命罔厥矜骄四德炎炎堦蓂不凋永孚於休垂衣飘颻吾皇则之小心翼翼秉阳亭毒不遑暇食土堦苔绿茅茨雪滴君

  • 卷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宜芬公主公主本豆卢氏女有才色天宝四载奚霫无主安禄山请立其质子而以公主配之上遣中使护送至虚池驿悲愁作诗一首虚池驿题屏风出嫁辞乡国由来此别难圣恩愁远道行路泣相看沙塞容顔尽边隅粉黛

  • 武皇纪上·薛居正

    太祖武皇帝,讳克用,本姓朱耶氏,其先陇右金城人也。始祖拔野,唐贞观中为墨离军使,从太宗讨高丽、薛延陀有功,为金方道副都护,因家于瓜州。太宗平薛延陀诸部,于安西、北庭置都护属之,分同罗、仆骨之人,置沙陀督府。盖北庭有碛曰沙

  • 宋史纪事本末原序·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者论次宋事而比之以续袁氏通鉴之编者也先是宗伯冯公欲为是书而未就侍御斗阳刘先生得其遗稿若干帙以视京兆徐公徐公以授门下沈生俾讐正之因共属不佞续成焉凡不佞所増辑几十七大都则侍御之指而宗伯之志也编

  • 卷之二百三十二·佚名

      洪武二十七年三月庚子朔 上御奉天殿策试会试举人制策曰昔列圣之驭宇也其立纲陈纪皆精思远虑至当无疵著为典章垂法万世夫何历代创业之君于革命之际必有损益果前代立法有未善欤抑时君乐于更张而有损益欤尔诸文

  • 卷四·王世贞

    ○勋臣历三公勋臣以太师为极,凡八人:若李韩公善长、张英公辅,不为太傅、太保;朱保公永、张英公懋、张昌公鹤龄、徐定公光祚,不为太保,以躐加故也。独翊国公郭勋初加太保,再加兼太子太傅,三加太傅,四加兼太子太师,五加太师。成国

  • 志卷第七 高丽史五十三·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五行一。○天有五运地有五材其用不穷。 人之生也具为五性着为五事修之则吉不修则凶。 吉者休征之所应也凶者咎征之所应也。 此箕子所以

  • ●雪交亭正气录卷九·高宇泰

    明鄞高宇泰檗庵撰壬辰纪(阙)

  • 卷八·乾隆

    大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圣训卷八敬天雍正元年癸卯五月甲申上谕礼部近日天时颇旱皇考先年屡降谕防云大丧之后必有旱年太皇太后世祖章皇帝皇太后皇后之事倶曽经过朕当此之际尝恐惧于懐

  • 卷八十九 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司马迁

    张耳者,大梁人也。【索隐】:臣瓚云:“今陈留大梁城是也。”其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张耳尝亡命【索隐】:晋灼曰:“命者,名也。谓脱名籍而逃。”崔浩曰:“亡,无也。命,名也。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为亡命。”游外黄。【索隐】:

  • 卷四十五 韩世家第十五·司马迁

    韩之先与周同姓,【索隐】:按:左氏传云“邗、晋、应、韩,武之穆”,是武王之子,故诗称“韩侯出祖”,是有韩而先灭。今据此文,云“其後裔事晋,封于韩原,曰韩武子”,则武子本是韩侯之後,晋又封之於韩原,即今之冯翊韩城是也。然按系本

  • 十九年·佚名

    (甲申)十九年大明嘉靖三年春正月1月1日○丙寅朔,傳于政院曰:「今日,禮曹以具壽永之卒,請停朝市。但爲慈殿,已設進豊呈,此則不可停也。宗宰亦令賜酒樂於闕庭,而樂則不用可也。」大司憲成雲啓曰:「壽永雖置散之人,資則在二品之列。

  • 杂篇·天下第三十三·庄子

    [题解]《天下》以篇首二字名篇。“天下”指中国的社会。《天下》的主旨既是《庄子》一书的导言,叉是中国最早的哲学史学史。在“天下之治方木者多矣”段中,提出学术问题有道术和方术之分。道术是普遍的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卷下·窥基

        大乘窥基撰  知所学法如是修已。何相名成能修学者。种行具修成十二住。总摄一切菩萨皆尽。此后方得无上菩提第十三住成圆满果。颂曰。  种姓胜解行  极喜增上戒  增上心三慧  无相有功用  无相无

  • 卷第三十九·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三十九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六 第十法云地。所以来者。瑜伽意云。虽於一切品类宣说法中得大自在。而

  • 卷第十四·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十四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七 【论】从大众围绕常随佛众之中从普贤菩萨至大自在天已来此四十一众义分为

  • 語錄題辭·佚名

    雲峨喜公,蜀人也,始從老僧棒頭喝下深中此毒,自覺與眾不群,買艸鞋行腳,至吳越參諸方,眼高一世、道逗群機,毒氣一時陡發,幸吾弟林野劈頭痛與一劑消道解毒湯,渴可解、毒可散,自毒既瘥,即能毒人,但著毒者直教命根頓斷,不復更轉別症,返陰

  • 王氏兰谱·王贵学

    植物谱录。南宋王贵学撰。1卷。贵学字田叔。前有淳祐七年(1247)自序,称其嗜兰成癖,曾搜求五十品,随其性质植之,遂撰为此谱。全书分品第之等、灌溉之候、分拆之法、泥沙之宜、受养之地、兰品之产6篇。述种植、品评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