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石屏集补钞

石屏集补钞

戴复古

思家

湖海三年客,妻孥四壁居。饥寒应不免,疾病又何如。日夜思归切,平生作计疏。愁来仍酒醒,不忍读家书。

游九锁

天柱峰头一振衣,云开岩路雨晴时。登临欲访神仙事,纪都无汉晋碑。拍手数声龙井跃,篝灯一览洞天奇。林间安得栖身处,欲炼金丹饵玉芝。

诗谈天下事,愁到酒樽前。(秋怀)莺啼花雨歇,燕立柳风微。(晚春)诗骨梅花瘦,归心江水流。(城西)。客愁茅店雨,诗思柳桥春。(春日)。黄花一杯酒,白发几重阳。(九日)。

罗敷词

妾本秦氏女,今春嫁王郎。夫家重蚕事,出采陌上桑。低枝采易残,高枝手难扳。踏踏竹梯登树杪,心思蚕多苦叶少。举头桑枝挂鬓唇,转身桑枝勾破裙。辛苦事蚕桑,实为良家人。使君何所为,见妾驻车轮。使君口有言,罗敷耳无闻。蚕饥蚕饥,采叶急归。

刘折父为吴子才索赋云山燕居

燕居适所息,非怀傲世心。白云自舒卷,青山无古今。中有动静机,杳眇谐素襟。以时为出处,怀人抚瑶琴。平生披短褐,时来或华簪。世论倘不合,矢口不如瘖。避影长松下,洗耳清溪浔。慎勿出云外,黄尘三尺深。

侄孙亦龙作亭于小山之上余以野亭名之得诗二首

平地变丘壑,安排若自然。为山移白石,凿沼贮清泉。栗里有松竹,兰亭无管弦。轩裳非我事,在野不妨贤。

舍外有馀地,登临作此亭。心如乔木古,眼共远山清。社酒谁同醉,村歌自可听。有时来夜坐,收拾读书萤。

桐庐舟中

吴山青未了,桐江绿相迎。扁舟问何之,往访严子陵。高风凛千古,卧蹴万乘主。富贵直浮云,羊裘钓烟雨。

江南新体

郎船江下泊,妾家楼上住。朝朝暮暮间,上下两相顾。相顾不相亲,风波愁杀人。

寄山台赵庶可

顷上山台竭,临行辱赠诗。相思寸心在,莫讶尺书迟。好月登楼夜,清秋落木时。见君花萼集,梦到谢公池。

峡山二首

山近江如束,林深路欲迷。平沙印虎迹,绝壁听猿啼。绿水人谁钓,黄茅地可畦。幽居堪避世,何必武陵溪。

欲访飞来殿,维舟上峡山。有溪流屋下,无路入云间。犀解捐金索,猿能记玉环。无从旌往事,有地足跻攀。

重阳舟中

扁舟何寂寞,绝不见人家。无处沽村酒,何从问菊花。溪山澹相对,节序谩云嘉。牢裹乌纱帽,西风日又斜。

登祝融

秋风吹拄杖,直到祝融颠。目击三千界,肩摩尺五天。扶桑阳谷畔,青草洞庭边。云气无遮障,分明在眼前。

闻说乌衣国,低连海上村。春来避霜雪,秋去长儿孙。华屋语如诉,故巢多不存。双飞恼幽独,红袖有啼痕。

题上虞县信芳堂

河阳种桃彭泽柳,岁岁春风夸不朽。何如君种一池莲,开向五月六月天。红妆当暑清无汗,绿叶染风香不断。坐令百里尽清凉,天乃赠君云锦段。此花不可无此堂,主人姓字同芬芳。更看堂后参差竹,醉倚炎空舞寒绿。

访旧

欲寻西舍问东邻,两巷都非旧住人。唯有桑边石池在,依然春水碧粼粼。

蛟峰集钞

方逢辰

被徵不赴

万里皇华遣使轿,姓名曾覆御前瓯。燕台礼重金为屋,严濑风高玉作钩。丹凤喜从天上落,白驹须向谷中求。敲门不醒希夷睡,休怪山云著意留。

赠樵隐

樵仙深入琴棋境,一笑出门天地宽。人世已非存朽斧,土音不改只南冠。弦中自有铁心在,局外何妨道眼观。霁月光风元属我,饭牛何谓夜漫漫。

送潘翠谷

翠谷老人,有道而隐者也。当宋社已墟,孤忠耿耿,遯迹湖山间,以雅吟骚咏晦其名。或寄僧舍,人莫知之也。为赋此篇。

无屋住僧庐,无菜挑野草。野草风味清,僧庐人迹少。剥剥谁扣扃,待予事幽讨。钱唐有骚翁,自号翠谷老。疋马游南墙,要伴松竹好。遐思到山人,迂寻出诗稿。诗无愁苦吟,扫退郊与岛。胸次鲍明远,笔下王逸少。我观阴与阳,禅代何时了。不能为鲁连,当作商山皓。长歌《黍离》篇,酹酒问旻昊。

雪岩集钞

宋伯仁

戏作

青梅黄尽雨无多,柳影重重午日过。忽听隔篱人语笑,采莲艇子上新河。

寓西马塍

十亩荒林屋数间,门通小艇水弯环。人行远路多嫌僻,我得安居却称闲。樽酒相忘霜后菊,一诗难尽雨中山。作年脱下浮名事,只与田翁胜往还。

羊角梗晚行

葛裙蒲履帽乌纱,迤逦乘凉到水涯。数寺晚钟声未歇,满身凉月看荷花。

猜你喜欢
  惠洪·唐圭璋
  全闽诗话卷一·郑方坤
  真山民集·真山民
  第五幕·老舍
  第三折·佚名
  沈和·隋树森
  钟声·闻一多
  卷一百十九·徐世昌
  卷255 ·佚名
  古乐府巻九·左克明
  提要·孙绍远
  卷一百二十一·陈元龙
  卷七百七十六·佚名
  卷四百十五·佚名
  卷二百九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唐储光羲诗集卷一·储光羲

    五言古诗述韦昭应画犀牛遐方献文犀万里随南金大邦柔逺人以之居山林食棘无秋冬絶流无浅深双角前崭崭三蹄下骎骎朝贤壮其容未能辨其音有我衰鸟郎新邑长鸣琴陛阁飞嘉声丘甸盈仁心闲居命国工作绘北堂隂耽耽若有神庶比来仪

  • 卷十五·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十五苏寓喜陆侍御破石埭草寇东峰亭赋诗独坐理戎行,安边策最长。霜台雷电振,云汉翼箕张。决策威千里,除妖静一方。林峦开罨画,泉石韵宫商。戍罢泾川外,烽闲句水阳。肃清淮海后,谁不咏时康。 【见嘉庆十一年刊洪

  • 列传第一百三·刘昫

    ○姚南仲 刘乃  子伯刍 孙宽夫 端夫 曾孙允章附袁高 段平仲 薛存诚 子廷老 廷老子保逊 保逊子昭纬 卢坦 姚南仲,华州下邽人。乾元初,制科登第,授太子校书,历高陵、昭应、万年三县尉。迁右拾遗,转右补阙。大历十三

  • 卷二十一·本纪第二十一·脱脱

        徽宗三   二年春正月甲子,制:上书邪等人并不除监司。   二月戊子朔,蔡京复太师致仕,赐第京师。庚子,以婉容崔氏为贤妃。   三月戊午朔,定国公栱薨。己巳,御集英殿策进士。己卯,赐礼部奏名进士及第、出身

  • ●卷二百三十一·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三十一。   起绍兴三十一年八月十四日甲寅,尽九月二十七日丙申。   十四日甲寅李宝以舟船下海至东海县伪知县高敞及前知县支邦荣降。   刘宝为镇江驻劄都统制李宝为游奕军统官後辟为後军统制杨

  • ◎舆服·徐天麟

    ○天子车旗(皇后太子附)王车黄屋左纛。(高纪李斐曰,天子车以黄绘为盖里,纛毛羽幢也,在乘舆车衡左方上注之,蔡邕曰,以犛牛尾为之,如斗,或在騑头,或在衡。)文帝初立奉天子法驾迎代邸。(本纪案三辅皇图云,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有大驾

  • 后集卷九·宋名臣言行录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後集卷九 宋 朱子 纂集 曾巩 字子固建昌军人中进士第事英宗神宗官至中书舍人 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以赈给而田居野处之人不能皆至城郭至者羣聚有

  • 卷五·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五乾隆二十五年秋七月丙寅谕参赞大臣舒赫德等查办聚众抢掠囘人以示惩诫上谕军机大臣曰据永庆奏称有喀什噶尔所属阿喇古卡伦佐领罗颇里等被阿喇古村囘人喀喇和卓聚众三百余抢掠随经脱

  • ●续碑传选集(一)·佚名

    长龄 长文襄公事略史善载 甘肃宁夏镇总兵署和阗办事大臣署甘肃提督史公墓碑丁朝雄 武显将军福建海坛镇总兵官丁公神道碑铭杨兆璜 休致直隶广平府知府杨君墓表温承惠皇清诰授荣禄大夫太子少保直隶总督慎余温公墓志铭倪

  • ●序·海宁

    圣天子函干育坤钧陶万有□纤巨细兼综条贯近自辇毂远而海隅日出之表空不礼节而乐和统归于画一之治晋省实古冀州之域表山里河为神亰右辅其于日月之光为冣近□其被泽亦最先间尝考之左氏内外传所纪其它自两汉以逮有明凡列

  • 13.骊山上的烽火·林汉达

    周宣王死了以后,儿子姬宫涅(niè)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什么国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有个大臣名褒珦(bāo xiàng)劝谏幽王,周幽王不但不听,反把褒珦下了监狱。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家的人千

  • 言昭第六十(缺)·管仲

    失传

  • 晏子之御感妻言而自抑损晏子荐以为大夫第二十五·晏婴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 第九章 11·辜鸿铭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辜讲有一次,孔子病得很重,孔子的学生——勇猛的仲由(即子路)来安

  • 卷十九下·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十九下   元 王天与 撰泰誓下第三        周书时厥明王乃大巡六师明誓众士【唐孔氏叙章指见上篇○汉孔氏曰是其戊午明日众士百夫长已上唐孔氏曰上篇未次而誓故略言大防中篇既次乃

  • 卷第二十八·道宣

      福者何耶。所谓感乐受以安形。取欢娱以悦性也。然则法王立法周统识心。  三界牢狱三科检定。一罪二福三曰道也。罪则三毒所结。系业属于鬼王。论其相状后篇备列。福则四弘所成。我固属于天主。道则虚通无滞。据

  • 净心诫观法卷上·道宣

        终南山沙门释道宣撰  敬礼三宝藏 萨婆若法身 随力诫初学 惟圣哀愍听  时在随州兴唐伽蓝。夏安居撰令送泰山灵岩寺付慈忍受持。凡三十篇。如右。  释名篇第一 序宗篇第二 五停篇第三 挍量篇第四 

  • 凡例七条·永觉元贤

    凡例七条宗派旧有五,今惟临济、曹洞二宗。临济宗《会元》终於十七世,故兹录即始於十八世。曹洞宗《会元》终於十五世,故兹录即始於十六世。诸师法语不存,而出处可考者,必载之。或一行之可传、或临终之有异者,亦载之。使人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