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百五十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五十

昙翼【诗一首】

招隐【第四句缺一字】

连峰数千里修林带平津云起远山翳风至 荒榛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蹑蹬践其迹处处见遗薪乃知百代下固有上皇民

隐求【一作隐邱诗一首】

石桥琪树

山上天将近人间路渐遥谁当云里见知欲渡仙桥智远【诗一首】

律僧

滤水与龛灯长长护有情【衆生谓有情】自从青草出便不下阶行北阙应无梦南山旧有名将何喻浮世惟指浪沤轻

无闷【诗二首】

暮春送人

折柳亭边手重?江烟澹澹草萋萋杜鹃不解【一作顾】离人意更向落花枝上啼

寒林石屏

草堂无物伴身闲惟有屏风枕簟间本向他山求得石却於石上看他山

尚志【诗一首】

江上秋志

到来江上久谁念旅游心故国无秋信隣家有暮砧坐遥翻不睡愁极却成吟即恐髭连鬓还为白所侵元宝【诗一首】

南北东西去茫茫万古尘关河无尽处风雪有行人险极山通蜀平多地入秦营营名利者来往岂辞频怀浦【诗二首】

赠智舟三藏

壮岁心难伏师心伏岂难寻常独在院行坐不离坛岳雪当禅暝松声入咒寒更因文字外多把史书看

初冬旅舍早怀

枕上角声微离情未息机梦回三楚寺寒入五更衣月没栖禽动霜晴冻叶飞自慙行役早深与道相违亚栖【诗二首】

对御书後一絶

通神笔法得玄门亲入长安谒至尊莫怪出来多意气草书曾悦圣明君

题英禅师

将知德行异寻常每见持经在道场欲识用心精洁处一瓶秋水一炉香

惟审【诗三首】

别友人

一身无定处万里独销魂芳草迷归路春衣滴露?几时休【一作同】旅食向夜宿江村欲识异乡苦空山啼暮猨

赋得闻晓莺【一作黄鸟】啼

卷帘清梦後芳树引流莺隔叶传春意穿花送晓声未调云路翼空负桂枝情莫尽关关【一作西】兴羇愁正厌生

春日旅怀呈知已

生涯万事有苍苍应任流萍便越乡春水独行人渐远故园归梦【一作路】夜空长一声隔浦猨啼处数滴惊心泪满裳不为知音皆鲍叔信谁【一作凭】江上去茫茫

慕幽【诗六首】

劒客

去住知【一作如】何处空将一劒行杀人虽取次为事爱公平戟立嗔髭鬓星流忿眼睛晓来湘市【一作相共】说拂曙别辽城

酬和友人见寄【一作冬日淮上别文上人】

劳歌好自看终久偶齐桓五字若教易一名争得难侵窗红树【一作叶】老?砌雪花残莫効齐僚属东归翦钓竿

冬日淮上别文上人【一作酬和友人见寄】

家国各万里同吟六七年可堪随北雁迢遰向南天水共【一作与】行人远山将落日连春淮有双鲤莫忘尺书传

今古凭君一赠行几回折尽复重生五株斜傍渊明宅千树低垂太尉营临水带烟藏翡翠倚风兼雨宿流莺隋皇堤畔【一作上】依依在曾惹当时歌吹声

三峡闻猨

谁向兹来不恨生声声都是断肠声七千里外一家住十二峰前独自行瘴雨晚藏神女庙蛮烟寒鎻夜郎城凭君且听【一作莫】哀吟好会待青云道路平

钟断危楼鸟不飞荧荧何处最相宜香然水寺僧开卷笔写春帏客着诗忽尔思多穿壁处偶然心尽断缨时孙康勤苦谁能念少减余光借与伊

释彪【诗一首】

宝琴

吾有一宝琴价重双南金刻作龙凤象弹为山水音星从徽里发风来弦上吟锺期不可遇谁辨曲中心法轮【诗一首】

观大驾出叙事寄怀【见文苑英华】

紫台宵漏竭青门曙鼓通轻霞照复道徐吹转相风玉鸾光万骑金舆郁五戎鸣笳犹度阙清跸尚喧宫云旗乱陌紫羽斾杂尘红百城归北丽两汉久惭雄吾曹陋薄技余庆洽微躬平原已起洛印手亦还丰得奉衣冠盛仍观书轨同犹言待封告未忍向华嵩

尚能【诗一首】

中秋旅怀

所畜惟骚雅兼之得固穷望乡连北斗听雨带西风稼穑村坊远烟波路迳通冥搜清絶句恰似有神功

霜洲枫落尽月馆竹生寒【见万花谷】

常雅【诗一首】

题伍相庙

苍苍古庙映林峦漠漠烟霞覆古坛精魄不知何处在威风犹入浙江寒

沧浩【诗一首】

怀旧山【一作别嘉兴知已】

一坐西林寺从来未下山不因寻长者无事到人间宿雨愁为客寒花笑未还【一作寒禽散未还】空怀旧山月童子诵经闲

若水【诗一首】

题慧山泉

石?绽寒光松根喷晓凉注缾云母滑漱齿茯苓香野客偷煎茗山僧借净牀安禅何所问孤月在中央文鉴【诗一首】

题马迹山

瀛洲西望沃洲山山在平湖缥缈间常说使君千里马至今龙迹尚堪攀

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五十

猜你喜欢
  白石道人歌曲跋·姜夔
  第二十九出 闻捷·李渔
  ◆袁学士桷(清容居士集)·顾嗣立
  第一齣~第十齣·汤显祖
  方泉诗集巻二·周文璞
  卷下·吴梅
  词余丛话 卷三·杨恩寿
  卷三十六·王琦
  提要·佚名
  卷三十一·曹庭栋
  卷四百六十九·陈廷敬
  卷十·文珦
  目录·邵亨贞
  卷六·岳珂
  第四十七出 敕升都堂·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O·袁枚

      江宁吴模,字元理,应童子试时,年才十三,举止端肃。因唤入署,啖以果饵。旋即入泮。邑中名士沈瘦岑,以女妻之。嗣后十年,不复相见。诗人李晴洲告予曰:“元理小秀才,近诗曰佳。比其外舅,骚骚欲度骅骝前矣。”诵其《迎秋》一首云

  • 第四折·郑光祖

    (正末上,云)欢来不似今朝,喜来哪逢今日。小官王文举,自从与夫人到于京师,可早三年光景也。谢圣恩可怜,除小官衡州府判,着小官衣锦还乡。左右,收拾行装,辆起细车儿,小官同夫人往衡州赴任去。则今日好日辰,便索长行也。(魂旦上,云)

  • 四集卷八十四·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八十四古今体八十二首【辛丑八】七月朔日作早矣火星流月兹真个秋塞云山腹歛玉露草头浮且喜心神爽那辞光景遒傍申隮荟蔚未免又关愁雨【七月初二日】彻夜问云薄质明零雨微虽云逭朔忌【七月朔日

  • 卷之七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一百六十 内务府奏曹寅家人呈报修建西花园工程用银摺·佚名

    康熙五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据曹寅家人陈佐呈称:康熙五十一年五月间,奉大人谕,除原任郎中、现放分司乌罗图奏报者外,倘有查算未尽,遗漏之处,著尔明白写出呈报等语。查我主人修建房屋、挖河等项工程所用银两,除原任郎中、现放

  • 一一三四 陕西巡抚永保奏覆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部数折·佚名

    一一三四 陕西巡抚永保奏覆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部数折乾隆五十年十二月十二日陕西巡抚臣永保跪奏,为奏闻事。案查乾隆四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奉上谕:前因披阅《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于辽、金

  • 二一 县考的杂碎·周作人

    关于县考已经写了两节,要说的话都已说过了,但是有些零碎的事情,至今还是记得,似乎也值得顺便记了下来。第一是“下考场”的情形。我们住在府城里的人,比起乡下或是外县的住民来,实在要方便的很多。他们前来应试,须得坐船进城

  • 卷二十六·李天根

    江阴云墟散人李本天根氏辑丙申(一六五六)、大清顺治十三年(永明王永历十年、鲁王十一年)春正月庚辰朔永明王在安龙,鲁王在金门。十三日(壬辰)大清庶子王自泉州出攻两岛,风不利,引还。李定国遣传宣参将杨祥进密疏,署云「藩臣李定

  • 高赹传·李延寿

    高赹字昭玄,一名敏,自称是渤海..人。祖先因在北部边疆做官,死在辽东。曾祖父高詗,太和中从辽东回到魏国,官至卫尉卿。祖父孝安,曾任兖州刺史。  ..父高宾,出仕东魏,官居谏议大夫。大统六年(540),为避谗害弃官投奔西魏,独孤信

  • 完颜思烈传·脱脱

    思烈是内族南阳郡王襄的儿子。他性情安详文雅,颇通书史,他从五六岁便入宫侍奉皇帝,皇帝很喜爱他,当时人称他为“自在奉御”。当宣宗入朝即位时,胡沙虎专横跋扈,思烈还在幼年,他曾哭着跪在宣宗面前,抱着宣宗的膝说:“希望您早早

  • 卷五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五十五明 俞汝楫 编列传侍郎世家宝世家宝蒙古人姿貌丰整善言论性刚果有谋略读书知兵元末以集贤院学士守胶东登莱等郡洪武元年大将军徐达下山东参政傅友德兵至莱阳世家宝以所守城降授大理寺少

  • 史记集解序·司马迁

    裴骃【索隐】骃字龙驹,河东闻喜人。宋中郎外兵曹参军。父松之字世期,太中太夫,注《三国志》。《宋书》父子同传。【正义】裴骃採九经诸史并《汉书音义》及众书之目,而解《史记》,故题《史记集解序》。序,绪也。孙炎去:谓端绪

  • 同、顯盗殺人案·佚名

    原文:【□□□】大女子嬰等告曰:[棄婦毋憂縛死其田舍,衣襦亡。]令獄史【……】【……】狀,及潛訊居處、薄宿所,讎。同曰:[歸義。

  • 序·佚名

    教外别传 明 黎眉等编教外别传明黎眉等编十六卷教外别传序老胡。四十九年。昵昵喁喁。与有心众生。情投意接。说到说不得处。突然向龙尾尖上。一声雷震。使大地有情。一时绝倒。翻身转来。便个个

  • 般若灯论释 第五卷·清辨

    般若灯论释 第五卷偈本龙树菩萨 释论分别明菩萨大唐中印度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观染染者品第六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彼染染者。嗔嗔者等。本无自性。欲使了知无自性义。有此品起。有人言。第一义中有阴入界。

  • 何博士备论·何去非

    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人物评论集。1卷,28篇。北宋武学博士何去非撰。书成后,深得翰林学士苏轼赞赏,两次奏荐,乞换文资,并附呈此《备论》,以证实其“文章议论”。该书现存26篇。书中对战国至五代的兴衰成败和22个军事人物的用

  • 刊误·李涪

    笔记,唐李涪撰。二卷。涪唐末人,字里不详,曾官国子祭酒、尚书郎。坐王行瑜叛乱,放死岭南。所撰该书两卷,凡四十九则,内容多以考典章制度为主,尤重于礼仪,诸如起居、佳礼、封爵、拜客、奉陵、客卿、参谋等,引旧制以证唐末之失,引

  • 绥广纪事·高拱

    广东久遭寇乱敝甚予为计处吏治颇殚心力又推殷石汀为总督经略其地遂以底宁凡予所筹划不能悉记惟疏书一二尚存特录藏之备故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