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百四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四十五

韩翃

送客一归襄阳二归浔阳

南驱匹马会心期东望扁舟惬梦思熨斗山【一作坡】前春色早【一作草色】香炉峰顶暮烟时空林欲访龎【一作辛】居士古寺应怀远法师两地由来堪取兴三贤他日幸留诗

送故人赴江陵寻庾牧

主人持节拜荆州走马应从一路游斑竹冈连山雨暗枇杷门向楚天秋佳期笑把斋中酒远意闲登城上楼文体此时看又别吾知小庾甚风流

送客水路归陕

相风竿影晓来斜渭水东流去不賖枕上未醒秦地酒舟前巳见陕人家春桥杨柳应齐叶古县棠棃也作花好是吾贤佳赏地行逢三月会连沙

送丹阳刘太真

长干道上落花朝羡尔当年赏事饶下筯已怜鹅炙美开笼不奈鸭媒娇春衣晚入青杨巷细马初过皂荚桥相访不辞千里远西风好借木兰桡

送客归江州

东归复得采真游江水迎君日夜流客舍不离青雀舫人家旧在白鸥【一作苹】洲风吹山带遥知雨露湿荷裳巳报秋闻道泉明居止近篮舆相访为【一作会】淹留

题张逸人园林

花源一曲映茅堂清论闲阶坐夕阳麈尾手中毛巳脱蟹螯尊上味初香春深黄口【一作鸟】传窥树雨後青苔散点墙更道小山宜助赏呼儿舒簟醉岩芳

又题张逸人园林

藏头不复见时人爱此云山奉养真露色点衣孤屿晓【一作月】花枝妨帽小园春时【一作□】携幼稚诸峰上闲濯眉须一水滨兴罢归来还对酌茅檐挂着紫荷巾

送刘将军

明光细甲照錏鍜昨日承恩拜虎牙胆大欲期【一作欺】姜伯约功多不让李轻车青巾校尉遥相许墨【一作黑】矟【一作鞘】将军莫大【一作大莫】夸阙下来时亲伏奏胡尘未尽不为家

送【一作寄赠】郑员外【郑时在熊尚书幕府】

风流不减杜陵时五十为郎未是迟孺子亦知名下士乐人争唱卷中诗身齐吏部还多醉心顾尚书自有期要路眼青【一作看】知已在不应穷巷久低眉

寄徐州郑使君

江城五马楚云边不羡雍容画省年才子旧称何水部使君还继谢临川射堂草遍收残雨官路人稀对夕天虽卧郡斋千里隔与君同见月初圆

送襄垣王君归南阳别墅

都门霁後不飞尘草色萋萋满路春双兔坡东千室吏三鸦水上一归人愁眠客舍衣香满走渡河桥马汗新少妇比来多远望应知蟢子上罗巾

送王诞渤海使赴李太守行营

少年结客散黄金中岁连兵扫緑林渤海名王曾折首汉家诸将尽倾心行人去指徐州近饮马回看泗水深喜见明时锺太尉功名一似旧淮隂

送王少府归杭州

归舟一路转青苹更欲随潮向富春吴郡陆机称地主钱塘苏小是乡亲葛花满把能消酒栀子同心好赠人早晚重过鱼浦宿遥怜佳句箧中新

赠王随

青云自致晚【一作未】应遥朱邸新婚乐事饶饮罢更怜双袖舞试来偏爱五花骄帐里炉香春梦晓堂前烛影早更朝更说球场新雨歇王孙今日定相邀

同题仙游观【一本题上无同字】

仙台下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疎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一作开】小洞幽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访王起居不遇留赠

双龙阙下拜恩初天子令君注起居载笔巳齐周右史论诗更事谢中书行闻漏滴随金仗入对炉烟侍玉除贺客自知来独晚青骊不见意何如

送刘评事赴广州使幕

征南官属似君稀才子当今刘孝威蛮府参军趋传舍交州刺史拜行衣前临瘴海无人过却望衡阳少雁飞为报苍梧云影道明年早送客帆归

送冷朝阳还上元

青丝?引木兰船名遂身归拜庆年落日澄江乌榜外秋风疎柳白门前桥通小市家林近山带平湖野寺连别後依依寒食【一作梦】里共君携手在东田

送高别驾归汴州

信陵门下【一作客】识君偏骏马轻裘正少年寒雨送归千里外东风沈【一作留】醉百花前身随玉帐心应惬官佐龙【一作铜】符势又全久客未知何计是参差去借汶阳田

送康洗马归滑州

腰佩雕弓汉射声东归衔命见双旌青丝玉勒康侯马孟【一作白】水金堤滑伯城腊雪夜看宜纵饮寒芜昼猎【一作踏】不妨行怀君又隔千山远【一作外】别後【一作一夜】春风百草生

寄上田仆射

家封薛县异诸【一作褚】田【一作诗传】报主荣亲义两全仆射临戎谢安石大夫持宪杜延年金装昼出罗千骑玉案晨飡直万钱应念一身留阙下阖门遥寄鲁西偏

送王光辅归青州兼寄储【一作朱】侍郎

几回【一作通又作封】奏事建章宫圣主偏知汉将功身着紫衣趋阙下口衔丹诏出关东蝉声驿路秋山里草色河桥落照中远忆故人沧海别当年好跃五花骢

宴杨驸马山池【一作陈羽诗又作朱湾诗】

垂杨拂岸草茸茸绣户帘前花影重鱠下玉盘红【一作金】缕细酒开金瓮緑醅浓中朝驸马何平叔南国词人陆士龙落日泛舟同醉处回潭百丈映千峰

送长史李少府入蜀

行行独出故关迟南望千山无尽期见舞巴童应暂笑闻歌蜀道又堪悲孤城晚闭清江上匹马寒嘶白露时别後此心君自见山中何事不相思

送客还江东

不妨高卧顺流归五两行看扫翠微鼯鼠夜喧孤枕近鵁鶄晓避客船飞一壶先醉桃枝簟百和初熏苎【一作越】布衣君到新林江口泊吟诗应赏谢玄晖

寄令狐尚书

立身荣贵复何如龙节红旗从板舆妙略多推霍骠骑能文独见沈尚书临风高会千门【一作人】帐映水连营百乘车他日感恩慙未报举家犹似涸池鱼

扈从郊庙因呈两省诸公

丹墀列士主恩同廐马翩翩出汉宫奉引乘舆金仗里亲尝赐食玉?中昼趋行殿旌门北夜宿斋房刻漏东明日驾回承雨露齐将万岁及春风

送端州冯【一作高】使君

白晳风流似有须一门豪贵领苍梧三峰亭暗橘边宿八桂林香节下趋玉树羣儿争翠羽金盘少妾拣明珠怀君乐事不可见騣马翩翩新虎符

送王府张参军附学及第东归

邻家不识鬬鸡翁闭户能齐隐者风顾步曾为小山客成名因事大江公一身千里寒芜上单马重裘腊月中寂寂故园行见在暮天残雪洛城东

送齐明府赴东阳

緑丝帆繂【一作纤】桂为樯过尽淮山楚水长万里移家背春谷一官行府向东阳风流好爱杯中物豪荡仍欺陌上郎别後心期如在眼猨声烟色树苍苍

鲁中送从事归荥阳

故园衰草带荥波岁晚知如君思何轻槖归时鲁缟薄【一作满】寒衣缝处郑绵多万人都督鸣骝送百里邦君枉骑过累路尽逢知己在曾无对酒不高歌

兖州送李明府使苏州便赴告【一作吉】期【一本题上无兖州二字】

莫言水国去迢迢白马吴门见不遥枫树林中经楚雨木兰舟上踏江潮空山古寺千年石草色寒堤百尺桥早晚卢家兰室在【一作外】珊瑚玉佩彻青霄

送田明府归终南别业

故园此日多心赏窗下【一作外】泉流【一作流泉】竹外云近馆应逢沈道士比邻自识卞田君离宫树影登山见上苑钟声过雪闻相劝早移【一作趋】丹凤阙不须常恋白鸥羣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

时辈巳争先吾兄未着鞭空嗟镊须【一作鬓】日犹【一作独】是屈腰年不以殊方远仍论水【一作赏】地偏襄橙随客路汉竹引归船云木【一作外】巴东峡林泉【一作中】岘北川池余骑马处宅似卧龙边夜簟千峰月朝窗万井烟朱荷江女院青稻楚人田县舍多潇洒城楼入【一作得】醉眠黄苞柑正熟红缕鱠仍鲜坐厌牵丝倦因从解绶旋初辞五斗米唯奉一囊钱室好【一作变】生虚白书耽守太玄枥中嘶欵段阶下引潺湲落照渊明柳春风叔夜弦绦纱儒客帐丹诀羽人篇雅论承安石新诗与惠连兴清湖见底襟豁雾开天魏阙心犹系周才道岂捐一丘无自【一作自无】逸三府会招贤

奉送王相公缙【一本无此字】赴幽州巡边【一本作奉送王相公赴范阳一作张继诗】

黄阁开帷幄丹墀侍【一作拜】冕旒位高汤左相权总汉诸侯不改周南化仍分赵北忧双旌过易水千骑入幽州塞草连天暮边风动地秋【一作愁】无因随【一作陪】远道结束佩吴钩

寄赠虢州张参军

三十事诸侯贤豪冠北州桃花迎骏马苏合染轻裘观妓将军第题诗关尹楼青林朝送客緑屿晚回舟好栗分通子名香赠莫愁洗杯新酒熟把烛故人留百雉归云过千峰宿雨收蒹葭露下晚菡萏水中秋忆昨陪行乐常时接献酬佳期虽雾散惠问亦川流开卷酲堪解含毫思苦【一作若】抽无因达情意西望日悠悠

送李中丞赴商州

五马渭桥东连嘶逐【一作背】晓风当年紫髯将他日黑头公不异金吾宠兼齐玉帐雄闭营春雪下吹角暮山空香麝松隂里寒猨黛色中郡斋多赏事好与故人同

汉宫曲二首

骏马绣【一作锦】障泥红尘扑四蹄归时何太晚日照杏花西

绣幕珊瑚钩春开【一作香闺】翡翠楼深情不肯道娇倚钿箜篌

陪孟都督祭岳途中有赠

封疆七百里禄秩二千石拥节祠太山寒天霜草白

宿甑山

山中今夜何人阙下【一作门外】当年近臣青琐应须早去白云何用相亲

别甑山

一身趋侍丹墀西路翩翩去时惆怅青山緑水何年更是来【一作归】期

送陈明府赴淮南

年华近逼【一作过】清明落日微风送行黄鸟绵蛮芳树紫骝?蹀东城花间一杯促膝烟外千里含情应渡淮南信宿诸侯拥斾相迎

送客知【一作之】鄂州

江口千家带楚云江花乱点雪纷纷春风落日谁相见青翰舟中有鄂君

寒食【一作寒食日即事】

春城无【一作风何】处不飞【一作开】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一作一夜】汉宫传蜡烛轻【一作青】烟散入五侯家

羽林骑【一作羽林少年行】

骏【一作骢】马牵来御柳中鸣鞭欲向【一作过】渭桥东红蹄乱蹋春城雪花颔骄【一作频】嘶上苑风

看调马

鸳鸯赭白齿新齐晚日花中【一作间】散【一作放】碧蹄玉勒斗【一作乍】回初喷沫金鞭欲下不成嘶

寄赠衡州杨使君

湘竹斑斑湘水春衡阳太守虎符新朝来笑向归鸿道早晚南飞见主人

宿石邑山中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一作翠】转迷晓月暂飞高【一作千】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江南曲【一作李益诗】

长乐花枝雨点【一作滴】销江城日暮好相邀春楼不闭葳蕤锁緑水回通【一作连】宛转桥

赠张千牛

蓬莱阙下是天【一作君】家上路新回白鼻騧急管昼催平乐酒春衣夜宿杜陵花

汉宫曲二首

五柞宫中过腊看万年枝上雪花残绮窗夜闭玉堂静素绠朝穿【一作垂】金井寒

家在【一作汉室】长陵小市中珠帘绣户对春风君王昨日移仙仗玉辇迎将入汉宫【此首一作李益诗】

赠李翼

王孙别舍拥朱轮不羡空名乐此身门外碧潭春洗马楼前红烛夜迎人

少年行

千点斓斒玉勒【一作斑斓喷玉】骢青丝结尾绣纒騣鸣【一作挥】鞭晓【一作晚】出章【一作铜】台路叶叶春衣【一作依又作随】杨柳风

题玉真观李秘书院

白云斜日影深松玉宇瑶坛知几重把酒题诗人散後华阳洞里有疎钟

送客之潞府

官柳青青匹马嘶回风暮雨入铜鞮佳期别在春山里应是人薓五叶齐

送客贬五溪

南过猨声一逐臣回看秋草泪沾巾寒天暮雪【一作雨】空山里几处蛮家是主人

送齐山人归长白山

旧事仙人白兔公掉头归去又乘风柴门流水依然在一路寒山万木中

寄裵郓州

乌纱灵夀对秋风怅望浮云济水东官树隂隂铃阁暮州人转忆白头【一作须】翁

梁城赠一二同幕

五营河畔列旌旗吹角鸣鼙日暮时曾是信陵门下客两回相吊不胜悲

河上寄故人【第五句缺一字】

河流晓天濮水清烟日暖昆吾台上春深颛顼城边莺声乱啁鹄 花片细点龙泉西望情人早至犹应得醉芳年

留题宁川香盖寺壁

爱远登高尘眼开为怜萧寺上经台山川谁识龙蛇蛰天地自迎风雨来柳放寒条秋已老雁揺孤翼暮空回何人会得其中事又被残花落日催

寄柳氏

章台柳章台柳顔色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四十五

猜你喜欢
  戴平之·唐圭璋
  孙舣·唐圭璋
  第二场·老舍
  第二折·佚名
  毒药·徐志摩
  三集卷二·乾隆
  二集卷十七·乾隆
  卷109 ·佚名
  眉山集补钞·吴之振
  提要·王士祯
  卷二百九十四·陈廷敬
  卷一百四十九·陈廷敬
  卷五百三十·佚名
  提要·令狐楚
  原诗叙(据己畦集)·叶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姚镛·唐圭璋

      镛字希声,一字敬庵,号雪篷,剡溪(今浙江嵊县)人。嘉定十的年(1217)进士,为吉州判,擢赣州太守。坐事贬衡阳。   谒金门   吟院静。迟日自行花影。熏透水沉云满鼎。晚妆窥露井。   飞絮游丝无定。误了莺莺相等。欲唤海

  • ●卷二·吴殳

      问曰:“五言古诗如何?”答曰:“此体之名,失实久矣!汉固有高澹、浓诡二种诗,皆入歌喉,皆在乐府。乐府乃武帝所立官署之名。《古诗十九首》,谓是古不知何人所作之诗,亦在乐府中。故乐府之‘青青河畔草&r

  • 第三十九出 渡过溪洲·佚名

    【金钱花】(净丑扮舡)新做渡船(舡)走如风<蜂>,纸船(舡)须用铁艄公(铁稍工),纸船(舡)须用铁艄公(铁稍工)。兄弟过船(舡)不放空,莫说我,只船(舡)是浪荡,一日有千万人。(生旦贴上)三人走到赤水溪边,三人走到赤水溪边,未知过溪着若钱?未

  • 卷三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三十二 【起庚申汉安帝永寜元年止丙戌汉质帝本初元年】 凡二十七年 表例说 见第二十一及二十二二十三卷 <史部,别史类,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三十二>

  • 五○四 谕四库馆奏清厘冒籍事着军机大臣会同顺天府查办·佚名

    五○四 谕四库馆奏清厘冒籍事着军机大臣会同顺天府查办乾隆四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乾隆四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奉旨:着交军机大臣会同顺天府查办。钦此。四库馆奏清厘冒籍一折。(军机处上谕档)

  • 列传卷第四十 高丽史一百二十七·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叛逆一。○孔子作春秋尤严于乱臣贼子及据地以叛者其诛死者而不贷所以戒生者于后也。 夫人臣忠顺则荣其身保其宗而美名流于后叛逆者未有不脂

  • 郑余庆传·刘昫

    郑余庆字居业,荥阳人。祖父郑长裕,官至国子司业,死时为颍川太守。郑长裕之弟郑少微,为中书舍人、刑部侍郎。兄弟俩当时均有名。父郑慈,与元德秀相友善,官至太子舍人。郑余庆少时勤于学习,善做文章。大历年间应举进士。建中末

  • 唐纪七十五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上之中景福元年(壬子、892)·司马光

    唐纪七十 唐昭宗景福元年(壬子,公元892年) [1]春,正月,丙寅,赦天下,改元。 [1]春季,正月,丙寅(二十一日),唐昭宗诏令赦免天下,改年号为景福。 [2]凤翔李茂贞、静难王行瑜、镇国韩建、同州王行约、秦州李茂庄五节度使上言:杨守亮容匿

  • 卷三十二·黄训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名臣经济录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録卷三十二明 黄训 编兵部【武选上】袭替犯堂疏【王宪】武选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兵科抄出羽林前卫亲军指挥使司佥事指挥使刘永昌奏臣伏闻洪武永乐洪熙宣德

  • 卷一百二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一百二十一金石略【七】石【六】河南御制避暑热河途中喜麦秀盈野诗【康熙五十二年七言律一首行书】御制咏新竹诗【康熙五十八年七言律一首行书】御制五言律诗【行书】御制赐雅尔图进谷穗诗【乾

  • 卷第六十·佚名

    宰相十进官加恩别使二向敏中进官制天禧元年八月壬申上法台耀。式崇宰司。所以刑四方之风。叙百官之职。永怀眷奖。属在老成。揆兹灵辰。锡以徽数。开府仪同三司、行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景灵宫

  • 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司马迁

    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索隐】:孔子家语亦有七十七人,唯文翁孔庙图作七十二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厓伯牛,仲弓。政事:厓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索隐】:论语一曰德行,二曰言语,三曰政事,四曰文学。今

  • 卷二十二·陈经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二十二宋 陈经 撰牧誓【周书】此篇至牧而誓故谓之牧誓泰誓三篇未已也又有牧誓之篇圣人之重于用兵也如此诚以冐白刃涉锋镝驱民于万死一生之地其器则凶其事则危圣人岂敢轻乎牧誓乃临敌之时也读

  • 海内留心佛教文化者鉴之·太虚

    近顷佛化运动,已渐占世界文化运动之重要位置。唯在我中国,颇现为两重佛教危机,而昏生梦死之当方丈做法师者犹不与焉。一者、太为拘执经疏之文字,固守形式之规制,而失佛法巧契时机之妙用。二者、略从日本新出佛书,浅尝肤受,皮

  • 四童子三昧经卷中·佚名

    隋北印度健陀罗三藏阇那崛多译  尔时世尊。右胁卧于师子床上。时四童子从四方来。各与大众前后围绕。导在众首悉皆平等。智慧神通威德法行。无所差别不乖毫毛。共趣佛所往到佛前恭敬合掌。彼四童子到佛边时。各随城

  • 50岁的男人·歌德

    少校骑马进了庄园,外甥女希拉丽亚站在公馆外面的台阶上迎接他。他差点没有认出她来,她又长高了,变美了。她向着他飞奔过去,他像父亲一样紧紧拥抱她,他们很快走上台阶去看她的母亲。

  • 红楼梦补·归锄子

    章回小说。清归锄子著。四十 八回。故事直接百二十回《红楼梦》九十七回黛 玉离魂,处处照应前事。叙黛玉魂归离恨天,警 幻仙子怜之,令黛玉返魂。黛玉还魂后,决心割 断情丝,返回扬州故里。宝玉不知,于中举之日 逃往大荒山。

  • 龙济山野猿听经·佚名

    元明之际杂剧剧本。简名《猿听经》。无名氏撰。四折一楔子,末本。剧演龙济山玄猿因慕修公禅师道行高深,生活恬淡,便化作“自幼习儒,争奈家业凋零,功名未遂”的樵夫试探听经。后又趁寺中无人之际,显出原形,进寺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