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金针诗格

[旧题唐] 白居易撰

居易元和中,有诗友数十人,爱相酬唱。独得诗之深者刘梦得、元微之,二公尤知其理,时人多以元、刘为先,号曰刘、元、白。故知元、刘之诗,知诗之骨髓,而播在人口,莫非骚、雅者也。梦得相寄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此二聊神助之句,自能诗者鲜到于此,岂非梦得之深者乎?

居易贬江州,多游庐山,宿东西二林,酷爱于诗。有《闲吟》云:“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惟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自此味其诗理,撮其体要,为一格目,曰《金针集》。喻其诗病而得针医,其病自除。诗病最多,能知其病,诗格自全也。金针列为门类,示之后来,庶览之者犹指南车,而坦然知方矣。

○诗有内外意

一日内意,欲尽其理。理,谓义理之理,美、刺、箴、诲之类是也。二曰外意,俗尽其象。象,谓物象之象,日月、山河、虫鱼、草木之类是也。内外意皆有含蓄,方入诗格。

○诗有三本

一曰有窍。二曰有骨。三曰有髓。以声律为窍;以物象为骨;以意格为髓。凡为诗须具此三者。

○诗有四格

一曰十字句格。二曰十四字句格。三曰五支字句格。四曰拗背字句格。

○诗有四得

一曰句欲得健。二曰字欲得清。三曰意欲得圆。四曰格欲得高。

○诗有四练

一曰练句。二曰练字。三曰炼意。四曰练格。练句不如练字;练字不如练意;练意不如练格。

○诗有五忌

一曰忌格懦。二曰忌字俗。三曰忌才浮。四曰忌理短。五曰忌意杂。

○诗有八病

一曰平头。二曰上尾。三曰蜂腰。四曰鹤膝。五曰大韵。六曰小韵。七曰旁纽。八曰正纽。

○诗有五理

一曰有美。二曰有刺。三曰有规。四曰有箴。五曰有诲。

○诗有三体

纪帝德曰颂。干王道曰雅。讽上曰风。

○诗有四得

一曰有喜而得之者;二曰有怒而得之者;三曰有哀而得之者;四曰有乐而得之者。喜而得之者其辞丽;怒而得之者其辞愤;哀而得之者其辞悲乐而得之者其辞逸。

○诗有四失

一曰失之太喜其思放;二曰失之太怒其思躁;三曰失之太哀其思伤;四曰失之太乐其思荡。

○诗有上中下三等

一曰纯而归正者上等也。二曰淡而有味者中等也。三曰华而不浮者下等也。

○诗有四不入格

轻重不等,用意太过;指事不实,用意偏枯。

○诗有齐梁格

四平头,谓四句皆用平字入是也;两平头,谓第一句第三句用平字入是也。

○诗有扇对格

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

○诗有魔

好吟而不工者才卑也;好奇而不纯者格卑也。

○诗有三般句

一曰自然句;二曰容易句;三曰苦求句。命题属意,如有神功,归于自然也;命题率意,遂成一章,归于容易也;命题用意,求之不得,归于苦求也。

○诗有数格

曰葫芦;曰辘轳;曰进退。葫轳韵者,先二后四;辘轳韵者,双出双入;进退韵者,一进一退。

○诗有六封

一曰正名,天地、日月是也;二曰同类,花叶、草芽是也;三曰连珠、萧萧、赫赫是也;四曰双声,黄槐、绿柳是也;五曰叠韵,彷韵,彷徨、放旷是也;六曰双拟,春树、秋池是也。

○诗有四字对

一曰叠韵字对;二曰叠语字对;三曰骨肉字对;四曰借声字对。

○诗有义例七

一曰说见不得言见;二曰说闻不得言闻;三曰说远不得言远;四曰说静不得言静;五曰说苦不得言苦;六曰说乐不得言乐;七曰说恨不得言恨。第一聊谓之“破题”,欲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又如海鸥风急,鸾凤倾巢,浪拍禹门,蛟龙失穴。第二聊谓之“领聊”,欲似骊龙之珠,善抱而不脱也。亦谓之“撼聊”者,言其雄赡遒劲,能卑阖天地,动摇星辰也。第三聊谓之“警聊”,欲似疾雷破山,观者骇愕搜索幽隐,哭泣鬼神。第四聊谓之“落句”,欲如高山放石,一去不回。

○诗有二家

一曰有诗人之诗,二曰有词人之诗。诗人之诗雅而正;词人之诗才而辩。

○诗有物象比

日月比君臣。龙比君位。雨露比君恩泽。雷霆比君威刑。山河比君邦国。阴阳比君臣。金石比忠烈。松柏比节义。鸾凤比君子。燕淮比大小。早鱼草木,各以其类之大小轻重比之。

猜你喜欢
  张孝祥·唐圭璋
  楼采·唐圭璋
  姚述尧·唐圭璋
  卷之一一·魏庆之
  第十一出 诒婚·周履靖
  楔子·郑廷玉
  楚辞集注卷第五·朱熹
  提要·蒋骥
  鹤年诗集卷三·丁鹤年
  介庵词·赵彦端
  果啰罗易之诗序·迺贤
  金渊集卷六·仇远
  卷二百二十五·陈思
  卷十八·王安石
  御选明诗卷九十九·康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吴泳·唐圭璋

      泳字叔泳,号鹤林,潼川人。嘉定元年(1208)进士。理宗朝,历秘书丞、秘书少监,仕至起居舍人,兼直学士院,权刑部尚书,终宝章阁学士,知泉州。有鹤林集。   沁园春   生日自述   鶗鴂鸣兮,卉木萋止,维暮之春。笑憨翁渐老,年加

  • 我是中国人·闻一多

    我是中国人,我是支那人,我是黄帝的神明血胤,我是地球上最高处来的,帕米尔便是我的原籍。我的种族是一条大河,我们流下了山坡,我们流过了亚洲大陆,我们流出了优美的风俗。伟大的民族!伟大的民族!五岳一般的庄严正肃,广漠的太平洋

  • 五集目录四·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目録四卷之二十七丁未元旦元旦试笔咏和阗玉如意陆远岁朝喜庆图题和阗玉七佛鉢命加赈上年被灾之淮安扬州二府所属各州县诗以志事命加赈安徽去岁被水十五州县诗以志事

  • 卷三百二十四·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二十四权德舆送杜尹赴东都商於留异绩河洛贺新迁朝选吴公守时推杜尹贤如纶披凤诏出匣淬龙泉风雨交中土簪裾敞别筵清明人比玉照灼府如莲伫报司州政徵黄似颍川送孔

  • 李莱老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李莱老(生卒年不详)字周隐,号秋崖。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下:“李秋崖莱老,与其兄篔房竞爽,号龟溪二隐。”《彊村丛书》本《龟溪二隐词》辑莱老词十七首。 ●浪淘沙 李莱老 宝押绣帘斜,莺燕谁家。 银筝初试合琵琶。

  • 卷二百六十四·列传第二十三·脱脱

        薛居正 沈伦 卢多逊 宋琪   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父仁谦,周太子宾客。居正少好学,有大志。清泰初,举进士不第,为《遣愁文》以自解,寓意倜傥,识者以为有公辅之量。逾年,登第。   晋天福中,华帅刘遂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佚名

    弘治九年三月己卯朔○四川长宁县民家楠树生莲花李树生豆荚○辛巳赐秦府永兴王诚澜通鉴纲目从其请也○罚镇番领哨都指挥佥事李钦及分守参将马荣俸各两月坐虏入境杀掠人畜也○晋府义宁王奇渶薨王晋王庶第二子母夫人张氏

  • 卷之一千四百二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三四六 军机大臣奏请将承办《文溪集》疎悞之提校各员交部察议片·佚名

    三四六 军机大臣奏请将承办《文溪集》疎悞之提校各员交部察议片乾隆四十一年十月初五日*臣等遵旨,将宋李昴英《文溪集》卷首像赞等项,何以有目无书之处,询问稽璜。【真按:稽乃嵇之讹,当作嵇璜。未校出,或又误植者。】据称:

  • 元祯传·李延寿

    元祯是干的儿子。他胆量过人。太武帝时,担任司卫监。从征蠕蠕时,突然遇到敌人的别部人马,兵力悬殊。元祯就让部下在山上解鞍放马,以示有伏兵。敌人果然起了疑心而退避。孝文帝初年,赐爵为沛郡公,后任南豫州刺史。大胡山的蛮

  • 孟夏纪第四·吕不韦

    孟夏原文: 一曰:孟夏之月,日在毕,昏翼中,旦婺女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徵,律中仲吕,其数七,其性礼,其事视,其味苦,其臭焦,其祀 灶,祭先肺。蝼蝈鸣,丘蚓出,王菩生,苦菜秀。天子居明堂左个,乘朱辂,驾赤骝,载赤旗,衣赤衣,服

  • (十二)·钱穆

    《近思录》卷十二改过及人心疵病,凡三十三条。明道言:“人于外物奉身者,事事要好。只有自家一个身与心,却不要好。苟得外面物好时,却不知道自家身与心,却已先不好了也。”今按:近代人则尽把心放在外面物上去,甚至拼其身以争,甚

  • 治兵第三·吴起

    治兵,即治理军队的意思。全篇共八节,主要讲的是进军、作战、训练、编组、指挥等问题。15、武侯问曰:&ldquo;进兵之道何先?&rdquo;起对曰:&ldquo;先明四轻、二重、一信。&rdquo;曰:&ldquo;何谓也?&rdquo;对曰:&ldquo;使地轻

  • 续高僧传卷第五·道宣

      义解篇初 本传十二 附见一十九。   梁杨都安乐寺沙门释法申传一(道达 慧命)   梁杨都建元寺沙门释僧韶传二(法朗 法亮)   梁杨都建元寺沙门释法护传三(智远 僧达)   梁钟山宋熙寺沙门释智欣传四。

  • 十五年来海潮音之总检阅·太虚

    一 海潮音的来历海潮音之前身是觉社丛书,觉社丛书是一种定期季刊。民国七年夏间,蒋雨岩、陈元白、黄葆苍──即大慈──等在普陀听余讲佛学之后,邀至上海组一研究及宣传佛学团体, 名为觉社。先刊行余所著道学论衡及楞严

  • 摩诃止观卷第八下·智顗

    摩诃止观卷第八下若善修四三昧调和得所。以道力故必无众病。设小违返冥刀扶持。自当销愈。假令众障峰起。当推死殉命残生余息。誓毕道场舍心决定。何罪不灭何业不转。陈针开善(云云)。岂有四大五藏而不调差。如帝释

  • 六十甲子本命元辰历·佚名

    六十甲子本命元辰历,撰人不详。似出于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为推算禄命之历书。按算命术士之说,上天每日皆有神灵轮流值日。世人出生之日(即本命元辰日)所遇当值之神,即其本命神,决定其一生命运。本书中以

  • 致身录·史仲彬

    《致身录》是建文传说中出亡一节的重要文本,此书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前后流传于吴中,作者史仲彬,自陈为建文帝时翰林学士.其书以第一人称讲述靖难间作者亲历,亲见之事.依其述,史仲彬于洪武时为惩治贪官事告御状,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