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四

乾道稿 淳熙稿 章泉稿 别集类三【宋】

提要

臣等谨案乾道稿淳熙稿章泉稿三集并宋赵蕃撰蕃字昌父号章泉先世郑州人建炎初其曾祖阳官於信州因家焉蕃以阳致仕恩补官後终直秘阁蕃始受学刘清之年至五十始问学於朱子朱子文集与蕃尺牍凡六首蕃与朱子往还诗及他作之称述朱子者亦二十余首其相契颇深朱子答徐斯远书有云昌父志操文词皆非流辈所及且欲其刋落枝叶就日用间深察义理之本然庶几有所据依以造实地不但为骚人墨客而已所以期许之者亦甚至然蕃本词人晚乃讲学实未尝有所论着其究也仍以诗传与涧泉韩淲有二泉先生之称淲集久佚今从永乐大典裒辑已别着録蕃集亦无传本而永乐大典所收颇富并为采掇编次依旧本标题厘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共计二十七卷而以蕃本传及刘宰所作墓表附録於後初蕃为太和簿时受知於杨万里万里赠诗有云西昌主簿如禅僧日?秋菊嚼春氷又云劝渠未要思旧隐且与西昌作好春又为作写真赞云貌恭气和无月下推敲之势神清骨耸非山头瘦客之容一笑诗成万象春风云云则其诗派实出江西刘克庄跋亦云近岁诗人惟赵章泉五言有陶阮意所作後村诗话録其诗颇夥诗人玉屑载蕃论诗一则以陈后山寄外舅诗为全篇之似杜者後戴式之思家用陈韵又全篇之似陈者观所品题其渊源亦可概见矣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校官【臣】陆费墀

猜你喜欢
  卷四百六十六·彭定求
  毕良史·唐圭璋
  马瑊·唐圭璋
  ●第二集·杨香池
  卷十·丁绍仪
  卷三·林逋
  第十四出 露丑·李渔
  {打媒婆}·佚名
  第十二歌 我说新妇小姐·刘半农
  卷十六·陈元龙
  御选元诗卷六十·康熙
  忠义集巻二·赵景良
  巻五·童轩
  66.严维:酬刘员外见寄·施蜇存
  第七出 灯下搭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出 寄书·李渔

    〖锁南枝〗(小生带丑上)风中食,水上眠,旬余赶来程几千。问津已至洞庭边,果有个清虚殿。一路行来,已到洞庭湖口。此间果然有古庙一座,庙里果然有橙树一株,可见那女子的话,是一字不差的了。我如今把相会的言语,预先斟酌一番。他若

  • 卷之一百十六·佚名

      顺治十五年。戊戌。夏四月。丁卯朔。享太庙。遣公爱星阿行礼。  ○授和硕额驸尚之隆、耿聚忠、俱为三等精奇尼哈番  ○升大理寺少卿高辛允、为太仆寺卿。  ○升江南池太道副使周体观、为江西布政使司参政

  • ●十二、手足间的温情和谐趣·秦翰才

    溥仪弟溥杰和妻弟润麒同在日本留学,溥仪妹三格格嫁润麒后,也到日本读书。他们三人起先都住在千叶。溥杰和日本嵯峨实胜侯爵孙女浩子结婚后,独自搬往稻毛住。他们常和溥仪通信,后来浩子也加入。信封上都用“宫内府奏事处毛

  • 卷四十一·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四十一      宋 苏辙 撰张仪列传第十八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仪仪已学而游説诸侯尝从楚相饮楚相亡璧门下意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仪掠笞数百不服醳

  • 一三四九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陆锡熊奏办理文溯阁书函排架情形片·佚名

    一三四九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陆锡熊奏办理文溯阁书函排架情形片乾隆五十五年五月初四日再查文溯阁书函,应照三阁新定架图重行排次。所有改匣、刻匣、撤衬、加衬各事宜,经臣随时督同武英殿派出之主事三宁、笔帖式永清等分

  • 宋微子世家第八·司马迁

    王连升 译注【说明】商朝末年,商纣王荒淫无道,庶兄微子启、箕子和王子比干谏而不听,微子逃走、箕子佯狂为奴。王子比干以强谏故,被剖腹而死。孔子称他们为“殷之三仁”。周武王灭商后,访微子与箕子,并找到

  • 李益传·刘昫

    李益是唐肃宗朝中宰相李揆同族兄弟的儿子。科举进士及第,擅长写诗。贞元末年,和皇族子弟李贺的名声差不多。每写一首诗,都被宫廷乐师用财物换去,创作成供皇帝听的歌曲。他的诗《征人歌》、《早行篇》,有心人画成画屏;“回乐

  • 李密传·刘昫

    李密,字玄邃,祖籍辽东襄平县。他是曹魏司徒李弼的曾孙,北周赐李弼姓徒何。祖父名曜,在北周官至太保、封魏国公;父亲名宽,在隋朝官至上柱国,封蒲山公,都是当时的著名人物。后来搬迁到京城长安定居。李密因父亲立有功勋而被安排

  • 卷三十七·陆宗楷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三十七生徒三算学国子监算学生满洲十二名防古汉军各六名汉人十二名又钦天监附学肄业生二十四名共六十名凡满洲防古汉军算学生俱于八旗官学生中考取汉人算学生无论举人贡生生员童生由监防同

  • 成唯識寶生論卷第三〈一名二十唯識順釋論〉·欧阳竟无

      護法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制譯   那落迦波羅如獵鹿者.如是應知非但不受相害之苦.然於器處共相之苦亦復不   受.此之獄卒能害彼故。若異此者.   彼在熱鐵融沸地上受燒然苦不能忍時如何此際能逼害他。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八·佚名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善財童子。白言聖者。久如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答言。善男子。菩薩不為教化調伏一眾生故發菩提心。不為教化調伏百眾生故發菩提心。不為教化調伏千

  • 辩正论卷第六·法琳

    佛道先后篇第三儒生久之。更为议曰。寻佛教东夏未六百年。晋宋已来其风始盛。犹谓功无与等。世不能名。况老教中华年代绵远。经史具载略可而闻。案道经元皇历云。吾以清浊元年正月甲子。下师伏羲。治国太平白日升天。

  • 卷第二十九·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二十九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请藏经提纲(经函 迎经 开经 阅经 焙经 补经 晒经) 楚石琦禅师新赎藏经上堂。举雪峰一日普请搬柴次。路逢一僧。乃掷下一段柴云。一大藏教只说者个。后

  • 金箓设醮仪·佚名

    三十代天师张虚靖称真君。本仪盖出自元明。述科仪。祭诸神,请他们降临。

  • 陶庵梦忆·张岱

    明代笔记。8卷。张岱撰。书前有一篇未署名的序。序文说明了该笔记的内容:“兹编载方言巷咏、嘻笑琐屑之事,然略经点染便成至文,读者如历山川,如睹风俗,如瞻宫阙宗庙之丽,殆与《采薇》、《麦秀》同其感慨而出之以诙谐者欤!”

  • 复堂词话·谭献

    清谭献撰。共一百三十一则,为其门生徐珂所辑,1925年付梓。徐珂跋云:“师之论词诸说,散见文集、日记及所纂《箧中词》、所评周止庵《词辨》。光绪庚子(1900),珂里居,思辑为专书,请于师曰:‘集录绪论,弟子职也。侍教有年,请从事。

  • 战国策译析·佚名

    分国记录战国时期纵横家言行的著作。作者不明。西汉刘向认为是战国末期的游说之士做的,宋代学者认为是纵横家所著,近人罗根泽认为是西汉初期蒯通著。原来的书名很多,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

  • 般舟赞·善导

    全一卷。全称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又称般舟三昧往生赞。唐代善导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本书系依观无量寿经、弥陀经、无量寿经、般舟三昧经等而作之净土赞文,明示般舟三昧行道往生之法。分序文、正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