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炎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乾道五年(1169)进士。乾道末,调崇阳县主簿。历知临湘县,通判临江军。庆元间,历任太学博士,秘书郎,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著作郎,军器少监,军器监兼权礼部郎官。嘉泰元年(1201)罢,主管武夷山冲佑观。后起知饶州,改知湖州。嘉定二年(1209)罢,再奉祠。累官中奉大夫、军器监。嘉定十一年卒,年八十二。《宋史翼》有传。炎与朱熹交谊甚笃。有《双溪集》二十七卷,词有《双溪诗馀》一卷。

●南柯子

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王炎词作鉴赏

诗词分工、各守畛域的传统观念,对宋词的创作有很深影响。诸如“田家语”、“田妇叹”、“插秧歌”等宋代诗歌中常见的题材,在宋词中却很少涉及。这首词描述了,农民的劳动生活,流露出与之声息相通的质朴向上的感情,因而值得珍视。上片以景语起:山色昏暗,彤云密布,寒雨将至。在总写环境天气之后,收拢词笔,语及近景,数枝凝聚水珠、楚楚堪怜的娇花,映入眼帘。如若顺流而下,则围绕“啼红”写心抒慨,当是笔端应有之义。但接下来两句,却奉劝骚人词客,勿以惜花为念,莫作怅惘愁思,可谓笔锋灵活心思脱俗。下片又复宕开,将笔触伸向田垄阡陌,“朝朝出”、“处处通”对举,言简意赅勾勒不避风雨、终岁劳作的农民生活。遂引出“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三农”,指春耕、夏种、秋收。五谷丰登,是农民们一年的希望。在这重阴欲雨的时刻人们盼望的是有充足的雨水,能犁耕作。至于惜花伤春,他们既无此余暇,也无此闲情。

每当“做冷欺花”(史达祖《绮罗香》语)时节,“冻云黯淡天气”(柳永《夜半乐》语),文人墨客常会触物兴感,抒发怜惜情怀。这些作品,大抵亦物亦人,亦彼亦已,汇成宋词的一片汪洋。虽有深挚、浮泛之别,也自有其价值在。不过,萦牵于个人的遭际,囿于一已的狭小天地,则是其大部分篇章的共同特点。这首《南柯子》却不同,即将因风雨吹打而飘零的幽艳啼红,和终年劳碌田间而此刻盼雨耕种的农民,由目睹或联想而同时放到了作者情感的天平两端。

它不在惜花伤春旧调上的和弦,而是另辟蹊径的新声。作者的目光未为仄狭的自我所囿,感情天地比较开阔。一扫陈思,立意不俗。

苏轼、辛弃疾等也写过一些描写乡村生活的词作,也倾注了热爱农村、关心农事的情感,他们所作,常如一幅幅民俗画,苏轼作于徐州太守任上的一组《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等五首)是如此,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的笔触更为细腻入微。王炎的这首词则显示了不同的特色,作者的感情主要不是熔铸在画面中,而是偏重于认知的直接表述,理性色彩较浓,因而,写到农民的生活,如“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也采取比较概括的方式,不以描绘的笔墨取胜。

宋代有两个王炎,均有词作传世。本篇作者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进士,有词集《双溪诗馀》。其“不溺于情欲,不荡于无法”《双溪诗馀自序》的宗旨,在这首风调朴实的《南柯子》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此词不取艳辞,不贵用事,下字用语亦颇经揣摩,如“幽艳湿啼红”写花在雨意浓阴中的姿态就相当生动。不过本词亦有缺陷,全篇语多浅易、含蕴稍欠。

●江城子·癸酉春社

王炎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

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

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

踏青时,懒追随。

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

不向花边拚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王炎词作鉴赏

春社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节日之一,时间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这时,天气转暖,万物复苏,蛰伏了一冬的人们,无不想走出家门,到自然界里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农事即将开始,村民们也纷纷集会祷祝,祈求一年的农事顺利,家庭幸福。因此,欲见农民淳朴之风气春社是一很好的入手之处。

王炎生于公元1138年,到癸酉年(1213)已经是七十五岁的人了。大好的春光与热烈的庆典引起他踏青的情致,可是年老力衰又迫使他不得不蛰居在家。

这种矛盾反映在词中,便处处表现为无可奈何的惆怅情怀。“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词篇从景物入手,平平叙起,似是闲笔。然而辽远静谧的景物,本身已在空阔中显出寂寞之情调,再上加作者欲游不能的力不从心,全文的惆怅基调已显端倪本词善于以景显情衬情,首句即是如此,因而,“闲笔”之中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无穷的感情。古人云:“笔未到,气已吞”,当是此类技法。“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紧接在平淡的景物描写之后,突然直接抒写情怀,有如异军突起,来势极猛。可是”情绪“究竟如何呢?

“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这三句再一次不直叙感触,仍以环境风物入词,似乎在“顾左右而言他”。作者一方面有意躲开感情的沉重压迫,另一方面继续用寂寥的环境映衬无可奈何的心理:“帘箔四垂”写庭院之“静”:“人独处”两句,化用唐翁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诗句,以燕的“双飞,衬人的”独处“,寂寞无聊的心绪,皆包含在这种种形象之中。这种写法,不仅用对读者的启发代替作者的絮絮陈言,容易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而且笔法一张一弛,在跌宕变化之中也显示出深厚的艺术感染力,下半阕是作者感情的正面抒发。根据内容,可以分作三个层次:”怯寒未敢试春衣“写怯寒:”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写勉力踏青,但又有些力不从心,唯有借助野蔬山肴与村酿,聊遣情绪而已:”不向花边拚一醉,花不语,笑人痴“写醉酒,拚却一醉,这正是以上诸般情绪交织的结果。从因果关系上说,”怯寒“即是”老大逢春“情绪的根源,所以也就是下半阕的症结所在:连春衣都不敢试穿的人,自然不敢追随踏青,但人逢春社,寂寞难熬,只得以酒遣情一醉方休,即使笑我人”痴“又有何妨。从情绪的凝重程度看,试春衣的目的为的是去踏青,而踏青的结果却是一醉。——因此,下半阕所写三层虽都是作者所最不堪忍耐的,然而在处理上,一层却比一层深,一层比一层更叫人伤怀。

王炎填词,力求“不溺于情欲,不荡于无法”,“惟婉转妩媚为善”(《双溪诗馀自序》)。这阕词抒写“老大逢春”的帐惘情怀,微婉缠绵,颇具婉转妩媚之美。但词中感情,浓而不粘,“哀而不伤”作者居高临下从容抒发情绪,始终不为情役,这是它“不溺于情欲”的表现。至于“不荡于无法”,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看出:第一、章法精密。如前所述,这首词前后两片各自可分三层,每层之间起伏变化,但意脉不乱,虽极曲折之势,却能一气贯下,因而层次极清,组织极精。第二、句法浑成。本篇字字都经锤炼。但初读时则又好象全不经意。比如“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其中“谁知”二字既指感慨深沉,又说无人理解,表现力很强,读来又十分平易。只有通读全篇细细品味才知其妙。再如“人独处,燕双飞”,全不见一点斧凿痕迹,却是词人精心设计的画面。至于开头处连用四个叠字句,渲染春光,暗寓情怀,都十分到家。结尾处于平平叙写之后,采取拟人手法,说“花不语,笑人痴”,全篇也因之活跃飞动。这些地方,都是作者重视章法的表现。

猜你喜欢
  拨棹歌·释德诚
  卷四百六十七·彭定求
  卷三百三十二·彭定求
  祖吴·唐圭璋
  歴代诗话卷三十二·吴景旭
  第三幕·老舍
  第二十七出 幼海议本·王世贞
  第四折·佚名
  卷十八·陆游
  卷一百五十六·冯惟讷
  在火车中一次心软·徐志摩
  卷三百七十·陈思
  卷八十七·高棅
  卷一·陈廷敬
  卷二百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拾遗·叶梦得

      王明之怀所爱诗  王明之,岐公之子,在姑苏有所爱。比至京师,为公强留之逾时,作诗云:「黄金零落大刀头,玉箸归期画到秋。红锦寄鱼风逆浪,碧箫吹凤月当楼。伯劳知我经春别,香蜡窥人一夜愁。好去渡江千里梦,满天梅雨是苏州。

  • 丁集第十三之下·钱谦益

    李先辈流芳四十一首【过皋亭龙居湾宿永庆禅院同一濂澄心恒可诸上人步月二首】归装出西湖,间道向黄鹤。屡愆桐坞期,偶遂龙居诺。轻舟凌晨风,遥山满晴郭。丹林尚可数,寒条纷无托。披松指微径,听水扪暗壑

  • 卷一百五·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五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三十二 郊庙歌辞 梁雅乐歌十一首   沈约 皇雅【三曲】 【皇帝出入宋孝建起居注奏永至至是改爲皇雅取诗皇矣上帝临下有赫也二郊太庙

  • 卷一百六十六·列传第五十三·宋濂

        王綧   王綧,高丽王之犹子也,美容仪,慷慨有志略,善骑射,读书通大义,以质子入朝。岁癸丑,高丽权臣高令公叛,宪宗命耶虎大王东征,綧奉旨为使讲和,仍镇守其地,时高丽人户新附者,就命綧总之。中统元年,授金符总管,升佩

  • 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五十·赵尔巽

      王弘祚 姚文然 魏象枢 朱之弼 赵申乔   王弘祚,字懋自,云南永昌人。明崇祯三年举人。自蓟州知州迁户部郎中,督饷大同。顺治元年,授岢岚兵备道。总督吴孳昌以弘祚筹画军饷,请仍留大同。二年,以总督李鉴荐,仍授户部郎中

  • 卷四十六 后燕録四·崔鸿

    慕容宝 慕容宝字道佑小字库勾垂之第四子也元玺元年生于信都少而轻果无志操好人佞已秦苻坚时为太子洗马万年令坚淮肥之役以宝为陵江将军及为太子砥砺自修敦崇儒学工谈论尤善属文曲事垂左右以求

  • 本语卷二·高拱

    圣人之道广大而虚微圆通而变化如锤定秤不离于秤如珠走盘不出于盘心如天地而常小语该上下而常平圣人洗心而退藏于密故渊渊其渊而时出之圣人以翕聚为发散以专一为直遂圣人作事只在午前未午巳即收拾断不至午而向昃也圣人

  • 绪论·吕思勉

    历史,究竟是怎样一种学问?研究了它,究竟有什么用处呢?这个问题,在略知学问的人,都会毫不迟疑地作答道:历史是前车之鉴。什么叫做前车之鉴呢?他们又会毫不迟疑地回答道:昔人所为而得,我可以奉为模范;如其失策,便当设法避免;这就是

  • 二十 内务府总管玛斯喀等奏曹荃呈称户部交进豆草请与户部会议具奏摺·佚名

    康熙四十年十一月十二日 据物林达曹荃呈称,户部之普瑚等交进之豆草,接收后,将交进之呈文,由赵昌等具奏。奉旨:著交内务府总管。钦此。此事乃系户部之事,既与钱粮关系重大,请与户部会议具奏等语。由内务府总管玛斯喀、库岱、

  • 二三八 军机大臣奏进呈吕留良《万感集》暨《四书讲义》片·佚名

    二三八 军机大臣奏进呈吕留良《万感集》暨《四书讲义》片乾隆四十年二月十四日据盛京将军弘晌咨称,遵旨将查出吕留良之《万感集》一本、《四书讲义》一套送交查办等因。臣等谨将《万感集》细加翻阅,其诗句中狂悖之处黏

  • 六五 寄谕浙江巡抚三宝所有鲍士恭等进到书籍办竣后仍给还各本家·佚名

    六五 寄谕浙江巡抚三宝所有鲍士恭等进到书籍办竣后仍给还各本家乾隆三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大学士刘〈统勋〉字寄浙江巡抚三〈宝〉,乾隆三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奉上谕:今日三宝奏,据鲍士恭等呈称,愿以家藏旧书,上充秘府,计共一

  • 福建台湾奏摺·沈葆桢

    ●沈文肃公政书序文肃公由翰林擢御史,出守江西九江府;受文宗显皇帝特达之知,不数年,简任封圻。时庚申、辛酉之间,中外鼎沸;予始通籍游京师,闻都人士屈指海内贤豪,谓清贞沈毅能当大任者,惟交口称公也。后十余年,炳奉命抚吴,而公在

  • 卷二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大金集礼卷二十二别庙孝成旧庙孝成旧庙大定二年四月一日拟奏闵宗皇帝縁无后嗣合别立闵宗之庙有司以时祭享从之九月二十三日拟奏唐故事孝敬皇帝以本諡为庙称闵宗既不入庙不合称宗只合以武灵为庙称从之十一

  • 通塞第二十三·佚名

    命有否泰,遇有屈伸。否与泰相翻,屈与伸殊贯。邀泰遇伸,不尽睿智;遭否会屈,不专肤蔽,何者?否泰 由命,屈伸在遇也。命至于屈,才通理壅,遇及于伸,才壅迹通。通之来也,非其力所招,壅之至也,非其智所回。势苟就壅,则口目双掩;遇必属通,则声

  • 第七章 36·辜鸿铭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辜讲孔子说:“聪明而高尚的人沉着冷静而高高兴兴;愚钝的人总是牵肠挂肚,整日愁容满面。”

  •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一一○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能受持七种受者。以是因缘得生天帝释处。谓天帝释本为人时。供养父母。及家诸尊长。和颜软语。不恶口。不两舌。常真实

  • 遂昌杂录·郑元祐

    元代文言轶事小说。元末郑元祐撰。焦竑《国史经籍志》入子部小说类,题《遂昌山樵杂录》,作二卷。 《千顷堂书目》题作《遂昌山人杂录》。 《四库全书总目》等题本名,作一卷。常见有《丛书集成初编》本、《笔记小说大观》

  • 太上洞玄灵宝五帝醮祭招真玉诀·佚名

    太上洞玄灵宝五帝醮祭招真玉诀,原不题撰人。据卷末后记,应为北宋道士张承先所撰。《通志‧艺文略》已着录此书一卷。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书中宜称道士受《灵宝五老赤书真文》之日,应依法祭醮,以招降天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