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吕温诗鉴赏

生平简介

吕温(772—811),唐文学家。字和叔,一字化光,河中(今山西永济县西)人,郡望东平(今山东东平县)。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曾参加王叔文进步政治集团,为王叔文所器重,很快升为左拾遗。贞元二十年(804),以侍御史名义出使吐蕃,至元和元年(806)还朝。时王叔文集团都被贬官,吕温因出使吐蕃,未参与“永贞革新”得免,进户部员外郎,迁刑部郎中。元和三年(808),因与宰相李吉甫不睦,被贬为道州刺史,元和五年改任衡州刺史。

第二年死于住所。

吕温天才俊拔,文采赡逸。擅长七绝,诗中有时颇具奇逸之气。

有《吕衡州集》。

贞元十四年旱

甚见权门移芍药

吕温

绿原青垅渐成尘,

汲井开园日日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

不知忧国是何人!

吕温诗鉴赏

吕温是一位颇具政治才能的历史人物,其文章和诗歌,都忠实地记录了他在政治斗争生涯中所留下的足迹。《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是在他初踏入仕途的那年所作,诗中谴责了贵族特权阶级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不忧国家前途的丑恶行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首句“绿原青垅渐成尘”,落笔便把题中“旱甚”

二字,变成生动的形象状入读者眼帘,让人们看到在旱魔面前,土地龟裂,禾苗枯焦,黄尘四起的严重灾情。一个“渐”字,说明旱情的发展是有一个缓慢的过程的,也透露出当权者并没有采取积极措施来抗御旱情。从下文的“汲井”二字更可见出,只要执政者措施得力,旱象是不会发展到如此严重地步的。

句“汲井开园日日新”,紧接上句而来,但这里所书的“汲井开园”者并非是焦虑于垅亩之间的农民,而是指“权门”贵族。在特大干旱面前,特权贵族的府第里也忙得不亦乐乎,他们不仅派人“汲井”

抗旱保花,而且还在不停地扩建新园,在花匠奴仆汗水的浇灌下,各种花卉长势奇好,简直是一天一个样儿。这里的“日日新”与首句中的“渐成尘”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愈显出达官贵人们所真正关心的不是社稷百姓,而是一己享乐。

第三句“四月带花移芍药”,写在严重旱灾面前“权门”的所作所为,点出题中“移芍药”三字。芍药带花移植本不易成活,但是,在“权门”的新“开园”中,没有怒放的奇花是不够惬意的,于是,“权门”就急令花匠奴仆“带花移芍药”。这里,“权门”所忙碌的是“移”花,而农民所忙碌的则是抗旱保苗,从这一对比中,就更可看出“权门”全然不念农民的疾苦,其关心的只是自己的享乐,从而显露出其官服下所掩盖着的丑恶来。

结句“不知忧国是何人”,是诗人针对“权门移芍药”一事所抒发的感慨。“权门”本有君命在身,重权在握,理应以国家社稷为重,以黎民的苦乐为念,但是,当严重的自然灾害袭来的时候,他们却置民生于不顾,这就说明了他们并不是“忧国”忧民的贤达,而是祸国殃民的罪人。“不知”二字是明明知道,却故作糊涂,含有浓烈的讽刺意味。“忧国”二字是诗人思索问题的核心。联系“永贞革新”的历史来看,结句不啻是从本质上宣布了特权贵族不恤民苦、不忧国事的一大罪状,具有剑与火的战斗作用。

除了把深刻的政治思想附丽于鲜明的艺术形象这一特色之外,这首诗的诗题对诗句的提领也颇值称道。

诗句中并没露出“权门”的字样,要不是诗题中点明“移芍药”的主体是“权门”,诗的战斗性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似剑如火的地步的;有了“权门”二字的提领,读者就可以明白“汲井开园”的主体为何人,从而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另外,语言清新,对比鲜明,诗意含蓄,也都是这首诗歌不容忽视的艺术特色。

猜你喜欢
  卷一百四十三·彭定求
  卷一百二十·彭定求
  卷四十二·阮阅
  卷之一九·魏庆之
  北江诗话卷一·洪亮吉
  ●跋·杨香池
  第二十八章 展叟单骑·屠隆
  顾鉴中·隋树森
  薛仁贵荣归故里·臧懋循
  前集卷十·罗椅
  四集卷十五·乾隆
  起造一座墙·徐志摩
  卷三十八·朱彝尊
  丁巳除夕·刘半农
  晞发近藁钞【《天地间集》附。】·吴之振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之十五·高启

    呉郡髙啓季迪著南州徐庸用理编七言律诗送人出镇家出山西●勇名拥旌方见去专城风生暁帐旌旗动月落寒谯皷角清麟阁封侯初受任雁门擒虏旧功成如今四海无征战雅咏投壷乐太平送周省●之海虞判官黄茅连野邑城荒佐邑初烦旧

  • 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一·赵尔巽

      沈棣辉 邓仁堃 余炳焘 栗翟 朱孙贻 史致谔 刘郇膏 朱善张子之榛 黄辅辰子彭年   沈棣辉,字奏篪,浙江归安人。少游淮上,为河督麟庆司章奏。道光中,纳赀为广东通判,补广州永宁通判。擢黄冈同知,以功晋知府,补韶州。咸

  • 卷五 内篇五·章学诚

      ○申郑   子长、孟坚氏不作,而专门之史学衰。陈、范而下,或得或失,粗足名家。至唐人开局设监,整齐晋、隋故事,亦名其书为一史;而学者误承流别,不复辨正其体,於是古人著书之旨,晦而不明。至於辞章家舒其文辞,记诵家精其考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十五·佚名

    嘉靖二年四月壬申朔 太庙 上以灾异脩省敕谕中外文武群臣曰朕嗣大历服抚临亿兆仰惟 上天付托之重俯念小民属望之切蚤夜孜孜图新治理未尝敢懈顷因风雷水溢之变已尝敕谕中外臣工同加脩省天未悔祸粤自去秋历冬以至今春

  • 卷之一百二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纪昀

    艺文略 【八】 文类第十二下 【总集 碑碣 制诰 表章 四六 奏议 论策 书 文史诗评 词曲】 ○文类第十二下 总集 碑碣 制诰 表章 四六 奏议 论策 书 文史 诗评 词曲 △总集 唐百家诗选二十卷 【旧本题宋王安石

  • 后集卷十一·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後集卷十一 宋 朱子 纂集 范纯仁 忠宣公 字尧夫文正公之次子以恩补官中进士第相哲宗 文正公门下多延贤士如胡瑗孙复石介李觏之徒与公从游昼夜肄业置灯帐中夜分不寝後公贵夫人犹收其帐顶

  • 卷七·司马迁

    <史部,正史类,史记>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七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 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项羽本纪第七 【索隐项羽崛起争雄一朝假号西

  • 南唐书卷二十二·马令

    宋 马令 撰归明上第十八呜呼生草昧之世事偏据之国君臣上下行而已矣及其一覩圣人之化而得其所归则何异于离蔀屋之幽即天日之鉴哉故南唐之士事皇朝者皆谓之归明而归明之士未必皆善也作归明萧俨庐陵人也甫十嵗诣

  • 张元传·李延寿

    张元字孝始,河北芮城人。祖父张成,代理平原郡太守。父亲张延亻隽,在州郡做官。逐步升迁功曹主簿。都因非常淳朴受到乡里的推崇。  张元生性谦虚谨慎,孝顺父母,稍稍涉猎经史,但是却精通佛家经典。六岁那年,他的祖父因为夏日

  • 纲鉴易知录卷四二·吴楚材

    唐纪高祖神尧皇帝纲 庚辰,春二月,唐以封德彝为中书令。纲 夏四月,唐秦王世民击宋金刚,破之,定杨可汗武周及金刚皆走死。目 宋金刚将尉迟敬德、寻相战屡败。四月,金刚食尽;北走。秦王世民追及寻相于吕州,大破之,乘胜逐北,一昼

  • 簡介·戴震

      《孟子私淑錄》是錢穆先生在抗戰時得到的,原為照曠閣鈔本,未刊行,大家都不知道戴東原有這一本著作。故都失陷,錢先生以原書"估索價昂,遂錄副藏行篋中"入湘、轉滇而後入蜀,最後是在1942年三月交由四川省立圖書館編輯《圖

  •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三卷·灌顶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三卷隋章安顶法师撰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德王品之六起卷第九功德。开善云。第一至第六。始不闻闻至金心。第七第八。始于善友至慧解脱。第九第十。始于信心至三十七品。此卷即是第三周。又有

  • 留青日札摘抄·田艺蘅

    明代笔记。39卷。田艺蘅撰。田艺蘅字子艺,钱塘(浙江杭州)人。是田汝成之子。该笔记今存有万历年间刻本。前有万历元年(1573)刘绍恤序、蒋灼序。该书中不少记述,有助于了解嘉靖、隆庆以后社会风气的变化,如卷3记述吴地男

  • 儿科萃精·陈守真

    八卷,陈守真著,1930年汉口汉康印书局石印本,中医儿科著作。

  • 雪的除夕·张资平

    短篇小说。张资平著。年关逼近,债主临门,儿子重病。

  • 春花·王统照

    现代长篇小说。王统照著。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12月初版,列入“良友文学丛书”;上海晨光图书公司1948年5月重版,改题《春华》,列入“晨光文学丛书”。收《自序》1篇。小说反映了山东济南的一群知识青年,在五四运动后各

  •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佚名

    一卷,唐菩提流支译。与不空译之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般若波罗蜜多理趣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