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46.韦应物:自叙诗二首

温泉行

出身天宝今年几,顽钝如锤命如纸。

作官不了却来归,还是杜陵一男子。(韵一)

北风惨惨投温泉,忽忆先皇游幸年。

身骑厩马引天仗,直入华清列御前。

玉林瑶雪满寒山,上升玄阁游绛烟。

平明羽卫朝万国,车马合沓溢四鄽。

蒙恩每浴华池水,扈猎不蹂渭北田。

朝廷无事共欢燕,美人丝管从九天。(韵二)

一朝铸鼎降龙驭,小臣髯绝不得去。

今来萧瑟万井空,唯见苍山起烟雾。(韵三)

可怜蹭蹬失风波,仰天大叫无奈何。

弊裘羸马冻欲死,赖遇主人杯酒多。(韵四)

逢杨开府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

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

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

非才果不容,出守抚茕嫠。

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

坐客何由识,惟有故人知。

在玄宗天宝年间,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的诗名鼎盛①。他们的诗流传于众口,许多青年诗人都效学他们的风格。这时,玄宗左右,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卫士,每当玄宗和贵妃出宫游乐的时候,他总是骑着御厩里的骏马,走在仪仗队的前列,气概非凡。这个青年卫士,不读书,不识字,只会横行乡里,做种种违法乱纪的事。倚仗他的官职和地位,使司隶校尉也对他无可奈何。就是这个青年卫士,经过安史之乱,大约一二十年以后,却成为继承王、孟、高、岑的一位大诗人,在文学史上成为一个突出的事例。这位诗人,便是韦应物。

韦应物的生平不甚可知,连他的字也不见于记载,编《唐诗纪事》的计有功从《宰相世系表》中查出了韦应物的家世,又从韦应物的诗题中考出了他的历任官职,凑合了一篇小传,大约已差不多了。他以为韦应物最后的官职是苏州刺史,罢任后,即寓居在苏州永定佛寺。但其生平年分,还无从知道。刘禹锡文集中有一篇《除苏州举韦中丞应物自代状》,作于大和六年。其时刘禹锡为诸道盐铁转运使,因为改官苏州刺史,上表推荐太仆少卿兼御史中丞韦应物接任他的江淮留后官职。宋人沈作喆根据这篇文章,以为韦应物在任苏州刺史后,还做过盐铁转运使,江淮留后。他写了一篇《韦应物传》,把这一官职也写了进去。但是他自己也有点怀疑。因为根据这个履历推算,韦应物的年龄非九十多岁不可。所以在这篇传记的末尾,也提出了这个疑问。但到元朝时,辛文房作《唐才子传》,在韦应物传中干脆肯定了韦应物在“出为苏州刺史”以后,还在“大和中,以太仆少卿兼御史中丞为诸道盐铁转运,江淮留后。罢居永定”。这篇传记,曾使许多人跟着错误。其实刘禹锡所推荐的韦应物是另外一个同名的人。诗人韦应物的官位是左司郎中,所以当时人称之为韦左司。这个时代略后的韦应物是御史中丞,所以刘禹锡的表文称之为韦中丞。白居易在谪官江州时,有信给他的好朋友元稹,竭力称赏韦应物的诗。说到韦应物在世时,人家还不很重视他的诗。可见白居易谪居江州时,韦应物已经逝世,而刘禹锡上表推荐韦中丞,还在此事十年以后。这就可以证明韦中丞不是诗人韦应物了。宋人叶梦得、胡元任、姚宽,清人钱大昕,近人余嘉锡,都有关于韦应物生平的讨论。可以参考。

从韦应物的诗里,可知他在天宝年间,年才十五六岁,充任“三卫”的卫士②,完全是个使气任侠、桀骜不驯的青年。安史乱后,他才读书,学做诗。永泰元年,任洛阳尉,作诗渐多,此时已三十多岁。任苏州刺史时,己六十多岁。从大历到贞元,是他作诗的全盛时期。现在我们可以读到的有《韦苏州集》十卷。

韦应物的诗,古诗、律诗以清淡闲适著名。古诗继承陶潜的风格。五言律诗继承王维、孟浩然的风格。歌行继承岑参、高适的风格。现在选讲他的两首古诗,一首七言,一首五言,题材内容相同,都是他的自叙。

第一首《温泉行》是他在安史之乱以后,极其潦倒的时候,到温泉附近一个朋友家去作客,感慨过去的盛况而写的诗。《温泉行》是一个新乐府题目,虽然可以列入乐府诗一类,但事实上已不是乐府,因为并不谱入曲调。它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三吏”、“三别”等作品,一般都称为“歌行”。乐府诗的范畴小,歌行的范畴大。乐府诗都是歌行体,歌行并不都是乐府。

这首诗的体式是七言歌行,仍是四句一绝的结构,转韵三次。第一韵四句,大意说自从天宝年中开始担任官职以来。至今已好几年。自己知道性质顽钝得象锤子一样,命运薄得象纸一样,官没有做好,却回了老家,仍然是一个居住在杜陵的普通人。“出身”是一个政治名词。指一个人进入仕宦的最初资格。

韦应物最早的公职是卫士,他的出身就是三卫郎。以进士及笫的资格进入仕宦的,就是进士出身。“不了”,是不好的意思,这个“了”字是唐宋人俗语。我们现在也还说“这件事干不了”,就是做不好。姓韦和姓杜的,都住在长安城南的杜陵,是两个大家族,也是官僚世家,当时有一句谚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意思是说,城南韦、杜两家人都和皇帝很接近。“天”指皇帝。“尺五”,言其距离很近。三卫的卫士,大多从六品以下官的子弟中选拔充任,韦应物,也象杜甫一样,虽然穷困潦倒,门第还是清高的。“年几”即“几年”。“来归”即“归来”。

第二韵十二句,三绝。第一绝的大意是,在北风惨惨的天气,来到温泉,忽然想起了玄宗皇帝幸游温泉的那几年。当时我总是骑着御厩里挑选出来的骏马,率引着仪仗队,一直走进华清宫,侍立在皇帝跟前。第二绝说:当时是十月寒天,满山尽是冰枝雪地,一路走上山顶的朝玄阁,仿佛在红色的烟雾中游览。次日天明,我们都拥卫着皇帝,接受万国使臣的朝见。此时车马喧阗,挤满了四面的街市。卫士亦称羽林军,故用“羽卫”。第三绝说自己也蒙受到皇帝的思惠,常常在华清池中洗浴。在扈从皇帝出去狩猎的时候,绝不蹂躏渭北农民的田地。那时的朝廷,太平无事,君臣都兴高采烈地一同宴会,还有奏乐的美女也随从在九天之上。“九天”,指皇帝所在的高楼杰阁。这十二句描绘了天宝年间,玄宗和贵妃每年十月中游幸温泉的繁华情景。《旧唐书·玄宗本纪》记载着有关此诗的几件事。天宝四年,册太真妃杨氏为贵妃。是年十月丁酉,幸温泉宫,以后每年十月,都到温泉宫去住一个月。天宝六年,改温泉宫为华清宫。七年十二月,玄元皇帝见于华清宫之朝玄阁,乃改为降圣阁。韦应物这首诗,称华清宫、华清池,又称玄阁,可知他所回忆的是天宝六年或七年之事。韦应物对于他这一段历史,是念念不忘的。他另有一首诗《酬郑户曹骊山感怀》,也描写他扈从华清宫的情况。

以下转入第三韵,四句。大意说:玄宗皇帝一朝仙去,小臣们不得跟从,流落在人间。今天重到温泉,所见的惟有烟雾中的青山。从前的万家市井,都已空无所有,只剩一片萧条的景象。“铸鼎”二句,是用黄帝乘龙升天的典故。据说黄帝在荆山(在今河南阌乡)下铸鼎,鼎成,其地陷为湖。湖中出龙,黄帝乘龙仙去。群臣争攀龙髯,髯断,群臣堕地,不得随帝升天。事见《史记·封禅书》。后世文学中即以喻帝王之死。

第四韵一绝叙述自己的潦倒,以作结束。他说:可怜我现在蹭蹬失势,如蛟龙之失去风波,纵使仰天大叫,也毫无办法。穿的是弊裘,骑的是瘦马,差一点要冻死。幸而碰到一位好客的主人,以丰盛的酒肴款待我,才得免于饥寒。

第二首是五言古诗,二十四句,一韵到底。五言古诗,不太长的,一般都不转韵。这首诗是因为遇到了一位知道他少年时情况的老朋友,因而慨念当年的浪漫生活,写下了这首诗。这位老朋友姓杨,没有记下他的名字。开府是官名“开府仪同三司”的简称,等级是从一品。但只是文职散官的虚衔,並非真正做过从一品的职事官。如果这位姓杨的朋友,确实做过从一品的高官,就得称他的职衔,而不称此官衔了。

这首诗的结构篇法,仍是四句一绝。前面三绝总叙自己:年少时服事明皇,倚仗皇帝的恩私,成为一个无赖子弟。本人是里巷中横行不法的人,家里窝藏的都是些亡命之徒。早晨就捧着赌具和人家赌博,夜里还去和东邻的姑娘偷情。司隶校尉看见我,不敢逮捕,因为我天天在皇帝的白玉阶前站班。骊山上的风雪之夜,侍卫皇帝在长杨宫打猎的时候,我是一个字都不识,只会饮酒放浪的青年。我的顽钝和痴呆,什么也不懂得的。唐代诗人常用汉武帝来指玄宗,故称武皇帝。横字读去声,是蛮横不法的人。樗蒲是一种赌博。局是一块木板,例如棋盘也可以称为棋局。长杨宫是汉武帝狩猎的地方,这里是借用。司隶校尉相等于首都公安局长。

以下二绝说自从玄宗皇帝死后,失去了靠山,落魄得被人欺侮;再要改行读书,这件事已经太晚了,只好抓起笔来学做诗。做诗有了些成就,居然披两府所收留,也被南宫官所推许,选拔我去任文官。但是,毕竟我的才干不够,京朝中不能容留我,把我派出去去做安抚孤儿寡妇的地方官。“两府”大约是指吏部和兵部,“南宫”指中书舍人。韦应物作卫士时是武职,属于兵部。卫士应选的资格是六品以下官的子孙,年在十八岁以下,做卫士满十年,就可以简试。文理高超者送吏部,授以文职。中书舍人是掌管文武官员考绩的最高官员。韦应物由武职转为文职后,其历官是洛阳丞,京兆府功曹,鄠县令,栎阳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刺史,江州刺史,苏州刺史。丞与功曹,都是辅佐官,不是长官。县令和刺史,才有抚育百姓的职责。此诗用“出守”二字,这个“守”字如果是一般用法,则可以假定此诗作于任鄠县或栎阳令时。如果是特定的用法,则应当说此诗作于任刺史时。因为唐代的州,相当于汉代的郡。郡的长官称太守,故汉人以出京去做太守为“出守”。唐人也沿用这个名词,以出去做刺史为“出守”。

最后一绝是结束语。大概是在一个宴会上遇到杨开府,彼此谈起旧事,不胜感慨。满座的客人都不会知道这些事,现在能知道的只有老朋友了。

这两首诗是韦应物的自传,他对自己少年时期的浪漫生活,非但並不后悔,反而不胜留恋,因此描写得非常生动,诗的风格很有李白的气息。但他在改任文官以后,性格却大有改变,据李肇《国史补》的记载,说他“为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居焚香扫地而坐”。他的许多五言律诗,都充分反映了他的生活和思想的恬退闲静。可见他的一生,后半和前半,判若两人。这也许是社会现实、生活经验和文学修养给他的影响。

一九七八年十月二十五日

①这时,孟浩然已下世。

②三卫是禁卫军。唐制以亲卫、勋卫、翊卫为三卫,各分左右卫。

猜你喜欢
  李重元·唐圭璋
  苏琼·唐圭璋
  卷三十五·阮阅
  卷七·陈廷敬
  第十八出 改图·李渔
  马彦良·隋树森
  巻三十二·胡震亨
  古赋辨体巻四·祝尧
  卷一·王琦
  卷二百九十七·陈廷敬
  卷六百四十七·佚名
  卷六百四十六·佚名
  卷五百四十八·佚名
  四集 三卷·钱德苍
  卷十五·黎民表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二·杨慎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二第二段 说三代 南乡子携酒上吟亭,满目江山列画屏。赚得英雄头似霉,功名。虎啸龙吟几战争。一枕梦魂惊,落叶西风别换声。谁弱谁强都罢手,伤情。打入渔樵话里听。诗曰:混沌初分气候

  • 曲话卷三·梁廷枏

    乾隆中,高宗纯皇帝第五次南巡,族父森时服官浙中,奉檄恭办梨园雅乐。先期命下,即以重币聘王梦楼编修文治塡造新剧九折,皆即地即景为之,曰《三农得澍》,曰《龙井茶謌》,曰《详征冰茧》,曰《海宇謌恩》,曰《灯燃法界》,曰《葛岭丹炉

  • 石匮书后集卷第四十·张岱

    张国维列传张国维,号玉笥,金华东阳人。天启壬戌进士,授番禺令。以卓异,考入刑科给事中;昇太常寺少卿。崇祯甲戌,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国维甫受事,流贼犯安庆,参将唐某受贼绐,败绩,全军覆没;报至,国维方壮年,一夜鬚鬓为之顿

  • 卷之一百七十·佚名

    洪武十八年春正月癸亥朔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于谨身殿○高丽暹罗琉球等国遣使贡方物上表贺○甲子建昌卫指挥使月鲁帖木儿普定知府者额来朝贡方物及马三百余匹诏赐绮帛钞锭有差○擢太原府同知温祥卿为兵部尚书以

  • ●海东逸史卷四·佚名

    列传一张国维字玉笥,号止庵(明季南略云:字正庵,号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历官至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应天巡抚。崇祯十七年三月,以兵部尚书兼右佥都御史赴江南、浙江,督练兵、输饷诸务。出都十日,而都城陷。五月,福

  • 清季台湾洋务史料 三·佚名

    台湾巡抚刘铭传奏陈英商承办基隆煤矿订拟合同请饬议定夺折(光绪十五年六月二十二日)(注)窃台湾基隆煤矿自法人滋事毁坏后,先经商人张学熙禀请承办,旋以本亏乞退;经臣商同南洋大臣曾国荃、船政大臣裴荫森并台湾各凑本银二万两

  • 二五八 军机大臣奏将《小学义疏》一部交馆其余九部缴进片·佚名

    二五八 军机大臣奏将《小学义疏》一部交馆其余九部缴进片乾隆四十年四月二十月蒙发下尹嘉铨所进《小学义疏》十函,奉旨:交四库全书处。钦此。臣等检查,每函系一部。拟将一部交馆,其余九部应行缴进,以备陈设之用。谨奏。(军

  • 鲁迅与闰土·周作人

    鲁迅对于故乡农民是颇有情分的,如小说《故乡》里写“闰土”时可见。“闰土”虽是一个典型人物,但所取材,不少来自一个真实的“闰土”。鲁迅与闰土相识,并不是偶然的。鲁迅是破落大家出身,因为原是大家,旧称读书的“士大夫”

  • 第十二章修正案之方法·孙中山

    九十七节修正之三法修正有三法:一、加入字句,二、删除字句,三、删除一分而加入他分以代之。(演明式)其一、加入式:“本会设一图书杂志库为会员之用”之动议,正在讨论中,酉君动议修正加入“轮贷”二字于&l

  • 卷十·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性理精义卷十理气类理气程子曰有形总是气无形只是道○离隂阳则无道隂阳气也形而下也道太虚也形而上也朱子曰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

  • 行品第一·佚名

    闻如是一时佛游於王舍国其鸡山。与大比丘众不可计。弟子善业第一。及大众菩萨无央数。敬首为上首。是时十五斋日月满。佛请贤者善业。此众菩萨集会。乐汝说菩萨大士明度无极。欲行大道当由此始(师云请之以法不以饮食也

  • 跋·智旭

    【纪事】蕅益道人五十五岁。尽遣学侣。单丁行脚。至歙浦。是为五月初三。越十日无事。举笔述谱。至二十五日。稿成。凡十三日。次于二十六日清出。至六月十一日完。凡十五日。愿以此功德。普施法界有情。同开妙解。深

  • 佛说最上秘密那拏天经卷中·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成就仪轨分第二尔时那拏天复说大明曰。那谟(引)啰怛那(二合)怛啰(二合)夜(引)野(一)那谟吠设啰(二合)嚩拏写(二)摩贺(引)啰(引)惹写(三)那谟那拏酤钵啰写(四)虞呬

  • 悦容编·卫泳

    《悦容编》是晚明时期一部叙述闺房生活审美情趣的笔记小品,列有《小引》、《钟情》、《随缘》、《葺居》、《缘饰》、《选侍》、《雅供》、《博古》、《寻真》、《及时》、《晤对》、《借资》、《招隐》、《达观》等

  • 乌蒙秘闻·许指严

    《乌蒙秘闻》一书是许指严在民初"反满"思想的影响下,为生计考虑,以清初滇东北改土归流为背景创作的一篇传奇小说。

  • 张煌言传略·佚名

    明之亡也,死义者连镳接衽;若播迁穷海而之死靡他、称一代硕果者,则有宋文丞相而后,推明之张司马煌言云。煌言字玄箸,号苍水;鄞县人。远祖当元时逃入高丽,以家世仕宋故。至明初,始归籍甬东,称高丽张氏。高祖伯祥,起家孝廉为令,列“

  • 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佚名

    一卷,唐金刚菩提译。明使者即遮那化身,能满种种愿,及证无上菩提.

  • 缁门世谱·佚名

    全一卷。详称终南山天龙会集缁门世谱。又称释氏源流五宗世谱定祖图。清代临济宗僧迅雷明喜等编,康熙四十二年(1703)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七册。内容叙述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等禅门五宗之正支旁出系谱、源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