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44.李冶:寄校书七兄

年轻时读唐宋名家诗,遇到好处,不觉拍案叫绝。与同学朋友们谈起,也常常有人表示同感。我一向以为既然大家都同样地欣赏这首诗,对于这首诗的了解一定也是彼此一样。当时还没有用详细分析的方法来讲解唐宋诗的出版物,有的止有注明典故的选本。编者批注了某一首诗好,我也以为好,就以为编者对这首诗的了解和我契合了。

近年来,在单行选本或期刊上看到许多唐诗的分析讲解,才常常发现许多人对诗的理解和我不一样,尽管对某一首诗,我们双方都以为好,可是好的理由却很不相同。

李冶,字季兰,是开元、天宝至大历年间的一位风流放诞的女道士、女诗人。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中选了她六首诗,还有一段评论云:

士有百行,女惟四德,季兰则不然也。形气既雄,诗意亦荡,自鲍昭以下罕有其伦。尝与诸贤集乌程开元寺,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乃谓之曰:“山气日夕佳”,长卿对曰:“众乌欣有託。”举座大笑。论者两美之。如“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盖五言之佳境也。上仿班姬则不足,下比韩英则有馀。不以迟暮,亦一俊妪也。

高仲武在这一段短短的介绍中告诉我们,李季兰的形态性格象个男子,而诗意却很放荡,无所顾忌。接着高仲武记录了她和刘长卿的一次对答,是一个当时传为雅谑的故事。但这个故事的实质却十分不雅,因此,有些刻本的《中兴间气集》中没有这一段。接下去,高仲武摘出了她的一联最著名的诗句,从而给她下了定评。

刘长卿、李季兰这一番对话,恐怕已有些人看不懂,不知为什么“举座大笑”。我只得用来译成一段白话文的《笑林广记》。原来刘长卿生的“阴重之疾”,中医称为“疝气,俗名小肠气。病象是肠子下垂,使肾囊胀大。这是中年男子的病。患者经常要用布兜托起肾囊,才可以减少痛楚。李季兰知道刘长卿有这种病,所以吟了一句陶渊明的诗:“山气日夕佳。”(《饮酒诗二十首》之五)这山气是借作疝气的谐音,意思是问刘的疝气病近来好些没有。刘长卿立刻也用一句陶渊明的诗来回答;“众鸟欣有託。”(《读山海经诗十三首》之一)这个“託”字借作“托”字,而这个“鸟”字就是黑旋风李逵常用的“鸟”字了。

这个故事反映了唐代诗人的浪漫精神。男女之间,谈笑谐谑,毫无顾忌。李季兰的风流放诞,也从这个故事中充分表现了出来。她的诗,现在只存十六首,但是没有一首不是好诗。最为人传诵的就是高仲武摘句的一首:

寄校书七兄

无事乌程县,差池岁月馀。

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

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

讲解这首诗,应当先说明情况。题目所谓“校书七兄”,是作者的兄长,排行第七,官为校书郎。作者耽搁的家乡乌程县(今浙江湖州),已一年多了,遥念她的七兄,因而寄一封信去问候。这位七兄,大约出使在外,因此作者叮嘱他,在行旅之时,不要忘记给她来一封信。

唐代诗人作送别怀人的诗,大多是一开头就用一句说自己,一句说对方。或者用一联说自己,一联说对方。这首诗第一联是作者自述:住在乌程县里,虽然没有什么事,却已差不多有一年多了。差池就是参差,《诗经·邶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但唐代人用参差或差池,往往作“几乎”或“差不多”解。后代人不了解唐人用词语的习惯,就把这句改为“蹉跎岁月馀”。从《唐诗品汇》到《唐诗别裁》都已改作“蹉跎”,现在依古本《中兴间气集》改正了①。

第二联“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这是问询校书七兄的话。古人藏书之处,多种芸草,书页中也往往夹着晒干的芸草,因为芸草能辟蠹鱼。校书郎是在宫中藏书处工作的,故称之为芸阁吏。这三个字,就代替了一个“你”字。这一联的意义,只是说“不知道你近来寂寞到怎样”?

第三联果然是特异的佳句。一句说船,一句说车。这船又是使者的船,车也是使者的车。何以见得一定是使者的船?因为“远水浮仙棹”是暗用汉代博望侯张骞奉使乘槎探索河源的故事。至于使者的车,那么“使车”这个词语早见于《左传》,不妨直接用上。但是,为什么要说“寒星伴使车”,而不说“明月伴使车”呢?这里又是暗用了一个关于使者的典故。根据汉人的传说,天上有一种使星,地上皇帝派使者到什么地方去,天上的使星就向那个地方移动。《后汉书·李郃传》记了这样的故事。据说汉和帝分别派遣许多使者到各州县去微服察访。汉中小吏李郃懂得天文,他望见有二座使星在向益州移动,因而他就预知朝廷派使者来了。由于这个典故,后世的文学修词,就把使者称为“星使”。现在,李季兰又把“星使”二字拆开,描写使者的车在地上行进,天上的使星也伴着同行。这一联二句,从文字表面看,都是写景。描写校书七兄出使在外,乘船坐车的旅况。无论什么人都知道这二句写得好,不必注出典故,大家都能同意是“五言之佳境”。但对于能知道这一联中所使用的典故的读者,这一联之所以为好,体会就更深一层了。

刘宋时诗人鲍昭,旅行过大雷口(在今安徽省望江县),把沿途所见山水风景写了一封信给他的妹妹鲍令晖。这是一篇著名的散文,收在《文选》中,题作《登大雷岸与妹书》。李季兰运用这个故事,写了这首诗的结句。文字表面是说:你如果经过大雷岸,不要忘了写几行信给我。但是,读者应当了解,她的校书七兄,并不真的会经过大雷岸。这两句诗,实在只有下句的作用,即希望他有信来。上句的作用,止是表明她和校书七兄的关系是兄妹。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解释此句云:“倘出使而理棹驱车,因得经大雷之泽,幸无忘裁书寄我。”这样讲便把上一句讲死了。吴昌祺在《删订唐诗解》中给他纠正,加了一个眉批道:“此借鲍书以见为兄妹,非真过大雷也。”但是吴昌祺另外又加了一个眉批道:“诗极清丽,但不知校书果为其兄否,亦千秋之玷也。”吴昌祺能了解李季兰运用典故的方法,但又怀疑校书七兄未必真是她的兄长,甚至怀疑这位校书七兄是她的情人,因而认为李季兰作此诗是一个永久的污点。这就反映了吴昌祺的道学气,他评论唐诗,在艺术性方面,常常表现得比唐汝询高明,但对于唐诗思想内容的解说,却有不少封建气、道学气乃至迂儒气。他既知道李季兰此诗用大雷岸的典故,目的是为了点明兄妹关系,为什么还要怀疑他们到底是否兄妹呢?李季兰作诗寄情人,何必一定要讳言是兄妹?唐代的女道士、女校书,有点象是日本的艺妓。她们的生活,主要是在筵席上给主客侍酒,歌舞弹唱,以娱嘉宾。有文才的,便也参加诗酒唱和。李季兰那样的风流放诞,也还是公开的,并不下流淫滥。她也有寄情人的诗,如送阎伯钧赴剡县诗,结句也不过说:“归来重相访,莫学阮郎迷。”这又有什么不可告人之处,而必须假装是兄妹呢?

李季兰这首诗之所以能获得极高的评价,因为它是一首完整无瑕的标准唐律。论文字,明白易解,雅俗共赏;论音韵,声调格律,毫无缺点;论结构,第一联说自己,第二联说七兄,第三联又说七兄,第四联归结到自己。凡是赠别怀人的诗,唐代诗人通用这种结构,而李季兰这一首可以作为合格的代表。

第三联、第四联的运用典故,更显出李季兰诗才之高。第三联是暗用典故,从文字上,看不出其中隐藏着典故。这种例子在唐诗中很多,有许多注释家常常忽视失注。但不要紧,一般读者还是能了解诗意的。第四联是虚用典故,大雷岸与诗意毫无关系,但如果不用这个地名,则诗题中的一个兄字就没有着落。作者既然虚用,读者就切忌实讲。

近来看到一篇对此诗的分析鉴赏,作者概括此诗内容云:“可知此人其时当在自乌程赴任所,沿江而上的途中。”这样说来,第一联也成为校书七兄的事。他沿江而上,去赴任所,就与奉使无关。第三联用星使的典故就落空了。作者指定这位校书七兄也要经过大雷岸,并且要他摹仿鲍昭,寄一个信给他的妹妹。于是这首诗的结句便坐实了。一首圆活隐秀的好诗,如此赏鉴,所得到的恐怕止有禅家所谓“乾矢橛”了。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日

①其实“蹉跎”与“差池”是古今字。“差”字加了一个“足”旁,“池”字换成“足”旁。“也”与“它”是同一个字的异体写法。

猜你喜欢
  卷六十一·彭定求
  王炎·唐圭璋
  卷十四·董康
  第三出 僦居·李渔
  ◆铁牛翁何景福(铁牛翁遗稿)·顾嗣立
  甲集第四之中·钱谦益
  ●戊午(咸丰八年)·林占梅
  梅雪争春(纪念三一八)·徐志摩
  提要·史谨
  卷四十六·徐世昌
  卷241 ·佚名
  卷五·陈起
  总目·乾隆
  宛陵羣英集巻十一·汪泽民
  第十六场·田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223 ·佚名

    陆游 六月十夜风月佳甚起坐中庭有作 曼肤汗雨不胜挥,夜景泠然暂解围。 漱罢寒泉甘齿颊,梦回斜月入窗扉。 荷翻小浦孤萤度,露湿危巢倦鹤归。 我亦驭风思远适,岳阳楼上酹湘妃。 陆游 六月一日晓赋

  • 卷十四·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十四     明 冯惟讷 撰 汉第四 秦嘉【字士会陇西人】 述昏诗【二章】 羣祥既集二姓交欢敬兹新昏六礼不愆羔鴈总备玉帛戋戋君子将事威仪孔闲猗兮容兮穆矣其言纷彼

  • 卷一百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二·宋濂

        张珪   张珪,字公端,弘范之子也。少能挽强命中,尝从其父出林中,有虎,珪抽矢直前,虎人立,洞其喉,一军尽哗。至元十六年,弘范平广海,宋礼部侍郎邓光荐将赴水死,弘范救而礼之,命珪受学。光荐尝遗一编书,目曰《相业》

  • 曲礼子贡问第四十二·王肃

    子贡问于孔子曰:“晋文公实召天子而使诸侯朝焉。晋文公会诸侯于温召襄王且使狩于河阳因使诸侯朝夫子作春秋,云天王狩于河阳,何也?”孔子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亦书其率诸侯事天子而已。”孔子在宋,见桓魋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

  • 卷一百四十一·毕沅

      ◎宋纪一百四十一 ∷起屠维赤奋若正月,尽上章摄提格七月,凡一年有奇。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乾道五年金大定九年   春,正月,辛酉,金主与宣徽使敬嗣晖、秘书监伊喇子敬论古今事,因曰:“

  • ●海东逸史卷五·佚名

    列传二余煌字武贞,号公逊,会稽人,天启五年进士第一。历官至右庶子,乞假归,遂丁外艰,服除久不起。鲁王监国,起礼部右侍郎,再起户部尚书,皆不就。明年,以武将横甚,拜煌兵部尚书,始受命。时内阁田仰与义兴伯郑遵谦争饷,两军格斗,喋血禁

  • 卷之一百三十三·佚名

      顺治十七年。庚子。三月。丙辰朔。谕吏部。马叶曾、吴正治、王无咎、曹申吉、李昌祚、胡亶、由翰林官转用。今在外练习有年。俱着内升。  ○谕礼部。国家推恩列爵、加厚亲藩。兼重内壸。理宜考订旧制、锡号貤

  • 科试考三·王世贞

    二十五年丙午,命左春坊左中允李本、右春坊右赞善吴山主顺天试。 命翰林院侍读郭朴、右春坊右中允孙升主应天试。 二十六年丁未,命掌詹事府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孙承恩、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张治为考试官,取中胡正蒙等。

  • ◎蔡上将逝世记(蒋震方之通电)·李定夷

    (上略)松公自十月七日,食量渐减,体微肿。本月初,忽转下痢,肿渐消,日益减。医言病菌入肠,危象已现。然尚嘱拟办续假呈文,时精神尚佳也。四日,嘱买西瓜。俟震等至,即强起,约分食之,颇饶兴。震等尼之,乃饮汁少许。当谈及我国现在政策,人

  • 光绪十六年·佚名

    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密陈日本近日情形片(十一月二十一日)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密陈日本近日情形片(十一月二十一日)再,密陈者:窃查日本一国,面面阻海,地形险固,长约五千余里。南与浙江对峙,北与吉林近连;实为中国外海一大屏障。人民

  • 卷之七·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七表第七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康熙二十七年来归旗二十爵二十一】土谢图汗<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七<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

  • 论语商卷下·周宗建

    明 周宗建 撰先进第先进章野人君子只从他外貎上摸拟先进一段质朴之意眞似个野人后进一防习之文眞似个君子此两语形容正可想见古今人不同意味夫子之意浑涵不露若着煞时言贬驳后进便失当时语气助我章非助我无不悦合

  • 卷七十一·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七十一    宋 卫湜 撰牛夜鸣则庮羊泠毛而毳羶狗赤股而躁臊鸟皫色而沙鸣鬰豕望视而交睫腥马黑脊而般臂漏雏尾不盈握弗食舒鴈翠鹄鴞胖舒鳬翠鸡肝鴈肾鸨

  • 第19章 先进篇第十一(2)·孔子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参也竟以鲁得之。”又注:“曾子之学,诚笃而已。圣门学者,聪明才辩,不为不多,而卒传其道,乃质鲁之人尔。故学以诚实为贵也。”11·19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译文孔子说:“

  • 王师愈诤潮中的闲话·太虚

    或问:近年潮州人王师愈──即王弘愿所传弘东密,要不失为佛教之一法门,故其人亦即为佛教徒中之一份子,乃自民国十三年以来,佛教中缁素何对彼纷纷斥责之多欤?答曰:此王师愈狂妄憍慢之所自招也。夫以一师愈而辟佛之陋儒,一旦因从

  • 重印入佛问答类编序·太虚

    问桥居士之入佛问答一书,予向未之见,民国庚申始见于沪上丁福保君翻刻本,喜其分剖明晰,抉择精当,从国人之混沌思想中揭出佛法之真相,颇能激发读书士夫之愤悱使起正信。而惜其随问随答,录之未分门类,阅之难得条贯,乃为编次其说。

  • 天台菩萨戒疏中·明旷

    天台沙门明旷删补次明四十八轻。简异十重故得轻名。非无过累故名为垢。于中为三。初结前生后。次别释。三总结。初如文。次释为五。初三十为三。次二九为二。初十又二。初释。次结劝指广。初释为十。初不敬师长戒。菩

  • 刻支那鼓山为霖禅师还山录序·为霖道霈

    (侍者)兴灯.心亮.法云.性朗 录寿山禅师见住萨州玉龙山。千指围绕清规肃整。俨如古丛林。顷因有故於大府路经京师出所赍之支那鼓山为霖禅师还山录付锲人版行於京师。而为霖禅师先年所赐於卑僧。独语序与偈阻乎国制。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