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出 僦居

〖双调引子·金珑璁〗(外巾服、苍髯,末扮家僮随上)公车频换轸,碌碌京尘。疑鬓雪,冻儒巾。半途丢未肯,安排老翮抟云。拚岁月,傲乾坤。

琴书碌碌为谁忙?未得青云早得霜。

莫笑英雄髀肉老,据鞍犹似少年场。

学生曹有容,字个臣,山阴人也。弱冠便登科,晚年犹下第。只因仕重资格,不肯俯就功名。虽然落过了九次孙山,不曾挫得我一分锐气。只是荆妻早逝,后嗣杳然。虽生得半个孩儿,到称得五经博士。乳名阿玉,小字语花,信口成诗,过目成诵。

(叹介)只因他伶俐太过,多费我几许防闲。如今年逾二七,未议朱陈。明岁又是会场,只得应期北上。家无至亲可托,止有妻舅杨雨公,见任山东观察。且喜山东是进京便道,我今将女儿带在身旁,送入妻舅署中,才可往京赴试。今日舟中无事,不免唤他出来,训诲一番。叫家僮:一面催船家趱路,一面后舱请小姐到来。

(末分付请介)

〖海棠春〗(小旦淡妆,贴旦扮丫鬟随上)舟居不似深闺闷,水近处、琴书添润。(贴旦)愁去片帆轻,心定浮家稳。

(见介)

(外)孩儿,你终日吟诗作赋,手不停挥,虽不是内家本等,但你性之所好,我也不好阻当。只是妇人家的才情切忌卖弄,但凡做诗,只好自遣,不可示人。就是稿纸也要谨密收藏,不可只字落人之手,以滋话柄。我如今送你到舅舅宦邸暂居,虽是嫡亲瓜葛,也比家内不同,须要十分谨饬。

〖正宫过曲·刷子序〗名山自存。把奚囊紧括,休露诗痕。残稿收藏,不嫌吝惜如珍。堪焚。女子无才为德,名与字忌出闺门。一任你织回文巧擅苏娘,终不似安机杼本分天孙。

(小旦)孩儿受教了。

〖雁过声换头〗趋庭,得闻雅训,遵依罢、还书在绅。妇安鸠拙终无损,又何须笔如簧,舌如埙,学黄莺佞巧娱人。(背介)我私心还自忖:怕遇着多才女伴联闺韵,那时节有技难藏郢氏斤!

(外)来到甚么地方了?

(末)到扬州了。

(外)若不提起扬州,几乎忘了一件事。我有个年兄汪仲襄,在江都作教,前日有书约我一同进京。如今试期尚早,不如在此暂寓几日,等他同行。叫家僮分付泊了船,你上岸寻一个寓所来回话。

(末应下)

(外)我儿,你看商贾凑集,车马纷纭,好一个马头去处。

〖倾杯序换头〗通津。水陆冲,江海滨,南国无双郡。俗尚繁华,绮丽成风;节驻皇华,冠盖如云。看深秋景色,隋堤霜早,柳已全髡。笑纷纷、画船箫鼓尚游春。

(末上)且喜居停近,毋劳跋涉艰。相公,这岸上就是一个尼庵,十分幽雅。已与尼僧说进,可以借居。

(外)这等,收拾上岸。

(老旦上)一盏琉璃一串珠,琅玕声里夜团蒲。闲愁久共乌云削,牧象看狮老佛奴。——贫尼雨花庵庵主静观是也。闻得有位小姐到庵借寓,须索相迎。

(外、小旦上岸介)欲向黉宫寻地主,先来梵宇作居停。

(老旦迎进,见介)

(外)宝庵花竹成林,栏杆曲折,不似梵宫结构,竟象人家的书舍一般。

(老旦)原是范乡宦的别业,施舍为庵的。这左廊一带,就是他嗣子范介夫的书房。

(小旦)果然好一座潇洒禅居。

〖玉芙蓉〗花从梵座薰,草向蒲团衬。又何劳挥麈,清净无尘。爹爹孩儿名为语花,这庵又名为“雨花”,也觉诧异。瞿昙已自留心印,莫道前生不有因。堪思省,悟空虚本性。想多应拈花忽现女儿身。

(外背介)左边既有人读书,右边如何住得内眷?

〖小桃红〗蓦忽地心思忖,悔落了尘嚣境。既然宋玉居相近,剪刀牙尺声难隐。倘若是一枝露出墙头杏,可不道惹起情氛。

——我儿,此间繁杂,不可久停。

(小旦)爹爹,总则住不多时,将就些罢了。

〖朱奴儿〗结庐的虽居人境,索居的何用离群。别有深山在闭门,门外事一任纷纭。况原是浮萍寄身;既来此、权安顿。

(外)今晚权宿一宵,我明日拜了汪年伯再作道理。

〖尾声〗(外)栉霜沐露多劳顿,喜借得一帆风顺。(小旦)谁料我不出闺门的倒做了异国身!

(小旦)知在蘧庐莫认真,鹪鹩随处可栖身。

 (外)一千里外无知己,廿四桥头有主人。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一十一·彭定求
  孙洙·唐圭璋
  卷四·丁绍仪
  第十八出 得像·李渔
  ◆张元帅弘范(淮阳集)·顾嗣立
  楔子·王实甫
  第一折·关汉卿
  四、宋之乐曲·王国维
  卷九·王昶
  巻三十·胡震亨
  卷410 ·佚名
  卷136 ·佚名
  卷二·康熙
  卷十·陈衍
  六娘出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六十三回 奉诏书画成大士·陈端生

    第六十三回奉诏书画成大士诗曰:清风阁上画慈云,惨淡经营日向曛。但愿前是星耀彩,更祈少海瑞氤氲。话说郦丞相一到十四这夜间,就整顿入朝销假。那心中烦闷也说不出口,惟听那五鼓敲响,随即起身冠带。明堂假满要趋朝,五鼓抬身

  • 王昌龄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王昌龄( 698— 约757 ), 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 727 )进士,为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 734 )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故世称王江宁。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八十六·佚名

    弘治七年三月庚寅朔 辛卯赐新宁伯谭祐之母夫人张氏祭葬如例 壬辰裁革河南布政司管粮参政南阳桐柏二县抚民县丞直隶沧景二州管河判官交河吴桥南皮兴济东光静海青元城八县管河主簿望江县县丞主簿浙江余杭县治农县丞直隶

  • 卷之八百二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史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四十一·佚名

      康熙四十九年。庚寅。春。正月。丁卯朔。上诣堂子行礼。还宫。拜神毕。率诸王、贝勒、贝子、公内大臣、大学士、侍卫等、诣皇太后宫、行礼。御殿。王以下、文武各官、外藩王、及使臣等、上表朝贺。停止筵宴。 

  • 卷之五百五十七·佚名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三月。戊辰朔。上诣仪变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丁酉皆如之。内记  ○谕内阁、学部奏、请将教育宗旨。宣示天下一摺。自古庠序学校。皆以明伦。德行道艺。无非造士

  • 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十六·佚名

    成帝朱云折槛【石守道 王元之 乐天】张禹【李德裕】王商【李德裕】翟方进以荧惑自杀【温公】多灾异【乐天】梅子眞【罗隐】哀帝 平帝王氏之乱【子由】扬雄【陈黯】朱云折槛石守道汉成帝诗曰郁郁朱云志不伸上方宝剑

  • 卷三十五 蜀书五 诸葛亮传第五·陈寿

    (诸葛亮传)诸葛亮传,诸葛亮,字孔明,琅王牙郡陽都县人,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王圭,字君贡,汉朝末年为太山郡郡丞。诸葛亮少年丧父,叔父诸葛玄受袁术委任为豫章郡太守,诸葛玄带着诸葛亮及亮弟诸葛均前往任职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 朱批田文镜奏摺 雍正八年三月十七日河东总督【臣】田文镜谨 奏为恭报豫省得雨日期仰祈 睿鉴事窃查豫省春初雨雪沾被调匀经

  • 卷六·佚名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御选明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六陈治道疏【弘治元年】      马文升臣窃惟赞襄治道固在於百司纠正百司莫先於风纪风纪正则百司自尔各尽其职百司尽职则庶绩咸熙而治道隆矣自

  • 卷四·陆九渊

    卷四与李德远某生七岁读书,十三志古人之学,今二十有四矣。而漫刺未尝有所投,乃汲汲登阁下之门,固众人之所耶俞以为狂且怪。然而甘心犯之,惟以古人自慰耳。教且进之,于阁下固宜。得解见提举古之见者必以贽,今世之贽以文。文之

  • 卷第七 音辞 杂艺 终制·颜之推

    音辞第十八〔一〕夫九州之人,言语不同,生民已来,固常然矣。自春秋标齐言之传〔二〕,离骚目楚词之经〔三〕,此盖其较明之初也。后有扬雄着方言,其言大备〔四〕。然皆考名物之同异,不显声读之是非也〔五〕。逮郑玄注六经〔六〕

  • 光赞经卷第二·佚名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摩诃般若波罗蜜行空品第三之二贤者舍利弗白佛言:&ldquo;菩萨摩诃萨行是般若波罗蜜,从何所退没而生于是?&rdquo;佛语舍利弗:&ldquo;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者,从他方佛国终而生于此。若兜术天上迁移生此

  • 卷第九·丈雪通醉

    锦江禅灯卷第九 昭觉丈雪 通醉 辑 绍兴幻庵 胡升猷 订 大鉴下第二十八世 东明旵法嗣 湖州东明海舟永慈禅师 成都余氏子。生於洪武甲戌。龆齓时。见僧喜。闻说生死事大。遂发志弃俗。趋大隋。礼独照月禅师削染。

  • 建康集·叶梦得

    一作《石林居士建康集》。诗文别集。宋叶梦得(号石林居士)著。八卷。其著述,《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石林总集》一百卷《年谱》一卷;《石林建康集》十卷;《石林审是集》八卷。今《总集》及《审是集》俱不传,唯《建康

  • 中山传信录·徐葆光

    六卷。徐葆光撰。徐葆光,字澄。吴江(今江苏)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帝册封琉球国世子尚贞为国王。诏命正使臣翰林院检讨海宝,副使臣翰林院编修徐葆光至其邦行封中山王礼。此书

  • 墨法集要·沈继孙

    一卷。明沈继孙撰。古法以松煤製墨,南唐李廷珪始兼用桐油,元、明以后多用油烟。此书专论油烟製墨法,自浸油至试墨之各道工序,叙说详明,有图示二十一幅。旧时论墨著述,皆言说松烟墨,是编乃油烟墨专著之嚆矢。叙次详核,条理整然

  • 祖国归来·钟理和

    民国三十五年(1946),在日本宣布战败投降后,旅居北平的台湾人不但内部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变化,台湾人在北平也陷入不安的处境中,战后的北平难有台湾人容身之处。1月,写下随感《白薯的悲哀》及《祖国归来》两篇文章,可以说是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