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臣】等谨案祖英集二巻宋释重显撰重显字隠之遂州李氏子幼依普安院僧仁铙落髪后至灵隠翠峰晚住明州雪窦皇祐四年卒事迹详具僧寳传此篇乃其诗集前有僧文政序称师自戾止雪窦或先徳言句师因而颂之或感兴懐别贻赠之作总辑成二百二十首末署天圣十年孟陬月天圣十年即明道元年是嵗十一月改元故正月犹称天圣也重显戒行清洁彼教称为古徳故其诗多语涉禅宗与道潜恵洪诸人専事吟咏者蹊迳稍别然胸懐脱洒韵度自高随意所如皆天然拔俗五言如静空孤鹗逺高栁一蝉新草随春岸緑风倚夜涛寒片石幽笼藓残花冷衬云啼狖冲寒影归鸿见防行皆绰有九僧遗意七言絶句如自贻送僧喜禅人回山诸篇亦皆风致清婉琅然可诵固非概作禅家酸馅语也乾隆四十三年九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陆费墀

猜你喜欢
  沈元实·唐圭璋
  ●卷下·由云龙
  第三十五章 庐山受枉·屠隆
  第二折·杨景贤
  第二折·马致远
  才调集原序·韦縠
  半夜深巷琵琶·徐志摩
  卷八十六·王奕清
  卷十八·佚名
  卷一百十九·冯惟讷
  卷七十三·朱彝尊
  外集卷十二·陈元龙
  卷一百十·陈邦彦
  崔融唐朝新定诗格·佚名
  提要·吾丘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九十一·彭定求

        卷691_1 【春宫怨(一作周朴诗)】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卷691_2 【访道者不遇】杜荀鹤   寂寂白云门,寻真不遇真

  • 卷三百五十七·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五十七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玉楮诗稿岳珂字肃之号倦翁彰德人霖子绍熙壬子甫十龄随父帅广开禧初为镇江饟幕庾吏乙丑试南宫不售归官下与刘过辛弃疾相善时有北伐之役奉檄不获辞遂

  • 卷一百九十·列传第七十七·儒学二·宋濂

        ◎儒学二   胡长孺,字汲仲,婺州永康人。当唐之季,其先自天台来徙。宋南渡后,以进士科发身者十人,持节分符,先后相望。曾祖襜,钦州司法参军,脱略豪隽,轻赀急施,人以郑庄称之。祖岩,起嘉定甲戌进士,知福州闽县事,卓

  • ●卷上·张唐英

    王建字光图,其先颍川郾城人,后徒居项城。隆眉广颡,身长七尺。少与晋晖辈以剽盗为事,被重罪系许昌,而狱吏纵之使去。武当僧处洪谓曰:“子骨相异常,贵不可言,何自陷为盗”建感其言,因隶军于忠武,而节度使杜审权拔为列校

  • 涌幢小品卷之十七·朱国祯

    罗先生念庵先生。年六十。门人欲为寿。以书辞之曰。今世风俗。凡男妇稍有可资。逢四五十谓之满十。则多援显贵礼际以侈大之。为之交游亲友者亦皆曰。某将满十。不可无仪也。则又醵金以为之寿。至乞言于名家。与名家之

  • 卷十三·傅恒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十三乾隆二十年夏五月乙未命凯旋将军暨新降台吉等赴热河避暑山庄觐上谕大学士曰本年七月十六日朕恭奉皇太后銮舆廵幸木兰计囘銮至热河时新附之

  • 何偃传·沈约

    何偃,字仲弘,庐江人。司空何尚之的二儿子。州里征召他为辟议曹从事,举荐他为秀才,任命他为中军参军及临川王刘义庆平西府主簿。又征召他任太子洗马,未接受。元嘉十九年(442),何偃任丹陽丞,升任太子中舍人、中书郎、太子中庶

  • ●皇朝通典卷九十三·佚名

    州郡四 ○州郡四 湖北省 湖南省 △湖北省 【 東西距二千二百四十里南北距六百八十里東至安徽安慶府宿松縣界五百五十里西至四川夔州府巫山縣界一千八百九十里南至湖南岳州府臨湘縣界四百里北至河南汝寧府羅山縣界二百

  • 卷二十四·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二十四雍正二年九月上谕十五道初一日谕兵部浙闽总督满保奏摺内称衢州副将马璘平时操演兵丁整理营伍俱好但年过六十两耳重听因令告退等语此奏殊属未合营伍官弁理应论其居官之贤否人才

  • 第八章 复辟之役和护法之战·吕思勉

    袁世凯死后,北方连形式上的统驭,都失掉了。而南方的新势力,又未能完成。就酿成复辟之役,和护法之战。当民国六年之初,欧洲战事,德、奥方面,渐已陷入困境。德国乃于二月初,宣布无限制潜艇战争。我国提出抗议,无效,即提议对德绝交

  • 卷第十·董仲舒

    深察名号第三十五治天下之端,在审辨大;辨大之端,在深察名号。名者,大理之首章也,录其首章之意,以窥其中之事,则是非可知,逆顺自着,其几通于天地矣。是非之正,取之逆顺;逆顺之正,取之名号;名号之正,取之天地;天地为名号之大义也。古之

  • 卷四·袁俊翁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疑节卷四元 袁俊翁 撰论语四子曰尧舜其犹病诸又曰禹吾无间然矣尧舜禹之圣一也夫子言之不同何欤尧舜禹三圣人之徳一也而夫子之于尧舜两有其犹病诸之论及于大禹则两有吾无间然之论岂尧舜之圣反不禹

  • 第十四章 防闲子弟·佚名

    (谨防游手好闲子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缝隙之水,可以决堤。我认为淫念也是如此。何时起了淫念,就要当即一刀斩断。着不得一些犹豫,容不得一毫留恋。否则魔念愈深,心火愈盛,不到家破人亡不止。而其中最得力的地方,就在平

  • (二十七)朱子之四书学·钱穆

    以上略述朱子之经学,以下当续述朱子之四书学。在宋代理学家心中,四书学亦即是经学,而四书地位,尚尤较其他诸经为重要。首先提出四书而赋以极崇高之地位者为二程,朱子毕生,于四书用功最勤最密,即谓四书学乃朱子全部学术之中心

  • 魏武帝集·曹操

    《魏武帝集》是三国魏武帝曹操的诗文集,又称《曹操集》。《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注引《魏书》说:“(太祖曹操)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可见于戎马

  • 宋元魔妖·佚名

    本册故事选取宋元时期志怪小说。志怪小说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历经隋唐五代,到了宋朝,位重才高的人重视史学,坎坷拓落之士喜读话本,短篇志怪小说的创作便处于低潮。《太平广记》 可谓宏篇巨帙,然而多是搜集前朝之作。于是,

  • 郑氏史料续辑·佚名

    本书(一○册一、二七二面七六三、二○○字)分十卷,系据「明清史料」甲编、丁编、戊编及己编将清顺治年间应付郑成功之一切官方档案辑录编次而成。就其内容言,有三分之二属于军事措施,三分之一属于招抚、禁止下海与查办「通

  • 缘起圣道经·佚名

    佛说缘起圣道经,一卷,唐玄奘译。方等部之摄。佛说初坐树下观十二因缘流转还灭之道理,而成正觉者。与佛说贝多树下十二因缘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