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招隐士

【原文】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偃蹇连蜷兮枝相缭①。

山气巃嵷兮石嵯峨②,

溪谷崭岩兮水曾波③。

猿狖群啸兮虎豹嗥④,

攀援桂枝兮聊淹留⑤。

王孙游兮不归,

春草生兮萋萋。

岁暮兮不自聊,

蟪蛄鸣兮啾啾⑥。

坱兮轧⑦,

山曲岪⑧,

心淹留兮恫慌忽⑨。

罔兮沕⑩,

憭兮栗,

虎豹穴,

丛薄深林兮人上栗。

嵚岑碕礒兮,

碅磳磈硊。

树轮相纠兮,

林木茷骫。

青莎杂树兮,

薠草靃靡。

白鹿麏麚兮,

或腾或倚。

状貌崟崟兮峨峨,

凄凄兮漇漇。

猕猴兮熊罴,

慕类兮以悲。

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虎豹斗兮熊罴咆。

禽兽 骇兮亡其曹。

王孙兮归来!

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注释】

①偃蹇、连蜷:屈曲的样子。缭:纽结。

②巃嵷(lónɡ sōnɡ):云气弥漫的样子。

③崭岩:险峻的样子。曾:层。

④狖:长尾猿。

⑤淹留:久留。

⑥蟪蛄:夏蝉。

⑦坱(yǎnɡ)轧:云气浓厚广大。

⑧曲岪(fú):山势曲折盘纡的样子。

⑨恫慌忽:忧思深的样子。

⑩罔沕(wù):失神落魄的样子。

栗:憭栗,恐惧的样子。

穴:闻一多疑为“突”之坏字,“虎豹突”与上文“虎豹嗥”,下文“虎豹斗”句法同。“虎豹突,丛薄深林兮人上傈”者,谓虎豹奔突,人惧而登树木以避之也。译文从之。

嵚(qīn)岑、碕礒(qí yǐ):均为形容山石形状的形容词。

碅磳(jūn zēnɡ)、磈硊(kuǐ ɡuì):均为怪石貌。

轮:横枝。

茷骫(wěi):盘纡的样子。

杂树:犹言丛生。

麏(jūn):同“麋”,獐。麚(jiā):公鹿。

漇漇(xǐ):润泽。

曹:同类。

【译文】

桂树丛生啊在那深山幽谷,

枝条弯弯啊纠结缠绕在一起。

山中云雾弥漫啊岩石巍峨,

山谷险峻啊溪水激起层层高波。

虎豹吼叫啊群猿悲啼,

登山升树啊王孙隐居在这里。

王孙久留深山不归来啊,

满山遍野啊春草萋萋。

转眼岁末心中烦乱啊,

满耳夏蝉哀鸣声声急。

山中啊云遮雾盖,

深山啊盘曲险阻,

久留山中啊寂寞无聊少快意。

没精神,

心恐惧,

虎豹奔突,

战战兢兢上树去躲避。

那山石横出竖立,

怪怪奇奇。

那树林枝干纽结,

茂茂密密。

青莎丛生啊,

薠草遍地。

那成群的野鹿和獐子,

有的欢跳,有的休息。

头上的犄角高高耸立,

满身的丰毛光泽如洗。

还有那失群的猴子和熊罴,

呼唤同伴声声悲啼。

你攀山登树隐居在这里,

多险恶啊,虎豹争斗熊罴叫,

吓得飞禽走兽四散逃。

王孙啊,回来吧,

山中险恶不可久留居!

【赏析】

本篇是“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汉书·艺文志》)中仅存的一篇。王逸《章句》说:“《招隐士》者,淮南小山之所作也。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山,其义犹《诗》有《小雅》《大雅》也。”据此可知此篇作者乃为淮南王刘安的宾客。然“淮南小山”是其名,是其号,抑或是作品体制名,实不清楚,故萧统《文选》采录此篇时,径署题刘安。此篇主旨或谓“闵伤屈原”之作(王逸),或谓“为淮南王召致山谷潜伏之士”之作(王夫之),或谓思恋淮南王之作(马茂元),然均感证据不足。本篇在艺术上很有特点,它继承了由屈原开创的楚辞体的艺术特色,文辞秀美,描写入微,句式灵活多变,抒情缠绵 幽怨。王夫之《楚辞通释》说:“绍《楚辞》之余韵,非他辞赋之比。”确实如此,在汉人“楚辞”拟作中,此篇堪称佼佼者。

猜你喜欢
  卷六十八·彭定求
  ◆静思处士郭钰(静思集)·顾嗣立
  ◆黄处士镇成(秋声集)·顾嗣立
  ◆耶律中书令楚材(湛然居士集)·顾嗣立
  ●四贤记目录·佚名
  第四折·谷子敬
  第二折·张国宾
  第三折·杨显之
  ●白雪遗音卷一·华广生
  前集卷七·罗椅
  卷二十七·陆游
  卷之七·佚名
  卷二十一·郭元釪
  卷六百八十四·佚名
  卷十六·范成大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六出 女校·李渔

    (外便服,末、老旦随上)白玉堂中绛帐开,尽移九棘护三槐。公门别作收春计,伫看秾桃艳李来。——下官只因女儿绻怀诗侣,病入膏肓,只得用以酒解酲之法,选些闺秀,与他订社论文,破除郁结。已曾差人传谕,今日正是考期。院子、

  • ●新添集外诗·朱鹤龄

    夜思银箭耿寒漏。金釭凝夜光。綵鸾空自舞。别雁不相将。寄恨一尺素。含情双玉璫。窗前犹月在。去后始宵长。往事经春物。前期託报章。永令虚粲枕。长不揜兰房。觉动迎猜影。疑来浪认香。鹤应闻露警。蜂亦为花忙。古有

  • 《词综》(卷十六)·朱彝尊

    宋词六十一首石州引谢懋日脚斜明,秋色半阴,人意凄楚。飞云特地凝愁,做弄晚来微雨。谁家别院?舞困几叶霜红,西风送客闻砧杵。鞭马出都门,正潮平洲渚。 无语,匆匆短棹,满载离愁,片帆高举。京洛红尘,因念几年羇旅。浅颦轻笑,当时风

  • 二集卷六十四·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六十四古今体八十四首【丙子五】恭奉皇太后御园观荷之作快雨刚逢此快晴尽驱炎暑晓凉生承欢日爱三庚永【是日初伏】及节花看五沃擎徼露延年金掌胜度风凊夏玉阶清云龢笙是双成按岁岁筹添海屋盈

  • 卷七·钱子正

    钦定四库全书三华集卷七明 钱子义 撰种菊庵集一邵阳胡氏咏史诗传诵于世久矣马孝常先生尝谓予曰胡公之诗多幽僻蹇浅欲就其旧题别作一百五十篇以防学子愚以胡诗固有浅而僻者奈何儿童听习之熟恐卒难改也不若别命题而为

  • △第一出·吴伟业

    灌隐主人著正目冼夫人锦伞通侯张贵妃彩笔词头青溪庙老僧说法越王台女将边愁 〔(旦戎服锦伞,杂从上)中原逐鹿辨雌雄,谁辨雌雄俗眼同。天使李陵兵败北,不教女子在军中。自家高凉冼氏谯国夫人是也。俺笑男儿,惯装门面,明是个须

  • 宋史全文卷二十一下·佚名

    宋高宗十五丙寅绍兴十六年春正月戊寅,上谓大臣曰:『将来藉田,降诏须语简意足,使人晓然知敦本之意。汉文帝劝农之诏频年有之,不过数十语,当时民知务农,遂至富庶。』辛卯,上斋于内殿。壬辰,上亲飨先农于东郊,配以后稷,诣亲耕位,上亲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纪昀

    列传五代 【二】○五代二刘鄩牛存节 张归霸王重师 徐怀玉 杨师厚王景仁 贺瓌王檀马嗣勋 王虔裕 谢彦章刘鄩牛存节张归霸王重师徐怀玉杨师厚王景仁贺瓌王檀马嗣勋王虔裕谢彦章△刘鄩刘鄩密州安邱人少事青州王敬

  • 读例存疑卷二十六·薛允升

    刑律之二贼盗上之二强盗强盗:凡强盗已行而不得财者,皆杖一百,流三千里。但得(事主)财者,不分首从,皆斩。(虽不分赃亦坐。其造意不行,又不分赃者杖一百,流三千里。伙盗不行,又不分赃者,杖一百)。○若以药迷人图财者,罪同(但得财皆斩),○

  • 赵秉文传·脱脱

    赵秉文,字周臣,磁州滏阳人。他从小聪明、悟性强,读起书来就像早已学过一般。大定二十五年(1185)中进士,调任安塞主簿,因为赋税收得最多而升迁为邯郸令,又调任唐山令。守父丧以后,又被推荐任南京路转运司都勾判官。明昌六年(1

  • 于慎行传·张廷玉

    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十七岁时,乡试中举。御史想在为新举子举行的宴会上为他加冠,他以没得到父亲的许可而推辞了。隆庆二年(1568),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为编修。万历初年,《穆宗实录》撰成,晋升为修撰,担任日讲官。先朝

  • 卷二十四·陆宗楷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国子监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二十四乐五舞器节二羽三十六籥三十六【谨案释奠用舞肇始刘宋逮及隋唐相沿为制宋金元三代释奠止用登歌不设佾舞于是升降缀兆缺略无闻明初始用文舞制未详

  • 卷八·真德秀

    <子部,儒家类,西山读书记钦定四库全书西山读书记卷八宋 真德秀 撰义论语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朱子曰适专主也春秋传曰吾谁适从是也莫不肯也比从也○谢氏曰适可也莫不可也无可无不可茍无道以主之

  • 卷五十五·王与之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订义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五十五   宋 王与之 撰校人中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郑锷曰用木相交为圈槛以制禽兽之出入者谓之校校人掌马官之长制马必以

  • 辨虛妄分別·欧阳竟无

    虛妄分別,凡諸經論,如《楞伽》、《瑜伽》、《顯揚》、《中邊》,皆詮依他性。而以之詮一切法相,則《辯中邊論》與《辨法法性論》獨舉。藏傳彌勒五論,與奘師彌勒五論,書不相同,是大問題,訖未解決。對于此事,安能遽爾率然?然譯者既

  • 译序·胡兰成

    小北这篇原是两年前为繁体版《心经随喜》的出版而写,后来出版时漏了。今略加改写,勉为译序。《心经随喜》原版日文于1967年4月由梅田开拓筵出版,其后屡经再版。胡兰成在上世纪60年代结识日本筑波山梅田开拓筵筵主梅田美

  • 卷第十四·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十四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差别品第二之六又彼经主。于此生疑。尔时此法。为名安住。为名衰异。为名坏灭。今当为决。已生位中。住异灭三。起用各别。令所相法。于一时中。所望不同。

  • 台湾海防并开山日记·罗大春

    本书不分卷,罗大春撰。大春字景山,贵州施秉人。清咸、同间,由行伍历福宁镇总兵,升授福建陆路提督。同治十三年日兵侵台,以巡视台湾大臣沈葆桢奏调,移驻台湾北路,从事后山「开山抚番」工作。所撰日记,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藏有